目錄
▼
2006年12月5日 星期二
神蹟奇事證明有神
神之所以是神,因為祂行神蹟奇事。 凡神所行的,無不展示祂的大能與智慧,化不可能為可能。世人認為絕對辦不到的事,竟然發生了,這就是神蹟奇事。事實上,在這宇宙中充滿神的作為,無處沒有神蹟奇事,不過因為人對許多事習以為常,便不承認是神蹟罷了。例如一粒麥子種在地裡,可以生出許多子粒來,這不是神蹟麼?牛、羊、兔、鵝同喫一樣的草,但是牛長直毛,羊生捲毛,兔生絨毛,鵝生羽毛,這不是奇事麼?但許多人不承認這些奇事是由神而來。現在只介紹一二特殊的例子,說到信徒禱告神,神如何顯出神蹟奇事,用以證明神的存在。
一九二六年陰曆正月,傳道人倪柝聲先生約了六位信徒到福建鄉村佈道,其中有一位年紀只十七歲。他們到了梅花鄉,那裡沒有旅館,就借住在一家藥材店的閣樓上。他們在初七晚上第一次出去佈道。那裡的人都頂客氣,但是說話都吞吞吐吐的,說了半句就走了。人們不願聽道。問人為甚麼?又不肯直說。去問藥店老闆,他說,『你們不要理這些事罷!』第二天出去賣聖書,佈道,同去的青年受不住那樣的情形,決心打破悶葫蘆,就拉住一個人問:『你們對我們很客氣,卻不肯聽我們傳福音,這到底是為甚麼緣故?』那人說,『你們不知道我們這裡的神太多了,所以別的神一概不能接納。我們這裡有一位大王神,每到正月,就有遊行賽會的事。你們來得真不巧,因為十一日就要舉行賽會,大家都忙得很,不能聽你們講耶穌。這位大王很靈驗,從清朝到現在二百多年,每次出會都是天晴,沒有一次下雨的。』那位青年一聽這話,氣極了,就說,『你看今年出會,必定要下雨。』這時聽見的人就喊起來說,『有一班傳道人說,今年大王出會要下雨!』不到兩個小時,全梅花鄉的人都議論紛紛說,『下雨就是耶穌
靈,若不下雨,就是大王靈。』
這些基督徒回到藥材店後,知道這不是隨便說說的事。因此就禱告神,禱告到大家都很平安,每個人都有把握為止。倪先生就對老闆說,『我們都確知十一日大王出會時,一定會下雨。』老闆說,『請不要胡說!梅花鄉有三千多漁民,男子幾乎都是靠打魚為生,難道他們還不識天時麼?若是要下雨,他們早幾天就知道了。』但倪先生他們都很平安,因為知道神已經聽了他們的禱告。初九那天,他們又出去,不只那位小弟兄說,他們大家都說,十一日要下雨。但是他們賣的福音書,大家都不買,也不聽道理,只說,『等到十一日再說,這天若下雨,就證明耶穌是神;若是不下雨,就是大王靈。』初十日夜裡,大家再懇切向神禱告,因為若不下雨,今後就不能再向梅花鄉一萬多居民佈道了。
後來大家睡覺,一覺睡到很遲纔醒,看見陽光照進屋內,就趕緊再跪下禱告說,『神阿!今天是你顯出榮耀的時候,求你使雨落下來,證明惟有你是神。』禱告完了,大家下樓喫早飯;正喫的時候,忽然聽見屋上有淅瀝的聲音,不久雨越下越大。本來大王豫備上午九點出會,但是雨從九點下到十一點還不停。因為不能遲過一個時辰,就勉強把大王抬出來。這次的雨實在不小,大王從廟裡抬出來,抬了沒有幾步,幾個抬的人一跤跌在水裡,連大王也跌下去,斷了三個指頭,一隻手臂,頭也扭了。許多青年人喊著說,『今年大王倒霉了。』雨越下越大,真是不能走了,他們就把大王抬到祠堂去。有些老年人說,『大王並不是要今天出會,是你們弄錯了,應該十四晚上纔出會。』
到中午時,弟兄們求神下午放晴,以便作工,並求神十四晚再下雨。那天下午天氣真是好,一堆一堆的書,一會就賣完了。接著十二、十三、十四,也都放晴。到十四晚果然又下雨,並且越下越大。這晚鄉人抬大王出廟的時候,跟著大王一同出來的,有十七、八人,其中至少跌了六人,青年人都喊著說,『有神!沒有大王!』這次他們真看見神行了神蹟奇事,證明祂是神。
德國柏林有個神奇事實 有一天,在柏林發現一個少女屍體,是被槍擊斃的。亞利裴與威廉兩個軍官平日常與這少女來往,偵探遂指他們二人為嫌疑犯,判官審問好久,二人皆不承認。千總遂令士兵將戰鼓及骰子二枚取來,便對一嫌疑犯道:『你們二人可將骰子擲於鼓上,點數多者得釋,少者斬首,以了此案。』亞利裴先擲,結果骰子二枚上面皆為六點,一共十二點,心中非常歡喜,自謂骰子每面至多不過六點,我擲兩個骰子,上面共有十二點,他必不能比我還多。我可得釋,他也必死無疑了。擲畢退下,換威廉來擲。
威廉是個誠實的基督徒,未擲之前跪下高聲禱告說,『主阿!你知道我沒有殺這少女,這明明是亞利裴幹的事。他聽說少女昨日下午六時,與我有婚約,就妒嫉,將她殺死。求主在眾人面前為我伸冤!』禱畢取骰擲之,兩個骰子竟然擲出十三點來。因為一個骰子上面六點,一個骰子斷為兩半。一半上面有六點,一半上面有一點。亞利裴看見這種情形,嚇得戰抖變色,判官再加鞫訊,於是不敢不認殺人之罪了。二個骰子到現在尚藏於柏林荷肯所離博物館中,另有牛皮一塊記載兩個骰子的來歷。諸位如往柏林,當可前往瞻仰一番也。
2006年11月16日 星期四
2006年10月19日 星期四
2006年9月28日 星期四
2006年9月25日 星期一
「說」與「不說」之間
最近讀到戴晨志先生的大作 ”「藏拙」是一門大學問 “,讓人知道:說話說的得體合宜非常重要!正如標題所說::『「說」與「不說」之間,需要極大的智慧與勇氣!所以,吾人應可學習兩種說話藝術:.適時說出一句「漂亮的話」;及時打住一句「不該說的話」。』
我們的成長空間常常告誡:「小孩子只有聽的份,不要亂講話。」
因而當有機會或有必要說話時,常常是沉不住氣,洋洋灑灑說了一堆,不管該說或不該說,還深怕說得不夠呢!於是我們的話像潑出去的水、射出去的箭以及被風吹的羽毛,收不回來了! 當然話的殺傷力,不亞於刀劍槍砲,怪不得有人說:「殺人焉用刀呢﹖」
常常話出傷了人或得罪人而不自知呢!因而造成與別人之嫌隙,搞不好進了墳墓都還不知道,總覺得對方不可理喻,愛刁難。其實事出必有因,尤其是說話說得不合宜更是如此。所以講話要多用大腦思考,以免損人不利己。
話多了不僅傷人有時還顯示自己無知,說得越多越被輕看。正如戴教授所言:『柏拉圖說:「智者說話,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因為他們想說。」西方亦有諺語:「不必說而說是多說,多說要招怨;不當說而說是瞎說,瞎說要惹禍。」在說話藝術中,有兩種令人敬佩的可貴之處,一是適時說出一句漂亮的話,另一是及時打住一句不該說的話。公開口語表達時,請留心時間的掌握和分配。重要的話,可以先說;不重要的話、揶揄別人的話,可以不說。所以,要隨時提醒自己-「不說什麼」?免得一不小心,說了「不該說的話」,而後悔不已。』
願這樣的分享可以幫助您,讓您人生更美好﹗
我們的成長空間常常告誡:「小孩子只有聽的份,不要亂講話。」
因而當有機會或有必要說話時,常常是沉不住氣,洋洋灑灑說了一堆,不管該說或不該說,還深怕說得不夠呢!於是我們的話像潑出去的水、射出去的箭以及被風吹的羽毛,收不回來了! 當然話的殺傷力,不亞於刀劍槍砲,怪不得有人說:「殺人焉用刀呢﹖」
常常話出傷了人或得罪人而不自知呢!因而造成與別人之嫌隙,搞不好進了墳墓都還不知道,總覺得對方不可理喻,愛刁難。其實事出必有因,尤其是說話說得不合宜更是如此。所以講話要多用大腦思考,以免損人不利己。
話多了不僅傷人有時還顯示自己無知,說得越多越被輕看。正如戴教授所言:『柏拉圖說:「智者說話,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因為他們想說。」西方亦有諺語:「不必說而說是多說,多說要招怨;不當說而說是瞎說,瞎說要惹禍。」在說話藝術中,有兩種令人敬佩的可貴之處,一是適時說出一句漂亮的話,另一是及時打住一句不該說的話。公開口語表達時,請留心時間的掌握和分配。重要的話,可以先說;不重要的話、揶揄別人的話,可以不說。所以,要隨時提醒自己-「不說什麼」?免得一不小心,說了「不該說的話」,而後悔不已。』
願這樣的分享可以幫助您,讓您人生更美好﹗
2006年9月6日 星期三
以經解經
[書名]:解經叢談
[作者]:唐佑之
[篇名]:以經解經
[要點]:
l 我們信仰基於新約的真理,以這樣的信仰前提去探討舊約,才是正確之態度。
l 教會歷史中有一句名言:「新約內涵在舊約中,舊約的分解在新約裡。」(奧古斯丁)
l 從先知的信息可以看出,他們很重視歷史,尤其是歷史的意義。他們以信仰的觀點來看歷史,上帝是歷史的主,歷史的經驗是富含信心的體認。
l 舊約先知解經之重點是以歷史為依據,從回顧至前瞻尋求信仰之原委。
l 以歷史經驗為解經的途徑,這是舊約解經原則,也為新約作者所採用。
l 預言並非完全指未來的事,它們往往再當代有重要的用意,日後仍有永恆的真理,再新約中益加彰顯。唯有這樣的認識,才能真正發覺聖經之合一性--舊約、新約前後貫通,連續成為一體。
[心得與應用]:
「解經」在我們的信仰中很重要,錯誤之解經,會衍生錯誤之信仰。問題是,許多人認為:解經是牧師及傳道人的事,所以不講究解經也不學習解經。殊不知讀經的時候,就是在解經。所以學習解經原則是很有必要,可以避免人云亦云,受到異端邪說的影響。能從聖經中一貫的真理,堅定信仰。
保羅勸勉提摩太:「要以真道分解真理。」
這裡提到的第一個原則是「以經解經」,讓我們看見新約與舊約是一貫的,不可偏廢。並且,解經要有「歷史」根據,要以確確實實發生的事為準則,因為我們的信仰是建立在真理上,不是虛無飄渺之傳說。
要是我們的信仰建立在虛無飄渺之傳說或神話之上,那我們就太褻瀆上帝了!因為我們把上帝當成虛謊的,這是何等的大罪呢!
所以正確之解經原則是何等重要,聖經不是童話故事,是上帝拯救人的真實記載。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
許多當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兒女的教育問題,大部分擔心的不是教育之品質,而是為孩子將來之競爭力而憂慮,希望他或她不要輸人,於是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不要讓下一代輸在起跑點!」
因為這一句話之作祟,我們將來的主人翁可就要受罪了!早上要喝某某牌子的奶粉,星期一上美語、星期二上正音班、星期三上心算……一週之行程排得滿滿的,連週六、週日都不放過,隨著年齡增長,升學的壓力更重,天天都在考試與補習中過日子。
說來令人心酸,打從娘胎出生就要為功名利祿而拼命,好不容易拿了個學位,又要五斗米折腰,有時更要偷、拐、詐、騙,為了成功無所不用其極。從來沒有人教導我們:「甚麼是生活?」「人要為甚麼而活?」
當然最近有許多人也注意並反省這個社會長久以來不正常之現象,於是提出一些有關「人本」及「生命」之教育理念,但是這些概念皆僅為補救,並非真正解決問題之根本。
我們的老祖宗其實有過人之先見,提出教育子女要「灑掃、應對、進退」,多少生活之奧妙之處就在這幾個字內,正如許多在上軌道之工廠或公司上班之人都知道日本人所推動之環境管理或品質管理之基礎是甚麼?所謂的「6S」就是「灑掃」。
一個人有清潔、整齊之環境,才有爽快的精神,如此事事做來得心應手,居家與工作場合皆如此。對環境之維護,是維持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之因素。尤其是現在人承受各種壓力與焦慮,更需要維持一個清爽舒服的環境。所以「灑掃」教育日顯重要!
「應對」是人與人相處非常重要之部分,尤其是業務人員、或推銷人員在工作之執行上非常重要。「應對」得當,就可以有漂亮之成績單。當然「應對」不是為了做生意而已,與人溝通本就是生活中重要之功課,要隨時隨地位對方著想,以對方之益處為考量,再加上耐心與毅力,相信可以經營出完滿之人生。同樣「應對」也是教育來的,父母應花時間引導兒女來學習溝通,好使其在社交及工作無往而不利。
「進退」是有關人之宏觀經營,認清自己之責任與義務。現在人強調個人主義,卻常常忽略與群體之互動,自己在組織中之位置與功能為何,常欠缺思考,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甘為人下,弄到最後只有爭權奪利,不知與人分工合作。殊不知,很多是需要發揮組織之力量才能完成。在這個人我關係密切之工商社會中,「進退」教育,益顯重要!
總之,古人將「灑掃、應對、進退」列入日常生活教育,對現代社會也十分重要。專業技能是生財工具,但是基本生活上之「灑掃、應對、進退」更不可缺,要兩者兼顧才能相得益彰。
因為這一句話之作祟,我們將來的主人翁可就要受罪了!早上要喝某某牌子的奶粉,星期一上美語、星期二上正音班、星期三上心算……一週之行程排得滿滿的,連週六、週日都不放過,隨著年齡增長,升學的壓力更重,天天都在考試與補習中過日子。
說來令人心酸,打從娘胎出生就要為功名利祿而拼命,好不容易拿了個學位,又要五斗米折腰,有時更要偷、拐、詐、騙,為了成功無所不用其極。從來沒有人教導我們:「甚麼是生活?」「人要為甚麼而活?」
當然最近有許多人也注意並反省這個社會長久以來不正常之現象,於是提出一些有關「人本」及「生命」之教育理念,但是這些概念皆僅為補救,並非真正解決問題之根本。
我們的老祖宗其實有過人之先見,提出教育子女要「灑掃、應對、進退」,多少生活之奧妙之處就在這幾個字內,正如許多在上軌道之工廠或公司上班之人都知道日本人所推動之環境管理或品質管理之基礎是甚麼?所謂的「6S」就是「灑掃」。
一個人有清潔、整齊之環境,才有爽快的精神,如此事事做來得心應手,居家與工作場合皆如此。對環境之維護,是維持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之因素。尤其是現在人承受各種壓力與焦慮,更需要維持一個清爽舒服的環境。所以「灑掃」教育日顯重要!
「應對」是人與人相處非常重要之部分,尤其是業務人員、或推銷人員在工作之執行上非常重要。「應對」得當,就可以有漂亮之成績單。當然「應對」不是為了做生意而已,與人溝通本就是生活中重要之功課,要隨時隨地位對方著想,以對方之益處為考量,再加上耐心與毅力,相信可以經營出完滿之人生。同樣「應對」也是教育來的,父母應花時間引導兒女來學習溝通,好使其在社交及工作無往而不利。
「進退」是有關人之宏觀經營,認清自己之責任與義務。現在人強調個人主義,卻常常忽略與群體之互動,自己在組織中之位置與功能為何,常欠缺思考,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甘為人下,弄到最後只有爭權奪利,不知與人分工合作。殊不知,很多是需要發揮組織之力量才能完成。在這個人我關係密切之工商社會中,「進退」教育,益顯重要!
總之,古人將「灑掃、應對、進退」列入日常生活教育,對現代社會也十分重要。專業技能是生財工具,但是基本生活上之「灑掃、應對、進退」更不可缺,要兩者兼顧才能相得益彰。
2006年9月4日 星期一
潘霍華的一首詩
潘霍華的一首詩
底下錄了一首潘霍華的詩
所有美善力量-潘霍華
• 著作:潘霍華
• 翻譯:林鴻信
所有美善力量都默默圍繞,
奇妙地安慰保守每一天,
讓我與你們走過這些日子, 並與你們踏入新的一年。
儘管過去的年日都折磨心靈,
艱困時光重擔壓迫我們,
主阿!拯救飽受驚嚇的心靈,
以那為我們預備的救恩。
若你給我們遞來沉重苦杯,
滿溢著憂愁痛苦的苦杯,
主阿!從祢良善恩慈的聖手,
毫不顫抖心存感謝領受。
主阿!若你願意再賞賜我們,
世上歡樂以及陽光亮麗,
讓我們紀念過去美妙歲月,
把我們生命完全交托你。
今天請讓燭火溫暖地燃燒,
是你帶給黑暗中的我們,
或許這會引領我們再相聚,
明白你的光在黑夜照耀。
寂靜深深地圍繞我們展開,
讓我們聽見那豐富響聲,
從周遭無形世界向外擴散,
凡你兒女盡都高聲歌頌。
所有美善力量都奇妙遮蓋,
不論如何都期盼那安慰,
在晚上早上每個新的一天,
上帝都將與我們同在。
認識潘霍華是從閱讀一本名叫「追隨基督」的書開始,書中主要的精神如下所述:
「廉價的恩典是蒙饒恕而不需要悔改,受洗而不需要遵守教會紀律,領聖餐而不需要懺罪,獲赦免而不需要個人的懺悔。廉價的恩典是不要付上作門徒的代價的恩典,是不需要背十架的恩典,是不要那道成肉身又永遠活著的基督耶穌的恩典。」 「昂貴的恩典是那藏在地裡的寶藏,為要得著它,人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他一切所有。是那至貴重的珍珠,為要得著它,商人願意賣他所有的財產。是基督尊嚴的王國,為著要進去,人願意挖出那叫他跌倒的眼睛。是基督的呼召,門徒馬上捨棄他的網來相隨。」 「它是昂貴的,因為它叫神付出了祂兒子的生命:『你們是用重價買來的』,而叫神付出那樣重價的,對我們不可能是廉賤的。在這一切之上,它是恩典,因為神沒有吝嗇祂兒子的生命,而為我們的緣故把祂交出來。昂貴的恩典就是神的道成肉身。」
當時,內心為這樣的文字而感到震驚,因為成為基督徒乃是基督耶穌為我付出極貴重之代價,我付出一生努力服事,都不足以償還萬分之一。但是,主所要的是我來跟遀祂。祂在那裡,跟隨祂的人也要在那裡。這是潘霍華這本「追隨基督」的書,藉著主耶穌之「登山寶訓」的解釋,來引導讀者思考「救恩的實踐」。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德國的神學家非常理性。但潘霍華並非如此,他更説過:「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是召他來為祂死。」
他自己就是這句話的實踐者,因為在39歲的英年就死於獄中,他是為反對納粹黨及希特勒的獨裁而入獄。因為希特勒把自己高舉超過基督,並且迫害反對者和猶太人,基於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具有先知的職份,要勇敢的反對任何形式的「敵基督」,甚至付上生命的代價。
潘霍華在獄中時的信件,被收集成冊,篇篇都是動人之佳作,中文翻譯本為基督教文藝社出版,可以在基督教書房或文字中心購買來閱讀,相信上帝必透過這些文字來引導我們同享主恩。
上面這首詩,應是他在年終歲末,迎接新的一年所作的詩。回想日子過得艱辛,卻有上帝的陪伴和同在,並且默默的加添我們心力,使我們度過各樣的磨難、驚嚇。雖然,看不見一絲希望與光明,但在黑暗中主如明星照耀並指引,帶領著受苦難折磨的人進入天父的慈懷中,得享永恆的平安。
讀讀這首詩,再觀看這個現實大環境,多少人心中有不少的苦,求助無援就走上絕路,有的甚至全家燒炭自殺。可是社會上的輿論,卻指摘多於憐憫,批評執政者無能,論斷當事人的不是,真是令人痛心!殊不知這樣的社會問題,是每一個成員都有責任,每個份子都當反省自己在這問題上是否盡了力?這不光是政府和當事者的問題。
基督徒更要站在信仰的觀點反省自己,我們有無好好與主同行—將上帝的愛分享出去,使人在無助的時候,感受「所有美善力量都默默圍繞」著,而突破人生的困境呢?
佛教大師只能教人家:多想兩分鐘;可是基督徒卻有上帝的憐憫在心中,讓人知道:「我們的上帝慈悲柔和,他使救贖的曙光照耀我們,又從高天光照一切生活在死亡陰影下的人,引導我們走上和平的道路。」(現代中文譯本路加福音1章78~79節)
最後以彌迦書6章8節:「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來互勉,願每一天上帝都與我們同在!
底下錄了一首潘霍華的詩
所有美善力量-潘霍華
• 著作:潘霍華
• 翻譯:林鴻信
所有美善力量都默默圍繞,
奇妙地安慰保守每一天,
讓我與你們走過這些日子, 並與你們踏入新的一年。
儘管過去的年日都折磨心靈,
艱困時光重擔壓迫我們,
主阿!拯救飽受驚嚇的心靈,
以那為我們預備的救恩。
若你給我們遞來沉重苦杯,
滿溢著憂愁痛苦的苦杯,
主阿!從祢良善恩慈的聖手,
毫不顫抖心存感謝領受。
主阿!若你願意再賞賜我們,
世上歡樂以及陽光亮麗,
讓我們紀念過去美妙歲月,
把我們生命完全交托你。
今天請讓燭火溫暖地燃燒,
是你帶給黑暗中的我們,
或許這會引領我們再相聚,
明白你的光在黑夜照耀。
寂靜深深地圍繞我們展開,
讓我們聽見那豐富響聲,
從周遭無形世界向外擴散,
凡你兒女盡都高聲歌頌。
所有美善力量都奇妙遮蓋,
不論如何都期盼那安慰,
在晚上早上每個新的一天,
上帝都將與我們同在。
認識潘霍華是從閱讀一本名叫「追隨基督」的書開始,書中主要的精神如下所述:
「廉價的恩典是蒙饒恕而不需要悔改,受洗而不需要遵守教會紀律,領聖餐而不需要懺罪,獲赦免而不需要個人的懺悔。廉價的恩典是不要付上作門徒的代價的恩典,是不需要背十架的恩典,是不要那道成肉身又永遠活著的基督耶穌的恩典。」 「昂貴的恩典是那藏在地裡的寶藏,為要得著它,人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他一切所有。是那至貴重的珍珠,為要得著它,商人願意賣他所有的財產。是基督尊嚴的王國,為著要進去,人願意挖出那叫他跌倒的眼睛。是基督的呼召,門徒馬上捨棄他的網來相隨。」 「它是昂貴的,因為它叫神付出了祂兒子的生命:『你們是用重價買來的』,而叫神付出那樣重價的,對我們不可能是廉賤的。在這一切之上,它是恩典,因為神沒有吝嗇祂兒子的生命,而為我們的緣故把祂交出來。昂貴的恩典就是神的道成肉身。」
當時,內心為這樣的文字而感到震驚,因為成為基督徒乃是基督耶穌為我付出極貴重之代價,我付出一生努力服事,都不足以償還萬分之一。但是,主所要的是我來跟遀祂。祂在那裡,跟隨祂的人也要在那裡。這是潘霍華這本「追隨基督」的書,藉著主耶穌之「登山寶訓」的解釋,來引導讀者思考「救恩的實踐」。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德國的神學家非常理性。但潘霍華並非如此,他更説過:「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是召他來為祂死。」
他自己就是這句話的實踐者,因為在39歲的英年就死於獄中,他是為反對納粹黨及希特勒的獨裁而入獄。因為希特勒把自己高舉超過基督,並且迫害反對者和猶太人,基於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具有先知的職份,要勇敢的反對任何形式的「敵基督」,甚至付上生命的代價。
潘霍華在獄中時的信件,被收集成冊,篇篇都是動人之佳作,中文翻譯本為基督教文藝社出版,可以在基督教書房或文字中心購買來閱讀,相信上帝必透過這些文字來引導我們同享主恩。
上面這首詩,應是他在年終歲末,迎接新的一年所作的詩。回想日子過得艱辛,卻有上帝的陪伴和同在,並且默默的加添我們心力,使我們度過各樣的磨難、驚嚇。雖然,看不見一絲希望與光明,但在黑暗中主如明星照耀並指引,帶領著受苦難折磨的人進入天父的慈懷中,得享永恆的平安。
讀讀這首詩,再觀看這個現實大環境,多少人心中有不少的苦,求助無援就走上絕路,有的甚至全家燒炭自殺。可是社會上的輿論,卻指摘多於憐憫,批評執政者無能,論斷當事人的不是,真是令人痛心!殊不知這樣的社會問題,是每一個成員都有責任,每個份子都當反省自己在這問題上是否盡了力?這不光是政府和當事者的問題。
基督徒更要站在信仰的觀點反省自己,我們有無好好與主同行—將上帝的愛分享出去,使人在無助的時候,感受「所有美善力量都默默圍繞」著,而突破人生的困境呢?
佛教大師只能教人家:多想兩分鐘;可是基督徒卻有上帝的憐憫在心中,讓人知道:「我們的上帝慈悲柔和,他使救贖的曙光照耀我們,又從高天光照一切生活在死亡陰影下的人,引導我們走上和平的道路。」(現代中文譯本路加福音1章78~79節)
最後以彌迦書6章8節:「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來互勉,願每一天上帝都與我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