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神學與歷史神學筆記
這是見證上帝恩典的網誌
目錄
(移至...)
啟示論
上帝論
基督論
聖靈論
天使與魔鬼
人論
救恩論
教會論
終末論
認識系統神學
歷史神學
宗派教義
神學與哲學
神學本土化
現代與後現代神學
▼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中年危機與歷史意識
›
位格者的自我反省能力使他意識到意義與價值的重要性,在活在時序(時間)的機制中,人作為被造的位格者會追求有價值的目標,訂定目標便成為人賦予自我價值的結果︰期盼自己可以成為更有價值的人。 在出生和死亡兩個極限中間,人經常與其人生目標...
意志力的應用
›
雖然動物也可以發揮意志的力量,但是只有位格者才有「自抉」的能力,自抉是位格者在自身歷史的意識中應用其意志,以其價值取向決定所選擇的人生路途。換言之,自抉與選擇「前途命運」是相關的,都是經過價值判斷的結果。 位格者在整合過程中是...
上帝形象之潛在量與基督之理想型格
›
人作為被造的位格者並未完全,是朝著上帝形象的最高理想發展。在此,人可以領受上帝的真理、聖潔、榮耀的能力,都反映在其理性、道德性與審美判斷的先驗 特質中,可以分辨何為美善,以致整合成為他個人的「位格內涵」去。 "偽善 "是人類的特有現象,因為...
位格與形格及體格的議題
›
既然人作為被造的位格者是可被模造的,意味著位格有特定的內容特質,或者定義位格作為上帝的形象表明了位格的形格意義( person-form )。至少以人類而言,這形格包含了身體,不光是現今如此,就是將來的復活也是身體和靈魂的復活(林前十五 49 ),耶穌的復活也是如此,以復活...
個體與團體之間
›
談到我們在基督裡,便需要面對個人與團體的議題,其實位格不但是個別性的,同時又是團體性的。團體的位格不是個體位格者的集合而已,乃是他們能夠共同形成單一的團體意識,有共同的前途命運,或簡單說分享著同一生命的歷史﹙ same life history ﹚。 這團體位...
名字是人的載體
›
名字是人的載體﹙ vehicle ﹚,因此聖經人物在地位或人生處境中的改變都會牽涉名字的更換,亞伯蘭改為亞伯拉罕(創十七 5 ),雅各改為以色列(創卅 二 28 )等都是代表性的例子。位分的變易雖然沒有改變人自身的身份,但卻改變了跟上帝或他人的關係,因此,在上帝面前成為新造...
文化與人的團體之位格性
›
如果 人的 團體的名字界定了團體位格的界限,那麼,文化便是這界限內活化團體生命的媒介,文化是集體投射與反哺的活動,各人將自己的價值投射到團體的集體意識中,但又同時從中吸納其共同價值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經過長年累月,這些共同價值透過各人自覺或不自覺的行為累積在...
人與其他被造的關係
›
人是被造之冠,但不是唯一的被造。所有的被造都受上帝的嘉許和重視 ( 創 1:4,10,12,18,21,22,25,31) 。 a. 同為被造 人和其他動物同在第六天受造,所以動物可稱為人的遠親,生命一同來自上帝。除了動物之外,植物...
人與自然界的關係
›
文化若是第二次序的實際,那麼人作為被造的位格者跟自然界第一次序的實際又有何關係? 人活在肉身之內表明了我們雖然超越自然界,但同時與之息息相關,藉著肢體語言人可以表達作為位格者的榮美,同時通過他的手作許多事情,又藉著他的口傳達有意義內涵的訊息,這些能力都是為著...
全部敗壞 Total Depravity
›
神學名詞。又稱全部墮落,指人在上帝面前毫無功德之可言。 消極方面說,全部敗壞並不是: (1) 每個人儘可能地表現他是徹底的壞; (2) 罪人沒有良心或有關上帝的『天真的感應』; (3) 罪人放縱犯所有的罪; (4) 墮落...
人沒有完全之公義
›
人的公義是不完全的。 (1) 在他們管轄的法院裡,他們誤用公義。 "…… 他們設立不義之律例 " (賽十 1 ),法官的長袍,在希伯來文中代表推委、欺騙或不公義,這更真實的形容法官本身,而不是他的長袍。如果再好的法律,沒有法官有什麼用呢...
人是善變的
›
威爾第之名曲 」 善變的女人 」 ,使人以為 女人善變,其實人都是善變,與性別無關。 改變意喻軟弱,但,在上帝沒有改變。 「祂是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十三 8 )。 人是善變的,就像流便,如「滾沸的水」(創四十九 4 )...
無法自拔的漩渦──奧古斯丁對罪之看法
›
人的內心狀態其實不是不變的,耶穌用「田」來比喻人心的不同狀況(太十三 18-23 ),如果人心是可塑造的話,那在墮落中人的發展只有每況愈下,每一次的犯罪都會加深將罪刻劃人的心中,每次拒絕悔改的機會只會使心更加剛硬(羅九 17-18 ),因此箴言特別提醒我們要「保守你心,勝...
奧古斯丁對罪的教義
›
1 .奧氏學說的基本概念 ── 奧氏關 於罪的學說,有兩大要素︰一為哲學的,玄學的;二為道德的,宗教的;前者乃是他對本問題的推究深思以及和伯拉糾派的爭辯;後者乃為奧氏本人切身體驗的宗教 經驗以及從聖靈所得的教訓。一則在哲學思想史上有其異彩,深足彪炳千秋,超越柏拉圖...
伯拉糾派對罪的教義
›
1 .伯拉糾派的主要學說 ── 在第五世紀初葉,伯拉糾、柯勒斯丟( Coelestius )以及朱理安( Julian )對於罪的本質,提出一種新的學說,這些人是有成就,有才能,且負聲望之人。他們最激烈的學說,便是「人的責任乃以他的才能為限」,「我盡我所能,做應做之事」...
初期教會對罪的教義
›
初期教會對於罪的教義,僅有籠統的論述,僅對錯誤的教義,加以駁斥。例如諾斯底異端( Gnosticism )和摩尼教( Manichaeism )認為罪乃是無可避免的邪惡,教會便起而攻擊,加以糾正,說罪既非無可避免的,也非永恆的,其根源乃在人的自由意志,此乃為人道德...
聖約論派的原罪學說
›
一、此派學說的要旨 此派藉著聖約(Covenant,Foedus) 來說明上帝和人類的關係。「約」字在聖經裡面,從舊約到新約,常常提到,可證上帝對「約」的重視。(參創一七章;出一九,三一,三四章;利二四,二六章; 民一八,二四章;申四,五,一七,二九,三一,三三章...
從經訓看原罪
›
羅馬書五章 12 至 19 節是全本聖經中,唯一與原罪的教義有關的經文。以下列出本段的要義。 1. 奧古斯丁基於誤譯希臘原文的拉丁文譯本,發展出『亞當是人類實質上的頭』的理論。和合譯本正確的譯為『因為眾人了罪』 ( 羅 5:12) 的經文,拉丁文本譯為...
柏可夫(L. Berkkhof)的原罪說
›
他是現代改革宗神學家。 1. 原罪不是人性基本構造的一部分。不然,上帝便是創造罪人的上帝了。 2. 原罪包括原咎 (original guilt) 和原始的污染 (original pollution) 。 一 . 原咎 由於亞當犯罪,他的犯...
衛斯理的原罪說
›
約翰衛斯理不就是亞米紐派,他以創見修正亞米紐主義。 1. 亞當因不信上帝而對他不忠,從原先的「完全」狀態墮落下來,喪失了上帝的形像中的道德形像,失去原始公義的純真和他與上帝原來的幸福關係,但保存了自然形像,被賦予某一限度的自由意志,使他對上帝能有所回應。 ...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