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神學與歷史神學筆記
這是見證上帝恩典的網誌
目錄
(移至...)
啟示論
上帝論
基督論
聖靈論
天使與魔鬼
人論
救恩論
教會論
終末論
認識系統神學
歷史神學
宗派教義
神學與哲學
神學本土化
現代與後現代神學
▼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童女生子(Virgin birth)
›
西方的基要派教會 (fundamentalists) 及新派教會 (modernists) 曾 經在過去幾十年為童女生子的教義引起極大的神學爭論。基要派堅持童女生子是一個必須有的信仰,新派認為是不一定要堅持的神學觀念,或另有不同的解釋,認為 是新約在文字上的一種表達...
基督為童貞女所生
›
在基督教會中有一本信經,稱之為「使徒信經」 (Apostles'Creed) 此 使徒信經並非是由使徒所寫的,但這本信經乃是基督教根本真理的古代記載,並且為基督教各支派所信守,其中包括基督教、羅馬天主教以及其它各不同的宗派。在 此由古至今一致信守的信經中...
耶穌是童女所生
›
耶穌為童女所生在馬太和路加兩福音書開端的幾章中有記載,這是一個驚人的特殊事件,常常可作為指出誰是福音派的之試金石。因為照一般的慣例,誰接受童女生子為真實的,也必然接受在聖經中其他神奇的基本原理,同時誰拒絕它,也必然拒絕相信其他神蹟。 所以它比一般的神蹟更重要,不獨因為它關係...
基督的人性
›
[ 基督人性的含義 ] 基督人性的教義,和基督神性的教義是一樣重要的,如果耶穌不是人,他就不能代表墮落的人類。 約翰一書寫作的主旨,就是要革除那些否定基督真實人性的錯誤教義(比較約壹四 2 ),如果耶穌不是真正的人,他在十字架上的死,就只是一種幻覺;耶穌...
基督具有的人性
›
在回答「誰是 上帝 選民的救贖主 ? 」這個問題時,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說︰「 上帝 選民的唯一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祂是永生 上帝 的兒子,成為人,祂是上帝,並且繼續是上帝,祂也是人,祂有兩個不同的本性,而是一個位格,直到永遠。」在回答「上帝的兒子、基督,怎樣成為人 ...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馬丁路德與依拉斯穆
›
十六世紀的人文主義學者依拉斯穆 Erasmus ,在宗教改革初期,是同情馬丁路德的。但是當他發現路德的改革,是如此徹底(被教皇開除教籍,與天主教決裂),他就與路德疏遠。 依拉斯穆素有「人文主義王子」之稱,他的「人本思想」,使他提倡「道德重整」,他認為中世紀...
宗教改革之特色
›
改 教家們,不論是德國威登堡的馬丁路德,瑞士蘇黎世的慈運裡,日內瓦的加爾文,都是歸回聖經,重新看見奧古斯丁所堅持的救恩真理,脫離天主教「半伯拉糾派」 的「神人合作說」錯謬。整個「宗教改革」運動,可說是對抗中世紀的「神人合作」,歸回聖經的「神恩獨作」。改教家們所一...
路德的改教與神學理念
›
改教運動的響鐘 為了對教會發行贖罪券提出質疑與抗議,馬丁路德於主後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用拉丁文寫成著名的《九十五條》,釘在威登堡教堂的門上,希望教會的領袖及神學家們對他的質疑作出回應並與他公開辯論。當時的路德已是威登堡大學教授,主要教授經學。 《九 十五條》的內容非常簡單﹔...
宗教改革的領袖
›
<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 1483 至 1546 年) > 馬丁路德是觸發宗教改革的人物。馬丁路德於 1483 年生於薩克森艾斯萊本的農民家庭;他神學思想的基礎,大概是在耳弗特大學( University of Erfurt ...
宗教改革的根源
›
宗教改革運動,是基督教義演變的一個重大轉折。在過去一千年裡,教會權柄不斷擴展,到最後,羅馬天主教會的傳統和教皇的權柄確立,由這些來決定人的信仰。宗教改革就是要改變這一切既定的事情。 宗教改革運動,是由不同的原因引發起的。第一個是政治原因, 1453...
中世紀的天主教
›
中世紀天主教神學,基本上是「半伯拉糾派」;也根據「半伯拉糾派」對「人的意志與責任」的解釋,導出「神人合作,功德補罪」觀念。 中世紀的「告解禮」與「贖罪卷」的根本出發點,就是「墮落之後的人,裡面仍有良善的小火苗;只要人願意接受恩典的幫助,就可發作燃成大火。」...
中世紀的神學之爭論
›
< 反圖像爭論( Iconoclastic Controversy ) > 反圖像一詞的英文 iconoclastic ,是從 icon 一字(源自希臘文 eikon ,意思是「仿似」)和 klan (為希臘文,意思是「破壞」)二字而來的; icon ...
中世紀之神學概論
›
中世紀,可以說是由主後 590 年開始,至 1517 年為止。 貴格利一世( Gregory I )是在 590 年被立為羅馬的主教,而馬丁路德是在 1517 年開始基督教的改革運動。貴格利一世是奧古斯丁門下學生,他著作繁多,闡釋奧古斯丁的教義。 ...
正典和信經之建立
›
< 信仰準則( Rule of Faith ) > 因為有異端群體和教師(如馬吉安)興起,故此教會必須立刻將正確的教義和受默示的經卷加以確定。在新約正典被確認以前,初期基督徒都須要建立起一種「信仰準則」(拉丁文 regula fidei ),來確定那...
初期教會中的偏差
›
< 關於摩西律法 > 歸信基督教的猶太人仍然擺脫不了摩西律法的桎梏,這是不難瞭解的,因為新約的偉大人物如彼得,也未能免去這問題的困擾。這也正是教會在使徒行傳十五章所要處理的問題。 在初期教會歷史,有些猶太基督徒的派系說,人要得著救恩,必須依循...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