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神學與歷史神學筆記
這是見證上帝恩典的網誌
目錄
(移至...)
啟示論
上帝論
基督論
聖靈論
天使與魔鬼
人論
救恩論
教會論
終末論
認識系統神學
歷史神學
宗派教義
神學與哲學
神學本土化
現代與後現代神學
▼
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勝利教會尚未得到完全的榮耀
›
勝利的教會是已經脫離罪惡,在聖潔上得以完全的教會,有無比的榮耀:不可否認的,她要與基督一同作王,且坐在上帝的右邊,在萬物的結局之後,天上的教會比今日的教會要光榮萬倍,可是在現今的階段,教會的榮耀只是初步的,還有某些方面不太完全。 顯 然的,勝利教會的信徒...
爭戰教會的大榮耀
›
教會的本質就是爭戰。當一個教會停止了爭戰性,她就不再是耶穌基督的教會了。教會在地上之所以是榮耀的,正因為她是爭戰的。 一 個真正爭戰的教會,不論在教會內或教會外,都是與世界抗爭的。教會的爭戰性證明她雖在世界,卻不屬於世界。教會的爭戰性顯示出上帝的兒女與魔...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教會是從上帝而來
›
世界上大多數的組織都是由人創立,由人想出來,並經由人努力實現的,例如聯合國、青年會等組織,都是因著人的意思而產生出來。 而教會則是由上帝自己產生出來的。在新約希臘文中,教會這個字就把這項真理強調出來:教會是由世界中被召出來的人所組成的。發出呼召的是上帝,...
教會之超自然的本質
›
教會並不是 上帝 在世界設立的唯一機體, 上帝 另外還設立了兩個機體,那就是家庭與政府。 創世記第二章就記載了人類第一次的婚禮,這婚禮不是人的意思乃是 上帝 的意思, 上帝 說:「那人獨居不好。」 上帝 就使亞當沉睡,取下他的一條肋骨造成...
一個教會
›
基 督的教會在實質上是一個教會的真理,表面上看來似乎令人無法置信。使徒信經中說到「我信一個聖而公之教會」,此教會是單數的;「我信聖徒相通」,只有這一 個教會,那就是聖徒相通。實在說來,根據此信經,教會的合一是信仰上的,而非表面上的,事實上也的確是如此,並非空談。 ...
教會之許多的型態
›
在基督徒個人或團體彼此之間,都有不相同的地方,基督徒彼此間的一致性,並非一定是理想的,有可能發展出惡的後果,在教會內完全的一致性,不但不能增加其榮耀,反而會減損,這是有目共睹的。 神 學家常常說到教會的多樣性,一般說來,他們認為多樣性是好的,可是很少有人...
教會聯合的不同主張
›
大多數的基督徒都主張,信徒屬靈的聯合是最重要的事,至於組織上的聯合則是小事:但也有人走極端,認為組織上的分歧,不是罪惡乃是德行。持這種觀點的人,可稱之為極端的宗派主義者,他們犯了大錯,將多樣性誤解為宗派主義。 極端宗派主義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非宗派」的教會...
教會合一的建議
›
為求達到基督教會有形合一的理想,以下有幾項具體的建議: 第 一,有勇氣去拒絕承認某些自稱是基督教會的教會。真正的基督教宗派,應該宣佈那些公然否認基督教要道真理的教會為背道的。這件事是草率不得的,以上帝體一 位論為例,他們拒絕「三位一體」的真理,根本不能稱...
加爾文的神學方法
›
「神學」本是在找尋對上帝的認識,並將尋找所得整理出來。但是當一個人鑽研日深以後,有時反而容易迷失方向。常見的結果若不是理論精深難以理解,就是所言與現實脫節。加爾文卻不是這樣,他的神學方法有以下幾個特色: 1. 著重上帝對人所彰顯的啟示,而不去探究祂本體的奧祕 ...
神學方法之思考
›
思考神學方法不容易,不只是因它是刻意的功夫,也因它所牽涉到的討論範圍和課題是非常的寬闊和複雜。倘若你找出一些近代有關神學方法之討論的著作, 你立刻會發現,沒有兩本所談論的內容、範疇和方向是相似的,甚至有時連接近也說不出來。總的來說,『神學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多方面的課題,而每一...
福音派與神學方法
›
一般上來說,福音派雖極強調聖經的啟示性和權威性,但向來都不注重探討神學方法的問題。 然 而,因為近代福音派面對到各界來的新挑戰(例如:福音派有關聖經和啟示的立場是否正確、一致和適時?福音派傳統是否應被撇棄或有需要「革新」?福音派應 如何面對後現代主義?等等),福音派今天除了堅...
教會聖潔的事實
›
教會是聖潔的,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顯然,教會是不完全的,其中的信徒不拘個人或團體,都是有缺陷的,即便是教會中最優秀的肢體,在某方面來說都是有缺失的,因此每一個最好的教會仍有許多皺紋、污點。 然而教會真是聖潔的,她是一個「聖潔的國度」(彼前二 9 )。聖潔可...
教會聖潔的本份
›
從教會是聖潔的事實來看,教會不可以此為滿足,相反地教會應時常與那欲毀滅她的仇敵相對抗,不以目前聖潔的程度為滿足,乃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簡言之,教會的聖潔不僅是一個榮耀的事實,而且也是一個極其嚴肅的責任。 世界、魔鬼與肉體往往是攔阻教會在聖潔上進步的仇敵,...
對大公教會的誤解
›
教會的大公性有時被誤解。其中有兩項誤解特別盛行,一是主張狹窄見解的人,一是主張廣義見解的人。 天主教自稱為大公教會,藉著這種宣稱,排除其他的教會,將之拒於門外。天主教這種教會大公性的看法,的確是一種有限制的大公性,而非真正的大公性。 相反...
舊約期待之大公教會
›
據說舊約時代的教會僅限於以色列人,因此,就範圍上來說,是國家性的,而非普世性的。不可否認這種說法多少都有些道理。上帝與亞伯拉罕及其後裔立了恩典之約:「別國他都沒有這樣待過;至於他的典章,他們向來沒有知道。」(詩一四七 20 ) 可是,這絕不是全面的看法。...
新約實現了基督教會的大公性
›
基督教會的大公性,到新約時代就完全實現了。 在耶穌公開傳道快結束時,有一個希利尼人來見他,耶穌深受感動就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十二 32 ) 他這話是指著自己要被釘十字架說的。當耶穌要離開橄欖山升天的時候,他...
使徒乃為教會的根基
›
當彼得承認基督為永生上帝兒子的時候,主稱他為有福的,並且接著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十六 18 ) 到底這「磐石」是指什麼呢? 天 主教說,這磐石就是使徒彼得:也因為以耶穌這句話作為教皇制度的根基,...
教義上的使徒性
›
新約教會的根基在使徒身上,是什麼意思呢?最穩妥的回答是,教會乃是建立在使徒的教訓上。 這個說法毫無錯謬地隱含在馬太福音十六章 18 節中,不僅是在彼得說耶穌是基督是上帝兒子的時候,乃因彼得承認了這個教義,於是耶穌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
組織上的傳遞
›
有些教會聲稱,教會的使徒性當絲毫不受干擾的繼續下去,正如使徒時代的光景。他們特別強調,自己的牧職是受使徒的按立,不斷地承續而來,這種觀點就是所謂的「使徒統緒」,並為希臘正教、羅馬天主教、聖公會所主張。 在 這個宣稱中有一個錯誤,組織上的繼承並不能保證教義...
教會在聖經成形時期的進步性
›
上帝的教會在新約中被描述為進步性的,最有意義的,乃是她的進步性不是出於她本身,而是上帝所促成的。上帝藉著漸進性啟示的賜予,使得教會有進步、往前進行。 聖經並不是某一天由天上掉下來的一部天書,相反地,聖經是經過一千六百多年的時間,由上帝所默感的人所寫的,使...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