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神學與歷史神學筆記
這是見證上帝恩典的網誌
目錄
(移至...)
啟示論
上帝論
基督論
聖靈論
天使與魔鬼
人論
救恩論
教會論
終末論
認識系統神學
歷史神學
宗派教義
神學與哲學
神學本土化
現代與後現代神學
▼
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長執的歷史
›
『 12 使徒的訓練』書中記『福音書裏所指明,耶穌宣教的開始,就為上帝國的工作者的養成,而召集身邊一群的門徒』。可知耶穌傳福音開始就已經設想為將來的傳道和建設教會的工人。所以從耶穌開始的教會歷史中,我們要學習長執產生的經由。 1) 選十二使徒 ...
教會負責之任務
›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這是最表現基督與教會的關係,是生命的有機體的本質,也是指明教會是在於基督裏的共同體。所以教會負責之任務是以『基督為首』,是要事奉基督。在此可學習怎樣成為共同體或要如何事奉基督的雙方之道理。 1) 禮拜的共同體 新約聖經以 ECCL...
聖徒之堅守忍耐
›
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 這首詩歌,出自一位曾經以販賣奴隸為生之人,約翰紐頓 (JohnNewton) 的 手筆,已經有過許許多多持各種神學見解的信徒,從內心深處對這首詩歌 發出和應。我們前面一直所談的,就是紐頓這...
不至失喪的保證
›
如果你認為聖徒可以堅守到底這種論調,只不過是邏輯推理而非聖經教導的話,那你就大錯了。別的不看,就讓我們來看耶穌自己的話: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隨我。我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把他們從我手裡奪去。那位把羊群賜給我的父比一切都大,也沒有人能把...
堅守信仰的攔阻
›
耶穌在撒種的比喻中親自論及這方面的問題。當他解釋每一種心田對上帝的道作如何反應時,我們發現:上帝的道要麼給人窒息住了 ( 以致於即使看上去好像已經開始作基督徒了,中途還是會撤退 ) ,要麼沒有在人心中結出果實。 我們有一種攔阻,就是不要讓上帝的道滲入我們心裡,因此道的種...
持守真道的方法
›
我們在持守真道一事上,最大的鼓舞莫過於發現原來是上帝在保守我們。我們常常有衝動想往內來依靠自己。我們須要往外轉向上帝,轉向上帝的話語所給我們的確據,他說過他永不離開我們,永不捨棄我們。我們既在基督的手中,又在他父上帝的手中,此乃托住我們的雙重保證: 喜樂憂愁相交錯,我心驟起又...
在基督裡的安睡
›
死亡!一般我們不認為死亡是基督徒屬靈歷程中的一部份。然而,我們畢竟是會死的,而我們則沒有想過這也是一件要靠上帝恩典完成的事。我們一般也不認為死亡也是聖經的教義之一,對基督徒現今活著具有很切身的實際作用。 說實在的,這個題目並非一個時下基督徒會產生共鳴的題...
死亡的本質
›
醫學和科技在近幾十年來的突飛猛進,也為人類帶來了許多現實和倫理上的難題,醫學界人士也為 如何界定「死亡」而大傷腦筋。然而儘管科技如何發達,仍然沒有為我們解開死亡之謎。從某些方面來說,反而更加增了它的神秘性。讀者當中若有人曾經有過喪親 之痛的,相信一定不會忘記你們所熟悉、所親愛...
死亡之死
›
基督徒看待死亡,正如看待其它所有的事,都是「在基督裡」來看的。 死亡本身確實是一個叫人退避三舍的經歷。但在基督裡,死亡的必須帶來了一個全新的面向。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新約聖經中,我們每逢讀到有關死亡的經文時,所講的總是死亡如何已被擊敗。 正 是由於...
基督是如何奪去死亡的權勢
›
基督以和我們一樣的肉身形狀來到世上,以致他可以親嘗並且分擔我們的死亡。希伯來書的中心思想,就是,基督成為我們的形象,體驗我們的軟弱,接受試探的考驗,忍受我們的苦難,為了要經歷死亡。他這麼做,以致可以成為我們救恩的「元首」 ( 來 2:10) 。他的父上帝叫他從死裡復活,好讓...
預備迎接死亡
›
基督徒當如何看待死亡呢?基督徒要學會用一種正確的態度來面對死亡。我們不應當輕易地、很膚淺地視之為無物;也不應該容許自己怕死怕得要命。基督徒要認識到死亡是我們的仇敵,但我們要歡喜快樂,深知即使死亡也無法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 ( 羅 8:38) ,因為,在基督裡,死的毒鉤已經被...
在永恆裡得榮耀
›
「死亡並不是終點」!基督徒 往往以這句話安慰自己,也彼此安慰。這話當然是真的,而且這話的真確性,比那些講這句話的人所能想像的更加意味深長。因為新約聖經不僅把福音對將來世界的 榮耀盼望指示給我們看,更告訴我們,即使我們死了,我們仍未曾來到聖經所指的、那個「末後」的日子 ( 參太...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認識上帝的重要
›
通常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與信任,與彼此間認識的程度成正比,面對一個素昧平生的人,我們不容易有感情,當然更談不上信任。相反地,我們對自己的親人、朋友有感情、能信任,是因為我們認識他們,認識越深,對他們的感情與信任也就越大。 我們對上帝的認識也是如此。對於一個毫...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基督的死和埋葬
›
1 .基督的死就是贖出選民的罪過的工作。因著轉嫁過來的罪,基督代替萬人而死。 2 .基督的靈魂和肉體在死亡中分離了。所以是完全的死亡。羅馬士兵進行了死亡確認。 3 .即使在身體和靈魂分離的狀態下, LOGOS 的位格與他所取的人性仍有著位格性聯合( ...
降到陰間
›
1 .使徒信經( symbolum apostolicum )的羅馬教會型( sec.ordinem Romanum )是記錄為 ’ 下陰間 '[descendit ad inferna (inferos)] 。但是早期的 Rufinum 型 (sec. Rufin...
基督在肉身中為我們死
›
上帝把基督當作贖罪祭、上帝把基督道成肉身的身體釘在十字架上,作為代替人死的祭牲,讓他被殺、為我們死,這是上帝在永恆中所定的旨意。因為我們是在肉身中間犯罪,基督就在肉身中間定了罪案﹔我們因為肉身犯罪必須要死,所以基督就在肉身中間為我們死。羅馬書八章 3 節對此「肉...
基督之死的四重意義
›
基 督之死絕對不是罪的工價,基督之死絕對不是失敗的結果,基督之死絕對不是偶然的事,基督之死絕對不是天然的朽壞。基督之死乃是上帝所定的旨意,他是按著上 帝的定旨先見被交於人,「你們卻把他殺了」,他按照上帝的旨意為我們死,但賣他的人有禍了。「定旨先見」、「上帝預先所知道的」...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諸教父論上帝
›
他們沒有構成任何論上帝的教理。初代基督徒對基督留有一種深厚個人關係的印象。所以他們最關心的、乃是如何才能過著基督徒的生活。他們雖被異教諸國的多神教所包圍,但是他們卻堅信一神論。 黑馬開始說:「我們尤其要相信一位上帝。他是創造並統管萬物的主。他從無生有,叫萬...
諸教父論基督
›
諸教父相信基督之神性。 伊格那丟認為基督為「我們的上帝」及「我的上帝」。革利免第一封信寫道:「我們應當認基督為上帝,為死人及活人的審判主。」 諸教父同時相信基督的人性。十二使徒遺訓論及耶穌,不僅是上帝所揀選所喜悅的,而且也是上帝的僕人。 ...
諸教父論救恩
›
關於基督的拯救工作,諸教父沒有明確陳述。關於贖罪,諸教父雖有明確的記述。但對基督的工作為何並如何帶有赦罪能力之間題,卻緘默不言。 革利免說:「讓我們注視基督之血。讓我們知道此血被聖父看為寶貴。因主的寶血為我們的救恩流出,並將悔改的恩典帶給全人類。」 ...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