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神學與歷史神學筆記
這是見證上帝恩典的網誌
目錄
(移至...)
啟示論
上帝論
基督論
聖靈論
天使與魔鬼
人論
救恩論
教會論
終末論
認識系統神學
歷史神學
宗派教義
神學與哲學
神學本土化
現代與後現代神學
▼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亞米念派」的由來
›
亞米念 Arminius 是十七世紀時,荷蘭萊登大學的神學教授。荷蘭是宗教改革信仰的國家,他在萊登大學畢業之後,赴瑞士日內瓦學院深造,是伯撒 Beza (加爾文的繼承人)的學生。回到荷蘭後,思想觀念逐漸改變,成為「半伯拉糾主義者 Semi-Pelagian 」。 ...
「伯拉糾派」的由來
›
所謂「伯拉糾派」,是因第四與第五世紀的伯拉糾 Pelagius 而得名。 伯拉糾是來自英國的信徒,主張禁慾修道,在羅馬吸引了一批跟隨者。他呼召所有信徒,採取嚴格標準,追求過完全聖潔的生活,因為人有此能力。他認為任何人與生俱來,都有自由意志;人的自由意志,並不受犯...
「半伯拉糾派」的由來
›
「以弗所大公會議」之後的發展,一些教會領袖並未完全追隨奧古斯丁的教導,反而是採取了修正伯拉糾派的異端思想,走上了中間路線「半伯拉糾派」。 中世紀的一千年,可說是「奧古斯丁派」與「半伯拉糾派」並存,而「半伯拉糾派」在天主教黑暗時期是佔了上風。「半伯拉糾派」的領袖是...
荷蘭之亞米念派
›
亞米念自 1603 年任職萊登大學神學教授,著書立說反對「上帝的主權預定揀選」,與同校教授哥馬瑞斯 Gomarus 發生嚴重衝突。當他於 1609 年逝世後,其門生「亞米念派」人士在 1610 年,上書荷蘭教會總會與政府,提出五點「抗辯文 Remonstrance 」(...
關於「五要點」的五大基本認識
›
當然,「宗教改革信仰」的內容不只是這「五要點」。並且現今一般人講述「五要點」的表達方式,常常造成一些誤解。以下提出正確認識「五要點」的五大前提,即有關「五要點」的「五點澄清」,是我們今日討論「五要點」時,必須小心注意的,以免造成誤解與困惑: 1. 「五要...
「宗教改革信仰」中心:「十字架」
›
「宗 教改革」是「歸回聖經,唯獨聖經」,所以「宗教改革信仰」才真正是按照聖經整體來「以經解經」,持守純正的福音,固守真道的奧秘。亞米念派軟化沖淡了救恩 福音;『多特信經』毫不妥協的堅持救恩唯獨出於主耶和華,祂拯救祂所揀選的子民,祂以自己的主權恩典(不是以人所作的選擇)來...
省察我們的靈命生活與事奉
›
「宗 教改革信仰」所見證持守的是救恩福音。它不是人為創新發明,也不是某派神學邏輯推演。「宗教改革信仰」中心信息是:『上帝拯救罪人,基督以祂的寶血救贖我 們』,這是聖經真理,也是我們的心所見證的。基督徒應當是表裡一致的,他在人面前所承認的信仰,就是他在上帝面前的禱告時所真...
只誇基督十架
›
教 會歷史的鐵證如山,正統信仰的基督教會,從始至今都是堅守並教導聖經所說的救恩福音真理。關於『多特信經』所表白的「五要點」,從早期教父時期以來,早就 充滿於他們的著作與教會會議的文獻。所以,追根究底,若稱此「五要點」為「加爾文主義的五要點」,則會造成極大誤解,以為這是加...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初期教會的救恩論
›
< 贖罪與救恩 > 使徒教父所教導的是基督代贖的觀念,他們都依從聖經所使用的字眼。他們沒有將這題目闡釋,也沒有將贖罪一詞加以解釋。可是,他們對贖罪的說法,是值得注意的。 革利免說,基督的血在天父看來是寶貴的,「因為這血是為我們的救恩流出,這...
初期教會的教會論
›
< 洗禮 > 《十二使徒遺訓》( Teadching of the Twelve Apostles )要求每一個人,都奉三位一體上帝之名受洗。洗禮之前,施洗者和受洗者都要禁食( Did. 7 )。 最初期教會,洗禮儀式備受重視,不少...
初期教會的末世論
›
約在主後 130 至 140 年,帕皮亞的著作已經對千禧年國提出一個相當完整的說法。愛任紐提到帕皮亞曾說︰「當義人從死裡復活和掌權,當受造之物從捆縛中釋放,國度將會供應大量各式其適的食物」。 帕皮亞引用主的教訓說︰「葡萄將要生長,每棵要長出一萬條枝子 …… 一...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教會定立純潔生活的準則
›
1. 在初早期教會,以為洗禮後再干犯大罪是不可赦免的。黑馬牧人書將罪劃分為兩類:重大之罪 ( 大罪 ) 與輕微之罪 ( 小罪 ) 。教會重視這樣的分劃,特土良也接納這種看法。諾窪天派也主張此說。例如殺人、拜偶像、欺詐,在逼迫時背道、褻瀆上帝、姦淫、淫亂等罪都是不可赦免的,也是不...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浸信會
›
浸信會( the Baptists)介紹 , 重洗派(浸信會)之起源 , 浸信會 , 浸禮宗派別 , ...
浸信會( the Baptists)介紹
›
浸信會( Baptist Churches )的根源是重浸派。, 在 十七世紀 的開端,起源於 英 國。當日 清教徒 中的獨立派因逃避瑪利皇后 ( 又名血腥瑪利, 1553 - 1558AD) ,流亡 荷蘭。 在阿姆斯特丹,接觸到門諾會的信徒 。 在門諾會的影響下,他們...
貴格會
›
貴格會介紹 , 貴格會之巴克雷的十五條介紹 , 貴格會之巴克雷的十五條 ,
貴格會介紹
›
在十七世紀中在教會裡有一神秘主義產生,如信義宗的亞仁特 (Johann Arnold) 、穆勒爾 (Henry Muller) 聖詩作家格哈得 (Paul Gerhard) 和改革宗的本仁約翰 (John Bunyan) 和巴克斯特 (Richard Baxter) 。...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時代論對聖經真理的全面籠罩性
›
與黑格爾 (G. W. F. Hegel) 的歷史哲學相似,時代論是一套基督教的玄思性 的歷史哲學 (speculative philosophy of history) ,整体地解釋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特別是作為歷史的主的上帝在不同階段的計劃。雖然奧古斯丁 (A...
時代論與中國處境的吻合程度
›
千禧年前派與後派最主要的分別處,是對人性、世 界與人類歷史有悲觀抑或樂觀的態度。對二十世紀處於外憂內患、政治社會糜爛不堪,經濟崩潰民生困苦的景況下的中國基督徒而言,樂觀主義的千禧年後派確是與 他們的生活處境格格不入的;他們寧可接受悲觀主義的千禧年前派,認定社會將會愈來愈不濟、...
時代論千禧年觀的附帶功能
›
除了提供一個嚴謹的末世模型外,時代論的千禧年觀在華人教會裡還起了什麼其他作用,產生怎樣的影響? 理論上,千禧年國度關乎上帝與以色列民的立約與實現,與基督教會沒有直接的關連。根據時代論災前被提的說法,早在千禧年國度建立以前,聖徒早已被提,在 空中與基督相會,故亦不會廁身於...
聖餐是基督的身體
›
太廿六 26 、路廿二 19 、林前十一 24 在 1215 年的第四次拉丁會議中,中世紀天主教的神學家們確立了基督在聖餐中真實臨在 (real presence) 的官方解釋--化質說 (transubstantiation) 。此教義 建立在事物的本質 (substa...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