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神學與歷史神學筆記
這是見證上帝恩典的網誌
目錄
(移至...)
啟示論
上帝論
基督論
聖靈論
天使與魔鬼
人論
救恩論
教會論
終末論
認識系統神學
歷史神學
宗派教義
神學與哲學
神學本土化
現代與後現代神學
▼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敬虔的定義和敬虔的目的
›
************************************************* [ 提前 4:7-8] 只是要棄絕那世俗的言語和老婦荒渺的話,在敬虔上操練自己。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 *******...
敬虔的雙重聯合:聖靈與信心
›
David Willis-Watkins 說: “ 如果與基督聯合不是反映加爾文思想和人生唯一最重要的教導,也該是最一致性地影響他的神學和倫理的教義之一。 ” 加爾文認爲敬虔的根基是信徒與基督奧秘的聯合。 “ 元首和肢體的聯合,就是基督居住在我們心裏 —— 簡稱...
敬虔的雙重潔淨:稱義與成聖
›
根據加爾文,信徒透過信心領受雙重的恩典,稱義和成聖,兩者構成了雙重潔淨。稱義提供了注入的聖潔,而成聖則是實際的聖潔。 (1) 稱義: 一次完成的接納。被上帝恩待接納我們爲義人,被歸順算爲義。稱義構成了敬虔的本質和基督徒人生的土壤,使信徒有一個內在的平安穩妥。即便是一...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教會的敬虔:聖言、聖禮和聖詩
›
儘管從大一統的天主教中分離出來,加爾文仍然對教會對敬虔的塑造有極高的重視。 奧古斯丁說: “ 如果基督徒拒絕讓教會成爲他的母親,就無法讓上帝成爲他的父親。 ” 而加爾文認爲,信徒離開教會是災難性的錯誤。信徒被同時植入基督和教會,因爲屬靈的成長, “ 從小到大,從...
個人的敬虔
›
雖然教會生活絕對重要,加爾文也强調需要個人的敬虔。 上帝是我們的基督徒人生的目標,爲此,捨己和背自己的十字架。他認爲禱告、悔改、順服、捨己、背十字架、和默想未來最爲重要。 1 )禱告: 這是主要和永久的信心操練,是敬虔 的主要成分。他認爲禱告、悔改、順服、捨...
敬虔與神學
›
傳統以來,福音派神學認為神學是一種鑄人之學,一套好的神學必須能夠建立敬虔的生命。 亦即是說,神學必須能夠幫助人對上帝存著真正的敬虔,並促進人在生活中過著敬虔的生活,這種生活能夠使人得益、蒙上帝喜悅和榮耀上帝。究竟人可以怎樣得著 敬虔的生命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必須了解敬...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真正的敬虔之產生
›
敬虔對認識上帝的知識這樣重要,信徒可以怎樣生出敬虔的心呢? 加爾文解釋敬虔的心是人活在上帝的愛之中孕育出來的,他說敬虔的心是由愛慕上帝而產生出來的,「敬虔往往與上帝的愛相聯在一起,這愛是人認識上帝給我們的益處而引發的。」 近代神學之父士來馬克( Schleier...
敬虔生命的活出
›
為甚麼信徒願意在生活中實踐敬虔的生活模式呢?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第三卷第九至十章提出人願意活出敬虔的生活模式是基於兩種原因: (一)首先是由於人認識我們的救主耶穌的愛的榜樣,並願意在生活中跟隨祂的榜樣(提二 11-14 )。 我們怎樣才能正確認識和...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亞米念派」的由來
›
亞米念 Arminius 是十七世紀時,荷蘭萊登大學的神學教授。荷蘭是宗教改革信仰的國家,他在萊登大學畢業之後,赴瑞士日內瓦學院深造,是伯撒 Beza (加爾文的繼承人)的學生。回到荷蘭後,思想觀念逐漸改變,成為「半伯拉糾主義者 Semi-Pelagian 」。 ...
「伯拉糾派」的由來
›
所謂「伯拉糾派」,是因第四與第五世紀的伯拉糾 Pelagius 而得名。 伯拉糾是來自英國的信徒,主張禁慾修道,在羅馬吸引了一批跟隨者。他呼召所有信徒,採取嚴格標準,追求過完全聖潔的生活,因為人有此能力。他認為任何人與生俱來,都有自由意志;人的自由意志,並不受犯...
「半伯拉糾派」的由來
›
「以弗所大公會議」之後的發展,一些教會領袖並未完全追隨奧古斯丁的教導,反而是採取了修正伯拉糾派的異端思想,走上了中間路線「半伯拉糾派」。 中世紀的一千年,可說是「奧古斯丁派」與「半伯拉糾派」並存,而「半伯拉糾派」在天主教黑暗時期是佔了上風。「半伯拉糾派」的領袖是...
荷蘭之亞米念派
›
亞米念自 1603 年任職萊登大學神學教授,著書立說反對「上帝的主權預定揀選」,與同校教授哥馬瑞斯 Gomarus 發生嚴重衝突。當他於 1609 年逝世後,其門生「亞米念派」人士在 1610 年,上書荷蘭教會總會與政府,提出五點「抗辯文 Remonstrance 」(...
關於「五要點」的五大基本認識
›
當然,「宗教改革信仰」的內容不只是這「五要點」。並且現今一般人講述「五要點」的表達方式,常常造成一些誤解。以下提出正確認識「五要點」的五大前提,即有關「五要點」的「五點澄清」,是我們今日討論「五要點」時,必須小心注意的,以免造成誤解與困惑: 1. 「五要...
「宗教改革信仰」中心:「十字架」
›
「宗 教改革」是「歸回聖經,唯獨聖經」,所以「宗教改革信仰」才真正是按照聖經整體來「以經解經」,持守純正的福音,固守真道的奧秘。亞米念派軟化沖淡了救恩 福音;『多特信經』毫不妥協的堅持救恩唯獨出於主耶和華,祂拯救祂所揀選的子民,祂以自己的主權恩典(不是以人所作的選擇)來...
省察我們的靈命生活與事奉
›
「宗 教改革信仰」所見證持守的是救恩福音。它不是人為創新發明,也不是某派神學邏輯推演。「宗教改革信仰」中心信息是:『上帝拯救罪人,基督以祂的寶血救贖我 們』,這是聖經真理,也是我們的心所見證的。基督徒應當是表裡一致的,他在人面前所承認的信仰,就是他在上帝面前的禱告時所真...
只誇基督十架
›
教 會歷史的鐵證如山,正統信仰的基督教會,從始至今都是堅守並教導聖經所說的救恩福音真理。關於『多特信經』所表白的「五要點」,從早期教父時期以來,早就 充滿於他們的著作與教會會議的文獻。所以,追根究底,若稱此「五要點」為「加爾文主義的五要點」,則會造成極大誤解,以為這是加...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初期教會的救恩論
›
< 贖罪與救恩 > 使徒教父所教導的是基督代贖的觀念,他們都依從聖經所使用的字眼。他們沒有將這題目闡釋,也沒有將贖罪一詞加以解釋。可是,他們對贖罪的說法,是值得注意的。 革利免說,基督的血在天父看來是寶貴的,「因為這血是為我們的救恩流出,這...
初期教會的教會論
›
< 洗禮 > 《十二使徒遺訓》( Teadching of the Twelve Apostles )要求每一個人,都奉三位一體上帝之名受洗。洗禮之前,施洗者和受洗者都要禁食( Did. 7 )。 最初期教會,洗禮儀式備受重視,不少...
初期教會的末世論
›
約在主後 130 至 140 年,帕皮亞的著作已經對千禧年國提出一個相當完整的說法。愛任紐提到帕皮亞曾說︰「當義人從死裡復活和掌權,當受造之物從捆縛中釋放,國度將會供應大量各式其適的食物」。 帕皮亞引用主的教訓說︰「葡萄將要生長,每棵要長出一萬條枝子 …… 一...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教會定立純潔生活的準則
›
1. 在初早期教會,以為洗禮後再干犯大罪是不可赦免的。黑馬牧人書將罪劃分為兩類:重大之罪 ( 大罪 ) 與輕微之罪 ( 小罪 ) 。教會重視這樣的分劃,特土良也接納這種看法。諾窪天派也主張此說。例如殺人、拜偶像、欺詐,在逼迫時背道、褻瀆上帝、姦淫、淫亂等罪都是不可赦免的,也是不...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