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神學與歷史神學筆記
這是見證上帝恩典的網誌
目錄
(移至...)
啟示論
上帝論
基督論
聖靈論
天使與魔鬼
人論
救恩論
教會論
終末論
認識系統神學
歷史神學
宗派教義
神學與哲學
神學本土化
現代與後現代神學
▼
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復興
›
「復興」在我的觀念中有很特殊的意義、很特殊的解釋,那就是趕上落後的時間、追上聖靈的腳步、得回應得卻未得的一切,這就是復興! 這是非常動態性的復興, 而不是只在那裡流淚唱詩而已,那只不過是復興的某些次要層次與現象!聖經說:你要贖回光陰。但中文將之翻譯成:你要愛惜光陰 (...
世俗主義者是被困囿的且不自由
›
世俗主義( secularism )是人類宣稱由傳統性對上帝的信仰和信仰行為中得著釋放的一種獨特信念。基督教的世俗主義是在面對神聖和聖品信念時的一種抉擇。一般來說它採取了兩種形態 : 首先它會以無宗教( Religionless )的形式出現,這種形式甚受那些未能接受基督徒終極...
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
簡介迦帕多嘉教父的三一神論之背景
›
【 簡介 迦帕多嘉教父 】 在公元三至四世紀在東方教會中出了三位傑出的神學教父,分別是巴西流 (Basil of Casearea ) 、 拿先素斯的貴格 利 (Gregory of Nazianzus ) 和 女撒的貴格 利 (Gregory of Nys...
迦帕多嘉教父對三一神論的貢獻
›
【三一神論的 方法論 】 正 如斯圖亞特認為女撒的貴格 利 的 神學建基於柏拉圖的哲學之上,因此他從柏拉圖的意念中解說一個數量合一是在本體 (essence) 或性質 (nature) 上。 女撒的貴格 利 表示 上帝造人的時候,是從 祂 的一個...
對迦帕多嘉教父的三一神論之評論
›
【三神論的問題】 雖然女撒的貴格 利 強調他自己並不是三神的上帝觀,但是他引用的經典比喻︰「彼得、雅各和約翰是分享人性的性質,但各自自己有獨特的性格,他們不是相同的。」 在這比喻中,明顯彼得、雅各和約翰是三個不同的人物,尤其是今天世代對人觀的了解...
三一神論對今天台灣教會的意義
›
無疑三一神論對於今天基督教台灣教會做成一定的困惑,原因是教會未能完全解釋三位一體的真理給信徒知曉,因為當中包含很多希羅哲學思想,例如對位格的定義都是含糊混淆。 其次信徒覺得三一神論與我們信仰脫鉤,或者是三一神論只是神學的問題,我們只要認信就可以,...
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加爾文對聖餐的看法
›
加爾文棄絕慈運理的聖餐看法,他認為慈運理的看法是「不尊敬的」。他也堅決棄絕路德所主張那 “ 基督真正臨在於聖餐之中 ” 的教導。他認為路德的聖餐論還是屬於教皇的 ( 簡單的說,還是屬於天主教的 ) 。他自己的看法是處在路德與慈運理之間。 他相信聖餐的奧秘...
加爾文對洗禮的看法
›
加爾文在其《基督教要義》中寫道:「凡認洗禮只不過是一種在眾人面前宣告宗教信仰的人,那他還沒有真正摸到洗禮的意義。」 他說,洗禮這恩賜包括有赦罪的應許、治死肉體、賜給屬靈的生命和有分於基督等。加爾文說,在他一生當中,曾有一段時間不懂也不信洗禮所帶來的應許。...
預定論
›
加爾文教導雙重預定論,認為得救者與被棄絕者都是預定的。他定義預定為上帝的命令,因此,上帝決定每個人的命運。認為人人受造不都有相同的命運;有人註定得永生,也有人註定遭受永遠的定罪。所以人人受造,都被列在這兩個終局當中,或預定得永生,或預定遭永死。 加 爾文在其《基...
加爾文的一些神學思想
›
【原罪】 關於原罪,加爾文與墨蘭頓的看法相反。加爾文認為人的本性是有一種遺傳性的敗壞。這種敗壞是從人肉體中產生的。由於亞當犯罪的結果,人人都要受咒詛。所以嬰兒雖未結出罪孽的果子,但在它的裏頭卻已有罪孽的種子 ( 原罪 ) ,因此世人都是上帝所憎惡的。這種敗壞一直...
亞米念主義
›
【亞米念的生平】 亞米念雅各 (James of Arminius, 1560-1609) 或譯作亞米紐斯 ( 中文也有時譯「阿民念」 ) ,是一位宗教改革後期的神學家。住在荷蘭奧特瓦托城。他的父親在他年幼的時便逝世,因此母親即把他交給魯德夫 (Rudolph)...
亞米念主義的幾項重要看法
›
【對預定論的新解釋】 亞 米念認為預定是上帝恩典的目的,要拯救一切相信的人。上帝從亙古便預先決定自然法則,好讓萬事都不受人的意志所影響。上帝預知每個自由道德行動和將要做的 事,因此他便選擇他自己的工作計劃,以便做出最佳可能性的結果。上帝的計劃絕不會受挫折,因他預...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教會分裂的原因
›
我們研究哥林多教會分黨分派的原因,大約有三點,這也是今日教會分門別類或彼此紛爭的主因: 1. 高舉人: 他們有的高舉保羅,有的高舉亞波羅,有的高舉磯法;因為高舉了某人,必然貶低了他人,就產生嫉妒紛爭。保羅說: “ 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
教會分裂的醫治
›
我們必須看見分裂(或叫做分黨分派)是一種 “ 病態 ” ,這種病必須醫治,否則必使教會萎縮,不會成長,失去見證。 使徒保羅被聖靈感動,提出教會的缺點,馬上提出十字架的道理;可以看到,領會十字架的道是醫治分裂的良藥。十字架是具有三個字的意義: 1. ...
理性主義
›
理性主義是指以理知 (reason) 來為一切事物作衡量。他們的共通點認為宇宙是有理性的 (rational) ,可以以理知來了解。認為一切事物的真相可以以適當的理知 ( 例如邏輯演繹法 ) ,配以合理的推論 ( 例如數學 ) ,能給「事實」刻出一幅人人能了解的圖案來。...
經驗論主義
›
經驗主義注重感官經驗,因此是比較科學的。藉著觀察與歸納,認為人們的感官 (Sences) ; 耳、目、口、鼻、手、足所直接感受到的聲、色、香、味、觸這些感覺才是真實的。理性主義認為人們不但擁有與生俱來的認識能力,而且可以認識事物的內容,事 物的內容是清晰明瞭的觀念,可是...
敬虔主義
›
在基督教二千年的歷史中,敬虔主義是最不被了解的運動之一。 敬虔一詞的英文源自拉丁文的 pietas ,指恭敬、效忠、公義等。這拉丁文詞語又是來自希臘文的 eusebeia 和希伯來文的 hased ,解作仁慈、敬虔、良善。希臘文的 eusebeia 在新約用過十數次,多...
清教徒神學
›
「清教徒」一詞一般指英國教會在伊麗莎白及斯圖亞特( Stuart )期間,要求進一步改革的人。 清教徒中像卡特賴特( Thomas Cartwright, 1535-1603 )、非拿( Dudley Fenner ,約 1558-87 ),及特拉維斯( Walter ...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教會生活(4):一同擔當
›
教 會生活中最叫人受安慰的,就是上帝要我們學習與肢體一同擔當各樣的事,顯出我們實在是在身子上各自作肢體。『但上帝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 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你們就...
教會生活(3):一同獻上
›
以色列人在曠野建造會幕的歷史,正好表明教會生活的光景。會幕的建成是根據眾百姓的一同獻上,(參看出埃及記三十五章二十至二十九節,三十六章二至六節)。 他們在獻上的事上,一直向着耶和華來獻上,自己獻上,別人也獻上, 大家都一心一意的為上帝獻上,祇要是上帝所要的,就毫不保留的...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