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神學與歷史神學筆記
這是見證上帝恩典的網誌
目錄
(移至...)
啟示論
上帝論
基督論
聖靈論
天使與魔鬼
人論
救恩論
教會論
終末論
認識系統神學
歷史神學
宗派教義
神學與哲學
神學本土化
現代與後現代神學
▼
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誠實的吶喊
›
一個有信仰的人,並不見得比沒信仰的人更容易承受苦難,有時反而會加倍困惑。對於苦難,沒有信仰的人, “ 認命就是了 ” ,但是基督徒,相信宇宙有一位主宰,且大能和慈愛,又怎麼能接受他做出或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呢?難道上帝沒有能力阻止這場天災嗎?如果上帝有能力卻不阻止,又談何慈...
明天會更好嗎
›
苦難之所以引起困惑,往往是因為我們對人生有著不切實際的期待。因此,若要走出困惑,基督徒必須學習 “ 冷眼 ” 看待現實。 其實,上帝從來沒有應許我們一生風平浪靜,也沒預言世界會越變越好。所以我們不要被虛假的盼望沖昏了頭腦,也不要對未來存有毫無根據的樂觀看法,...
今生和將來
›
《羅馬書》 8 章告訴我們,人和萬物在經歷生產之苦,是上帝的旨意如此,以達到更崇高的目的。其一就是告訴我們,生命正在迎向榮耀的未來。《羅馬書》 8 章 18 節說: “ 現在的苦難,與將要向我們顯出的榮耀,是無法相比的。 ” 保羅指出,現有的苦楚雖大得叫人受不了,...
內在的塑造
›
苦難也提升人的內在素質。《羅馬書》 8 章 29 節說: “ 因為上帝預先知道的人,他就預先命定他 們和他兒子的形象一模一樣,使他的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 ……” 從《羅馬書》 8 章 18-30 節全段看來,總意是:上帝把萬物都放在虛空之下,使他們盼...
隱藏的幫助
›
許多經歷過 困難的基督徒,或許都有相同的經歷,即不知該如何禱告。面對一個明顯難癒的病人,該求上帝醫治,還是禱告求上帝減輕他的痛苦、快快接他回去?當我們面對困 難的時候,我們應該求上帝除去困難,還是求上帝幫助我們勝過困難?當我們前途無路的時候,應該求上帝開路,還是求上帝幫助...
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在基督裡
›
相對於其他新約作者,保羅特別喜歡把介詞「在」( en )與基督的某些稱號用在一起。這字詞或同類的用語在保羅書信出現了 200 多次,其意義多樣化,學者已嘗試以不同的方式詮釋這觀念(例如:神秘的、存在的、聖禮的、領域的、末世的及教會的)。 就某些經文...
與基督聯合是保羅神學的核心
›
與基督聯合是保羅神學的核心(羅八 1 ;林前六 17 ;加二 20 )。 雖 然人傾向強調因信稱義而忽略了這點,但保羅有關在基督裡屬靈生命的論述,對於理解他如何詮釋宗教經驗十分重要。保羅表明與基督相交跟得救的意義相同,是藉 信心成就的,並在愛中成全。基督「為我們」所成...
「歸入」與「第二亞當」
›
「在基督裡」形容與基督深遠而個人的認同,是得救和新生命的根據。這跟與基督同死同復活的觀念有密切的關係(羅六 1-11 ,八 17 ;加二 20 ;西二 12 ,三 1 )。這些概念是根據群體人格的觀念。信徒憑信心歸入新人類的代表──第二亞當。對保羅而言,人與基督聯合,就...
基督神秘主義(Christ-Mysticism)及與上帝聯合
›
保羅有關與基督聯合的教導常被稱為基督教的「神秘主義」。若加以解釋,這是個恰當的用語。保羅視與上帝相交為上帝的恩典,並非靠任何屬靈操練而作成,而是單靠上帝的自我啟示(加一 16 )。故此,與基督聯合是憑信心接受,而非靠人的努力而成。 「在基督裡」並非意味...
基督的死乃是贖罪的死
›
耶穌基督死在加略山的 十字架上,這是毫無疑問的。耶穌死後第三天從死裡復活,這也是無可置疑的。根據使徒的證道,以及整本新約的著者,都說明「基督的死與復活」對人的得救有極 重要的意義。但是,基督的死與復活怎麼能夠叫接受他的罪人因此得救,這對我們而言始終是一個大奧秘。 ...
兩種死
›
我們必須注意聖經說到死的奇特方法。聖經 ( 特別是新約 ) 說到肉身之死,並不像我們那樣說法。聖經往往說到另外一個「死」,就是在肉身經歷靈魂與身體分離以外的死。 有時新約說到死乃為「將來的」事件。有時說到死對於那些仍活著的人乃為「過去的」事件 ! 對於別的人來說,死是非常...
基督的死與第二次的死有關
›
基督為贖罪的死與人身體的死亡無關;乃與人靈魂的死有關 ! 當 我們企圖瞭解基督為贖我們的罪所付上的一切代價,往往未能把自己的視線從加略山的十字架挪移到墳墓以外的幽暗世界、我們以為基督被釘而經歷的肉身痛苦使我 們得到永遠的救恩,其實不只如此,我們永遠的救恩乃是從基督可怕的死亡經...
只有在靈界範圍內方能瞭解贖罪
›
基督的死究竟有何義 ? 我們明白他死的意義,並非在於我們問為何他必須死,乃在於我們理解他是獨一死而復活的人 ! 最令我們驚異的,並不在於他必須死,乃在於他從去而不返之地歸來的無限能力;戰勝罪惡與死亡,凱旋而歸 ! 耶穌基督在加略山的十字架上完成他的救贖工作,是的;但他並非在肉...
聖經如何論教會
›
聖經論教會為上帝的百姓、基督的會眾與身體,以及聖靈的團契。 (1) 上帝的百姓 彼得把舊約的名詞用在新約教會上,稱之為上帝的百姓 ( 彼前二 9) 。以聖經的語言 ( 希臘文 ekklesia ,希伯來文 quhal) ,其意思是『集會』。它...
教會的定義
›
(1) 教會可界說為『有形教會』與『無形教會』 有形教會是我們眼所能見的教會,即信者之眾,而無形教會則為所有記載在羔羊生命冊上的 ( 啟二十一 27) 。此區分是為避免把有形教會的會友都當作得救的人,或換言之,忽視公開的認同上帝的百姓。 教會可界說為...
使徒 Apostles
›
雖然在福音書中稱『門徒』與『使徒』為同一樣的人 ( 可三 7 , 14 , 20) ,但這名詞並非異字同意的。門徒的意思是『學生,學者』;使徒的意思是『使者,代表者』,乃有奉差遣、具有全權的使者。『羔羊十二使徒』 ( 啟二一 14) ,與教會的使徒『代表者』 ( 林...
宗教哲學之二元論Dualism
›
與 其說二元論是一個學派,不如說它是人類本於現象觀察而有的一種思想模式,遍見於東西方各種哲學學派,尤其是西方的;因此近代學者常視二元論為西方思維的特 色,又以希臘哲學為代表。雖然東方哲學總有某種「大一」、「道」,或「無」的概念,但說東方哲學(印度、中國)是一元論,卻有點簡...
二元論在教義及流行信仰遺留下來的痕跡
›
從基督教的角度看,二元論在教義及流行信仰遺留下來的痕跡,亦需要反省。 一、 上帝與世界及人。 歷代哲學家和神學家至感頭痛的,不是這世界應劃分為幾多界別(如屬靈與屬物),而是它們的相互關係。把上帝與世界混淆的,若非陷於形上的泛神論,視萬物之總和為上帝,或...
救恩的次序 Order of Salvation
›
為復原教教義之神學名詞,指聖靈在救贖上作工。 拉丁文為 ordo salutis 。此短句於一七三七年為一路德會之卡波夫 (Jakob Karpov) 介紹到神學之用語中。但此教義有更偉大的遠古性。關於此點,在天主教與改革宗之間有廣大的區分,雖然二者均同意離棄耶...
屬靈的恩賜 Spiritual Gifts
›
聖靈裝備教會(弗四 7 , 11-12) 。 新約描述地方教會,有些人擔任正式教會職務 ( 長老與執事,腓一 1) ,而其他所有的會眾都從事非正式的服事。 在基督肢體中,每位會友的服事乃新約的理想。監督教會的正式職員不應限制非正式的服事,反而應當裝備他...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