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神學與歷史神學筆記
這是見證上帝恩典的網誌
目錄
(移至...)
啟示論
上帝論
基督論
聖靈論
天使與魔鬼
人論
救恩論
教會論
終末論
認識系統神學
歷史神學
宗派教義
神學與哲學
神學本土化
現代與後現代神學
▼
2015年9月20日 星期日
協力
›
世上發生的一切事故,往往能推究到起因,或一連串的因素。協力是論到人在上帝護理之工內所擔任的角色。人非棋盤上之兵卒,無聲無息地隨奕棋者的挪移。他是一個有靈魂、有意志、有思想的活人。在上帝實行他的計劃之過程中,包括人的行動和態度。 但協力並非是指某事的成就是由...
神蹟與自然定律
›
我們根據日常生活的經驗,並依據科學家研究和實驗的結果,發現在宇宙中有著某些“自然定律”。由於這些情況重複發生,我們就認為這些是理所當然的現象。 但聖經告訴我們,這些自然定律乃是上帝在創造天地時製定的(詩七十四︰ 16~27 ;一 O 四︰ 9 , 19 ...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後現代主義與教會的回應
›
後現代主義代表對現代主義的反動與抗議;它也道出了一個時代的終結,與另一項新事物正從地平面升起。那麼,基督教會該如何回應必須生活於其間的後現代世界呢? 當我們在面對後現代主義,如果只是像鴕鳥把頭埋在沙中,盼望這些法國的否定論者( negativism )走開,這可不是好的...
上帝的後悔
›
上帝會改變祂的心意嗎?如果上帝是不變的( immutable ),如果祂不會有任何的改變,是否意味著祂從來都不會改變祂的心意呢?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聖經中似乎有時候講到上帝改變了祂的心意。例如,讓我們看看以下發生在摩西時代的事件: 11 摩西便懇求耶和華-他...
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原罪
›
「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51:5) 根據聖經的診斷,罪是一種人性普遍的敗壞,它發生在每一個人的每一部分(王上 8 : 46 ;羅 3 : 9-23 ; 7 ) 18 ;約壹 1 : 8-10 )。新舊兩約都給罪一些名稱,...
律法與福音
›
律法是上帝向人類的生活與行為所表達的聖潔旨意,福音是為耶穌基督所完成與上帝和好的佳音。在全部教會歷史中,律法與福音有各種不同的關聯。 在中古世紀有把律法與福音視為同一的傾向。福音有時被稱為新的律法,因為許多人認為守律法乃是與上帝和好的基本要素。 路德馬丁以...
宇宙的起源
›
希 伯來書十一章三節指示我們,宇宙乃是上帝所創造,而且也指出,我們若要對這件偉大的事實有所瞭解,就必須憑著信心。但是,科學家們所相信的是兩個定律,就 是熱力學的第一、第二個定律。第一定律說:能量與物質都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毀滅;第二個定律乃是如此說:在一個緊閉的系統中,紊...
類比的難題:救恩作為贖價
›
基督受死是一項贖價的形象,對於希臘教父作家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愛任紐。新約提到,耶穌捨命作罪人的贖價(可十 45 ;提前二 6 )。那麼,這個形象有何含義?『贖價』一詞使人聯想到三個相關的觀念: 1 .釋放:贖價是讓一個被囚的人得到自由的東西。 ...
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十字架作為獻祭
›
新約運用了舊約的意象和預期,把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死描述成獻祭。這個取向特別見於希伯來書,書中把基督的獻祭犧牲描述成一個有效和完美的祭,可以完成舊約獻祭只能暗示,卻不能成就者。特別是,保羅用了一個希臘字 hilasterion (『挽回祭』,羅三 25 ),把基督的受死解釋...
十字架作為得勝
›
新約宣稱,上帝通過耶穌基督的復活,已經使我們得勝。『感謝上帝,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林前十五 57 ) 早 期教會稱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凱旋,以及祂戰勝罪惡、死亡和撒但的勝利。不過,這場勝利是以什麼方式來理解呢?誰被擊敗了?怎樣擊敗?最初五世...
十字架與饒恕
›
11 世 紀作家坎特伯雷的安瑟倫提出了一個對基督工作的解釋取向,集中於創造秩序的公正性。上帝以某種方式創造了世界,呈現出上帝的本性。上帝也創造了人類,為的 是他們可以在永恆中與其創造者團契相交。然而,這個目的似乎已經被人類的罪惡所挫敗,罪惡成為人神之間的障礙。這樣,在受...
神蹟
›
近 年來有人主張,廿世紀晚期的文化,應當被稱為『後基督教時期』。提出此主張的人指出,雖然歷史基督教信仰的假定與概念仍然為現代人所理解,但它們卻已不再 是我們世界觀的基礎。他們主張,如今人已經『成年』,擁有科學與重經驗的世界觀,明顯地將他們與現實連結一體,因此對神蹟不能過於...
論上帝的護理
›
護理的觀念暗示了上帝為至高者的涵意。上帝之概念的適當定義需要祂在歷史中掌管一切。但上帝之護理的基督教教義,並不在於形上學的思測,乃在於聖經的教訓。 護理乃上帝之主權的賜恩工作,藉此世上所有事件都被引導並被安排,為要實現上帝的榮耀,因為宇宙即為此而被造。這些事件包括自...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基督受洗的意義
›
「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 我 們的主用這一句話批駁了他忠心的先鋒想攔阻他受洗的主意。這是基督在沉寂了十八年之後,第一次被記錄下來的話語;這也是他在公開事奉中所說的第一句話,因 此值得我們特別注意。他沒有說,「我需要受你的洗」;也沒有說,「你不需要受我...
自存(Self-existence, or Aseity of God)的定義
›
1. 定義 「上帝在任何意義上,與任何在祂以外的存有都是不相互依存的 (correlative) ,也不依靠祂以外的一切存有。上帝是祂自己存有的來源;或者應該說『來源』這詞不適用在上帝身上。上帝是絕對的。上帝對自己是自足的。」 2. 范泰爾常說「上帝是自含的」 (s...
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誠實的吶喊
›
一個有信仰的人,並不見得比沒信仰的人更容易承受苦難,有時反而會加倍困惑。對於苦難,沒有信仰的人, “ 認命就是了 ” ,但是基督徒,相信宇宙有一位主宰,且大能和慈愛,又怎麼能接受他做出或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呢?難道上帝沒有能力阻止這場天災嗎?如果上帝有能力卻不阻止,又談何慈...
明天會更好嗎
›
苦難之所以引起困惑,往往是因為我們對人生有著不切實際的期待。因此,若要走出困惑,基督徒必須學習 “ 冷眼 ” 看待現實。 其實,上帝從來沒有應許我們一生風平浪靜,也沒預言世界會越變越好。所以我們不要被虛假的盼望沖昏了頭腦,也不要對未來存有毫無根據的樂觀看法,...
今生和將來
›
《羅馬書》 8 章告訴我們,人和萬物在經歷生產之苦,是上帝的旨意如此,以達到更崇高的目的。其一就是告訴我們,生命正在迎向榮耀的未來。《羅馬書》 8 章 18 節說: “ 現在的苦難,與將要向我們顯出的榮耀,是無法相比的。 ” 保羅指出,現有的苦楚雖大得叫人受不了,...
內在的塑造
›
苦難也提升人的內在素質。《羅馬書》 8 章 29 節說: “ 因為上帝預先知道的人,他就預先命定他 們和他兒子的形象一模一樣,使他的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 ……” 從《羅馬書》 8 章 18-30 節全段看來,總意是:上帝把萬物都放在虛空之下,使他們盼...
隱藏的幫助
›
許多經歷過 困難的基督徒,或許都有相同的經歷,即不知該如何禱告。面對一個明顯難癒的病人,該求上帝醫治,還是禱告求上帝減輕他的痛苦、快快接他回去?當我們面對困 難的時候,我們應該求上帝除去困難,還是求上帝幫助我們勝過困難?當我們前途無路的時候,應該求上帝開路,還是求上帝幫助...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