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神學與歷史神學筆記
這是見證上帝恩典的網誌
目錄
(移至...)
啟示論
上帝論
基督論
聖靈論
天使與魔鬼
人論
救恩論
教會論
終末論
認識系統神學
歷史神學
宗派教義
神學與哲學
神學本土化
現代與後現代神學
▼
2024年3月5日 星期二
二十世紀的人論
›
啟蒙時代以來的神學,多以人為中心,反應出人類對自己的樂觀思想,然而二十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樂觀神學畫下句號,這個世界需要再度聆聽從上面傳來的話語。 以瑞士神學家 Karl Barth 為代表的新正統主義者,重新發掘古老基督教正統教義中,對...
十九世紀的人論
›
康德( Immanuel Kant , 1724~1804 )在《純粹理性之批判》一書中,論証純粹的理性,也就是以感覺為基礎的知識層面是有限的,因為科學的經驗和知識是有限的,人類靠此只能認識到所能經驗到的事物現象,無法認識到那超越人認知經驗的事物本身。事物的現象和...
十七至十八世紀敬虔主義的人論
›
面對著啟蒙運動與理性主義的挑戰,以及改革運動後官方教會(更正教會及羅馬教會)的形式主義和僵化,教會中興起不少呼籲和抗議,努力尋求一條出路以恢復實際的經驗信仰、個人生命的更新轉變、成聖,以及對福音的傳揚等,其結果是在十七世紀產生了一個屬靈運動——敬虔主義,統稱作...
啟蒙時期(十七至十八世紀)人論
›
十七到十八世紀在西方文明史上是爆炸性年代,一般通稱為啟蒙時期( Enlightenment ),大致從培根( Francis Bacon , 1561~1626 )的著作開始,一直到康德( Immanuel Kant )在 1791 年發表《純粹理性之批判》( T...
改教後期之羅馬天主教人論
›
面對改革的潮流,羅馬天主教被迫作出反應,承認人得救不是靠行為,而是靠上帝的恩典。然而,從 Council of Trent ( 1545~1563 )中可以看到,羅馬天主教拒絕了許多改教者所提出的人論,其中以下兩點比較突出。 第一,關於人的自由意志 ...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