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西頓信經(Chalcedonian Definition),是公元451年加爾西頓大公會議(Council of Chalcedon)所制定的一份基督論信條,旨在澄清對耶穌基督「神人二性」的正統信仰,反對當時的異端如涅斯多留主義(Nestorianism)與尤提克派(Eutychianism)。
這份信經是基督教史上極其重要的文件,標誌著基督論的「正統定稿」,在東正教、天主教與多數新教中都具有權威地位。
📜 加爾西頓信經(拉丁原文翻譯)
根據我們列祖的聖教父,我們同心同意地宣認一位同為完全的神,也完全的人,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祂按神性說,與父同本(consubstantial with the Father);按人性說,與我們同本(consubstantial with us),在各方面與我們一樣,只是沒有罪;
按神性說,從父所生,在萬世以前;按人性說,為了我們與我們的救恩,從神的母親馬利亞所生。
是同一位基督、兒子、主、獨生子,祂有兩性(神性與人性),不混亂、不改變、不分割、不分離(inconfuse, immutable, indivisible, inseparable),
兩性的區別並未因結合而被取消,反而各自的特性得以保留,並結合於一位格(prosopon/persona)、一實體(hypostasis)。
不是被分裂為兩個兒子,而是同一位獨生子,道,主,耶穌基督,
正如先知所宣講,主耶穌教導我們,以及教父信經所傳給我們的一樣。
🧠 信條要點整理
核心主張 |
說明 |
基督是完全的上帝與完全的人 |
祂擁有完整的神性與人性,無混合或摻雜。 |
兩性合一於一位格、一實體中 |
避免分離主義(涅斯多留)與混合主義(尤提克)。 |
「不混、不變、不分、不離」四否定公式 |
成為正統基督論的邏輯基礎,維護神人二性同在的奧祕。 |
馬利亞是「上帝的母親」(Theotokos) |
肯定耶穌基督從受孕起即是神人合一的位格。 |
對三一論的延伸應用 |
位格(persona)與本質(ousia)的區分在三一上帝與基督位格中同時運作。 |
🔍 為何重要?
- 護教與平衡:它精確地在兩個極端異端之間找到中道:
- 避免分成兩個基督(涅斯多留主義)
- 也避免混合為一個神人怪物(尤提克派)
- 語言上的創新與謹慎:
- 用「位格合一」(hypostatic union)描述神人二性非混合、非混亂的合一。
- 教會合一的標準:
- 成為後來東西教會「信仰共融」的標準信經之一(儘管有些非迦克墩教會後來拒絕其定義)。
🧾 四個否定公式詳釋(成為三一與基督論的經典表述)
否定 |
意義 |
針對的異端 |
不混亂 (inconfuse) |
神性與人性不混合成一個新性質 |
尤提克派(Eutychianism) |
不改變 (immutable) |
道成肉身中神性沒有被削弱 |
動態基督論 |
不分割 (indivisible) |
神人不是兩個位格 |
涅斯多留主義 |
不分離 (inseparable) |
神人不只是外在聯合 |
亞流或某些分離派主張 |
📚 延伸閱讀與理解
- 📖 加爾西頓信經結合:
- 東方(希臘):強調三位格間的區分與互存(hypostasis)
- 西方(拉丁):強調道成肉身中神性的主動(persona)
- 🧠 奧古斯丁、加帕多家教父與利奧一世的神學思想,是這份信經的基礎。
- 🕊 東正教與天主教皆接納此信經為正統標準,新教大多承認其教義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