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三一上帝論的發展脈絡圖

 

【新約聖經】

─────────────────────────

- 信仰核心:一神論(申 6:4

- 同時見證:

   父:創造、差遣

   子:道成肉身、救贖、復活

   聖靈:賜生命、內住、引導

三者同時出現(如太 28:19;林後 13:13

但「如何是一而三」未被系統化

 

            

            

2–3世紀:教父時期】

─────────────────────────

- 撒伯流主義(形態論):父子靈只是「一位上帝的不同模式」

- 亞流主義:子是受造的,不與父同等

引發爭辯,迫使教會要定義「父、子、靈」的關係

 

            

            

325 尼西亞信經】

─────────────────────────

- 父:獨一全能的主,創造萬物

- 子:與父「同質」(homoousios),受生非受造

- 聖靈:僅簡短提及

核心:基督的神性,確立父與子的同質性

 

            

            

381 君士坦丁堡信經】

─────────────────────────

- 延續尼西亞對子神性的肯定

- 聖靈:主、賜生命者,從父出,與父子同受敬拜

三一上帝論基本完成:父、子、聖靈同質、同榮、同永恆

 

            

            

451 迦克墩信經】

─────────────────────────

- 闡明基督「二性一位格」:完全的上帝、完全的人

三一論與基督論結合,成為正統信仰核心

 

            

            

【中世紀東西教會分裂(1054)】

─────────────────────────

- 爭議焦點:「filioque

   東方:聖靈「只從父出」

   西方:聖靈「從父和子出」

加深三一論詮釋的差異,成為分裂導火線之一

 

            

            

【改教與現代】

─────────────────────────

- 改革宗:強調三一上帝在救恩經綸中的工作

- 近代神學:聚焦於三一的「關係性」(如巴特、莫特曼)

從「抽象本質」走向「關係中的三一」


📌 神學總結

  1. 聖經初步啟示:父、子、靈並存,但未系統化。
  2. 尼西亞(325父與子的同質:守護基督的神性。
  3. 君士坦丁堡(381聖靈的神性:三一論完成。
  4. 迦克墩(451基督的二性:補充三一中的基督位格理解。
  5. 中世紀 → filioque 爭議:東西教會不同詮釋。
  6. 現代關係性三一論:更重視三一上帝彼此的愛與交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