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025年1月29日 星期三

本篤會的神學發展

 

    本會士在卡羅林文藝復興運動(Carolingian Renaissance)中舉足輕重,但在神學上卻只是歸納了教父對聖經和教義的智慧,將之應用在當時的需要上。從他們:的神學可以看出,他們以聖經及教 父的說話來教導人謙卑;有人說他們只是跟隨在奧古斯丁(Augustine)、耶柔米(Jerome),和大貴格利這些偉大的收割者背後來拾穗,從默想的 角度看聖經,而釋經的方法常是寓意解經。

      有些作者著作極豐,像約克的亞勒昆(Alcuin from York,約735-804)、拉巴努.毛如斯(Rhabanus Maurus of Eulda,約776-856)、史達波(Walafrid Strabo of Reichenau,約808-49);其他人像拉得伯土(Paschasius Radbertus)和拉特蘭努(Ratramnus)這兩位科爾比(Corbie)的修士,則參與聖嚏]Eucharist)及預定論 (Predestination)的辯論,而他們定真偽的準則,是以教父為憑。

      本篤傳統的神學,到了十一、十二世紀才大盛,尤以克勒窩的伯爾拿(Bernard of Claivaux)為著,他與剛冒升的經院哲學家(scholastics)的辯論,最能顯出其神學才華。對修道士來說,神學是由修道生活的目標定規的 --包括對上帝的認識、與修道經驗有關的研究、敬拜與禱告等,他們尊重奧秘,而不太重視辯證的技巧。

      同一時間,受修道院訓練的神學家,像安瑟倫(Anselm)、聖提裡的威廉(William of St Thierry,約1085-1148)和艾黎(Ailred of Rievaulx,1109-67,被稱為「英國的伯爾拿」),則把苦修和臆猜之方法巧妙地結合起來。安瑟倫的門徒艾馬(Eadmer of Canterbury,約1055-1124),是第一個闡釋馬利亞(Mary)無罪懷孕之教義的人。其他重要的人物,包括改革家達彌盎(Peter Damian,1007-72)、克呂尼修道院院長可敬的彼得(Peter Damian,1007-72),以及科隆附近之丟慈(Deutz)已修道院院長魯柏特(Rupert,約1070-1129)。

      中世紀末期,修道院再不是神學思想的中心。當時大學開始建立起來,經院思想抬頭,再加上方濟會(Franciscan Order)和道明會(Dominicans)等新運動的成央以及人文主義(Humanism)的興起,使本篤的神學傳統失色不少。後來發生改教運動和政治動亂,跟隨「規條」之修道院的數目,便大為減少了。法國大革命前一百年,好幾個修道院在學術上都有傑出的成就,他們出版奧古斯丁的作品,內附精細的索引,使他們能應付楊森主義(Jansenism)的攻擊。馬比讓(Jean Mabillon,1634-1707)編輯伯爾拿的作品;蒙法崗的伯爾拿(Bernard de Montfaucon,1655-1741)則編輯亞他那修(Athanasius)和屈梭多模(Chysostom)的書。當時卻不是人人都贊成修士這樣專心研究學問。

      十九世紀,本篤的生活方式又再復興過來,神學研究亦很蓬勃,新的修道院在比利時的馬利蘇斯(Maredsous)和史天布格(Steenbrugge)建立,後者還是教父及中世紀歷代基督教集成(Corpus Christianorum)的編輯地;此外,德國和法國亦有新的本篤修道院建立,它們有些專門研究禮儀學,即本篤修道生活的核心,在「規條」中稱作「上帝的工作」(opus Dei)。

道成肉身的意義

 

「道成肉身」The Incarnation)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真理之一,指的是永恆的上帝藉著耶穌基督,取了人的樣式,成為真正的人,來到世間實現救恩。這一真理出自《約翰福音》1:14:「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


一、道成肉身的核心真理

1. 「道」的含義

  • 「道」是誰?
    在《約翰福音》1:1-3中,「道」明確指向耶穌基督,祂是上帝的話語和啟示,是創造的起源,也是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保。
    • 道的永恆性:祂在創世以前就存在(約翰福音 1:1)。
    • 道的神性:祂就是上帝(約翰福音 1:1-2)。
    • 道的創造能力:萬物都是藉著祂造的(約翰福音 1:3)。
  • 「道」成為肉身的意義
    上帝本是靈,超越物質世界,但為了拯救墮落的人類,祂親自進入歷史,成為有血有肉的人,這是基督信仰的奧秘。

2. 「肉身」的含義

  • 完全的人性
    耶穌基督取了人的樣式,祂擁有人的軀體(路加福音 2:7)、情感(約翰福音 11:35)和經歷(希伯來書 4:15)。祂不是幻影或假裝成人,而是真正成為人,經歷一切人類的掙扎與痛苦。
  • 無罪的人性
    雖然祂成為人,但祂不犯罪,完全聖潔,能夠成為我們的救主(哥林多後書 5:21)。

3. 完全的神人二性

  • 耶穌基督同時擁有完全的神性與完全的人性,祂既是真神,也是真人,兩性聯合於一位基督裡。
  • 經文支持
    • 「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上帝在肉身顯現。」(提摩太前書 3:16
    • 「因為上帝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裡面。」(歌羅西書 2:9

二、道成肉身的目的

1. 啟示上帝的本性

  • 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完美彰顯,讓人可以認識不可見的上帝。
    • 經文支持
      • 「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約翰福音 14:9
      • 「上帝未曾看見,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翰福音 1:18
  • 耶穌的言行顯示了上帝的愛、公義、憐憫和聖潔。

2. 完成救贖計劃

  • 人因罪遠離上帝,而道成肉身的基督來到世上,目的就是擔當人類的罪,通過祂的死與復活帶來救贖。
    • 經文支持
      • 「因為上帝差祂的兒子到世上來,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約翰福音 3:17
      • 「祂並不以天使的本體救援,乃是救援亞伯拉罕的後裔。」(希伯來書 2:16

3. 成為人與上帝之間的中保

  • 耶穌成為上帝與人之間的橋樑,祂以人性親近我們,以神性將我們帶到上帝面前。
    • 經文支持
      • 「因為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提摩太前書 2:5

4. 帶來新的生命與榜樣

  • 耶穌的降世不僅拯救我們,也作為屬靈生命的榜樣,教導我們如何活出討上帝喜悅的生活。
    • 經文支持
      •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立比書 2:5
      • 「祂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彼得前書 2:21

5. 擊敗撒但的權勢

  • 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通過祂的受死和復活,擊敗了撒但的權勢,釋放人類脫離罪惡的捆綁。
    • 經文支持
      • 「上帝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翰一書 3:8

三、道成肉身對信徒的意義

1. 經歷上帝的同在

  • 耶穌的降世表明上帝與人同在的真理,祂是「以馬內利」(馬太福音 1:23),提醒我們無論面對何種困難,上帝永遠與我們同在。

2. 感受到上帝的愛

  • 上帝的兒子為救贖我們而降世,這是上帝對人類最大的愛的彰顯。
    •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約翰福音 3:16

3. 成為基督的見證人

  • 道成肉身提醒我們要將福音傳揚,讓更多人認識耶穌基督,經歷祂的救恩。

4. 學習基督的謙卑

  • 耶穌道成肉身的過程本身就是極大的謙卑(腓立比書 2:6-8),提醒我們效法祂,活出謙卑與順服的生命。

5. 活出新生命

  • 因著基督的道成肉身,我們得以成為新造的人(哥林多後書 5:17),在聖靈的引導下活出討上帝喜悅的生命。

四、結語

**道成肉身是上帝救恩計劃的中心,也是基督徒信仰的基石。**這一真理不僅顯示上帝對人類深切的愛與憐憫,也呼召我們以敬虔的心回應祂的恩典,並在生活中彰顯基督的生命。

反思與挑戰:

  1. 我是否真正相信並接受道成肉身的耶穌為我的救主?
  2. 我的生活是否反映出基督謙卑與順服的榜樣?
  3. 我是否以感恩的心活出新生命,並見證祂的恩典?

願我們因著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活出一個充滿恩典、真理與盼望的生命!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聖靈論簡介

 

聖靈論Pneumatology)是系統神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專注於研究聖靈的本質、工作和與三一上帝關係。聖靈是三一上帝中的第三位,與聖父和聖子同為上帝,具有完全的神性與位格。在基督徒的信仰與生活中,聖靈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祂是上帝啟示的中介、救贖的施行者,以及信徒成聖的幫助者。


一、聖靈的本質

1. 聖靈是上帝

聖經明確啟示聖靈的神性,祂具有上帝的屬性和權柄。

  • 上帝的屬性:
    • 無所不在(詩篇 139:7-10
    • 無所不知(哥林多前書 2:10-11
    • 全能(路加福音 1:35
    • 永恆(希伯來書 9:14
  • 經文支持:
    • 「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得以自由。」(哥林多後書 3:17
    • 「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這聖靈是從上帝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哥林多前書 6:19

2. 聖靈是有位格的

聖靈不是抽象的能力或力量,而是一位有思想、情感和意志的位格。

  • 思想:「聖靈參透萬事,就是上帝深奧的事也參透了。」(哥林多前書 2:10
  • 情感:「不要叫上帝的聖靈擔憂。」(以弗所書 4:30
  • 意志:「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哥林多前書 12:11

二、聖靈與三一上帝的關係

聖靈在三一上帝中與聖父、聖子同等同尊,並與祂們在啟示和救贖的工作上緊密合作。

1. 聖靈從聖父和聖子而出

  • 在三一上帝的內部關係中,聖靈是從聖父發出,也被聖子差遣。這被稱為「聖靈的發出」(Procession of the Holy Spirit)。

經文支持:

  • 「但我要從父那裡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的真理的聖靈,祂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約翰福音 15:26

2. 聖靈在救贖計劃中的角色

  • 聖父計劃救恩,聖子完成救恩,聖靈施行救恩。三者的工作彼此協調。

三、聖靈的工作

聖靈的工作涵蓋從創造到救贖再到成聖的整個範疇,祂在舊約與新約中都有重要的角色。

1. 聖靈在舊約中的工作

  • **創造與維護:**聖靈參與創造世界,並維持生命的運行(創世記 1:2;詩篇 104:30)。
  • **啟示與能力:**聖靈賜下上帝的啟示,並以能力充滿某些人完成特定任務(士師記 6:34;撒母耳記上 16:13)。

2. 聖靈在新約中的工作

  • **基督的事工:**聖靈使耶穌降生(路加福音 1:35),並充滿祂以完成地上的事工(路加福音 4:18)。
  • **教會的建立:**聖靈在五旬節降臨,賜下能力並建立教會(使徒行傳 2:1-4)。
  • **啟示與聖經:**聖靈感動人記錄聖經,使聖經成為上帝的話語(提摩太後書 3:16;彼得後書 1:21)。

3. 聖靈在信徒生命中的工作

聖靈在信徒的救贖與靈命成長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 **重生:**聖靈使人從罪中重生,得著新生命(約翰福音 3:5-6)。
  • **內住:**聖靈住在信徒裡,成為上帝同在的標記(哥林多前書 6:19)。
  • **成聖:**聖靈引導信徒脫離罪惡,活出聖潔的生命(加拉太書 5:16-17)。
  • **賜恩賜:**聖靈賜下屬靈恩賜,裝備信徒服事教會(哥林多前書 12:4-11)。
  • **引導與安慰:**聖靈引導信徒明白真理,並在困難中賜下安慰(約翰福音 14:16-17)。

四、聖靈的果子與恩賜

1. 聖靈的果子

聖靈的果子是信徒生命中因聖靈的工作而結出的屬靈品格。

加拉太書 5:22-23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 這些果子反映出基督的品格,是成聖的重要標記。

2. 聖靈的恩賜

聖靈賜給信徒各樣的屬靈恩賜,目的是建造教會,榮耀基督。

哥林多前書 12:4-7 「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

  • 常見的恩賜包括講道、教導、醫病、說方言等,這些恩賜應以愛為中心(哥林多前書 13章)。

五、聖靈論的實踐意涵

聖靈的工作不僅是神學上的探討,更是實際影響信徒生活的重要真理。

1. 與聖靈同行

信徒應學習順服聖靈的引導,活出聖靈所結的果子,並在每日生活中依靠祂的能力(加拉太書 5:25)。

2. 尋求聖靈的能力

信徒應禱告並尋求聖靈的充滿,使他們有力量為基督作見證,並克服生命中的軟弱(使徒行傳 1:8)。

3. 參與聖靈的工作

每位信徒都被呼召使用聖靈所賜的恩賜,參與教會的建造和福音的傳播。


六、結語

聖靈是基督徒信仰與生活的核心力量,祂的工作不僅在創造與救贖中居重要地位,更在信徒的生命中持續運行。聖靈引導我們認識基督,賜力量使我們活出基督的樣式,並裝備我們完成上帝的使命。學習聖靈論,不僅讓我們更深認識三一上帝,也幫助我們在信仰生活中更多地經歷聖靈的帶領與同在。


反思與挑戰:

  1. 我是否在每日生活中敏銳於聖靈的引導?
  2. 我是否追求聖靈的充滿,並願意使用祂賜予的恩賜服事教會?
  3. 我的生命是否結出聖靈的果子,反映基督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