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神學與歷史神學筆記
這是見證上帝恩典的網誌
目錄
(移至...)
啟示論
上帝論
基督論
聖靈論
天使與魔鬼
人論
救恩論
教會論
終末論
認識系統神學
歷史神學
宗派教義
神學與哲學
神學本土化
現代與後現代神學
▼
顯示具有
世俗主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世俗主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西方社會的世俗化
›
作 為生活在當今社會的基督徒,其實不用等神學家宣告,每時每刻我都能感受到這是一個世俗化的時代。特別是當走出教堂,獨自面對喧囂世界的那一瞬間,這種感受 就更加深刻了:上帝的兒女,理應生活在上帝的國度,實際上卻在這個離上帝愈來愈遠的世俗社會中艱難掙扎;世間的一切都迫使我按照...
人文主義(Humanism)
›
從未想像過一位基督教神學家會自稱為人文主義者,然而巴刻就是這樣宣稱了,並且還說「我相信唯有一個徹底的基督徒,才配稱為人文主義者」,「福音的榮耀,有一部份也在於它是這個世界所曾見過唯一真正的人文主義」。 這 是怎麼回事兒?在印象中,人文主義是和上帝徹底對立...
世俗文化如何影響神學與教會
›
福音派著名的護教學者薛福( Francis Schaeffer ) 1968 年出版了《就在那裡的上帝》( The God Who Is There ),提及哲學影響藝術,藝術影響音樂,音樂影響普羅文化,最後,普羅文化則影響神學。哈佛大學的退休教授夏菲爵士( Harvey...
今日三大問題
›
生活休閑化、教會世俗化、偶像多元化,是今天基督徒令人擔憂的景況。 【 生活休閑化 】 每個主日敬拜,總有為數不少的信徒姍姍來遲(無論牧師提醒過多少次)。每到長週末,或每逢雨天,教會的出席率就很可憐,少了二、三成的人是常事。 任何需要信眾付代價、作犧牲的要求...
如何戰勝世俗的挑戰
›
【 首先要在教會生活中強調重生、強調悔改 】 一個人若沒有重生,裡面沒有上帝的靈,他與世界還是一夥的,那就根本談不上面對世俗或勝過世俗。 悔改不是改正一個錯誤,而是改變與上帝的關係,恢復與上帝的關係。悔改當然也不是道德上的小修小補,而是改變原來前行的方向和價值...
世俗主義之影響
›
『世俗 (Secular) 』一詞是從拉丁文『世代 (age) 』而來的,它可以被解釋為『屬乎非宗教、非神聖、非屬靈的事;是暫時的、屬世界的』。世俗主義就是非宗教的人生觀,它根據世俗化的人生哲學,認為人生從整體來看是『非宗教的』,而在整個人生中,有一部份可以被稱為宗教,...
世俗主義悄然滲透
›
基 督徒處在世俗的環境中,難免會受環境影響和感染,教會也很可能從現代文化和世俗主義中吸收對人生的看法。基督徒也是人,他們也要看報紙、看《讀者文摘》和 一些通俗性的文章,不知不覺地就從字裏行間吸收其觀點。基督徒聽廣無線電、看電視節目、參加社區活動時,也很難免不受影響。 ...
世俗主義厭棄基督教信仰
›
縱 然是在教會公開承認信服基督的人,心中也可能有世俗主義的想法。他們雖然公開承認信服基督,以祂為主。但在他們心裏往往潛伏著狡猾的、下意識的保留——認 為基督只是我宗教上的主宰,而不是全部生活的主。這樣一來,就廢除了基督教信仰的意義,所有誓言都歸於無有,且與基督徒的見證相...
聖經信念與現代世俗主義的對抗
›
『起初上帝……』,聖經開宗明義就告訴我們人生的哲學與主旨。『起初上帝』這是說到萬物屬於祂、藉著祂,也是為著祂而有,我們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它;有 了祂,人生就有了基礎,在祂的光中得以見光。根據聖經,就各方面來說,上帝乃是人生的必須,上帝也是人最大的方向與目標。 ...
世俗主義之根源
›
要追溯世俗主義的根源,可以上溯至啟蒙時代。 中世紀哲學將知識的確定性建基於上帝的啟示,至啟蒙時代,笛卡兒( Rene Descartes ) 則把這確定性建立在人的理性之上。笛卡兒懷疑一切從感官而來的知識,這種以普遍懷疑作為追尋客觀知識的起始點,就是自我...
容不下上帝的世界場所
›
牛 頓提出的機械宇宙觀帶給人類一個新的世界觀。笛卡兒把數學看為物質世界的第一義,其他經驗資料如顏色、聲音、味覺退居第二義。牛頓進一步指出整個宇宙是一 大堆數碼,因此對宇宙的解釋是數學的而非邏輯的,這有別於希臘的世界觀,也是牛頓機械宇宙論的根據。宇宙中所有物體的運動及彼此...
世俗洪流下神學建構的反思
›
世俗( secular )源自拉丁字 saeculum ,即今世( this age )。而 saeculum 與另一個拉丁字 mundus ,都指世界( world )。 Saeculum 是一個時間性的字,多用來翻譯希臘文 aijwvn ,其本意也是指年代( ag...
世俗主義者是被困囿的且不自由
›
世俗主義( secularism )是人類宣稱由傳統性對上帝的信仰和信仰行為中得著釋放的一種獨特信念。基督教的世俗主義是在面對神聖和聖品信念時的一種抉擇。一般來說它採取了兩種形態 : 首先它會以無宗教( Religionless )的形式出現,這種形式甚受那些未能接受基督徒終極...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認識世俗神學
›
世俗神學是所謂激進神學( radical theology )的一個重要流派。世俗神學的主要理論家是戈高登( F. Gogarten ),但最重要的宣傳家及在美國的發言人則是柯克斯( Harvey Cox )。 世俗神學把上帝看成是絕對超越的上帝 ── ...
宗教與世俗從合到分
›
數百年前,宗教信仰還掌握著西方世界的一切,沒有一件事是在教堂管轄區域之外的,人類的生老病死、婚喪節慶都和教會脫不了關係,西方社會中的各項活動也在教會控制的領域內。 在現代社會中,經濟算是最屬世、最俗氣、最不屬上帝的了,可是在近代社會以前,經濟和宗教是不...
什麼是世俗化
›
『 世俗的』這個詞,通常拿來和『神聖的』或『宗教的』相對比,有些人把世俗的事物稱做『屬世的』,把宗教性的事物看作『屬上帝的』。(也因為如此,對某些信徒而言,『世俗化』不是個好字眼) 嚴謹的來 說,所謂『世俗化』,就是人類的活動逐漸脫離『宗教的』、『形上學的』、『神聖的』...
罪的現代意義
›
柯克斯認為在今日的世界中,『罪』主要採取『漠不關心』的方式出現,人對自己和人的狀況都漠不關心,任時勢潮流推擠,任現況惡化,而不主動掌握方向,這便是罪。 讓我們用一個淺顯但很少被人注意的例子來說明這個『罪』的觀念。 耶穌的誡命『愛人如己』 ── 或『愛鄰舍如同自己...
罪及無力感
›
面對這樣一 個有機會關心每一個人幸福的世界,許多人就像好撒瑪利亞人故事中的祭司與利未人一般逃避責任,對一切漠不關心,活在一個狹小封閉的世界裡,每天只擔心吃喝 玩樂等等基本的生物性需要,既不去認識過去,也不能看到未來,更不能掌握現在,只是當世流行意見的奴隸,隨波逐流,和「大多數」...
不愛自己的罪
›
對耶穌而言,不愛自己也是罪,但這種不愛自己的罪是怎樣表現在現代社會中呢?柯克斯以美國小姐選美會與《花花公子》雜誌社為例來說明。 每 年有成千上萬的年輕女孩子追求「美國小姐」及進一步「世界小姐」的頭銜,美國小姐的形象成了所有女孩子的榜樣,她們很早便開始學...
世俗世界中如何談上帝
›
在現代已經世俗化了的世界中,我們的環境已有了劇烈的改變,不再是過去小鎮時代的固守家鄉、一成不變,也不再有過去街坊鄰里之間的熟稔:在這樣一個看來冷漠 而機械化運作,並且日夜變化的都市社會中,客觀的環境既已不同於往日的舊式農業社會,宗教的內涵也必須有新的詮釋,甚至必須拋棄...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