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神學與歷史神學筆記
這是見證上帝恩典的網誌
目錄
(移至...)
啟示論
上帝論
基督論
聖靈論
天使與魔鬼
人論
救恩論
教會論
終末論
認識系統神學
歷史神學
宗派教義
神學與哲學
神學本土化
現代與後現代神學
▼
顯示具有
罪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罪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什麼是罪
›
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背逆上帝的結果
›
順服就是接受上帝的權柄,背逆就是拒絕上帝的權柄。我們得救了的人當然不願意再背逆上帝,但是因着我們的天性是背逆的,所以在學習順服的功課上就不是那麼容易。所以我們先從人背逆上帝的歷史上來認識順服的需要。 1、墮落到了與上帝為敵 我們從創世記頭三章裏,就看見了...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罪惡的起源──聖經的記載
›
在聖經裡面,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世上道德的邪惡乃是違犯上帝道德的律法。聖經指示我們,人在本性上乃是一個罪犯。于此便發生一個問題,人怎樣會有種種本性?聖經對于這點有何啟示,請申論之。 一、上帝並未造罪 在上帝永世的天命裡,罪惡進入世界乃為必有之...
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原罪
›
「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51:5) 根據聖經的診斷,罪是一種人性普遍的敗壞,它發生在每一個人的每一部分(王上 8 : 46 ;羅 3 : 9-23 ; 7 ) 18 ;約壹 1 : 8-10 )。新舊兩約都給罪一些名稱,...
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原罪
›
亞當初次犯罪,世人都和他一同墮落嗎? 上帝和亞當訂立契約,不是單為亞當他自己,也是為了他的後裔,所以從亞當按常例而生的人都在亞當初次的過犯中一同犯了罪,一同墮落了。 ”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 ……” (羅...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半伯拉糾派使爭論暫時平息
›
主後 412 年迦太敦會議,教會拒絕伯拉糾主義,並革除加略士提斯。主後 431 年以弗所第三次大公會議中,教會把伯拉糾主義判為異端。不過,拒絕伯拉糾主義並不表示完全接納奧古斯丁主義。許多人不滿意奧古斯丁的預定論。接下來曾發生一連串的爭論,這些爭論稱為半伯拉糾派爭論。...
奧古斯丁與伯拉糾
›
伯拉糾 (Pelagius ,死於主後 418 年 ) 為一位英國修道士,才識高深,著有許多書籍。熱心支持伯拉糾的有加略士提斯和猶利安尼。猶利安尼為伯拉糾最有力的支持者。 伯拉糾的教訓有以下重點: (1) 高舉人的自由意志。他認為人靠...
伯拉糾與奧古斯丁論罪與恩之教義
›
一、奧古斯丁與伯拉糾 奧古斯丁早年的生活 奧古斯丁對罪與恩的見解,是由於他深刻的宗教經驗所形成並發展而來的,他在其 中經過很深的屬靈掙扎,而終於在充滿福音亮光中脫穎而出。他在他的認罪篇(通譯懺悔錄)中告訴我們說︰他遠離道德和宗教的路而徘徊,企圖逃避在摩尼教中, ...
教父時期的人論
›
一、有關人論問題的重要性 當基督論的爭辯刺激東方教會的時候,其他問題即如罪與恩、自由意志、與神的預 定卻在西方教會佔了顯著的地位,從實踐基督教的觀點來看,這幾點實在是非常重要,而這幾點與救贖工作的關聯,比基督論的問題更明顯。在基督論各大分裂中, 最主要的分界線就是在此...
知行不一之矛盾
›
人性因自我塌陷的扭曲雖然表現在外在行為中,但卻可以追源自人內心世界的景況,因為那才是真實的圖畫, 所以耶穌談論猶太人的假善時,說:「入口的不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 …… 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太十五 11 、 18 ) 又「好樹不能...
巴別塔事件象徵的組織性犯罪
›
洪水過後,從挪亞的後裔閃、含、雅弗,好不容易讓人類歷史翻開新的一頁,但好景不常,當人類的建築技術到達了一定的成熟階段(創十一 3 ),人便想為自己建通天塔而留名,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創十一 4 )...
全部敗壞 Total Depravity
›
神學名詞。又稱全部墮落,指人在上帝面前毫無功德之可言。 消極方面說,全部敗壞並不是: (1) 每個人儘可能地表現他是徹底的壞; (2) 罪人沒有良心或有關上帝的『天真的感應』; (3) 罪人放縱犯所有的罪; (4) 墮落...
人沒有完全之公義
›
人的公義是不完全的。 (1) 在他們管轄的法院裡,他們誤用公義。 "…… 他們設立不義之律例 " (賽十 1 ),法官的長袍,在希伯來文中代表推委、欺騙或不公義,這更真實的形容法官本身,而不是他的長袍。如果再好的法律,沒有法官有什麼用呢...
人是善變的
›
威爾第之名曲 」 善變的女人 」 ,使人以為 女人善變,其實人都是善變,與性別無關。 改變意喻軟弱,但,在上帝沒有改變。 「祂是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十三 8 )。 人是善變的,就像流便,如「滾沸的水」(創四十九 4 )...
無法自拔的漩渦──奧古斯丁對罪之看法
›
人的內心狀態其實不是不變的,耶穌用「田」來比喻人心的不同狀況(太十三 18-23 ),如果人心是可塑造的話,那在墮落中人的發展只有每況愈下,每一次的犯罪都會加深將罪刻劃人的心中,每次拒絕悔改的機會只會使心更加剛硬(羅九 17-18 ),因此箴言特別提醒我們要「保守你心,勝...
伯拉糾派對罪的教義
›
1 .伯拉糾派的主要學說 ── 在第五世紀初葉,伯拉糾、柯勒斯丟( Coelestius )以及朱理安( Julian )對於罪的本質,提出一種新的學說,這些人是有成就,有才能,且負聲望之人。他們最激烈的學說,便是「人的責任乃以他的才能為限」,「我盡我所能,做應做之事」...
初期教會對罪的教義
›
初期教會對於罪的教義,僅有籠統的論述,僅對錯誤的教義,加以駁斥。例如諾斯底異端( Gnosticism )和摩尼教( Manichaeism )認為罪乃是無可避免的邪惡,教會便起而攻擊,加以糾正,說罪既非無可避免的,也非永恆的,其根源乃在人的自由意志,此乃為人道德...
聖約論派的原罪學說
›
一、此派學說的要旨 此派藉著聖約(Covenant,Foedus) 來說明上帝和人類的關係。「約」字在聖經裡面,從舊約到新約,常常提到,可證上帝對「約」的重視。(參創一七章;出一九,三一,三四章;利二四,二六章; 民一八,二四章;申四,五,一七,二九,三一,三三章...
從經訓看原罪
›
羅馬書五章 12 至 19 節是全本聖經中,唯一與原罪的教義有關的經文。以下列出本段的要義。 1. 奧古斯丁基於誤譯希臘原文的拉丁文譯本,發展出『亞當是人類實質上的頭』的理論。和合譯本正確的譯為『因為眾人了罪』 ( 羅 5:12) 的經文,拉丁文本譯為...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