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立場 |
普遍的存在方式 |
與個別事物的關係 |
認識的來源 |
神學影響 |
柏拉圖理念論(Platonic Realism) |
普遍(理念)獨立存在於超感官世界 |
個別事物是理念的不完美摹本 |
理性直觀理念世界 |
強調真理、善、美的永恆性,上帝被同化為理念的最高原型 |
亞里士多德中庸實在論(Moderate Realism) |
普遍存在於事物之中(immanent),也存在於上帝的心中 |
個別事物透過形式(form)參與普遍 |
感官經驗+理性抽象 |
奠定經院哲學自然神學基礎(如托馬斯·阿奎那) |
唯名論(Nominalism) |
普遍不存在於外部世界,只是名稱(nomina)或心智概念 |
個別事物之間的相似性由人類語言標記 |
經驗觀察+語言約定 |
強調上帝的絕對自由,削弱理性對神學的必然性推論,重視啟示 |
概念論(Conceptualism) |
普遍不存在於外部世界,但存在於心智作為真實概念 |
個別事物被心智歸類於概念 |
心智的抽象作用 |
介於唯名論與實在論之間,可保留部分理性神學空間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