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U8uPIEpjWJf_8Ia8DnY1r9PTxOMkwTvC_s-V0jm0cKVO5EJwMeNn2TAI7WXFnM19miWTssqbSnTmtMzqOyWwApJ64vW8bDF4FlycCH-gbi3I7sjY8iUW3SlK1HxrZGJkoA7w7/s292/%25E6%259C%25A8%25E5%258D%2581%25E5%25AD%2597%25E6%259E%25B6%25E5%2589%25AA%25E5%25BD%25B1%25E4%25B8%258E%25E7%2599%25BE%25E5%2590%2588%25E7%259A%2584-%25E6%2584%2589%25E5%25BF%25AB%25E7%259A%2584%25E5%25A4%258D%25E6%25B4%25BB%25E8%258A%2582%25E6%25A6%2582%25E5%25BF%25B5%25E4%25BE%258B%25E8%25AF%2581%25E6%2588%2596%25E8%25B4%25BA%25E5%258D%25A1-%25E4%25BF%25A1%25E5%25BF%25B5%25E7%259A%2584%25E5%25AE%2597%25E6%2595%2599%25E6%25A0%2587%25E5%25BF%2597-108027373.jpg)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半伯拉糾派對原罪之學說
一、此派學說的要旨
此派承認,藉著世代的交替,亞當敗壞的本性可以遺傳給後裔,但此與罪的審判無關,此僅限於各人親身所作的行為。也就是說,亞當所傳給後代的,僅為其敗壞的罪性,而非其罪刑。半伯拉糾的學說,乃盛行於第五世紀初葉,羅馬天主教和阿敏念派(Arminianism)也深受此說之影響。美國所謂新英倫神學(New England Theology)亦採其說。
二、贊同此說的理由
(1)此派比伯拉糾派,乃較勝一籌,他們對於出生時的本性之見解,乃較合於聖經。
(2)救贖並非僅僅為榜樣的影響,而乃為上帝救恩的運行,使無法自救的,沒有盼望,盲人瞎馬,直趨永遠沉淪的世人,得以回頭是岸。
(3)同時,個人仍有其責任,一個人被定罪,乃為其自作自受,不能埋怨他人。
(4)此說乃合乎聖經︰「犯罪的他必死亡」(結一八4);照上帝的審判,「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羅一32);「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加六5)。
三、反對此說的理由
(1)罪非僅僅限於罪行。世人之罪,非僅在其行為,而乃在其本性。聖經說︰「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罪作王叫人死。」(羅五12、21)「沒有律法之先,罪已經在世上;……從亞當到摩西,死就作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他的權下。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預像。」(羅五13一14)人類處罰,非由他們違犯了上帝的律法,而乃由於他們和亞當的關係。
(2)倘使從亞當來的僅是敗壞,而並非罪,則主耶穌的救贖工作,僅是有關敗壞,而並非罪,則吾人如何能夠得救。聖經明明指示我們主耶穌的救贖工作,乃有代贖性質,因為他乃「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彼前二24);否則世人要各人自己承當。主耶穌救贖的工作,一方面除去我們的罪,使我們可以在上帝面前稱義;一方面又除去我們的敗壞,使我們可以重生成聖。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