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道成肉身與基督成為中保的關係

 

 

「道成肉身」與「基督成為中保」之間有極其密切的神學關係。在整個基督教信仰核心中,道成肉身(Incarnation)不僅是上帝進入歷史的方式,更是基督能夠成為中保(Mediator)的前提與基礎。以下我們從幾個面向來探討兩者的關係:


一、基督成為中保的必要條件:祂必須道成肉身

加爾文指出:「基督若不是完全的上帝與完全的人,就無法作為中保」。這就是道成肉身的核心意義──上帝兒子耶穌取了人的本性,來到人間。

經文依據:

  • 約翰福音 1:14:「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
  • 希伯來書 2:17:「所以他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

這段經文明確指出,道成肉身使祂能「為人」而「代人」,完成挽回祭的職責,這正是中保的角色。


二、道成肉身使祂能與人認同

基督若不取人的性情,就無法真正成為「人與上帝之間的橋樑」。路德特別強調基督的受苦與人性經歷,使信徒在軟弱中能找到盼望與慰藉。

  • 希伯來書 4:15:「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

這正是中保必須具備的:既能體會人,又能接近上帝。


三、道成肉身成就了中保的「雙重代表性」

基督既為上帝,又為人,使祂能「雙向代表」:

身分

所代表的

完全的上帝

代表上帝來向人啟示、代行審判與赦罪

完全的人

代表人類向上帝獻上順服與贖罪的祭

正如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中強調:「我們若不藉著中保,就無法認識上帝、親近上帝或與祂交通;而這中保,只有神人二性合一的耶穌基督能夠擔當。」


四、道成肉身是中保三重職分的根基

道成肉身不只是形式上的「進入世界」,更是實質承擔先知、祭司、君王三重職分的必要條件:

  1. 先知:以人的語言向人啟示上帝的真理(約1:18)。
  2. 祭司:以人性身體為祭,為人贖罪(來10:5–10)。
  3. 君王:治理屬上帝子民,並戰勝罪與死亡(啟19:16)。

如果耶穌只是上帝而非人,祂無法代人受死;若祂只是人而非上帝,祂的死便無法救贖萬人。


五、歷史神學的共識

從初代教父(如亞他那修)到宗教改革家(如加爾文、路德),都強調「道成肉身是中保工作的根基」:

  • 亞他那修Athanasius)在《道成肉身論》中說:「只有上帝自己進入人性,才能治癒人性。」
  • 加爾文認為中保的上帝人二性不是可選擇的條件,而是得救的唯一可能。
  • 路德則將道成肉身視為「上帝恩典具體的彰顯」,成為信心的核心對象。

總結

道成肉身

成為中保

上帝成為人

上帝與人之間的橋樑

使基督可以經歷人類的苦難與試探

能體恤人的軟弱,並為人代求

擁有人性可以為人獻上贖罪的祭

作為祭司,為人代求、為人贖罪

擁有神性可以賜下永恆生命與赦罪

代表上帝宣告赦罪、建立新約

透過人性的表現,使上帝的榮耀得以彰顯

彰顯上帝的公義、慈愛與救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