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聖經】
─────────────────────────
- 聖靈是創造的靈(創 1:2)
- 參與啟示(先知、經文)
- 五旬節降臨:賜能力、建造教會(徒 2)
→ 聖靈被認為是上帝的同在與能力,但位格性漸漸被理解
│
▼
【325 尼西亞信經】
─────────────────────────
- 條文極簡:只說「我信聖靈」
- 神學重點放在基督論(對抗亞流派)
→ 聖靈地位未明確,留下模糊空間
│
▼
【381 君士坦丁堡信經】
─────────────────────────
- 擴展聖靈條款:
「主、賜生命者,從父而出,
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榮耀,
藉先知發言」
→ 確立聖靈的完全神性與位格
→ 正式完成三一神學結構
│
▼
【5–11世紀:東西教會差異】
─────────────────────────
- 東方(希臘教父):
強調聖靈「從父而出」
父是三一的唯一根源(Monarchy of the Father)
- 西方(拉丁教會):
在信經加上「filioque」(和子而出)
強調父與子的合一
→ 1054 年東西教會大分裂的重要導火線之一
│
▼
【後期發展】
─────────────────────────
- 東正教:堅持「聖靈只從父出」
- 天主教:堅持「聖靈從父和子出」
- 改革宗與新教:多採納西方傳統,但在神學詮釋上更強調
聖靈的工作(重生、成聖、教會合一)
📌 總結
- 聖經時期:聖靈作為上帝的靈、賜生命的靈。
- 325 尼西亞:僅簡單提及,未發展。
- 381 君士坦丁堡:確立聖靈的神性與位格,完成三一論。
- 中世紀:因 filioque 爭議,東西方對聖靈與父、子的關係產生分裂。
- 現代教會:普世運動中,聖靈論成為合一與靈性更新的重要橋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