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復活之教訓

        基督教認為死亡並非人的終結,死後有審判,審判的是復活的人,包括義人與惡人。

 

    聖經關於復活的預言與應驗:

 

    a. 關於人對死後脫離陰間的盼望(49:15)

 

    b. 舊約的預言(26:19;12:2;37:12-14)

 

    c. 主耶穌的宣講(12:24-27;22:29-32;5:25-29;6:39-54;11:25-26)

 

    d. 主復活乃初熟之果,信徒的盼望與信心基礎(1:5;林前15:12-14) 

 

    e. 信徒必復活(林前15:51-52;帖前4:13-16;林後5:1-10)

 

    f. 不信復活乃是異端(提後2:18)

 

復活的時間性

 

    a. 時代論主張復活有幾個階段

 

                                          基督                                基督

     教會被提              降在地上                  撒但      得勝

             7年大災難                      千禧年  被釋                     大審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復活                   ii.復活                  iii.復活         iv.復活

     

      (信徒)   i.  復活─教會時代已死的信徒

                  ii. 復活─在大災難中信主並死去的信徒(20:4)

                 iii. 復活─千禧年信主的 

      (非信徒) iv. 復活─所有歷世歷代非信徒復活接受大審判

 

    b. 一次過的復活

 

    反對時代論的意見

 

    (1) 千禧年前後的復活(20:5-6),欠缺其他經文支持,帖前4:16;林前15:23-24沒有這講論。

 

    (2) 不同意白色大寶座的大審判,限於非信徒。

 

    (3) 如帖前 4:16;腓3:20-21;林前15:23 經文只限於信徒復活是因為與討論課題有關。

 

    時間只有一次,一切已死的信徒與非信徒要一起復活,在世上的會身體改變,面對再來的基督。

 

    復活的本質

 

a.      聖靈的工作(8-11)

 

b.     復活前後的身體比較(林前15:52-54)

         前:朽壞                後:不朽壞

                 羞辱                       榮光

                 軟弱                       強壯

                 血氣                       靈性(被聖靈引導)

 

    c. 基督復活的身體:可觸摸到(20:17,27),會吃東西(24:38-43,有學者認為是地上的表現而已)

 

    d. 全新的,與先前肉身有關連,但沒有瑕疵,性別已不重要(22:30)

 

    復活的必需

 

    a. 承受上帝的國(林前15:50-57)

 

    b. 變化得榮耀

 

    c. 勝過死亡的記號,得勝魔鬼的明証─享受上帝所預備的福氣

 

    d. 非信徒面對審判的最終裁決,最終是永遠受刑(25:46;8:12;14:10-11)。受刑處是無底坑,黑暗之處,不滅的火(9:1-2,11;25:41,8:12),屬第二次的死。這裏可謂地獄的景況,與上帝永遠的隔絕。這並非表示上帝是沒有慈愛的,因為是人決定遠離上帝,偏行己路的結果,正如Erickson所說,他們的意願最終成就了,就是上帝讓他們繼續自己的路。按太11:21-24;12:47-48,刑罰可能分不同的程度。     

 

幾個居間說的理論

煉獄(purgatory)

 

    早期使徒教父或神學家的看法。

 

    亞力山大之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er)與俄利根(Origen)教導關於那些生前未及行贖罪工作的在來生要被火煉淨。特土良(Tertullian)曾提及每年為死人獻聖祭。

 

    頭四個世紀東方教會普遍有為死人代求。奧古斯丁對此有教導:人要在前為罪過行潔淨,準備進入來生之喜樂。

 

    中世紀羅馬教會之神學家多馬亞奎那(Thomas Aquinas)提出分辨過犯與罪咎 (guilt),後者在死後可迅速被除去,前者要經煉獄之苦作為懲罰。

 

    現今,羅馬天主教會保留此教義,認為:

 

    (1) 人死後按其在上帝面前的情況決定往天堂或地獄或煉獄。根據來9:27死後有審判決定每個人的命運,往地獄的惡者受永遠的刑罰,過犯越多,受罰越多,復活後更嚴厲。往天堂者則在死前已行了告解禮。至於往煉獄的,雖在恩典下,但未能完全,可往天堂去。

 

    (2) 在地邊(天堂與地獄之間)死人居處分兩部:

 

        (a) 舊約的聖徒的居處(Limbus patrum)。當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救贖之功,下到陰間,救這些人離開梱鎖,此處再沒人居住了。

 

        (b)嬰兒前龐(Limbus infantium),是沒洗去原罪的小孩居所,他們不能到上帝的面前,為其原罪受罰。

 

    (3) 煉獄─暫時受罰之處,藉受刑之苦為可寬恕之罪(venial sins) 作潔淨之功。除此,他們煉獄可因還在世之人的聖祭(mass),代求與善行的幫助,減小該受苦的日子,早日上天堂。

   

查考羅馬天主教的根據,相信他們是按次經中之瑪迦比二書12:43-45記載瑪迦比行潔淨聖殿禮中為死人贖罪,以及從太12:32引伸罪分為兩類:寬恕與不可寬恕之罪,前者可藉煉獄解決。

 

    基督教反對此教義:

 

    (1) 所引之瑪迦比二書屬次經,不能作支持;而太12:32之解釋牽強。

 

    (2) 煉獄有功德的意味,與因信稱義牴觸(3:1-14;弗2:8-9),因此,基督教教會在禮儀上剔除為死人禱告與煉獄之教義。

 

靈睡(Soul sleep)

 

    這種看法在基督教教會內相當普遍。一般指在死亡以後等待復活前靈魂在無意識狀態,仿如睡覺,卻是無夢的。這看法的早於16世紀重洗派(Anabaptists)與蘇尼西尼主義(Socinians,以理性解釋基督教的一個運動)已被採納。

 

    這看法是根據聖經描寫死了的人為「睡了」(11:11,14;7:60,13:36;林前15:6,18,20,51;帖前4:13-15)

 

    這看法基本主張是人的靈魂與體是一個個體,本質也是同一,因此,當身體不再發揮功能,靈魂(即整個人)也不復存在,所以,沒有靈魂存在問題。

 

    當代神學家愛立生(Erickson)對此看法提出質疑,認為有不足處:

 

    (1) 16:19-31之比喻雖不是關乎居間情況的教導,但內容背景也不會是無稽的,路23:43主對與他同釘的其一位強盜說「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路23:46「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另見徒 7:59。這些經文指出死後至復活前人在有意識的存在狀態中。

 

    (2) 所謂「睡」是一種委婉的說法,指人的生命結束了,並不是確實的描寫死人的狀態(11:11,14)

 

    (3) 關於靈魂與體是同一論,如果身體與靈魂在死亡時一同終止,何來復活後各人之記認,與其生前的模樣連上關係?再者,這種看法表示人本性(human nature)是屬物質的。

 

 死後隨即復活(instantaneous resurrection)

 

這看法否定居間狀態討論之需要,因為人死後立即復活,有另一個新的身體;而且亦否定了在主再來時死人會復活這看法。

 

    有一聖經學者大衛斯(W. P. Davis)援引林後5:3,認為這處是保羅較寫林前15章時成熟之思想,表達人死後立即穿上新的身體;羅8:19與西3:4提及「顯現」,乃指上帝的兒女已有新的復活身體,只是未顯現而已。

 

    根據愛立生(Erickson)之評論說:

 

    (1) 大衛斯(Davis)企圖用以上解釋去處理保羅時代,希臘對靈魂不朽之思想與保羅本人出自拉比傳統,篤信死人會身體復活 (法利賽派)二者之矛盾,用人本性之絕對一性去解決。

 

    (2) Davis處理保羅的思想有不公允的地方,保羅對將來復活的盼望是實在的,如腓3:20-21;帖前4:16-17;主的再來是得贖與榮耀的時候,如羅2:3-16;林前4:5;帖後1:5-2:12;提後4:8

 

小結:

 

    i.  人死後並非完全滅絕,不論是義人或惡人其靈魂仍存在。

 

    ii. 義人死後所到的樂園(16:19-31;23:43),與主同在 (1:21-23;林後5:1-10),在福氣中。不過,這不是末後的結局,那時榮耀與福樂是大的。在居間的狀態,林後5:6-8大概指出信徒死後穿上一個暫時的身體。

 

    iii. 惡人則到陰間去,不是地獄(Gehenna),後者是受刑處(9:43,48;10:28),復活後的惡人在不滅的火中受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