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 星期六

時代論神學發展歷史

 

我們特別討論時代論神學是因為它對當代的華人教會影響極深。在西方,時代論神學只吸引一小圈子的教會。

被指作新約「時代」一詞的,是希臘文的oikonomia,共用過二十次之多,都是指一家之內的管理、控制、服事、計畫等等。從上帝的方面看,那是指上帝對這世界(是祂的「家」)的計畫和時候(弗一10,三2;西一25);從人方面看,則是指他的受託和責任。

早期教父有論到上帝對世界的計畫。特土良(Tertullian{\LinkToBook:TopicID=1150,Name=Tertullian})為反對黑摩格林對物界的了解,而指出上帝對世界百物不同層次的關係(Adversus Hermogenem 7.3; 4.1; 33; 34)。

但成為神學界一個獨立題目來討論的,最早始於十八世紀的作家,如柏累(P. Poriet)、愛德華滋(J. Edwards{\LinkToBook:TopicID=399,Name=Edwards, Jonathan})及華滋(I. Watts, 1674-1748)。到了十九世紀中葉,達祕(Darby{\LinkToBook:TopicID=339,Name=Darby, John Nelson 達祕})把時代論(dispensationalism)變成解經和講道的主題模式。司可福(Cyrus Ingerson Scofield, 1843-1921)更透過《司可福聖經》(Scofield Reference Bible,1909第一版),把時代論與聖經本身結合起來。使時代論成一神學體系的,是美國達拉斯神學院(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創辦人、院長兼神學教授卓化(Lewis Sperry Chafer, 1871-1952)的功勞。

今天華人教會不少是相信時代論的,這種現象除了透過達祕的弟兄會宣教士,《司可福聖經》及函授課程、書刊,及司可福成立的「中美洲宣教差會」(Central America Mission)推動下,最主要的助力還是由於歷年不少華人教牧是在達拉斯神學院受訓,特別是早期較具影響力的華約翰(J.F. Walvoord),及潘特哥斯(J. Dwight Pentecost)的門下,他們學成後,不少在華人神學院擔任教書或華人教會牧會工作;時代論就這樣傳揚在華人教會。

 

教父時代之異端

    所謂異端,是打著基督教招牌,竊用聖經某些話語,再加以歪曲甚至竄改﹔或者,把某人 的著作及其思想,奉為經典甚至信條。當時的主要異端學說如下:

年代 (公元)

異端派別 

學   

一至二世紀

諾斯底派(Gnosticism)

希臘文原義是「知識」,是一個哲學系統,建基在希臘哲學之上,是徹底的二元論,他們強調物質是惡的,靈魂是善的,靈界與物界處在永恆的對抗之中。正因此,最偉大的神是不可能創造這個世界的,所以在他們的哲學系統裡,建立了一系列的愛安(Aeons),這字的意思是「發出物」,它們是從至高的神發出來的,至於 至高的神,則是完全的靈體。至於舊約所提的是藉由上帝而造,表明上帝是次等的神。

二世紀

馬吉安派(Marcionites)

拒絕接受舊約,並反駁即使是靈意化亦無法將舊約與基督徒扯上關係。主後160年,自己編訂了基督教最早的正典書目,包括了路加福音的節錄本,和十卷保羅書信,卻沒有教牧書信。這一舉動激勵了教會正典的形成。他的神學思想記在《對比論》(Antitheses);在此書中,他把舊約與新約的思想作個對比,以顯出舊約之非和新約之是。可惜他的作品沒有一本留存下來,因此他的立場,要從反對他的人的作品來重建,而論之最詳者,首推特土良(Tertullian)的五卷《反馬吉安》(Against Marcion)。

二世紀

孟他努派(Montanism)

孟他努主義的信仰,嚴格說來都是合乎聖經的, 如︰

1.承認聖經各卷;

2.重視聖靈能力;

3.相信預言是上帝繼續對教會說話的形式;

4.強調主再來的迫切;

5.極嚴苛的道德要求;

6.聖職人員必須有聖靈的恩賜。

此派與主流教會的落差在於︰主流教會努力落實使徒的傳統,孟他努宣傳一種新的預言;主流教會努力建立內部的機制和組織,孟他努強調聖靈即興的引導;主流教會嘗試建立聖經的權威,以作教導與生活的依歸,孟他努卻說啟示以新預言的形式不斷繼續。最後,孟他努派的跟隨者不斷增多壯大,使主流教會備受威 脅。此孟他努主義的興衰起落,成了日後靈恩運動的一個模式。

四世紀

亞流主義   (Arianism)

亞流的教義是以上帝絕對的獨特性及排他性為起點。這位上帝不可能把祂的本性與任何別位分享,不然的話,創造者與受造者之間的鴻溝就不存在了,其結果必是落到多神論(Polytheism)的陷阱去。亞流至高無上的上帝是為父的上帝,不是三位一體(Trinity)的上帝。子是受造的,是父神本於祂的旨意和能力而造出來,因此子不是「沒有起頭」(亞流特別反對 亞歷山大主教的一句話──「永遠的父,永遠的子」)。亞流當然是看子為一個特別的受造者,也就是說祂是父最早創造的,為要執行其餘的創造 (Creation)之工。子是受造的,正因為萬物不能接受上帝直接的手,因此在亞流而言,基督的主要角色乃是上帝創造之工的僕人,以及在較次要的位置上,是上帝示(Revelation)的媒介。

四至五世紀

伯拉糾主義(Pelagianism)

流行於西方教會的苦修 (Asceticism)運動中,伯拉糾是其中的領袖之一。他的神學思想有幾個特性︰強調人性是豐足無缺,不受亞當墮落(Fall)的影響,可以成就上帝的旨意;否認原罪(Sin)的罪咎(Guilt)或敗壞由亞當(Adam)傳給人類;受了洗的基督徒,均需有最高的道德及靈性操守,過完全聖潔的生活,因為 這是神的命令;恩典不會,或很少給予我們內在能力去活出蒙上帝喜悅的生活。後來泛指一切只強調人為的努力、善行及功德,而忽略恩典、信心或屬靈重生之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