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

基督是君王

     以色列的君王體制   ,    基督之君王的職分  ,  基督君王的職份   ,  基督是君王   ,   基督超越一切君王  ,  樂意順服基督  ,  成為基督的臣屬是恩典   ,  基督之能力的國  ,   基督之恩典的國  ,  基督之榮耀的國   ,  基督的恩典    ,   基督的王權   ,   基督是盟約的元首 , 基督掌權 , 關於基督作王管治的預言  ,

基督是祭司

   祭司職分的意義     ,   聖經對於祭司的概念   ,   基督祭司之職的特點  , 基督履行祭司之職務     ,    基督之祭司的職分  ,  基督祭司的職分 -- 代死    ,  以色列人的敬拜預表基督祭司之職份    ,  基督為我們的罪流血  ,  基督被獻為祭為要張顯上帝的憐憫與公義    ,  基督親自為我們的罪釘死於十字架    ,   基督所獻的祭是完全的   ,  讓我們運用基督的寶血   ,   愛那替我們流出寶血的救主   , 基督寶血的獻祭能無限量地安慰我們    ,   歸榮耀於基督   ,   基督代禱的意義  ,   基督代禱的性質  ,   基督代禱的目的   , 基督代禱之特質    ,  基督祭司的職分 -- 代求   ,  基督的代求大有功效  ,  我們怎麼知道基督為我們代求   ,   基督的代求是我們的激勵  , 基督代求對信徒的安慰   ,   基督是眾祭司之上的祭司  ,  耶穌按麥基洗德等次為祭司   , 基督永遠為祭司   ,  基督是獻祭者、祭司也是祭物  ,

基督是先知

      基督之先知的職分   ,   基督先知的職分   ,   讓基督成為我們的先知   ,  基督是最好的老師   ,   先知不是人可以膏立的  ,   基督是眾先知之上的先知  ,  聖經對於先知之概念    ,   基督履行先知之職務   ,

基督三重職分

     基督的職分   ,   基督的職分   ,   基督身兼三職  ,   基督三重職分的定義    ,   基督三重職分之關係  ,  基督徒也有三重職分的功用    ,    基督的職位  ,   上帝的膏立   ,   基督順服的榮耀    ,   基督履行中保職分時受苦的榮耀   ,  基督的職事   ,

衛斯理神學之恩典觀


   恩典(Grace)是約翰.衛斯理神學思想中,非常重要的特色。約翰.衛斯理為了表達人在得救的事上所處的地位,他用了非常動態的概念來闡釋「恩典」這個教義。他以為恩典一方面是上主為所有的人預備的,是白白得來的(意即免費的),是在人還沒有作出任何的貢獻或行動前,上主就為人預備了這樣的恩典,所以衛斯理稱這是「預備的恩典」(或先行的恩典Provenience of Grace);但是人必須經過一個門檻,那就是「稱義的恩典」(Justification of Grace)。當我們進到屋子裡,我們仍然有責任要把這房子整理的整潔、神聖、莊嚴,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成聖的恩典」(Sanctification of Grace),我們意識到我們是蒙恩的人時,就會盡上我們的責任,把我們自己、我們所在的社會╱世界打理的更好。這個過程也是恩典的一部份。

  我們不可能真正感悟到我們是蒙恩的人,而完全沒有行動。這些行動包括了對上帝、對人的層面。在行動中,我們得到了醫治;在行動中,也就是在恩典中。

  因此在衛斯理的救恩觀中,行動或責任是很重要的,到底要負上什麼責任?到底要有何行動?這就是「恩典的途徑means of grace」(有中文譯作「恩典的工具」或「恩具」)。

  或者說,到底我們要經過怎樣的途徑才能享受恩典?不是我們靠這些來賺取恩典。如果一個人準備了一整套的求愛方式,又是氣球、又是情人卡,並且準備了求婚的戒指,但是他的情人問他:「這些要花多少錢?我把錢還給你。」其實,這是一種變相的拒絕,拒絕這個人的愛意。我不要欠你的。當然這也不能說「一人出一半如何?」,那就太煞風景了

  恩典的途徑,是指我們為這恩典所感動,感到自己必須在這恩典中不斷地成長,不斷地長進,不斷地讓所賜給我們的恩典更能發揮在我們的身上。

   恩典的途徑包括了兩個向度:敬虔的行動、憐憫的行動。這兩組行動內又分為個人性的及社會性的兩個層次。

敬虔的行動works of piety

   敬虔的行動包括了兩個層次,一個是社會性的或團體性的層次,一個是個人性的層次。

  社會性或團體性的層次包括了公共的崇拜、團契生活等。公共崇拜如我們的主日崇拜,是我們對上主恩典感恩的行動,我們在崇拜中使上主得到榮耀,我們也放下重擔得到自由。在公共崇拜中的禱文、唱詩;聖事中的洗禮、及聖餐等都是於我們有益的行動。特別是聖餐The Lord's Supper,是衛斯理格外重視的聖事。聖餐的另一個名稱eucharist,他的字根就是「感恩」的意思。我們感悟到蒙受上帝的恩典,一定會有所回應,並且會重新立志過討上主喜悅的生活─聖潔的生活。所以衛斯理一反當時聖公會的習慣,勸會友多多領受聖餐。然而,這並不是如中世紀時的觀念,好像我們可以靠著這個行動,帶來如何的「好運」,而是在這行動中,我們自己也在恩典中成長。

  另一個公共層次的敬虔行動,就是團契生活。衛斯理從早期傳道開始,就採取了班會的組織方式。班會的形式其重點在於彼此提醒,相互扶持。早期班會的成員,除了要繳交班費外,每週還要一同聚會,彼此問候對方靈性生活的情況,一同過一個負責任的生活。這個特色成為當時重要的信仰團體生活。

  對現代的信徒而言這個功能就是團契生活。理想的團契生活是會帶來參與者共同的成長。然而值得要注意的是:沒有個人的靈修作為基礎,團契生活是危險的(潘霍華《團契生活》),我們不能用團體生活來迴避我們個人層面所當盡的責任。

  所以我們不能忽略敬虔行動的個人性層面。這個層面的重點在於個人的靈修的行動,或靈修的操練。靈修操練的起步是先要意識到「內在的我」,如何使這「內在的我」與上主保持密切的關係。正如上次講道中提到,在恢復上主的形象之後,我們是不斷地在聖靈的指引下,恢復上主「道德的形象」。

  我們需要每日給自己一段安靜的時間。使我們與主親近,保持靈性上的自覺,在安靜中我們認識到自己是獨一的,也認識我們獨一的主。期間的過程需要我們有規律的讀經、讀書、禱告等。這些操練會使我們參與公共崇拜時,更能感悟到上主的臨在與恩典。然而以上的種種操練仍有個危險,就是流於形式與教條。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自覺時常操練,才能既在行動中,也在恩典中。

憐憫的行動 works of mercy

  恩典途徑的另一個向度是憐憫的行動,這行動意味著我們從上帝的眼光來看人,充滿了憐憫。在個人性層次,他要求我們要關懷週遭人的需要,關懷的相反是冷漠,我們很難想像有人在信仰上,會越信越冷漠的情況。

  除了個人的層次外還要有社會的層次,即「公義的行動」;耶穌,不光有憐憫,他也常宣告上帝的公義。他一如舊約的先知,對於不公義的情況,或沒有憐憫的宗教形式,他是毫不客氣地批評。使人更尊嚴,社會更人性化。不是將人的惡性激發出來。

  我們不要以為如果一個社會全是基督徒,那麼這個社會就更好。所以我們面對教會與社會,要保持一個反省的心態,設法使之更公義、更合乎人性。

結語:

   恩典的途徑所顯示的兩個主要的行動,敬虔的行動與憐憫的行動,提醒我們除了知道上主已為我們預備了救恩。我們亦應努力在這恩典中繼續追求完全,我們應敬虔地參與教會的公共崇拜,認真地有個人的靈修操練,並且在教會中參與一個可以彼此成長的團契,最後亦不忘撥出時間與金錢,參與社會的服務,具體的參與一項服務社會上弱勢群體的義工。相信在這樣的行動中,我們也同時在恩典中不斷的成長。

衛斯理神學十要

1.衛斯理神學是一個以救恩為主線的神學,當中的重點是上帝的慈愛重於上帝的主權。是上帝以祂的慈愛去行使祂的主權來成就救恩,而不是以祂的主權去運用祂的慈愛來達成預定。換言之,衛斯理神學不接納預定論式的救恩觀。

2.上帝的公義本性固然叫上帝懲罰罪人,但上帝的慈愛本性卻叫上帝給罪人恩典,當中首先是「先行恩典」,就是讓罪人在面對救恩的福音之時有機會和自由去作「信」或「不信」的決定。

3.罪人固然是「全然敗壞」,但不是像魔鬼邪靈那樣「絕對敗壞」。人仍然是個人。上帝的形象仍然在人的生命裡頭。

4.上帝給人的先行恩典是人無可抗拒的,但救贖恩典卻是人可以拒絕的。這個無損上帝的主權和尊嚴,因為上帝所設計的救恩本意就是如此。

5.「原罪」並不是指人性的全然敗壞,而是指人天生對上帝「不信」的生命本性和生活態度,繼而落在各樣的「不潔」裡。人對上帝的「回轉和相信」不但「消除原罪」,也因聖靈的重生和充滿而「成為聖潔」,就是成為「完全聖潔」。信徒此後就要謹慎地生活去持守這份已經有過的「全然成聖」。

6.信徒因為已經相信上帝,他是已經去原罪得重生,所以他的生命已經成為聖潔,但他的生活卻是可以再次不潔。信徒持守聖潔最大的敵人乃是自己的「肉體」,就是人在舊生命和舊生活裡所慢慢形成的「情慾的習性和習慣」。它會破壞信徒的聖潔生活。所以信徒要順從聖靈的引導去遵行聖經的教導,好去勝過肉體而保持聖潔。但如果信徒已經犯罪離開了聖潔,他就要藉著向上帝認罪再蒙赦罪而重返聖潔。

7.信徒若讓上帝的話語充滿他的心思,繼而蒙全然聖潔的聖靈再次充滿他的生命,他生活上的不潔和罪過都會得蒙赦免,他的肉體和情慾也要被完全馴服,以致他當下可以完全沒有生發罪的思想去犯罪。這就是在靈命成長的路程上所可以經歷的「全然成聖」。雖然這樣的全然成聖是可以再度失落的,但同時卻又是可以不斷去得著的。

8.「聖潔」跟「愛」有不可分割的關係,而「全然成聖」就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愛主你的上帝」。人愛上帝就必愛上帝所愛的聖潔。反過來說,追求或持守成聖就是愛上帝的一個具體表現。

9.因著永生的本質、愛子的救贖、聖靈的重生,以及聖父和聖子的大能和應許,真正相信的人可以知道他的救恩是有著強而真實的客觀穩妥的保證;而他也可以因為聖靈的印證、自己的印證、生活的改變和別人的見證而對自己的得救有著主觀肯定的把握。這樣,基於上述的「穩妥+把握」,真正的信徒是可以對自己的得救有著實在的「得救的確據」。

10.信仰要求我們在生活裡活出我們的信仰,包括在個人、教會、社會以致環境和世界裡活出信仰。在應用層面,這包括活出聖潔、殷切事奉、本地佈道、社會服侍、社會關注和普世宣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