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 星期三

成神論

成神論,也稱為“神格化”,將救贖視為變得像上帝並分享神性。 近年來,學術界對成神論的興趣高漲,所謂的「東正教傳統的重新發現」。 東方教會對上帝論最感興趣,將其視為救贖的神學範疇。 至於有成神論的定義,東正教研究聖經是這樣描述的: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本質上變得神聖。如果我們參與了上帝的本質,上帝與人之間的區別就會被廢除。這意味著我們參與了上帝的能力,聖經中用許多術語來描述,例如榮耀、愛、美德和能力。我們要靠著上帝的恩典而變得像上帝,真正成為祂的兒女,但本質上永遠不會變得像上帝…當我們與基督聯合時,我們的人性就與上帝的本質滲透在一起。透過基督榮耀的肉身獲得上帝的能力。在基督的寶血和身體的滋養下,我們分享上帝的恩典-祂的力量、祂的公義、祂的愛——並且能夠事奉他並榮耀他。因此,我們作為人類,正在被神聖化。”

 

成神論有充足的聖經基礎。 我們在《彼得後書》中讀到,「他已將他非常偉大而寶貴的應許賜給我們,使你們可以透過這些應許有分於上帝的性情[theias koinōnoi physeōs],從而擺脫邪惡慾望造成的世界的敗壞。」(彼得後書 2 1:4)。

 

保羅指出神聖預定的目的是讓信徒「效法祂兒子的模樣」(羅馬書8:29)。 保羅也寫道:「我們眾人這以帕子沒有帕子的臉思想主榮耀的人,就漸漸變成他的形象,並且這榮耀從主就是聖靈而來,並日益加增」(哥林多後書3:18)。

 

 約翰福音福音一再提到信徒留在或住在基督裡,以及基督留在或住在他們裡面(約翰福音154-9)。 約翰的救恩可以這樣概括:「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得以完全合一」(約翰福音17:23)。 這些聖經經文指的是信徒的轉變,使他們在某種神秘的意義上與基督和上帝合一。 這當然是成神論學說或類似學說的要素。

 

與上帝聯合並像上帝一樣的觀念在一些教父的心中並不遙遠。 愛任紐寫道:“由於他無限的愛,他成為我們現在的樣子,以便使我們能夠成為他現在的樣子。” 他在別處說,“人若不與上帝聯合,就永遠不能有分於不朽壞”,後來他又反問道:“上帝若不先進入人裡面,人怎能進入上帝裡面呢?”

 

根據亞歷山大的克萊門特的說法,“上帝的道成為了人,以便你也可以向人學習如何成為上帝。”

 

對俄利根來說,參與「神聖、智慧和神性本身」是可能的。

 

 亞他那修曾寫道,「道成為人,好讓我們成為神」。

 

 奧古斯丁宣稱:「因此,藉由將他人性的樣式加在我們身上,他除去了我們與不義的相似之處; 透過分享我們的死亡,他讓我們分享了他的神性。」

 

 《瑞士第一信條》將基督祭司職分的一部分視為引導「我們進入與祂神性的相交」。

 

然而神格化的概念卻相當模糊。 它是本體論的、關係論的還是倫理學的? 「成為上帝」或「參與神性」的確切意義尚不完全清楚。

 

根據雅羅斯拉夫·佩利坎(Jaroslav Pelikan)的說法,“教會無法具體說明承諾人將變得神聖的含義,直到它明確承認基督一直是神聖的含義。”

 

 百利金補充說:“希臘先輩們的神格化觀念冒著模糊造物主與受造物之間區別的危險。”

 

對格雷戈里·帕拉馬斯來說,成神論是透過沉浸在神聖能量中來分享可傳播的神聖屬性,而新教徒則設想更像是透過恩典體驗聖子的本質,即神聖的兒子身份。 在這種情況下,成神論是收養、注入生命、初期榮耀和模仿基督的混合體。

 

神格化最好被理解為我們參與聖子並轉變為聖子的形象。 神格化是透過與基督聯合,我們參與基督道成肉身的人性,以及它的救贖好處,如收養、分享神聖的生命、恢復亞當對創造的管理權,以及模仿可傳播的神聖屬性——這一切都是透過聖靈。 因此,我很樂意使用「成神論」和「神格化」這兩個詞,但我僅將它們用作簡略總結,用於描述信徒如何透過基督的道成肉身和聖靈的中保而轉變,分享上帝在基督裡所賜予的神聖生命,並被接納為神聖的生命。基督的神聖兒子身份,並且效法基督的榜樣。 任何超出這個範圍的事情都會引發比它解決的問題更多的問題。

 

加爾文對於思考成神論來說是一個特別有用的資源。 加爾文的一些文本乍看之下似乎支持成神論。 他在評論彼得後書 1 4 節時說:“我們要注意,福音的目的就是要使我們最終效法上帝,並且,如果我們可以這麼說,就是神格化我們。” 對加爾文來說,神格化意味著「分享神聖和受祝福的不朽和榮耀,以便在我們的能力允許的範圍內與上帝合而為一」。 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中說:「基督的肉身就像一座豐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泉源,將從神性中湧出的生命注入我們裡面。 現在誰不明白,對於所有渴望天國生活的人來說,與基督的肉和血的交通是必要的呢?” 在與基督的聯合中,信徒「不僅是他一切益處的參與者,也是他自己的參與者」。 此外,信徒們分享基督的所有和所是,這是一種奇妙的交換:

 

祂與我們一同成為人子,也使我們與自己一同成為上帝的兒子。 祂親自降臨地球,為我們升天堂做好了準備。 在接受了我們的必死性之後,祂又將祂的不朽賜給了我們。 祂承擔了我們的弱點,使我們的力量變得堅強。 在屈服於我們的貧窮之後,他把他的財富轉移給了我們。 祂把我們所受的不義的重擔擔在自己身上,並以祂的義披戴在我們身上。

 

加爾文關於透過聖靈在基督裡與上帝進行變革性和參與性聯合的想法可以與成神論相一致,如果一個人認為信徒參與上帝的能量,如神聖的榮耀和生命(energeia),而不是參與上帝的本質或內在存在(ousia) ,以及如果人們將神格化視為採用、模仿和頌揚的結合。 然而,如果有人用任何遠程本體論的東西來堅持加爾文的拜占庭神學標準,我認為他是不夠的。 當然,這取決於我們談論的是哪個版本的成神論——愛任紐、亞歷山大的克萊門特或格雷戈里·帕拉馬斯。 對加爾文來說,不可能真正或絕對地分享神性。 加爾文關於與基督的神秘聯合的概念並不是參與基督的實體聯合或三位一體的共融本身,而是參與道成肉身的基督在聖靈的介導下與上帝的聯合。 我們與基督的人性聯合就像與上帝聯合一樣,所帶來的益處就是神聖兒子的名分、永生和永遠的榮耀。 然而對加爾文來說,聖靈將我們帶入基督道成肉身的人性及其與父上帝的聯合,而不是帶入神聖的本體論。

 

布魯斯·麥科馬克拒絕認為加爾文的與基督聯合的思想可以與現實主義的成神論概念認真地結合。 麥科馬克指出,加爾文的基督論實際上不會讓上帝的本質生命傳達給信徒(以避免安德烈亞斯·奧西安德的錯誤,他教導我們在稱義中分享上帝的本質公義)。 麥科馬克認為,加爾文放棄了使神格化理論成為可能的東西,即自然相互滲透的觀念。 對加爾文來說,信徒只參與基督的人性。 由於基督的本性不可能相互滲透,因此參與基督的人性不可能導致參與神性。 人們根本無法在加爾文的基督論中找到硬性神格化理論所需的本體論依據。 在我看來,加爾文充其量只是提倡一種軟形式的神化(即參與神聖的生命、兒子的身份和榮耀),而不是一種激進的神秘和形而上學意義上的神格化。

2024年2月6日 星期二

什麼是教會紀律?

 

乍聽,教會紀律的實行可能會讓人措手不及。 紀律可能會產生一些相當負面的氛圍。 另外,當我們在教會中聽到紀律時,它不符合我們關於愛的社區的概念。 這就是我們需要聖經提供有用的糾正的地方,教導我們管教雖然不令人愉快,但卻是好的,而且在地方教會的背景下,是有愛的和必要的。 以下是馬克‧德弗 (Mark Dever) CSB 研究聖經的文章中如何描述教會紀律。 讓我們來看看。

 

教會紀律

 

耶穌基督用祂的血建立併買贖了教會(使徒行傳 20:28),祂將教會建立在承認和相信祂是彌賽亞的基礎上(太 16:18)。 這意味著教會屬於耶穌並在萬國中代表祂。從這個角度來看,教會的純潔性至關重要。正確執行教會紀律有助於確保純潔性。

 

教會紀律的兩類

 

教會紀律的兩類描述了教會教導其成員正確生活和正確信仰的方式。

 

(1)   形成性紀律:形成性紀律是一種預防措施。 它包括透過講道和主日學課程積極、直接地教導聖經真理。 它也包括樹立敬虔的榜樣和指導新信徒。

 

(2)   糾正紀律:出現問題時使用糾正紀律。 它可以包括因成員不悔改或錯誤的教導而反駁、挑戰、斥責和逐出教會。

 

懲罰性措施似乎有爭議,但耶穌明確教導說,如果信徒在呼召悔改的情況下繼續犯罪,教會就應該對待他,就好像他是「外邦人和稅吏」(太18:17)。 這種被排除在教會成員之外的行為通常被稱為「教會紀律」。 它也被稱為“逐出教會”,因為受紀律處分的人不被允許參加聖餐。

 

糾正錯誤觀念

 

逐出教會是教會紀律的最後階段。 只有當其他糾正措施未能使罪人悔改時,才會採取這種措施。 雖然逐出教會是痛苦和創傷的,但它並不是一種沒有愛的行為。 愛的義務之一就是不讓某人陷在罪中。 「公開的斥責比隱藏的愛要好。 朋友的傷是可靠的,仇敵的親吻卻是過分的」(箴言27:5-6)。

 

逐出教會並不意味著該人應該停止去教會。 除了極少數情況外,會眾希望受過紀律的罪人繼續參與並坐在宣講上帝的話語之下。 罪人由此面對聖經,他的生活受到管教他的信仰團體的監督。

 

教會紀律不必是永久性的。 目標之一是罪人的悔改。 保羅斥責哥林多教會沒有重新接納他們所管教的悔改會友為會友(林後 26-7)。 最後,我們不應該將其理解為對受紀律者永恆狀態的無誤評估。 相反,這是一個關於明顯缺乏再生的錯誤但嚴重的警告。

 

為什麼教會紀律很重要

 

教會紀律向世界和信徒展示了跟隨基督意味著什麼的清晰圖像。 讓罪人意識到他們的罪很重要(例如,1Co 5)。 透過面對持續不斷的罪惡,教會可能會揭露假冒為善的人-既向自己揭露,以便他們悔改,又向教會揭露,以便教會能夠區分羊和狼(見太7)。

 

實行教會紀律也是榮耀上帝的重要部分,因為教會要在墮落的世界中反映上帝聖潔的品格(彼前114-16)。 上帝既是仁慈的又是聖潔的。 忽視他性格的任何一個方面都會扭曲他的形象並對他撒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