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與主聯合

 

基督為我們所成就的救贖之工,基督白白賜給我們的應許天國的應許、稱義的應許我們在基督裡不再定罪;我們在基督裡得著新生命;我們在基督裡得蒙稱義;我們在基督裡成為上帝的兒女。

保羅說,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這一切好處都不在基督以外。聖經不斷告訴我們,這一切好處都是在基督裡所得到的。當保羅用這樣子的用語,聖經用這樣子的用語「在基督裡」的時候,是要告訴我們一個奧祕的真理,就是「與基督聯合」。

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第二卷講完了基督救贖的工作之後,到了第三卷他就開宗明義宣告:「我們現在首先要關注的,是只要我們仍在基督以外與他分離,那麼他為我們所受的苦難,以及他為人類的救恩所作的一切,就於我們沒有任何益處。」我們能夠得著基督為我們所成就的一切,是因為我們與基督聯合。假如我們不在基督裡,沒有與基督聯合,還在祂以外與祂分離的話,我們不能得稱義,我們罪不能夠得赦免,我們不能得著上帝兒女的名分,我們不能夠得著新生命。這一切都是在基督裡賜給我們的。保羅書信當中不斷出現「在基督裡」這樣子的用語,「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羅八1 , 以及我們前幾堂課所讀到的哥林多後書五章21節:「上帝使那不認識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上帝的義。」

「在基督裡」這個用語所要表達的就是與「與基督聯合」這個奧祕的真實的事實,這聽起來似乎非常玄奧,什麼叫做「在基督裡」?什麼叫做「與基督聯合」?這是一個眼睛看不見的事實。主耶穌也知道這個奧祕的真理是我們難以明白的, 因此主耶穌用非常形像的方式,對門徒解釋這個真理。約翰福音十五章4節,主耶穌說:「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保羅講的「在基督裡」,有時候也講「基督在我裡面」。譬如在加拉太書,祂講現在活著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我們在基督裡,基督在我裡面」,這是耶稣自己的教導,這個就是「與主聯合」的真理。但是主耶稣知道門徒一定聽不懂這句話。什麼叫做「我要常在你們𥚃面」,「你們要常在我裡面」?聽不懂。因此主耶稣接著解釋:「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約十五4b-5a )這𥚃講的「常」,不是「經常」的意思,而是「恆常」的意思。在這𥚃耶穌用葡萄樹來解釋與主聯合的奧祕。葡萄是地中海最常見的農作物,也是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是耶穌的門徒都非常熟悉的事物。門徒都見過葡萄藤木質化,生出枝子,枝子結出果子。門徒都知道如果枝子離了葡萄樹就會枯乾。我們與基督聯合就好像枝子連於葡萄樹一樣,枝子的養分、生命都是從葡葡樹來的。枝子所得著的一切好處,不在葡萄樹以外。如果離開了葡萄樹, 那麼枝子什麼都不能, 什麼都不是,它就變成枯乾的一個垃圾而已。主耶稣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約十五5 )我們離了基督,我們什麼都不能做;我們離了基督,我們沒有辦法在上帝面前站立;我們離了基督,我們沒有辦法宣告主耶穌的福音;我們離了基督,我們什麼都不能,我們連活都活不下去。

主耶稣說:「人若不常在我裡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約十五6)「扔在火裡燒了」這個是在講上帝的棄絕,如果不在基督裡面我們就是被棄絕的,我們是丟在火裡被燒掉的,我們是無用的。主耶稣基督講:「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裡。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愛裡。」(約十五7-9

基督成全律法的時候,基督遵守父的命令。祂是在愛中遵守父的命令。父神要祂來,是要與我們同受苦難、與我們同哀哭;要在苦難的形狀上與我們聯合。因此主耶穌來行神蹟,從來沒有一次是為自己行的。祂沒有在十字架上用神蹟自己走下來,祂也沒有把石頭變成餅來餵飽祂自己,祂來就是為了受苦。但在這些苦難當中,祂卻滿有喜樂,因為上帝的話常在祂裡面。祂在曠野勝過魔鬼試探的時候,就是全心倚靠上帝的話語,以上帝的話語為樂,祂深愛上帝的話語。就這樣子我們與主聯合的時候,我們也會像主耶穌一樣。祂如何遵守父的命令,我們也遵守祂的命令,祂最大的命令就是彼此相愛。

聖經論到信徒與主聯合的真理,涵蓋了很多層面。而約翰在這𥚃讓我們看見,這是一個愛的聯合。這不是說我們因著愛基督,所以我們用這個愛來與基督聯合。不!在基督與我們聯合之前,我們是沒有愛的。我們心中是充滿了忌恨、惱怒的。約翰很清楚的告訴我們:「不是我們愛上帝,乃是上帝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約壹四10)上帝就是愛。祂是三位一體的上帝,祂不需要愛的對象,聖父、聖子、聖靈,彼此的相愛,就以彼此為對象。祂不需要造出人、造出世界,作為祂愛的對象, 祂自己就是自己愛的對象。祂是在愛的行動中永遠合一的上帝。上帝就是愛。而主耶穌這位聖子常在父的愛裡與父合一,主耶穌與父的合一是愛中的合一。主耶穌也要我們常在祂的愛裡,在這愛中與祂合一。與主聯合首先是愛裡的聯合,因為上帝就是愛。

除了這個很重要的層面之外,當代有一位非常重要的神學家傅格森(Sinclair B. Ferguson)為我們列舉出與基督聯合的六大層面。當然除了這六大層面,我們還可以從很多其他方面去描述與基督聯合。因為這是一個非常豐富的真理。但是與基督聯合的這六大層面可以幫助我們比較有系統地來明白聖經多處講到「與基督聯合」、「在基督裡」的這個真理有什麼樣的意義?

首先,Sinclair Ferguson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盟約的聯合(federal union) 。我們這門課程頭幾堂講到耶穌族譜的時候,就已提到了聖約的概念。聖約或者盟約神學這個概念在這一門課程𥚃面不斷出現。上帝與亞當立約, 那個約叫做行為之約(covenant of works) 。在這個約當中,亞當是全人類的代表,全人類聯合於亞當, 全人類都在亞當裡面。我們在講原罪的時候解釋過這個概念。而亞當的後裔就在這個盟約上與亞當聯合,這是一個全人類在亞當裡面的盟約的聯合。而亞當背棄了上帝的約,於是全人類就跟他一同墮落了,一同被定罪。我們在第十四堂課講原罪的時候,解釋過這個道理。

而現今我們在恩典之約當中連於基督,基督是恩典之約的代表。這個恩典之約,在聖經救恩歷史上面有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表述。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上帝與與大衛立約,上帝與與摩西立約等等。有許多盟約的代表,代表人、上帝的選民在上帝面前領受這個約的應許以及條件。但其實這救恩歷史上的每一位盟約的代表都指向基督,基督才是那位真正的代表,這些人都是基督的影子而已。基督是恩典之約的代表,祂代表上帝所有的選民。祂一人所成就的義就歸在上帝所有的百姓身上。不在基督裡的人, 不是上帝揀選進入這個恩典之約的人,是得不著基督裡面的益處的。討及亞當與基督,羅馬書第五章有非常清楚的教導。「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羅五18-19)這就是所謂的盟約的聯合。這是第一個層面。

第二個層面,與基督聯合是肉身的聯合(carnal union) 。基督在肉身的樣式,在人的形狀上與我們聯合,成為與我們凡事相同的人,在本質上與我們一模一樣。祂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有恩典有真理。道成肉身是我們與基督聯合的前提。如果基督的人性與我們本質不同,那麼我們就無法與祂聯合。譬如,如果祂沒有理性的靈魂,好像異端亞波里拿流講的,那麼我們就沒有辦法在意念上與祂聯合,以祂的心為心。如果祂沒有真實的身體,好像幻影說講的,我們就無法在死與復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道成肉身是我們與基督聯合的前提。祂成為真人,祂有完整的人性,祂完全是人,就在肉身的形狀上與我們聯合。這個是肉身的聯合。

與基督聯合還有第三個層面,就是信心的聯合(faith union) 或者是union by faith)。這個意思是說,我們乃是因「信」與基督聯合。聖經說我們是因信稱義,因信得生,因信成為上帝的兒女。我們所得著的一切都是因著信。為什麼?因為信心是使我們與基督聯合的管道。這一切的好處在基督以內,而我們能夠進到基督裡面,是因著信。信心的功能就是使我們與基督聯合。加爾文在描述信心的時候,把信心比喻為一根水管、一個管道、一條vasal。我們可以這樣子去理解,今天,水庫裡面有非常多的水,豐盛的水源。而我們家裡有水龍頭,但是水龍頭跟水庫中間如果沒有一根管道去聯結的話,那麼水庫的水再多,對我們家的水龍頭也沒有任何的好處,水龍頭打開是沒有水的。信心就像那條管道,把我們連於基督,讓我們可以從因著信,從基督那裡支取祂所有的好處。我們是因信與基督聯合。這是一個信心的聯合。

第四,與基督聯合是屬靈的聯合(spiritual union) 。在這裡「屬靈」意思是聖靈的,也就是說,乃是聖靈使我們與基督聯合。與基督聯合是聖靈在我們身上的工作。約翰壹書三章24節說:「遵守上帝命令的,就住在上帝裡面,上帝也住在他裡面。我們所以知道上帝住在我們裡面,是因他所賜給我們的聖靈。」約翰福音十四章1521節,主對門徒說:「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裡面。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到那日,你們就知道我在父裡面,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在這𥚃約翰讓我們看見,是因為聖靈住在我們裡面,是基督的靈住在我們裡,我們才得以與基督聯合。羅馬書八章9節:「如果上帝的靈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也就是說,因為基督的靈住在我們裡面,我們才得以與基督聯合。

基督按人性說現在在天上,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而按人性說祂不是無所不在的,祂現在在那裡,祂就不在這裡,所以我們怎麼與祂聯合?按人性說祂是有限的,我們怎麼會說,祂又在全能父上帝右邊,又活在我裡面呢?但是祂活在我裡面是真實的。加拉太書二章20節講得很清楚:「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而基督之所以活在我裡面,是因為基督那無所不在的聖靈現在在祂裡面,也在我們裡面,這時聖靈就使我們與基督聯合。

因此哥林多前書六章17節說:「與主聯合的,便是與主成為一靈。」按神性說,聖子不需要聖靈的內住,聖靈的大能在祂身上行神蹟、賜信心。但是按人性說,祂凡事與我們一樣,因此聖靈要住在祂身上。我們看見祂受洗的時候,聖靈澆灌在祂身上。祂裡面常有聖靈,聖靈內住在祂這個人裡面。而今天同樣一位內住於祂,賜祂信心的聖靈,也住在我們裡面,賜我們信心。我們稍早講到我們是因信與基督聯合,這個概念馬丁路德已經提出過了。但是馬丁路德又另外提出一個觀念,就是信心是在基督裡生成的。我們上一堂課講基督受試探的時候所擁有的那種信心,那種信心弟兄姐妹是聖靈在祂裡面生發的。而主耶穌𥚃面生發出這種信心,我們必須連於基督,我們才有可能得著這種信心。

那我們怎麼解釋與基督聯合才有信心,又因信與基督聯合呢?這個時候我們就看見,在十七世紀改革宗神學裡面有這樣子一個發現,就是基督的信心是聖靈在祂裡面生發的。而同一位聖靈住在我們裡面,賜給我們信心,我們就在信心上與基督聯合,這個信心是聖靈在基督裡做成,又把祂帶到我們裡面的,我們就因信與基督聯合。這個與基督聯合是聖靈的工作,賜信心也是聖靈的工作。「但與主聯合的,便是與主成為一靈。」(林前六17),這意思是與主聯合的便與衪領受同一位聖靈的內住。

第五,與基督聯合是全面的聯合(extensive union)。這意思是我們與基督聯合就擁有基督並祂的一切。馬丁路德非常喜歡講的一個真理,就是Christ is mine(基督是我的)Christ is mine by faith(基督因信成為我的),我真的擁有基督(I possess Jesus Christ)。擁有基督就是擁有祂的一切。以弗所書一章31節這樣子對我們說:「願頌讚歸於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基督𥚃的一切都成為我們的。這些屬靈的福氣有哪一些保羅沒有一一列舉,而是舉了幾個例子。他說:「就如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4a),上帝的揀選不在基督以外,祂是在基督𥚃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成聖的這個好處、這個祝福是在基督𥚃的,不在基督以外。「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4b-5

主耶穌在眾子𥚃面是首生的。祂按神性說是獨生的。按人性說,在眾子當中是首生的。我們與祂聯合的時候,祂兒子的名分,也就成為我們的名分,我們就成為上帝的兒女。所以保羅說:「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這恩典是上帝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都是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祕,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弗一5b-10)這裡可能還有一個含意,就是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白白將祂捨了,豈不也在祂裡面把萬物一同白白賜給我們嗎?與基督聯合就是擁有基督所擁有的一切。萬物都是祂的,而我們因為與祂聯合就與祂同作王,萬物都變成我們的。

第六,與基督聯合是生命的連結(unión of life)。枝子離了葡萄樹就會枯乾,枝子的生命源自於葡萄樹。亞當離棄了上帝、離開了生命的源頭,因此就必定會死。但保羅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二20 )所以這裡面有一個非常奇妙,看似矛盾又不矛盾的真理,就是現在活著的的確是我。保羅說我如今在肉身活著,可是保羅又說但不是我活著,活著的不是我,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我,又不是我(I but not I)。

現在基督在我裡面活著,我的生命就是基督的生命。枝子還是枝子,葡萄樹還是葡萄樹,這兩者是不可相混的,就像基督神人二性是不可相混的,但這又是不可分離的聯合。因為這個不可分離的聯合,因此現在活著的的確是那個枝子。可是是因為葡萄樹的生命流進枝子裡面,枝子才得以活著。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活著的不是枝子,乃是葡萄樹。基督在我裡面活著,而這個意思就是,凡是我所活出來的生命,不論如何殘缺不全,不論如何被我自己的罪所影響,我所活出來的一點點良善聖潔,都是基督在我裡面生發出來的。

因此上帝不只稱我這個人為義,我的行為也被上帝稱義了。加拉太書的核心立論就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而這個在我𥚃面活著的真理就帶來雙重恩典。第一重恩典是我因著與基督聯合就不再定罪,而且被上帝稱為義,這是我們解釋過的稱義的恩典。第二個恩典就是基督在我裡面,因此我會與情慾爭戰,我會掙扎地活出聖潔的生命。這是加拉太書第五章的內容。

然後加拉太書到了第六章,也就是最後一章,保羅說了一句非常耐人尋味的話。他說:「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加六4)這𥚃原文的意思是要察驗自己的行為,然後引以為傲(take pride)。如果你活出好行為,要引以為傲。這個聽起來似乎與因信稱義的真理背道而馳。因信稱義的真理告訴我們,我們得救不是因著行為。但是假如我們記得,因信稱義這個恩典的根基乃是我們與基督聯合的真理,那麼我們也就要明白我們現在所活出來的好行為,不是我,而是基督,是基督在我裡面活出來的,因此我要引以為傲,以基督為傲。如果我妄自菲薄,反而是貶低了基督在我裡面的工作。因信稱義的真理就是基督把祂的義歸給了我,又擔當了我們的罪。

哥林多後書五章14-21:「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所以,我們從今以後,不憑著外貌認人了。雖然憑著外貌認過基督,如今卻不再這樣認他了。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一切都是出於上帝,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上帝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所以,我們做基督的使者,就好像上帝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上帝和好。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上帝的義。」

我們把一切頌讚歸給上帝。

與基督聯合的生命

 

這樣,怎麼說呢?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保羅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說,斷乎不可!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著呢?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羅6:1-5)。

使徒繼續說把舊人釘死在十字架上,埋葬,然後以新的生命復活。我們不要忘記舊的自我已經與他一同死在十字架上,因此罪在我們身上的統治已經被打碎——因為死人已經脫離了罪的權勢(羅6:7)。

以色列一直通過遵行律法來定義自己的身份。他們以為通過守律法,與律法和摩西聯合,可以帶來幸福、盼望、救恩。然而,只有基督,在其位格、本質和行為裡,擁有上帝對人類要求的義。因此,只有通過與基督聯合,信徒才能成為屬上帝的子民。罪必不能作你們的主,因你們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14節)。

這個新身份不是我們通過生命改變或努力進入來獲得的。這身份完全是上帝白白賜給我們,是從我們自身以外而來的。就像薩爾瓦多永遠無法回到原來的身份,他必須效忠那給他新身份的,同樣,你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就作了義的奴僕19節)。在此之前,義在我們身上沒有權柄,我們也不樂意回應義對我們的要求,但是現在,因為我們與基督聯合,我們心裡便生發出新的性情和順服的意願。

基督來不是要改進提升我們的舊人,不是要為了給我們一個更美好的人生;基督來是要殺死我們,好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的生命。他不是舊人的朋友,他不是來服侍那個舊人的。他是舊人的死敵,要殺死他並用新人替換他。我們需要明白新生並不同於稱義。當代衛斯理派神學家約翰·勞森(John Lawson)混淆稱義與新生,恰恰就是中世紀經院主義的說法:被更新的生命的第一步是稱義,是頭腦與內心,意志與行動上的轉變。此外,在基督裡信心生活的第一步還可以被稱為重生。法律用語稱義就是這一步Intro. to Christian Doctrine: Zondervan, pp..226-7)。

我們不是因為生命轉變才被稱義。其實轉變或新生是上帝賜給那些靈性死亡、無法選擇基督之人的禮物。在新生裡,上帝把必要的信心賜下,好使我們可以正面回應恩典,我們不是因為轉變被上帝接納,而是唯獨藉著信心被上帝接納。

什麼是與基督聯合

若這條教義正如慕理(John Murray)所說是整個救恩教義的核心真理的話,那麼它到底在說什麼,為什麼如此重要?

首先,與基督的聯合向人描繪了保羅在羅馬書第六章提到的事實。就像丈夫與妻子通過婚姻聯合、父母與孩子通過生育聯合一樣,我們借著聖靈的洗禮與基督聯合。那些熟知歷史上改革宗和路德宗教導的人,清楚知道基督在歷史中所完成的客觀性的工作。比如揀選、道成肉身、代贖、基督主動與被動的順服、稱義、立嗣以及成聖的客觀方面(我們已經被宣告在基督裡成為聖潔)等等。這些重點提醒信徒,他們的義不在自己裡面,乃是在他們之外。

然而,與基督的聯合裡,聖經也同樣重視主觀的方面,這也要求我們同樣重視這一點。加爾文說:我們必須明白,只要我們仍與基督無關、與祂隔絕,那麼基督為了人類的救恩所遭受、所行的一切,對我們就沒有任何益處。……直到我們與基督成為一體,否則祂所擁有的一切與我們無關。(《基督教要義》III.i.1

我們一切的義、所有的聖潔、全部的救恩,還有每一份的祝福都是在我們之外獲得的——在基督的位格和他的工作中,盡管信徒也有屬於自己的義。這是聖經的宣告,改教家們也遵循聖經如此承認。正像加爾文指出的,這外來的義若是永遠都只在我們之外,那它對我們而言就沒有任何意義。

我們的義、我們的聖潔也都不是我們的,但基督卻屬於我們。鬼魔也知道基督是義者,可它們卻不會也不能相信,基督是它們的義。

所以,因著這真理,信徒也好、不信的人也罷,我們都要勸他們脫離自我經驗和行動,到基督那裡去。但這些只是福音信息的一半。另一半是,這位在歷史中,在我們之外完成救恩的基督,如今要藉著祂聖靈住在我們心中。上帝願意叫他們知道,這奧秘在外邦人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就是基督在你們心裡成了有榮耀的盼望(西1:27)。雖然得救的確據紮根在基督為我們完成的客觀工作上,但也不要忘記了一項真理:上帝將他的靈賜給我們,從此就知道我們是住在他裡面,他也住在我們裡面(約壹4:13)。

約翰在福音書中用這樣的語言描述聯合的:耶穌被稱為葡萄樹,信徒是樹上的枝子(約15)。樹給予枝子生命滋養,枝子一旦離開樹就無法存活,而人若不與那真葡萄樹聯結,也是陷在了靈性的死亡中。在另一處的經文裡,耶穌說: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約6:56)。就像洗禮印證我們被接到那葡萄樹上(聯合的起點),聖餐印證我們永遠從這葡萄樹獲取滋養。

保羅將聯合的教義作為他整個神學系統的組織原則,羅馬書第五章中的第一亞當和第二亞當的對比也由此而來。在亞當裡,我們與亞當一起承受了原罪、審判和定罪,落入恐懼和與上帝隔絕的景況中;在基督裡,我們和基督同享其公義、聖潔和永生,在基督裡我們被稱義,在基督裡我們被上帝接納為兒女,在基督裡我們也得著了各樣的祝福。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弗2:5)。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2:20)。

因此,聯合是整個救恩論的軸心,救恩論的各個部分因其和諧一致。在基督裡(也就是與祂聯合)這個短語,在以弗所書第一章中總共出現了9次之多。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又因愛我們,預定我們得兒子的名分。因著我們的罪,上帝的愛無法直接向我們彰顯,但祂卻在我們與基督的聯合中愛了我們,因基督是父唯一所愛的。在他裡面我們得蒙救贖在他裡面我們得了基業

聯合與重生的關系

這教義有另一種表達方式,唯獨基督。所有屬天的祝福都在基督裡。就連聖靈的恩賜也是透過這位中保、為了這位基督而賜下的。我們不是只是在聖靈中受洗,乃是通過聖靈的洗歸入了基督。

重生,或新生是這種聯合的起點。甚至在新生命尚未有什麼跡象的時候,上帝就已經完成了聯合和洗禮的工作。你們死……,祂叫你們活過來(弗2:1)。聯合帶來的第一樣恩賜是信心,這信心是我們得以在這棵真葡萄樹上生活、存留的工具。這葡萄樹養分充足,以其飽滿的汁漿孕育著纍纍的果實。雖然我們並非靠著果實才能夠連在樹上,也不是靠著果實才能夠繼續與樹相連(哪有樹枝要靠果子才存在的呢?),但那些真屬基督者,卻必然會結出果子來。通過與基督的聯合,我們不僅得了歸算的義(稱義),也獲得了賜予的義(成聖)。

我們之所以信基督是因為上帝先把我們與祂兒子聯合起來。這樣,這一教義就能成為我們處理許多當代爭議時的關鍵所在。

  1. 兩極分化

以人為中心的宗教通常會發明兩條獲取生命的路:一條路是為那些有特別聖靈恩賜的人,而另一條是為那些只需要進天堂,卻不想要豐盛生命的人。羅馬天主教就是這麼干的,無論在中世紀還是在現代,他們把人分成兩類,神父(司鐸)之類的神職人員和其他平信徒。此外,還有大罪小罪之別,犯小罪的人是破壞了與上帝的相交,而犯大罪的人則被除名,必須從零開始。

福音派也已經走向了這條人本的道路,在某種程度上,跟從所謂更高生命運動對於歸信和基督徒生活所鼓吹的教導。這種教導說,有一些超級聖徒能夠被聖靈充滿(這些人通常是全時間服侍的人),而其他普通的(或者說屬肉體的)基督徒雖然也能上天堂,卻沒有任何聖靈的恩賜。

學園傳道會創始人白立德(Bill Bright)宣稱:當我們完全降服時,聖靈就會以大能充滿我們上帝絕不會強迫人類順從,否則祂就違背了自己的屬靈定律。而可悲的是,雖然人的意志在他重生的時候會暫時向上帝投降,但是在那之後,人的心卻總是失掉它起初的愛,所以我們不得不另外尋找出路。就像中世紀的信徒常常被要求完成各樣禮儀,來補足那因為一點小罪就會破裂的恩典器皿,白立德教導說,如果一個基督徒沒有被聖靈充滿,他就是違背了上帝的命令,陷入了敵對上帝的罪惡中。他要求屬肉體的基督徒們首先要默想,然後每天抽出固定的時間禱告,尋求上帝的帶領;他們還必須一項一項地認所有的罪,理由是沒有認出來的罪讓太多的基督徒遠離了聖靈的充滿Handbook for Christian Maturity, CCCI, pp.133-145)。

白立德極其贊成查爾斯·芬尼的說法:罪人要為不悔改感到羞恥,而基督徒要為沒有聖靈充滿感到羞恥。甚至因為他們有更多的亮光,這羞恥就顯為更大。白立德同時也引用了諾曼·哈裡森(Norman B. Harrison)的話:聖靈充滿的生命……就是唯一能夠討上帝喜悅的生命。宗教改革繼承者回應這些中世紀繼承者:唯一能夠討上帝喜悅生命,是基督的生命。而正是因為他的生命被上帝接納,我們又在他裡面、被他蔭蔽,我們才蒙了上帝的喜悅,聖靈才充滿著我們。因為,每個信徒都已經同得基督所有的一切。

什麼樣的父親會偏向幾個他最愛的子女,把自己和自己的產業分享給他們,卻對其他孩子棄之不顧?或許有的人會說:這不是父親是否慷慨的問題,這要看孩子有沒有意願接受。是的,這看上去很符合邏輯,但實際上卻是完全不同的神學觀點。人之所以能夠與基督聯合,絕不是靠著人的決定、努力、尋求或者順服和投降,其實這些事都是基督做成的。聖經命令我們要被聖靈充滿(弗5:18),這是運用了修辭的手法:不可醉酒……乃要被聖靈充滿。換句話說,聖經在命令我們,要確保自己不被錯誤的事所影響。

2.陳述式與命令式的混淆

聖經不只宣告了我們在基督裡的身份(陳述式),同時也教訓我們要以某些方式回應這一宣告(命令式)。打個比方,保羅沒有簡單地提出一個命令:停止和你的男朋友同居。他是說: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著呢?保羅沒有呼籲人向罪死,也沒有要求人進入更高層次的豐盛生命。聖經從沒有要求信徒變成某種他現在不是的存在。因為只要一個人是信徒,他就已經死了、埋了、復活了,他就已經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了。這不是單給那些奉獻了一切的得勝者的屬靈高峰,而是已經賜給每個信徒的事實,哪怕他們信心極小,哪怕他們的悔改極弱。

這樣,我們就必須停止通過用命令式的努力來改變信徒進入這一現實,比如做這個!認那個罪!按照這些步驟來!,還有其他一些類似的話。與基督的聯合帶領我們進入了重生,而重生又立刻使我們進入了這個事實。辛克萊·傅格森寫道:我過去所做的一切不再決定我的存在,決定我存在的是基督過去所做的一切。

3.寂靜主義和律法主義

有一些基督徒非常強調消極地放手交託,以至於即使在重生之後,他們的表現似乎是在告訴我們,他們依舊相信自己是死在過犯罪惡中,而且不明白上帝聖靈的事。他們想要把一切的事都只歸因給上帝的恩典和作為,混淆了稱義與成聖的界限,這恰恰與那些強調人類能力的人如出一轍。在我們最開始的重生中,我們是完全被動的:是接受者而非主動方,路德就曾經歷過這個真理。我們是因著接受基督為我們所賺取的而得以稱義,我們也在成聖的長進中活出他所賺取的。二者都是從他承受的恩賜,但前者乃是被動接受,後者卻要我們主動地追求。如果我是一個窮人,現在有人往我的帳上打了十億美元,我馬上就成億萬富翁;但如果這個人在打錢的同時,要求我把這筆財富分享給那些露宿街頭的人,那會如何呢?看,這筆錢財是被動得到的,這也就是意味著我們要積極地把它用在行善上。

如果成聖被稱義取代,基督徒爭戰的真實性和其中應有的警醒、嚴肅就會被抹消;如果稱義被成聖取代,救贖的意義也就隨之失去。

所以,我們應該把歸信和稱義區分開來,並且認識到,最初的歸信是被動地接受了上帝在基督裡恩慈的接納,而我們一生的歸信(成聖)卻是主動地追求公義與聖潔的過程,而這個公義和聖潔正是福音應許我們在基督裡已經完全得著的。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默想這極美的應許吧,那就是在基督裡,我們享受的不是一點半點,而是他一切的豐盛。我們是否樂意傚法他?是的,我們傚法他不僅僅是把他當作道德模範,我們的傚法絕不是希臘水手傚法波塞冬,或是希臘哲學家們傚法亞裡士多德的倫理學。基督是住在我們裡面的元首。就像弟弟總是很尊敬他的哥哥,我們也如此傚法我們的長兄。因著他的道成肉身、他的受死、他的復活、他的升天和他做中保的事實,我們成為了他骨中的骨和肉中的肉。因那使人成聖的、和那些得以成聖的、都是出於一(來2:11)。

因此,對那些已經歸信之人的呼召,並不是到基督這來吧!只有他能給你力量活出豐盛的基督徒生命;而是到基督這來吧!唯有他是你的豐盛,因為天父只在基督裡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弗1:3)。

 

從保羅看與基督聯合

 

 

    羅馬書5:12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

 

羅馬書第5章的最後十節自成一個段落,它一方面說到人類與亞當聯合,最終通向死亡和毀滅;另一方面說到信徒與主耶穌基督聯合,最終帶來生命和公義。這是羅馬書中較難的一段,恐怕也是聖經中最難解釋的一段,但它的重要性絕對不可忽略。

 

與基督聯合!愛爾蘭神學家詹姆斯·斯圖爾特(James S. Stewart)牧師稱與基督的聯合是“保羅神學的中心”,他又說:“這也是打開保羅靈魂奧秘的鑰匙——它遠超過其他諸如稱義、成聖、與上帝和好等的觀念。”約翰·慕理(John Murray)又進一步說:“與基督聯合是整個救恩教義的中心真理。”可惜這也是最被人忽略的主題,甚至許多使人受益匪淺的解經書都不例外。賓克說得很中肯:“靈裡聯合是聖經中最重要、最深刻,也最神聖的真理,但可悲的是,如今它最遭人忽視。在基督徒圈子中,‘靈裡聯合’一詞也少有人熟悉。即使它被提出來,意義也很模糊,只能表達這個珍貴真理的一小部分。或許正因為它的深奧,所以如今廣被忽視……”

 

很多傳道人故意避免講這一類的題目,對於會眾不明白或不想明白的事物,他們認為最佳之計就是保持距離。但忽略上帝認為應當啟示給我們的任何事物,都不是明智之舉,特別是這一類重要的真理。在任何情況下,我們若要忠心地解釋羅馬書,都不可略過這個與基督聯合的真理。

 

上下文中的主題

 

我們解釋這卷書信時是採取什麼立場?羅馬書5:12-21與它的上下文有何關聯?

 

此刻我們最好回到本書一開頭,我介紹羅馬書5:1時所說的話。針對有人主張羅馬書第5章開始了另一個嶄新階段的說法,我在那裡提出了反駁。他們認為羅馬書第1章至4章是講到稱義,第58章是講成聖。當然此處保羅並不是在講成聖,但他也未展開一個全新的主題。相反的,我指出(羅馬書5:1的“所以”一詞就是線索),保羅是在進一步延伸他早先所開始的論述,讓我們看見他一直在討論的稱義是一件確定的事,最終必然會使信徒在離開世界到達天家時得享充分的榮耀。

 

因此保羅的論述與我們稱義的本質有密切關系。

 

1. 我們可以對救恩有把握,因為上帝借著耶穌基督的工作,已經與我們和好了。

 

2. 我們可以對救恩有把握,因為透過基督的工作,我們已經與上帝建立了新的關系,如今我們仍然站在這關系中。

 

3. 我們可以對救恩有把握,因為我們確知有一天將看見上帝。

 

4. 我們可以對救恩有把握,因為我們可以忍受今生的苦難。

 

5. 我們可以對救恩有把握,因為上帝在我們還與他為敵的時候,就差耶穌基督為我們死。

 

6. 我們可以對救恩有把握,因為上帝既然使我們稱義(這比使我們得榮耀難得多),他當然也會使我們得榮耀。

 

正如一開始所說的,如今我們面對一個新的段落,但從某方面看,這也不是完全新的,因為使徒的目標還是一樣:加強我們的確據。我們已經看過,羅馬書5:1-11是從因信稱義的本質來指明救恩的確定性和最終性。現在保羅又聲稱,當上帝透過基督的工作,因我們的信,使我們稱義時,還有其他的事發生,那就是與基督聯合,也就是神學家所謂的“奧秘聯結”。這種與基督的聯合已經啟示給我們了,雖然我們不能完全明白。

 

保羅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經預先埋下了這個主題,雖然我前頭並未提起,在大多數的譯本裡這一點都隱而未現。我是指第10節:“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上帝兒子的死,得與上帝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

 

希臘文聖經中最後幾個字並不是“因他的生得救”,而是“在他的生命中得救”。這一點重要嗎?是的,我認為重要。我們說“因他的生得救”時,有兩個可能的意思:

 

1)我們是靠基督,靠他十字架的工作而得救。

 

2)我們是因相信這救贖大工而得救。

 

但這不是此處的意思。第10節的前半節是這個意思,但後半節超越這一點,而提供了一個對比。這裡的論述是,上帝若因耶穌基督的死拯救我們,他也一定會因我們“在他的生命中”而拯救我們。我們可能對這裡的意思無法完全領會,所以第12節到21節提出了解釋。我的重點是,保羅在第12節到21節所陳述的論點——與基督聯合——其實他前面已經暗示過了。

 

鐘馬田說過:“‘在……中’的意思是‘在……范圍之內’,或與他的生命‘有聯系’。”

 

因著這種與耶穌的聯合,我們才能得到一個結果——從罪、死亡和律法中被救出來,也就是保羅在羅馬書接下去三章所說“屬靈的得勝”。

 

探究奧秘

 

我們很難明白與基督聯合的意思,而羅馬書5:12-21尤其費解。因此我打算在討論這段經文之前,先來看一下這個教義。有兩點我們必須記在心上。

 

第一,信徒與基督的聯合是聖經中三個重要的聯合之一。第一個是三一真神的聯合。基督徒和猶太人一樣,都承認只有一位上帝。但我們基督徒根據聖經中上帝的啟示而宣稱,我們也相信這位上帝是以父、子、聖靈三個位格存在的。我們無法解釋三一上帝彼此之間的關系,但聖經既然如此教導,我們就如此相信。

 

第二種奧秘的聯合是,基督一人兼具神人二性。主耶穌是一個人,他不是“多重人格”。但他有神性,也有人性。公元451年的迦克墩(Chalcedon)大公會議,曾賦予這個真理神學的架構。其宣言說,耶穌具有“兩種本性,彼此是不可混淆,不能互換,不可分隔,不可分別的;這兩個本性之間的區別不會因這種聯合而消失,反而各自得到保存,在基督這一個人身上共同出現;不是將其分散到兩個人身上,而是在同一個聖子身上。”你如果對此全然瞭解,你在神學上就比我略勝一籌。我雖然不太明白,但我深信不疑,因為這是聖經的教導。

 

信徒在基督裡的聯合情況也類似。或許我們永遠無法充分明白這種聯合,但這是很重要的真理,我們需要持守住,並且試著去弄明白。

 

我們在研究這個教義時必須記住的第二點是,信徒與基督的聯合並不是保羅發明的一個觀念;其實它最初是耶穌的教導,然後由門徒建立起來。確實,耶穌從未用過“奧秘的聯合”這詞匯,但他用了其他字匯和比喻來教導這真理,這在聖經中處處可見,特別是新約較後頭的部分。讓我舉幾個例子說明。

 

1. 葡萄樹和枝子。有關這個題目最重要的經文見於約翰福音第15章。那是耶穌在釘十字架之前,最後一次對門徒的囑咐。耶穌說:“我是真葡萄樹……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約15:14-5)。

 

這段經文在強調基督如何用他的能力喂養他的門徒,在他們身上動工。保羅在羅馬書11:17-21也提到這個比喻,他說猶太人的“枝子”可能會從無花果樹上被砍下來,好讓外邦人的“枝子”生出來。他在加拉太書說到“聖靈所結的果子”(加5:22-23)時,可能也想到同樣的事。

 

2. 主的晚餐。耶穌說到他是葡萄樹,他的門徒是枝子的那個晚上,他也教導門徒要守主的晚餐。他說:“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太26:2628)。顯然這儀式是象徵我們與基督的生命有分。耶穌也用同樣的方式說到生命的糧:“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6:35);他也如此對那個撒瑪利亞婦女提出挑戰:“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4:13-14)。

 

這個比喻所強調的是耶穌賜下能力(就像葡萄樹的例子那樣),以及他的供應是長久的。因著我們的信,耶穌成為我們恆久的一部分,正如我們吃下的食物就成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3. 建立在其上的根基。耶穌最先用到這個比喻,耶穌說他自己就是用來建立成功生活的堅固磐石。“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太7:24-25)。

 

保羅充分用到了這個比喻。他告訴哥林多人:“你們是上帝……所建造的房屋……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林前3:911)。他告訴以弗所人:“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裡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2:19-20)。下面一節則說到這個建築物成了一個聖殿:“各房在他裡面(註:中文和合本作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21節)。請特別留意“在他裡面”一詞,由於我們“在基督裡”,我們才可能成為他的聖殿。

 

這個比喻也讓我們看見,與基督聯合的意思是我們同時也彼此聯合。我們都是教會的肢體。

 

4. 身子的頭和肢體。這是保羅最喜歡的說法。“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弗1:22-23)。“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1-1214-16)。

這幾處經文的重點有二:

 

1)在基督領導下教會的增長,

 

2)教會的正常功能。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使用這個比喻,指明教會若要發揮正常的功能,每一個基督徒都是不可少的(參 林前12:12-27)。

 

 

5. 婚姻。說到信徒與基督的聯合、基督與信徒的聯合,最好的例子莫過於婚姻。一男一女結合,成為一體,組成一個家庭。舉一個舊約的例子,例如何西阿書。上帝將自己比喻作一個忠實的丈夫,被他不忠的妻子以色列所遺棄(何13章)。耶穌也說過這一類的比喻,他說到有一個婚宴,所有相信的人都受邀參加(太22:1-14)。但將這個主題發揮得最淋漓盡致的就是保羅,他在以弗所書最著名的那段經文裡,將它和教會是基督的身子之比喻交互使用。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要用水借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這是極大的奧秘,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

 

    5:22-2832

 

這個比喻強調的是愛的聯結。這才是真正的“此情只應天上有”。這婚姻不僅存在於今生,而且持續到永恆。

 

 

回顧與前瞻

 

接下去的幾講,我們將仔細探討與基督聯合的教義。我們將首先從反面看我們與亞當的聯結。但在結束本講之前,我願意把我們與基督的聯合之范圍擴展到最大的地步。不要忘記保羅在此提出與基督的聯合,是為了保證我們的救恩是穩妥的。我們對這種聯合做一番回顧與前瞻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一點。

 

此處要引用約翰·慕理在他的《救贖之完成與實踐》一書中的一章,我認為這是有關這主題的所有論述中,最精彩的一個。

 

1. 揀選。“在父神永恆的計劃中,救恩的基礎是‘在督裡’。保羅說,‘願頌贊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就如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弗1:34)。父神早在創世之前就已經做了揀選,但他的揀選是在基督裡。我們或許無法完全明白這一切,但有一個事實很明顯:在永恆中,父神沒有做任何在基督以外的揀選。意思是,在上帝大愛所定的最終計劃裡,那些預定得救的人若不與基督聯合,上帝就根本不會考慮他們。我們若將救恩追溯到其源頭,會發現那就是‘與基督聯合’。那不是加上去的,而是從開始就有的。”

 

2. 救贖。“同時由於上帝的子民在基督裡,當基督付出自己的生命做贖價,用自己的血將他們買贖回來時,他們的救恩就得到了確認;他們在基督的死、復活和升天上都與他聯合(羅6:2-11;弗2:4-6;西3:34)……因此上帝在創世以前所揀選的子民若不與基督聯合,基督救贖的大工就不可能成就在他們身上……這是用另一種方式說,教會是基督的身子,‘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弗5:25)。”

 

3. 更新。“上帝的子民在基督裡,是新造的人,‘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弗2:10)……所以我們開始享有救恩的時候,就與基督聯合了,救恩的起源是在父神永恆的揀選中,我們與基督聯合的那一刻,他的寶血就永遠保障了我們的救恩。當上帝的子民實際與救贖有分時,這種聯合並未中斷,而是被更新了——他們在基督裡成了新造的人。”

 

4. 得榮耀。“最後,上帝的子民將在基督裡復活,得榮耀。當號筒末次響起時,他們將復活,死人要起來,成為不朽壞的(參 林前15:22)。”

 

這是救恩的整個范疇,從上帝永世的揀選計劃,到上帝眾子將來得榮耀,都是根據一個基礎:信徒與基督聯合。因此,這個教義對我們極其重要。救恩的確據!在基督裡穩妥!這是我們現在討論的這個教義的中心,也是羅馬書中間這一大段落的主題。這種保障本身含有許多事實可以帶給我們鼓勵,而其中最大的一個乃是“在基督裡”。

 

你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真是在他裡面嗎?我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嗎?”

 

你怎麼知道呢?你無法探頭到創世之前,一窺上帝隱藏的奧秘;你也無法預知未來,探究你是否列在得榮耀之人的行列中。你擁有的只是現在。你若細查現今,就能明白。記得那個婚姻的例子嗎?不妨問你自己:“我是否已經與基督成婚了?”如果你已經許下誓言,答應“不論是富足或貧窮,喜樂或憂愁,病痛或健康,今生或永恆,我都願意以你耶穌基督為我的救主”,你若願意為他而活,你就已經與基督結合了。上帝已經宣佈了這場婚姻。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