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日 星期六

信徒皆祭司

    今天的教會應該嚴肅地面對“信徒皆祭司”這個聖經真理的問題。這個觀念會直接影響一個基督徒的成長,更加影響一個教會的成長。原因很簡單,假若祭司職分不是屬於每一個信徒的,而是只屬於某一些少數,被特派的人,那麼在上帝的整個國度裏,事奉的人就只限於少數的人,例如牧師、傳道、長老、執事等等。若是這些有“職分”,有“銜頭”的“聖職人員”才有資格事奉,而個別信徒則不必,也毋需運用恩賜去參與事奉;若看一般信徒只是“平信徒”,這就窒礙了個別信徒的成長。這樣的結果,“聖職”人員便包辦一切教會的牧養和宣講的責任。如此,教會在有限的資源下,增長自然受到限制了。因此,“信徒皆祭司”這項真理教訓,我們必須準確地明白,積極地推廣,認真地實施,才可以使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榮美壯大起來。

    “祭司”這名詞,在舊約聖經中出現超過七百次。最重要的經文,在出埃及記第十九章四至六節:“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

  上帝的這項諭令,比設立會幕和祭司制度為先。這裏所用的“祭司”一詞,不是專指亞倫和他後裔,而是全體以色列百姓。上帝的本來心意原來就是要每一個以色列民都為祭司的。在出埃及記第十九章的背景,是以色列民蒙上帝拯救,離開法老的轄制,離開埃及為奴之地,到了西乃山,與上帝立約。他們是一群經歷過上帝的拯救和救贖恩典的子民,他們要歸上帝作“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至於上帝揀選亞倫和他的後裔的安排,是日後的事。

    上帝要整個以色列民族作“祭司的國度”,第一是要他們成為外邦人與上帝之間的中保,橋樑。他們有宣教的使命,就是把耶和華獨一的真神介紹給周圍外邦列國的人認識。其次,上帝要以色列民成為“聖潔的國民”,就是要他們與世人“分別出來”。至於亞倫和他的後裔的“祭司職分”,乃是樹立一種祭司事奉的模範,在以色列民的屬靈程度尚屬幼稚的時候,暫代履行祭司的責任。這責任到了新約時代,便完全具體實施,正如希伯來書作者所說:“律法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來10:1)

  因看上帝兒子耶穌基督的救贖工作,把上帝的心意完成了。舊約聖經的一切祭司制度,獻祭制度,藉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和三天後從死人中復活,帶進一個嶄新的意義。耶穌基督成為最美的,最完全的“大祭司”(來四:14;五:1-6)。舊約那些“祭司”,“會幕”,“祭物”等等的“影子”。在基督耶穌身上又具體,又完全的實現了(參西二:17)。

  新約時代的信徒那“祭司的國度”身份,又得以在耶穌基督裏恢復過來,故此,使徒彼得在上帝的啟示之下,宣告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

  這節經文與出埃及記第十九章五至六節互相呼應,表明彼得有意地把上帝與以色列民立約的事件,應用在“新以色列”民,就是基督的教會身上。新約信徒都在基督救贖恩典之下,完全承受了這祭司的責任。再者,新約聖經從來沒有把“祭司”這名稱用教會的教牧人員身上,反而是普遍地稱呼每一個接受耶穌救恩的信徒上。“你 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着耶穌基督奉獻上帝所悅納的靈祭。”(彼前二:5)

    新約信徒的祭司身分是“君尊”的。意思是說耶穌基督是天 國的 君王,我們是這位君王所擁有的祭司,是御用祭司,專供君王使用的。彼得把我們成為祭司的原因,歸根於基督救贖的恩典,如同昔日以色列民被拯救離開埃及一樣。彼得提到上帝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重生我們(彼前一:3),使我們得着救恩(彼前一:9),因此,我們成為祭司的唯一條件,是耶穌的救恩。

  而新約祭司的基本責任,是“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以言語,行為去見證上帝的大愛。彼得又說:“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四:10),這包括講道和服事人(彼前四:11)。彼得提到“百般恩賜”,表明上帝賜下許多恩賜給教會。若參照使徒保羅的“恩賜清單”(林前一二:8-10,28-30;羅一二:6-8;弗四:11),便可以得到全面的圖畫。原來新約的祭司觀念,是每一個信徒都運用上帝所賜與的恩賜,去事奉上帝,又彼此服事。

    這個信徒皆祭司的觀念,是在舊約時代,西乃山之約中早已埋下的伏線,到新約時代,為基督使徒及早期教會固有的信念。可是由主後第三世紀的修道運動開始,直到中世紀一段長時期,教會把聖職人員與平信徒分割起來,教會事奉才成為階段化。直到十六世紀,經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強調“唯獨恩典,唯獨聖經,唯獨信心”,在上帝面前,所有信徒平等,共享祭司職分。人人可以擁有聖經,研讀聖經。除了耶穌基督,我們不需任何中保,都可以與上帝相交。

    信徒皆祭司這項真理,提醒我們:

  (1)認定自己的屬靈身分,是蒙基督救贖,是上帝的子民,是基督御用的祭司。

  (2)為這罪惡的世界歸主而禱告,隨 時宣揚基督救贖的福音。

  (3)教牧人員是代表全體教會接受職分,如同亞倫後裔代表以色列民。但新約的教牧人員有責任用真道去裝備信徒,使每個信徒能盡祭司 的責任(參弗四:11-12)。

  (4)既然所有信徒都是祭司,那麼我們被上帝呼召去從事的職業,就都是聖職,我們憑信心與愛心去做的,都是聖工了。

 

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信與愛

    這樣,從信裡面就流出愛與在主裡面的喜樂來,從愛又流出喜樂,願意,與白白的心來,樂意服事他的鄰舍,不計報恩與負恩,不計毀譽,不計得失。因為人服事人,不是叫人負報答的責任,他無分朋友仇敵,他不望他們感謝或不感謝;他乃是出於甘心樂意極其慷慨的心捨他自己,捨他的一切,但不計他所捨的有無酬謝。 因為正如父所行的一樣,怎樣豐豐富富將一切分給眾人,叫祂的太陽照好人也照惡人(太五:45),祂的兒女也照樣以白白施捨的喜樂之心行一切事,忍受一切, 這是他的快樂,他藉著基督看見將一切大大的好處賜給人的上帝也是如此。

  因此,我們若認明了所賜給我們的這些大而可貴之事,就如保羅所說,聖靈要將愛澆灌在我們心理(羅五:5),這愛要使我們成為慷慨,喜樂,有力量的工 人,能勝過一切患難,作我們鄰舍的僕人,然而又是萬人之主。但那些沒有認明藉著基督所賜給他們這種恩賜的,基督就徒然降生了;他們在善事上執迷不悟,終久 不能嘗到這些事,覺悟這些事。正如我們的鄰舍怎樣缺少,怎樣需要我們所富有的,我們在上帝面前也怎樣缺少,怎樣需要他的恩典。因此我們的天父既藉著基督白 白的來幫助我們,我們也應該藉著我們的身體與身體所行的幫助我們的鄰舍,各人都彷彿要以自己當作基督待人,叫我們互相作基督,也叫基督在各人身上無有分 別;那就是叫我們都作真正的基督徒。

  【基督徒白白服事人】

  這樣,誰能參透,基督徒生活的豐富與榮耀呢?祂能作萬事,祂富有萬事,一無缺乏;祂是管轄罪惡死亡,地獄的主,但又同時服事眾人,謀眾人的益處。但可 惜,在我們今日,這一個生活,世界各處都不聞不知了;沒有人傳這種生活,也沒有人尋求這種生活。我們全然不知道我們自己的名字,不知道我們為什麼是基督 徒,或為什麼佩著基督徒的名。我們從基督得名,一定不是因為祂在我們以外,一定是因祂住在我們以內,那就是,因為我們相信祂,互相作基督,待鄰舍如同基督 待我們一樣。但在今日人教訓我們不求別的,只求善工,報價,與凡我們自己所有的;論到基督,我們把他當作一個工頭,比摩西更嚴厲多了。

  【信的榜樣——】

  〈童女馬利亞〉

  論到這樣的信,我們有一極好的例,就是那可稱頌的童女馬利亞。照路加二章二十二節所記,她雖然沒有被律法束縛,也不必行潔淨禮,但她仍遵著摩西的律 法,照一切婦人的樣式,行了潔淨的禮。但她是出於自由與甘心情願的愛,服在律法之下,要與別的婦人一樣,免得她得罪或輕看他們。她不是因這一件事稱義,她 已經是義的;她行這事,只是出於自由與情願的心。我們作事也應該如此,我們不是要因這些事稱義;因為我們既已因信稱義,就應該為別人的緣故用自由與喜樂的心行一切事。

  〈保羅〉

  聖保羅許他的門徒提摩太行割禮,也不是因為割禮是提摩太稱義所必需的,乃是他不願意得罪或輕看那些在信上軟弱,還不能領會那信的自由的猶太人。但當他 們輕看信的自由,一定看割禮是稱義所必需的時候,他就抵擋他們,不許提多行割禮(加二章三節)。因為他怎樣不願得罪或輕看凡信心軟弱的人,暫時聽從他們的 意思,也怎樣不願信的自由受固執己見以行為稱義之人的觸犯或輕看。他揀選一條適中的路,一面暫時擔待那軟弱的,一面卻拒絕那固執的,為要使他們改變,同歸 於信的自由。我們所作的也應該用此同樣的熱心去作,為要扶持那信心軟弱的,如同羅馬書十四章所說的;但我們又應該毅然決然拒絕那講行為的頑固派。這事以後我們再要詳論。

〈基督〉

  基督在馬太十七章二十四節為向祂門徒徵收丁稅的事,與聖彼得講論君王的兒子是不是免稅,彼得說免稅,但基督仍吩咐彼得到海邊去,說:「你且往海邊去釣 魚,把先釣上來的魚拿起來,開了它的口,必得一塊錢,可以拿去,給他們作你我的稅銀。」這一件事也與我們的題目極其恰當,因為基督在這裡稱自己與那些屬祂 的人為王的兒子,為王的子女,並不缺少什麼;但祂仍然自願順服,納那稅銀。這一件事對於基督的義,或祂的得救,有何須要或幫助,祂其餘的事或是祂門徒其餘 的事,對於稱義,也就有什麼須要或幫助;因為他們都跟隨義,是自由的,行這些事只是要服事別人,給他們一個行善的榜樣。

  保羅在羅馬十三章與提多三章的訓言也是一樣性質。這些訓言就是基督徒應該順服凡在上掌權的,隨時行各樣善事,不是要藉此稱義,乃是要在聖靈所賜人的自由上藉這些事服事別人與那些掌權的,甘心情願並用愛心順服他們的意志。凡學校,修道院,與神父的行為都應是這種性質。各人應按照職業與地位工作,不是要藉 工作追求義,乃是藉工作可以管束身體,作別人的榜樣;那些人也必管束他們的身體,好叫他們也可以藉這樣的工作出以愛的自由將自己的意志服在人的意志之下。但應該大大留意,不要有一人疑心妄想他會因這樣的工作稱義,或有什麼功勞,或會得救;因為那只是信的工作,如同我一再說過的。

  【教會的訓誡】

  凡明白了這事的人,就在教皇,主教,修道院,教會,官府的無數教條與訓誡之中,能容易而無危險的找出他應走的路來,有些無知的牧師堅持這些好像是稱義 與得救所必需,稱之為「教會的訓誡」(其實全然不是訓誡)。因為一個基督徒,一個自由的人,必要說:「我禁食,禱告,遵行人所吩咐的這一條誡命,不是因為 這是我稱義與得救所必需的;乃是我可以對教皇,主教,對地方,對有的官府或鄰舍,表我應有的尊敬,給他們作榜樣,我願意行各樣的事,忍受各樣的事,正如基 督百倍為我所作所忍受的;祂並非自己少不了這些事,祂雖然不在律法之下,但為我們的緣故仍服在律法之下。」就是那些暴虐的官府用強暴,不講公理,吩咐作這 樣那樣,也無妨礙,只要所吩咐的不違背上帝。

  就所說的看來,人人能夠安全的判定一切行為與律法,並正確可靠的分辨出來,知道誰是瞎眼的無知的牧師,誰是善良的真實的牧師。因為凡不以管束身體或服 事他鄰舍為唯一目的而行事的,他所求的雖不是違背上帝,就不是善的,也不是基督徒所行的。因這緣故我很怕在我們今日沒有多少或全然沒有什麼學校,修道院, 教會的祭壇與職分實實在在是合乎基督教的:斷然不是,連在某聖徒日的特別禁食與禱告也不是的。我說,在這一切事上我怕只是尋求我們自己的利益,以為藉著這 些事我們的罪得以洗淨,在這些事上我們可找著救恩。這樣,基督徒的自由就毀滅無餘了。這是由於我們不明白基督徒的信與自由而來。

  【不明自由】

  這種對於自由的愚昧與壓制,許多瞎眼的牧師還煞費苦心去提倡:他們讚揚這類的善功,誇耀他們的赦罪票,衝動鼓勵人行這些事,但全不說到信。但我勸你,你若願意禱告,禁食,或在教會立什麼善事機關,就須留意,不可為得什麼今生或永遠的好處行這些事。因為你若這樣行,就是傷害你的信;惟有信可使你得著萬 事。你要甘心情願白白的施捨,叫別人可因所施捨的得益處,因你與你的仁慈樂意快樂度日。這樣,你就是真善,是真正的基督徒,因為你在管束身體上所用不著的 這些善功與你有什麼益處呢?你的信就夠你用的,藉著信上帝賜給了你一切。

  照著這一個標準他就要留意凡我們從上帝所得的好東西,就應當流出來分給別人,都可以公用,所以各人應當「披戴」他的鄰舍對他一舉一動,要彷彿對自己一樣。這些東西已經從基督身上流出來,流到我們身上:他也這樣「披戴」了我們代我們行了各事,彷彿祂就是我們一樣。同樣,這些東西也須從我們身上流給那些沒有的人,所以我應常將我的信與義放在上帝面前,可以遮蓋我鄰舍的罪,為他的罪禱告,我將他的罪歸在我自己身上,為他的罪盡力,服事,彷彿他的罪就是我自己的一般。這就是真愛,這就是基督徒生活的真標準。凡有真實無偽之信的,也有這種真實無偽的愛。因此,使徒在林前十三章五節論愛說:「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