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7日 星期四

義人的死

 

  "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一21)。

 

  保羅極其讚賞基督。他曾定了主意,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二2)。沒有一帖藥像基督的寶血那麼有功效。我們的經文是:"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

 

  "因我活著就是基督。" 我們必須了解保羅的意思是指屬靈的生命。"因我活著就是基督。" 那就是尼撒聖貴格利(Gregory of Nyssa)說的:"基督是我的生命"﹔或是"我的生命是基督所組成的"。就像惡人的生命是罪惡所組成的,照樣,保羅的生命是基督所組成的:他充滿基督。為了讓你徹底明白這經文,我要從三方面更詳細的來說明:

 

  1"我活著就是基督。"意思是:基督是我生命的原則。我屬靈的生命來自基督,就像樹枝裡面的樹液來自樹根一樣。"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二20)。耶穌基督是我的頭,也像頭一樣影響到我的各方面﹔祂賞賜我生命,並且提高我的精神,好激發我行各樣的善事。所以,因我活著就是基督:基督就是我生命的原則﹔我的生命來自祂的豐盛,就像葡萄樹枝的生命來自樹根一樣。

 

  2"因我活著就是基督。"也是說:基督就是我生命的目的﹔我不是為了自己活,而是為基督(Christo servio)。格魯修(Grotius),以及葛紹邦(Casaubon)都是如此解釋的。"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一生的目的就是要服事基督。"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羅十四8)。我們完全為了基督擺上自己:就像代理人為商人做買賣一樣,照樣,我們也為基督的緣故做買賣:我們傳揚祂的福音﹔我們一生的目的就是要高舉基督,並且讓祂的國度擴張。因此我們可以說:因我們活著就是基督﹔我們的一生是為了基督而活的。

 

  3"因我活著就是基督。"也是說:基督是我生命中的喜樂。"我最喜樂的上帝"或者是我喜樂的精華(詩四十三4)。一個基督徒因基督的義而歡喜快樂,即使屬世的喜樂已經遠離時,他仍舊能在基督裡歡喜快樂。當花園中的郁金香凋謝時,人就開始因他的寶石歡喜快樂﹔即使親人去世,聖徒仍舊能在基督裡歡喜,因為祂是重價的珍珠。在這方面我們能說:因我活著就是基督﹔祂是我一生中的快樂﹔基督若離我而去,我的生命對我而言只是一種死亡。

 

  我們應當聽這勸勉而努力地想和保羅一起說:因我活著就是基督:基督是我生命的原則,我生命的目的,我生命中的喜樂。如果我們能說:因我活著就是基督,那我們同時也可以很快樂地說:我死了就有益處。

  

     "我死了就有益處。" 對信徒而言,死亡帶來極大的益處。一位聖徒知道今世他為基督的緣故所受的損失,但卻不能知道他死後的益處有多大。"我死了就有益處。"對信徒而言,死亡不過是永遠榮光的日出(crepusculum gloriae)。要詳盡地描述信徒死後的益處如何,這是連天使都測不透的大事﹔這是不可能太過誇張的事﹔榮耀中的獎賞遠超過我們的信心。現在我要指出,我對聖徒離世時所會獲得的,無限量榮耀的一些不完全的輪廓。"我死了就有益處。"

 

  1、信徒離世時,會從一切的罪和患難中得釋放﹔他們會成為沒有瑕疵的:罪與他們的生命一同結束了。我有時會想:若不再有任何邪惡的思想、不再遭受任何的困難(quietus),將會何等喜樂。在今世大衛呼叫說:"我的生命為愁苦所消耗,我的年歲為嘆息所曠廢"(詩卅一10)。奧古斯丁說:"長久活著等於長久的折磨(Quid est diu vivere nisi diu torqueri)。"生命以尖叫開始,以呻吟結束﹔但死後一切的困苦也就都死了。

 

  2、信徒死後將會看到榮耀的上帝。他們將會看到祂﹔

 

    1)用他們的心眼有知識上的看見,這就是神學家所說的見主聖面。如果沒有這樣對上帝知識上的看見,那麼那些被成全之義人,如何看見上帝呢?

 

  (2)他們將會看見主耶穌基督榮耀的身體﹔如果現在看見太陽是十分美妙的事,那麼將來看到基督:那公義的日頭,穿戴我們的人性,在榮耀中勝過天使的閃耀,那時必是何等大的榮耀!藉著基督的身體,就像穿過透明的玻璃,有一些來自神性明亮的紫外線和光芒,將會展現在得榮耀的眼睛前。藉著基督看見上帝,將令我們何等的喜樂﹔因為上帝的恐怖將被奪去﹔祂的威嚴要與美麗混合,而憐憫會使這威嚴變得甘甜。當聖徒見到上帝可愛的面貌和祂臉上的笑容時,他們將無限量地歡喜快樂。

 

  3、聖徒死後不但會看見上帝,也要享受上帝的愛。上帝的臉不再蒙上帕子,並且祂的笑容不再摻有緊皺的眉頭。我們反而要發現上帝愛的無限量美麗和無比的甘甜。在這裡聖徒渴慕上帝的愛,也從中獲得幾滴﹔但在永世裡,他們的器皿卻要盛滿上帝的愛。知道那過於人所能測度的愛將會令聖徒感到歡喜快樂,並且在聖徒心裡激發何等聖潔的狂喜,甚至上帝若不給他們力量承受,這狂喜必會淹沒他們。

 

  4、信徒死後會獲得屬天的住處,非人手所造的房屋(林後五1)。在世上聖徒幾乎沒有可棲身之處﹔他們住在簡陋的房舍裡﹔但死後他們將要住在榮耀的王宮。這裡是他們寄居的房屋,但天堂裡有他們的大廈,一棟高過一切星星軌道之上的房屋,閃耀發光,並且嵌滿珍珠和寶石(西一12﹔啟廿一19)。這不是屬於他們房東的房子,而是屬於他們天父的房子,並且建立在聖徒上(約十四2)。啟示錄廿一章21節以明透的玻璃代表這房屋的聖潔(啟廿一21)。

 

  5、信徒死後會與得榮耀的聖徒,和天使擁有很甜蜜的交通﹔並且他們的死要增加天堂的快樂,就像每一顆星星會加增天空的光輝一樣。

 

1)與得榮耀的聖徒交通。我們將會看到他們的靈魂就像看到他們的身體一樣。他們的身體既透明又明亮,甚至將會看到他們的靈魂,照透他們的身體,就像看到酒在玻璃杯裡面一樣。信徒死後會與得榮耀的聖徒擁有很親密的交通。在那裡,他們將從一切邪惡的腐敗、驕傲、嫉妒、怒氣,以及指責中得釋放,這將令他們感到很喜樂。因為這些罪使他們在世上有殘缺!在天堂聖徒將會毫無瑕疵的彼此相愛﹔那時他們要像橄欖樹和番石榴樹,彼此甜蜜的擁抱。如果當主耶穌基督在山上變像時,彼得認出了摩西和以利亞,是他未曾見過的(太十七3),那麼,在榮耀中,聖徒也將彼此完全地認識,雖然他們從未謀面。

 

2)聖徒死後,會藉著得榮耀知識的心眼看見天使。基路伯(代表天使)的翅膀是精金做的,表示天使的聖潔和光亮。天使被比喻成閃電(太廿八3),因為威嚴明亮的光芒,就像閃電一樣從他們的身上閃耀出來。當聖徒和天使在天上的大詩班開始一起合唱時,那必定是十分和諧的音樂,他們將會一同極喜樂地誇勝著!

 

  6、信徒死後會獲得完全的聖潔。在今世恩典好像在搖籃裡,仍不完全﹔因此我們的行為和寫字一樣,多少有一些污點:信徒在今世不過領受了聖靈初結的果子(primitias Spiritus)(羅八23)。但在死後聖徒將會達到完全的程度﹔他們的知識會明確,他們的聖潔會完全﹔他們的太陽會達到日午的光亮。在那裡他們不需要求上帝增加他們恩典﹔因為在那裡他們會愛上帝,和他們想愛的一樣﹔而上帝希望他們對祂的愛,和他們真正對祂的愛,也將會一樣。他們將會和天使一樣聖潔。

 

  7、死後,聖徒將會享受榮耀的筵席。我們在上面描述過聖徒將會住在榮耀的大廈裡﹔但不管他的房子有多大,一個人若缺乏食物將會餓死。聖徒死後所要參加的宴會,在聖經裡是用婚筵來預表的(啟十九9)。布靈格(Bullinger)和大貴格利(Gregory the Great)說:"羔羊之婚筵就是聖徒在天堂要慶祝的那高貴、庄嚴的節日。"他們在那個時候要吃生命樹上的果子(啟廿二2)。他們要吃屬天的花蜜和佳肴,飲"石榴汁釀的香酒"(歌八2)。這羔羊之婚筵不但可以滿足飢餓,甚至可以避免飢餓。"他們不再飢餓"(啟七16)。參加這婚筵的人不會吃膩,因為一直有新的菜上桌。在那裡聖徒一直獲得來自上帝新的喜樂﹔因此聖經記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啟廿二2)。

 

  8、信徒死後會獲得尊榮和尊嚴﹔他們要作王。聖經告訴我們有關聖徒階級的標志,就是他們的白袍和屬天的冠冕(啟四4)。列王記告訴我們:"至聖所的門是棕樹和初開的花做的﹔而且都是用金子貼的"(王上六35)。這就是預表得榮耀之聖徒的勝利,和上帝所賞賜金花圈的尊榮。當一切世俗的尊榮,也就是權杖、星星、貂皮長袍,以及王冠過去之後﹔那時聖徒的尊榮仍然會伴隨著他們﹔他們的冠冕上連一顆寶石都不會被奪去。在死後他們將會獲得永恆的榮耀。如果聖徒有絲毫失去他們榮耀的可能或懼怕,這就會奪去他們的喜樂﹔然而,他們的冠冕是永不衰殘的(彼前五4)。就像惡人的蟲是不死的,照樣,上帝選民的冠冕是永不衰殘的。"",這個字很小,但它卻沒有盡頭。伯納德說:"至終我們的喜樂是永遠的喜樂(In fie erit gaudium sine fine)。""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四18)。"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十六11)。誰能測透永遠呢?千萬個時代在永遠中不過算為零。永遠在基督的懷中就是聖徒最高的榮耀(elah)。

 

  聖徒怎能獲得如此多的益處呢?

 

  在幾方面他們死後有特權獲得這麼多的益處,例如:根據聖父的恩賜、聖子的買贖、聖靈的憑據,以及信心的接納。並且將來的榮耀這光景稱為聖徒所應得的基業(西一12)。他們是上帝的後嗣,因此有繼承的權利。

 

 

2020年8月25日 星期二

認識恩賜與靈恩

 

1. 聖經的恩賜觀

 

    「恩賜」(πνευμα/charisma),是上帝在其子民身上彰顯恩典的一種方式,是白白的。新約聖經,尤其保羅書信的恩賜指聖靈所賜的裝備,使信徒能參與事奉(林前12:8-10,29-30;12:6-8;4:11)

 

    一般認為聖經中恩賜的清單並非詳盡,因為每處的恩賜清單或多或少,只是列舉出例子而已。恩賜是教會的職事(ministry)或功能(function)哪方面有不同看法,恩賜發揮建立教會的功能,但也不排除一些職事的性質,如使徒、牧師、教師等。

 

    不少學者認為一些恩賜如先知、使徒,行神蹟在今天教會已不復有,因為這些是初期教會所需要的,使徒年代還沒有正典,又需要異能印証使徒傳福音工作。現今聖經正典有上帝明確的啟示;教會領人歸主可以用宣講、見証等。

 

2 靈恩運動(charismatic movement)

 

    a. 由第一世紀迄今,基督教圈子裏有常有一掀起陣陣風氣,鼓吹靈洗,說方言,直接啟示,祈禱力量為基督徒或教會生活的特質,如孟他奴主義。近代,如五旬節宗之興起,更成為一個運動。

 

    b. 這個鼓吹上述(a)特質的教會生活先有五旬節宗(pentecostal)的興起。這宗派認為徒2:4,3:5-7等初期教會的經歷是今天教會常規(normative)的經歷,於廿世紀初興起。五旬節宗認為信徒雖然信主時已領受聖靈,但在稍後聖靈的洗禮領受更多的能力事奉,過聖潔的生活(這方面受約翰衛斯理之影響)。此派認為他們是末後的信徒,積極作宣教工作,因此,增長迅速。據1984年統計是基督教會中最大的宗派,甚至在天主教教會中也是最多這類背景的信徒。

 

    c. 歷史背景:初期教會強調聖靈的工作多見於主流教會以外之信徒群體或被稱異端的組織,西方教會著重理性與行政化,少觸及這些,但東方教會對聖靈論與聖靈之內住經驗甚著重。根據五旨節運動詞典(Dictionary of the Pentecostal)之分析,過去二百年之神學發展促進五旬節宗運動有其中以下的一些因素:

    i.  衛斯理的「第二次恩典」而達至全然成聖。

    ii. 十九世紀千禧年派之冒起 (尤其時代論派),以弟兄會之達比(Darby)為首。

    iii. (ii)同期有福音派之信心治病運動興起,深信救贖不單限於靈魂,也包括身體。

 

    d. 近代靈恩運動被分為一、二、三波乃由美國富勒 (Fuller)神學院宣教學院教授韋拿(P. Wagner)所提出:

    i.  第一波:廿世紀初之五旬宗節運動。

    ii. 第二波:50年代末,60年代初之「靈恩(charismatic movement)/新五旬節運動」,主要由新創立之國際全備福音商人團契 (Full Gospel Business Men's Fellewship International)與其他人士所推動。

    iii. 第三波:80年初之「葡萄園運動」/「或權能佈道運動」─ 由溫約翰(J. Wimber) 開始葡萄園基督徒團契 (Vineyard Christian Fellowship)而起的另一次運動。

 

    第二、三波於20年內相繼出現,橫掃各大洲,而此運動內興起之不同宗派與教會,在靈恩的表現與追求上各有不同。

 

    e. 五旬節宗運動(第一波)與靈恩運動(第二、三波)之主要區別:前者之參與者主要為基層人士,不為主流教會所接納;後者則出現於主流教會與較富裕人士。

      神學上前者強調說方言為靈洗記號,並事奉的能力,後者著重生命本身並一些獨特的恩賜,不限於說方言。

 

3. 神學爭論

 

    a. 靈恩運動的神學見解:

    i.  聖靈的洗禮是重要的核心,與水禮不同,藉著禱告,按手與等候而經歷的,五旬節派認為常規的印証為說方言。

    ii. 聖靈洗禮的結果

    (1) 對三位一體的上帝的同在更深的體會。

    (2) 渴望多禱告,多讀經,多聆聽上帝 (直接從上帝領受),為建立信徒個人的屬靈生活,教會群體生活,甚至面對當代政治與社會問題。

    (3) 少外在規範的約束,較自由與人交往,對別人更多關心,參與群體敬拜更投入。

    (4) 用方言恩賜,唱靈歌,身體更自由釋放,以跳舞、舉手等活動參加私人或公開敬拜的讚美會。

    (5) 更熱切於個人的佈道,更積極參與服事人的工作,相信有上帝的差派。

    iii. 聖經所提的恩賜與神蹟異能今天信徒可追求的,如神蹟治病,趕鬼,強調一些恩賜如方言,預言,知識的言語。

 

    b. 反對的論點

    i. 關於靈恩的表現古怪,難以接受,如方言的聲音莫明奇妙,神蹟醫治、趕鬼與巫術沒分別等。聚會應按規矩而行,不可混亂 (林前14:33),靈恩派人士在聚會又大聲讚美,又跳又唱,作出怪異的動作不合符聖徒體統。

    ii. 這些在使徒時代的神蹟奇事 (14:3)今天已經不會再發生了,如來2:3-4這些是在當代印証使徒的身分與他們的工作而已。          

    iii. 強調神蹟醫治否定受苦的問題,作主的門徒受苦是很可能的 (5:10-12),無痛苦的人生不是基督教的精神(1:29)。至於心靈內在醫治欠缺聖經的支持,所採用的幻想與腦海的圖像運用心理學的方法。況且,幻想關於主耶穌是一種操縱主耶穌的行為。他們傾向將不少問題歸咎於邪靈是有偏差的。

    iv. 預言恩賜有不少混亂與錯誤,有誤導成份,亦有邪靈干擾之虞。          

    v. 關於聖靈的洗禮與恩賜問題─靈恩派所強調的聖靈的洗禮是否要否定沒有經驗的基督徒?聖靈充滿的表現並非說方言作唯一的記號,方言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得著的(林前12:30)。初期教會經歷聖靈的洗與充滿方式(8:14-17,10:44-48) 不是日後教會的典範。運用屬靈的恩賜是否須拼棄人本有的天賦與才幹?

 

    c. 評估  

    在各執一詞的爭論下,客觀的立場是需要的。

    i. 聖靈賜與教會神蹟異能,醫病趕鬼的能力是否在使徒時代已終止呢?反對靈恩人士的見解贊成這看法。

    ii. 聖靈充滿的記號為說方言,這些記載在使徒行傳上是否教會的常規,尤其悔改信主與聖靈降臨分開了。事實上,徒8:14-17,19:1-7,不是支持聖靈洗禮的經文。另一方面,認為方言已終止了的說法,否定方言的恩賜欠缺聖經的明言(林前14:39),說方言這靈恩的表現亦應按規矩而行(林前14:27-28)

    iii. 關於信仰上超乎常理的經歷最好就個別事件去了解,究竟有否邪靈的工作,因為表面的証據不足夠斷言是聖靈的工作 (參在十災中埃及的術士仿效摩西所行的 )

    iv. 聖靈的異能工作並不是我們屬靈追求的主要目的,而且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人 (林前12:11),不在於我們熱衷去尋求。我們要做的是遵行上帝的話,不斷的被聖靈引導,充滿我們的生命,並且使用各人不同的恩賜互相服事,建立基督的身體 (彼前4:10-11)。在追求恩賜上,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事實上,有一些推動靈恩的著名領袖因個人的道德操守而身敗名裂,足為後鑑。

    v. 靈恩運動對傳統的教會(以聖經教導和執行聖禮為主)有不少衝擊,如在讚美與敬拜會中,信仰的熱情流露,強調敏感上帝的同在與引導,佈道的熱切,都正面地反映傳統教會生活過於理性與靜態,信仰情感備受抑制,這些問題都是傳統教會所需要面對的。

    vi. 我們若承認我們所信奉的上帝是豐富與多姿釆的,是活的,便不能否定他讓人去經歷他也是多樣化的,並使人領受多樣的屬靈恩賜。在他裏面我們有自由,有新的體驗,因此我們不可隨便否定信徒可以有一些有真確深刻的屬靈經歷。此外,信徒有不同的性格 (natural temperament),聖靈亦因應個別情況與人交往。

    vii. 今天靈恩運動影響下,不少教會經歷崇拜的更新,禱告的更新,靈恩的一些特質在一些非靈恩教會中出現,靈恩的分界似乎模糊了。我們需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多了解,多明辨,聖靈的工作是合一,不是叫人教會分裂。  

 

    面對靈恩運動的衝擊,提出要教會應有清楚的教導以正視之。

    a. 作門徒必須漸進成長,成聖不是立即成就的事,這點要信徒都認識到。

    b. 將恩賜與才幹兩極化其實對三一上帝的能力有不足的認識。上帝的創造下人有不同天賦與才幹,重生的人有聖靈的恩賜,與其天賦並不互相排斥,因為都是源自上帝,並用以榮耀他(林前10:31,14)

    c. 任何屬靈的事情都要明辨察驗(帖前5:21),只追求感性層面的信仰有危機,須有試驗(林前12:3;約壹4:1-6),有聖經真理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