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

使徒信經

          使徒信經介紹  ,

         使徒信經(Apostles’ Creed )     ,

          使徒信經 ,

尼西亞信經

         尼西亞信經(Nicene Creed)  , 

        尼西亞信經 ,

        認識尼西亞信經 ,

認識尼西亞信經

 

    我們如何說我們信的是正統的基督教?我們如何說統一教或摩門教是異端?在歷世歷代以來,基督徒都相信我們的一切判定標準是根據聖經,但聖經那麼多卷那麼多節,如何清楚而簡易的說出這個標準?信經在這時就發揮了他的功能。

有關信經或信仰告白的字有幾個字:

 

1.      Symbol - 一般這個字的意思是象徵符號或表記,但此處是特指信仰的標誌,這是比較古老的用字。

 

2.      Creed - 這是最常用的字,它是來自拉丁文的credo(我信),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都以“我信”為起始。

 

3.      Confession - 一般這個字指坦白或承認,宗教上指懺悔或告解,在此可翻成信仰告白,如二次大戰前對抗希特勒政權的德國教會就自稱為Confessional Church

 

4.      Catechism - 這個字翻成“教理問答”,是以一問一答的方式所作的信仰告白,還有分大小教理問答,小教理問答是特別為小孩子寫的。

 

5.     Declaration - 這個字是宣告或宣言,大多是在特殊情況下使用,如巴爾曼宣言就是上述提到的Confessional Church所作的信仰宣告。

 

    因此,歷史上出現過大大小小不少的信經(或稱信仰告白),但要說到基督教(包含天主教)普遍都接受的信經,大概只有三個,就是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和迦克墩信經。歷史上第一個出現的信經不是使徒信經,而是尼西亞信經,它是在處理亞流問題; 第二個迦克墩信經處理的是基督神人二性的問題,這兩個信經都是為了處理當時教義的問題而出現的,而現在教會最常使用的使徒信經反而是最後出現的。

 

背景

 

    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信經尼西亞信經其實不是一次就制定出來,它是開了好幾次教會大公會議才定案的,而且中間還有頗多曲折。整個尼西亞信經主要在處理的是亞流問題,所以我們就先來看亞流這個人。

 

    亞流(Arius260-336)當時是非洲東北角亞力山大城的長老,為人非常敬虔,但他所提出的神學主張卻給當時的教會帶來絕大的衝擊,而不得不處理。當時他所在的亞力山大城雖然位處北非,卻是一個希臘化非常深的城市,可能因此使他的信仰受了太多希臘文化的影響,而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影響力量可能就是靈肉二元論,這個思想基本上認為靈是善的肉體是惡的,所以人應該追求靈棄絕肉體,此處的肉體最後是指一切的物質,在此信念下於是亞流發展出了一套獨特的神學主張:

 

1.      上帝是“獨一”的,其他的一切都是受造物。但因為物質是惡的,純善的靈不可能造出惡的物質,於是上帝先創造了“道”,再藉由道創造世界。

 

2.      耶穌基督就是那道,是因上帝特別的旨意而受造。他受造於創造之先,亦即他雖生於時間之外,但出生之前祂並不存在,此處的亞流認為是的比喻說法。

 

3.      論到崇拜與禱告時,他說耶穌基督就是那道,雖是受造但有神性,所以可以是敬拜的對象;但論到拯救時,他又說耶穌基督不過是人,不過是我們學習的模範而已,因此這兩個觀點有點不一致。

 

4.      聖靈是聖子所造。因為當時討論的重點是聖子與聖父的關係,所以聖靈的部份著墨不多。

 

5.     耶穌因為順服上帝的旨意所以被接納為兒子,我們若學習耶穌的榜樣,就可以被上帝接納為他的兒子,得蒙救贖。

 

    在這種主張下我們可以看到亞流的出發點是一神論,但因為他說聖子和聖靈是可以被敬拜的,所以最終又傾向三神論。至於對耶穌基督的看法則有點混亂,又說有神性,又說不過是人。

 

對壘

 

    當時的教會為此吵得不可開交,於是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的促成下開了數次大會,結果定亞流為異端,並產生了尼西亞信經。為什麼大會是由皇帝促成的呢?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當時基督教已被接納成為國教,而教會內的不穩定會影響政治上的穩定性;

 

二、是依照羅馬傳統,皇帝是羅馬國教的“大祭司”,所以會議就由皇帝促成而召開了。

 

    其實在制定出尼西亞信經上開了不止一次大會,第一次是在AD325年召開的,會後制定了原始版的尼西亞信經,讓與會的人員簽署,第二次則是在AD381年召開,尼西亞信經此時才正式成形與公布,但它最後的正式被接納則要遲到AD451年的迦克墩會議。

 

    在反亞流的一方一剛開始的領袖是亞歷山太的主教亞歷山大,但沒多久整個陣營就變成他的學生也是接續他做主教的亞他拿修(AthanasiusAD295-373)在主導,於是整個過桯幾乎可以看成是亞流跟亞他拿修的論戰。亞他拿修的主張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聖子為聖父在永恒中所“生”,與父雖然有別,但本質上“與父同質”,祂就是上帝,在Godhead裡面與父完全合一,這是一種奧秘。

 

2.      要與上帝聯合就必須得救,除了他本是上帝的那一位之外,沒有一個受造之物能叫我們與上帝聯合,故拯救只可能從上帝而來,所以耶穌基督必定是上帝。透過祂,人與上帝聯合,恢復上帝的形象。

 

3.     耶穌基督的人性包容在神性裡面。而亞他拿修比較強調耶穌基督的神性,以致稱馬利亞為“生神者”(Theotokos),但似無特別尊崇馬利亞到“無罪性”的地步。

 

結果

 

    尼西亞會議後,亞流雖被定為異端,但在當時的皇帝死後(AD337),另一位皇帝康斯坦丟當政,亞流派就又復僻,罷去了亞他拿修,後來也訂了一個色蒙(Sirmium)信經。但到AD361年之後亞流派開始式微,直到AD381年尼西亞信經才正式公布。

 

尼西亞信經如下:

 

(英譯)

We believe (I believe) in one God, the Father Almighty, maker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of all things visible and invisible. And in one Lord Jesus Christ, the only begotten Son of God, and born of the Father before all ages. (God of God), Light of Light, true God of true God. Begotten not made, consubstantial to the Father, by whom all things were made. Who for us men and for our salvation came down from heaven. And was incarnate of the Holy Ghost and of the Virgin Mary and was made man; was crucified also for us under Pontius Pilate, suffered and was buried; and the third day rose again according to the Scriptures. And ascended into heaven, sits at the right hand of the Father, and shall come again with glory to judge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of whose Kingdom there shall be no end. And (I believe) in the Holy Ghost, the Lord and Giver of life, who proceeds from the Father (and the Son), who together with the Father and the Son is to be adored and glorified, who spoke by the Prophets. And one holy, catholic, and apostolic Church. We confess (I confess) one baptism for the remission of sins. And we look for (I look for)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dead and the life of the world to come. Amen."

 

(中譯)

我信獨一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和有形無形萬物的主。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以前為父所生,出於上帝而為上帝,出于光而為光,出于真神而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與父一體,萬物都是藉著祂造的;為要拯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因著聖靈,並從童女馬利亞成肉身,而為人;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為我們釘在十字架上,受難,埋葬;照聖經第三天復活;並升天,坐在父的右邊;將來必有榮耀再降臨,審判活人死人;祂的國度永無窮盡;我信聖靈,賜生命的主,從父和子出來,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榮,祂曾藉眾先知說話。我信獨一神聖大公使徒的教會;我認使罪得赦的獨一洗禮;我望死人復活;並來世生命。阿門。

 

    信經中最主要的神學主張有兩點:

 

一、聖子“與父同質”,是被“生”而非被“造”,與父有一樣的神性。

 

二、採納俄利根觀點,認為子是在“永恒”中為父所生,是時間之外的奧秘。

 

    在英譯部份有括號的文字是什麼東西呢?這要提到一個小插曲,就是AD589年時有一個托立多會議,此時羅馬帝國已分為東西羅馬帝國,所以教會也分為東西方教會,而此一會議是由西方教會召開的,會中他們受奧古斯丁神學的影響,認為聖靈不只由父而出也由子而出,於是在信經中加入聖靈是由父“與子”而出,這一加竟造成日後東西方教會分裂的原因之一。中譯部份即根據此一修改後之版本。

 

評論

 

1.      從尼西亞信經的成形過程可以發現, 政治與教會關聯太深時, 往往對教會的發展會有不健康的影響。但即使如此,上帝還是在這個過程中,保存了純正的信仰。

 

2.      東西方教會的神學傳統都可以上接到亞他拿修,西方奧古斯丁的三一論即以“本質相同”為本,東方加帕多加三教父則強調在同本質上的“三位格”,前者拒絕多神論或次神論,後者反對唯一神論,而這正是三一論的精神。

 

3.      其實在亞流和亞他拿修兩邊的爭論中他們一直在給彼此戴帽子,亞他拿修這邊說亞流那邊是多神論,亞流那邊則稱亞他拿修這邊是撒伯流主義者(即唯一神論者),但其實為數最多的是中間派,他們當然不同意將耶穌視為被造,卻也擔心分不清父與子的分別。所以當我們神學立場不同時,何妨先放下各自的定見,先更深入了解彼此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