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悔改在信靠以前

 

    沒有一個真實的信靠,前面是沒有悔改的。同樣,也沒有一個真實的悔改,後面是沒有信靠的。有信靠,就證明有悔改;有悔改,就必定有信靠。此二者,是緊緊相聯,而不能有此無彼,或無此有彼的。

(一)『當悔改,信福音。』馬可一章十五節。

要信福音,就必須悔改。不悔改,就不能信。凡不悔改的信,也都不是真信。真信,定規是先悔改而後信。人若不從自己裡面先有轉變,就怎能接受福音呢?人裡面若沒有轉變,光在外面承認福音,又有什麼用處呢?

(二)『當向上帝悔改,信靠主耶穌。』行傳二十章二十一節,十九章四節。

必須向上帝悔改,才能信靠主耶穌。人的心思必須先向上帝轉變,人的心才能信靠主耶穌。只有心思轉向上帝的人,他的心才能接受主耶穌作他的救主。心思沒有轉向上帝的人,不會感覺需要主耶穌,所以就不會信靠祂,也不能信靠祂。一個人必須先看見自己的罪惡、敗壞,先看見自己如何背向上帝、頂撞上帝,而憂傷痛悔、轉向上帝,然後才能從心裡信靠主耶穌作他的救主。要信靠主耶穌,就必須先向上帝悔改。

上帝為著要叫人能信靠祂所差來的救主,就特意先打發施洗約翰來傳悔改的道,叫人悔改轉向祂,預備人的心,好接受祂的救恩。施洗約翰一來傳了悔改,主耶穌接著就來叫人信靠。悔改是為著信靠的,也是帶進信靠的。

 

悔改是上帝賜給的

 

    真實的悔改,是上帝因著祂的憐憫,賜給人的。

(一)『上帝將悔改的心賜給人。』行傳五章三十一節,提後二章二十五節。

    上帝要人接受祂的救恩,就藉著祂的靈,光照人的心思,叫人看見自己遠離上帝的光景,叫人知道該轉回歸向上帝,而感動人的心情,將悔改的心賜給人,使人從上帝之外的一切轉向上帝。許多人原來在上帝之外,喜好罪惡,貪愛世界,或戀慕許多別的事物。有一天上帝憐憫他們,藉著聖靈轉他們的念頭,叫他們從罪惡,從世界,或從許多別的事物轉向上帝。

(二)『上帝也賜恩給人,叫他們悔改。』行傳十一章十八節。

    許多人原來是不要上帝的;是沒有想到上帝的,但到了一個時候,上帝就因著祂的憐憫,恩待他們,為他們安排一切環境和心境,使他們悔改,專心歸向上帝。

(三)『祂的恩慈是領你悔改。』羅馬二章四節。

    人棄絕上帝,犯罪作惡頂撞上帝,得罪上帝,本該立刻受上帝懲罰,被上帝除滅。但上帝卻因著祂的恩慈、寬容忍耐人。祂這寬容忍耐人的恩慈,是要領人悔改,轉向祂。許多人若是早死幾年,就不得悔改得救了。許多人所以能免去病死、災害、戰火、轟炸、墜機、沉船,就是因為上帝的恩慈、寬容忍耐他們,給他們機會,領他們悔改,好叫他們轉向上帝,得蒙救恩。

 

悔改的意義

 

『悔改』,在希臘原文的意思,是『心思的轉變』。所以聖經所說的悔改,乃是心思轉變,不像人所以為的,是改過自新。從人墮落以後,人的心思是背著上帝,而向著上帝之外許多的人、事、物,並且從人墮落以後,人多是受自己的心思支配,『隨著心思所喜好的去行。(弗二3,原文)

人的心思怎麼想,人就必定怎麼說;人的心思想什麼,人就必定行什麼。不管人的心思所喜好的是什麼,或是好事,或是壞事,人的心思總是背著上帝,而向著上帝之外的人、事、物。人的心思既是背著上帝,而向著上帝之外的人、事、物,就人的行事為人也必是背著上帝,而向著其他。所以人需要悔改,需要在心思裡有一個轉變。人的心思一轉變,人的行事為人也就隨著轉變。

(一)『應當悔改歸向上帝。』行傳二十六章二十節。

    這裡的『歸向上帝』,原文是『轉向上帝』。人的心思既然支配人的行事為人,背著上帝,而向著上帝之外許多的人、事、物,就人必須從心思裡有一個轉變,使他從他的心思,到他的行事為人,都從上帝之外的東西,轉過來向著上帝、原來人的心思所向著的,都是上帝之外的東西,它支配人所行所作的,也都是背著上帝的。墮落的人,在心思的支配之下,一切都是向著上帝之外的,一切都是背著上帝的。他犯罪作惡,是背著上帝;他行善為義,也是背著上帝。他犯罪作惡,怎樣是向著罪惡,而不向著上帝;他行善為義,也同樣是向著善義,而不向著上帝。他愛世界,是向著世界,而不是向著上帝;他願超世,也是向著超世,而不是向著上帝。他愛時髦,是向著時髦,而不是向著上帝;他愛古板,也是向著古板,而不是向著上帝。他吝嗇愛財,是向著錢財,而不是向著上帝;他樂善好施,也是向著樂善,向著好施,而不是向著上帝。他吃喝嫖賭,是向著吃喝嫖賭,而不是向著上帝;他清操持守,也是向著清操持守,而不是向著上帝。他向著許許多多的東西,但一點都不向著上帝。他的思想,他的作為,無一不是有標的的,但沒有一個標的是上帝自己。他什麼都要,就是不要上帝。所以他需要悔改轉向上帝,需要從他的心思裡有一個轉變,先從他的心思裡轉起,而後轉到他外面的行事為人,直到將他的人生,將他的全人,都轉過來向著上帝。

    悔改不是重在改過,不是重在脫離什麼,乃是重在轉過來向著上帝。比方一個人從前喜歡看電影,以後覺得不對,所以就不去看了。他這樣的悔改,不是聖經所說的悔改,乃是世人所說的悔改。聖經所說的悔改,乃是他覺得他看電影不要上帝,所以他就悔改,他就從心思裡有一個轉變,從電影轉向上帝,今後他就不要電影,不看電影,只要上帝了。一個悔改,若沒有叫人轉向上帝,那就是世人所要的悔改,不是上帝所要的悔改。你雖然不去看電影了,但你卻轉向別的事,(也許是很好的事,)你的心思還沒有轉向上帝。上帝所要的悔改,乃是人的心思轉過來向著上帝,不僅是改人的錯,更是改人的不要上帝;不僅是把壞的改好了,更是把向著上帝之外的心思改過來向著上帝。所以就是人所看為對,所看為好的人,也需要這樣的悔改。頂對、頂好的人,也許頂不向著上帝。他雖然沒有錯,但也沒有上帝;他雖然不要壞,但也不要上帝。所以他需要悔改,需要從心思裡轉變,從他所向著的對,所向著的好,轉過來向著上帝。悔改不是別的,乃是把人一切的不要上帝、不向著上帝,改過來向著上帝;乃是把不要上帝的人,轉過來歸向上帝。

(二)『當向上帝悔改。』行傳二十章二十一節。

    因為悔改是轉向上帝,所以真實的悔改,必須是『向上帝悔改』。世人所要的悔改,是向善悔改,向對悔改。但上帝所要的悔改,不只是向善、向對,更是向上帝悔改。人很可能從惡改向善,從錯改向對,而仍沒有改向上帝。他沒有改的時候,向著惡,向著錯,而不是向著上帝;改過了,是向著善,向著對,仍不是向著上帝。這不是聖經所說,那叫人接受救恩的悔改。叫人接受救恩的悔改,不是向別的悔改,乃是向上帝悔改;不是以上帝之外的事物作目標,乃是以上帝自己作目標。

 

 

 

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道成肉身的奧秘

 

有思想的人覺得耶穌基督的福音難以置信,這是不足為奇的,因福音所牽涉的事實,超越人的理解。但很多人在雞蛋裏找骨頭,把信仰弄得不必要的困難,卻是可悲的事。

以贖罪為例吧。很多人深感困難。他們問:怎能相信拿撒勒人耶穌之死——一個人,在一副羅馬刑具上斷氣——就能解決全世界的罪呢?那一次死亡怎能影響到今天上帝赦免我們的罪呢?

或以復活為例——這又是很多人的絆腳石。他們問:怎能相信耶穌肉身從死裏復活呢?既使很難否定墳墓是空的——一但要相信耶穌從空墳墓出來,進人不死的肉身的存在,豈不更難?耶穌昏暈後暫時複蘇,或盜屍等理論,豈不比基督教復活的教義更可信?

或以童女生子為例;這是本世紀很多基督徒所否定的。人又問:怎能相信如此謬於生物學的東西?

或以福音書的神跡為例;很多人又覺得困難重重。他們說,即使耶穌真能醫治人(憑表面證據很難懷疑他的醫治,因為歷史上也有其他能醫病的人),怎能相信它行在水面上、喂飽五千人,使死人復活?這樣的故事實在難以置信。今天很多人就在信仰的邊緣上,被這些和類似的問題困惑著。

其實,因著福音所給我們至高的奧秘,真正的困難完全不在這裏。困難不在受難節贖罪的信息,不在復活節復活的信息,而在聖誕節造成肉身的信息。基督教真正驚天動地的宣言,是拿撒勒人耶穌是上帝成為人——上帝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成為“第二個人”(林前十五47),決定了人類的命運,成為全人類第二位代表,有了人性,卻不失其神性,以致拿撒勒人耶穌全然是真神,又全然是真人。這其中兩個奧秘可說“買一送一”——一位上帝有多元位格,而在基督的位格中,神性和人性契合為一。

第一個聖誕發生的事,就是基督教最超絕、最深不可測的啟示的所在。“道成了肉身”(約一14);上帝成為人;上帝之子成為猶太人;全能的上帝變成地上一個無依無靠的嬰孩,除了躺著、瞪著眼睛、蠕動、吵鬧之外,什麼也不會,像其他孩子一樣,要人餵奶、換尿布、教他牙牙學語。這裏面並無錯覺或詐騙:上帝的兒子的嬰孩期全然屬實。你越想,就越覺驚心動魄。虛構小說中也沒有比道成肉身的事實更令人拍案驚奇的了!

這纔是基督教真正的絆腳石。這是猶太教徒、回教徒、神體一位論者(Unitarians)、耶和華見證人、及很多不能相信童女生子、神跡、贖罪、和復活等困難的人覺得最為難的地方。誤通道成肉身,或最低限度信得不夠,往往對福音故事產生其他方面的困難。一旦把握道成肉身是事實,其他困難就冰消瓦解了。

如果耶穌是一位很奇特神聖的人,空相信記載關於他一生言行的新約聖經,困難就真是高如泰山了。但耶穌若真是永生的道,是父神在創世時的媒介,“籍著他創造諸世界”(來一2),那麼上帝的創造力使它進入世界、活在世上、離開世界等新的行為也無甚希奇了。生命的創造者從死裏復活也不是為怪。如果他真是上帝的兒子,他死了而不復活會比復活更令人震驚呢!

衛斯理說:“真神竟死,何等奧秘!”

但真神復活,更是不可比的奧秘。如果上帝永存的兒子的確順服親嘗死味,則死對滅亡的人類有救贖的意義,也不足為怪。只要接受耶穌的神性,在任何教義中找困難就變得不合理;一切都息息相關,不可分割。道成肉身本身是深不可測的奧秘,卻能解釋新約聖經所記載一切其他的事。

 

基督的虛己是什麼?

 

虛己來自希臘語,指耶穌在轉為肉身時自我放空的教義。

 

虛己是一種自我放棄,不是放空神性也不是用神性來交換人性。 腓立比書 2:7 告訴我們耶穌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耶穌不是在人世的事奉期間不再為上帝。 但他確實把他與上帝面對面關係的天國榮耀放在一邊。 他也把自己獨立的權威放在一邊。 在他人世的事奉期間,耶穌完全把自己交給了上帝的旨意。

作為虛己的一部分,耶穌有時會有人類的局限(約翰福音 4:6,19:28 )。正如上帝不會累不會渴。馬太福音 24:36 告訴我們: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

 

我們可能覺得奇怪,如果耶穌是上帝,他怎麼不能像上帝一樣知曉一切(詩篇 139:1-6 )?

 

似乎耶穌在塵世的時候,他放棄了使用一些神性屬性。 耶穌仍然是完全聖潔、公正、慈悲、高尚、公義和慈愛,只是在不同程度上耶穌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然而,當說到虛己時,我們常常太過看重耶穌放棄的。 虛己也有關基督承擔的。 耶穌給自己加了人的屬性,屈尊了自己。 耶穌從天國輝煌的榮耀成為一個被處死在十字架上的人。

 

 腓立比書 2:7-8 宣告:他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宇宙的上帝用最卑微的行動成為一個人,為他的創造而死。 因此,虛己是基督承擔了人性及其一切局限,除了沒有犯罪以外。

 

 

虛己說

 

   “Kenosis”一詞來自希臘語“kenoo”,本意是倒空。這個詞被用在聖經腓立比書27節。腓立比書25-8節如下所述: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上帝的形象,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25-8節)

虛己說的教導,基督在降世為人時倒空了自己部份甚至全部的神性。這些神性就是無所不知(omniscience) ,無所不在(omnipresence),無所不能(omnipotence)。基督這樣降卑來降世為人,為了完成他對於人類的救贖。這一觀點首先在19世紀後期的德國被多馬修(Gottfried Thomasius)(1802-1875年)提出,他是一位路德宗神學家。

腓立比書2章五至八節,事實上並沒有提到耶穌的神性,也就是說並沒有教導耶穌放棄了他任何的神性。相反,他談到他被人性所感動,依據父神的意願,離開神聖的天堂,擁有了人卑微的本性。

然而,有一個問題似乎虛己論比正統的基督教更能充分的解釋一些經文。在馬可福音中,耶穌教導,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如果耶穌知道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就像他本來無所不知的神性那樣,那麼為什麼他不知道他再來的日子或者時辰呢? 答案是耶穌降世為人時有了人性的約束,並且自願放棄行使自己的神性。他仍然是神聖的,但是生活和行為卻是按照對人類的約束。

虛己說理論是一個很危險的異端觀點,因為如果這是正確的,那麼就意味著耶穌沒有完全的神性。如果耶穌沒有完全的神性,那就意味著他對於深陷罪孽中的人類的救贖是無效的。

對此正確的觀點應該是位格的合一Hypostatic Union)理論,耶穌同時具有完全的神性和人性(歌羅西書2章九節),並且在降世為人時沒有倒空任何的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