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基督是神人二性的重性要

 

    基督必須具有人的性格,因為他來到世上的目的是要拯救人,因此他必須成為人,以致能作人的代表,並且替他們贖罪(來二︰14)。

    基督不僅要拯救罪人脫離魔鬼的捆綁及罪的懲罰,而且要領人走上公義的道路。他與得救的人聯合,並為他們代求,這一切的工作都必須要一個有常人經驗之人來成就的,但是,另一方面,他也必須是一個無罪的人,否則就沒有資格和能力替人贖罪(來七︰26~27)。

    因此只有一個救法,即是由上帝的兒子親自降世,道成肉身,作上帝與人之間的橋梁,以完成這項救贖工作(提前二︰5~6)。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護理和預定

 

    護理和預定的教義是非常有益的,因為它揭示了我們得救的根源。因此,我們一切的良善不是歸於我們自己,而是歸於上帝的治理和分賜。在被遺棄的人身上,我們看到,如果沒有上帝透過預定的憐憫,我們本來可以公正地降臨到我們身上。 透過對宿命的信仰,我們在逆境中找到了巨大的安慰。 聖保羅向羅馬人如此推理。 從這個基礎上,我們也得出了我們得救的確定性,如果我們的救恩依賴於人的善變的意志而不是上帝堅定的預定,那麼我們的救恩就會是不確定的。

 

    上帝的護理是祂預定的、不變的、永恆的對萬物的治理。 透過它,祂引導祂所有的創造物實現其預定的目的。 這種天意不僅涉及理解,也涉及按照自己的意願引導萬物的意志。

 

    這種力量不能與上帝分離,因為祂根據自己的意志決定王國。 我們頭上的頭髮都數過了。 沒有天父的旨意,即使是兩隻麻雀也不會掉在地上。 即使那些偶然滅亡的人,據說也被上帝交到了別人的手中。 王子在他手中就像工具一樣。 他用他大能的話語支撐著萬物。 對希伯來人和以弗所人來說,上帝是按照自己旨意行萬事。

 

    因此,聖靈說:“把你的憂慮卸給上帝,他就會支持你。” 彼得肯定地說:“他關心我們。” 誰碰了你,誰就碰了我的掌上明珠。 這對敬虔的人來說是極大的安慰,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上帝的手中。

 

    讓惡人為所欲為吧,他們只能在上帝的旨意之內行事。 正如彼得在使徒行傳中所說,希律和彼拉多同意按照上帝的手和旨意行事。 約伯也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

 

    即使看似偶然發生的事件也受天意支配。 約瑟說:“上帝差我在你以先到埃及去。” 上帝說他派掃羅去見撒母耳,儘管他似乎是偶然來到的。 基督說:“一個拿著一壺水的人會來迎接你。”

 

    上帝的旨意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我升天,你就在那裡;如果我在陰間睡覺,你就在那裡。” 天意的法令是一成不變的:“我是主,我不會改變。” 對上帝來說,不存在因變化而產生的變化或陰影。 主的旨意是堅定的。

 

    上帝的旨意並沒有否定人類的選擇,也沒有消除機會。 事物的發生取決於其直接原因的性質。 因此,原因可以被稱為與人類選擇和自然結果相關的偶然因素。 上帝掌管偶然和自願的原因,以便它們可以透過偶然和意志來運作。 然而,如果這些事情是指上帝的話,那麼只有假設的必然性,就像預言未來的事件一樣。 聖經的記載需要應驗,基督的受苦也需要。 然而,天意比預言未來事件擁有更大的力量,因為預言不像上帝的天意那樣作用於受造物,儘管它也不違反次要原因的本質。 就護理而言,事物從永恆開始就確定了,因為萬事在上帝面前都被數過了。 但對我們來說,它們可能被認為是自願的和偶然的,儘管對上帝來說,沒有什麼是偶然或幸運的。 正如上帝在以賽亞書中所說:“凡我所定意的,我必成就。” 保羅補充說:“他隨己意行做萬事。”

 

    以這種方式看待上帝的旨意,就有勸告、警告、深思熟慮和糾正的餘地,因為上帝已命定透過這些手段來實現其目的。 例如,當它決定改變邪惡的意志時,它就會透過這些手段下令這樣做。 因此,這些手段就是上帝的工具。

 

    預定是上帝旨意的一個方面,因為它是上帝指定和引導個人透過耶穌基督獲得永生的力量和能力。

 

    透過預定,事物的本質在必然性、偶然性和深思熟慮方面都不會改變,正如關於天意所討論的那樣。

 

    儘管萬物都存在於上帝的預知和永恆之中,但有開始的生物並不與上帝同在,因此它們不能與上帝的永恆並存。 因此,保羅說我們在創立世界之前就被揀選了。 關於雅各和以掃,據說在他們行善或作惡之前,雅各是被愛的,但以掃是被恨的。

 

    那些聲稱事情不是由上帝指定而是與祂的預知有關的人就大錯特錯了。 聖經將祂的旨意放在他們之間。 “沒有天父的旨意,沒有一隻麻雀跌倒”,這個旨意不是新的,而是永恆的。 巴比倫被擄的期限為七十年,希西家的壽命又增加了十五年。 基督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 那些被任命的人相信了。 基督是按照上帝明確的旨意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

 

    有人說預定是恩典的準備、預知或上帝的恩賜的準備,藉此,那些得救的人肯定會得救,而其他人則陷入滅亡。 有人說這是表達憐憫的目的,也有人說這是為現在的恩典和將來的榮耀做準備。 但我說這是上帝最明智的目的,透過這個目的,他在萬代之前就頒布了法令,呼召那些他在基督裡所愛的人被收養為孩子,因信稱義,最終因善行而得榮耀,好讓他們效法基督。

 

    預定是無法改變的。 “上帝的根基穩固。” 主知道誰是祂的。 由此而來的是救恩的確定性。 因此,當保羅說到預定時,他說,“誰能控告我們?誰能定我們的罪?誰能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呢?我是主,我並不改變。”

 

    責備是上帝最明智的目的,祂在萬民面前頒布法令,沒有任何不公正,不是對那些祂不愛的人表示憐憫,而是放過他們,以便透過他們公正的定罪,祂可以宣告祂對罪惡的憤怒,並顯示出他對罪的憤怒。

 

    罪不是被斥責的原因,因為有些人被排除在上帝的愛之外並被拋棄,儘管它們是詛咒的原因。 因此,當教父們有時說罪是被斥責的原因時,他們的意思是指最終的定罪,這完全是由於罪造成的。

 

    上帝預定我們,叫我們活著的時候,要行善。 因為對以弗所人來說,他命定我們要行善。 然而,善行或信仰不能成為預定的原因,因為它們是預定的結果。 關於羅馬書中的兩對雙胞胎,據說在他們行善或作惡之前,長者要服事幼者。 “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恨的。” 「不是靠行為,而是靠那呼召的主。」 「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上帝。」 “我要憐憫誰,我就憐憫誰。” “他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 如果上帝的預定取決於預見的信心和行為,那麼保羅的論證就毫無意義。 「我蒙了主的憐憫,才得以忠心。」 “我並沒有因此而獲得憐憫,因為我是忠誠的。” “那些被預定獲得永生的人相信了。” “他們之所以相信,是因為他們是被任命的;而不是因為他們相信,所以他們是被上帝任命或預定的。” 我們的稱義取決於上帝的揀選或預定。 「他所預定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他稱他們為義。” 但如果預定取決於自由意志,那麼我們就會因自由意志而稱義。

 

    上帝的揀選和人的揀選是不同的。 人們選擇那些在他們身上發現美德或任何美好事物的人,但上帝在人身上找不到任何美好的東西,除非祂親自放在他們身上。 因此,如果上帝在基督裡揀選了祂所意欲的人,他們自己並不擁有在基督裡的事實; 他們從上帝自己那裡得到它。 因此,在基督裡並不是預定的手段或原因,而是預定的結果。

 

    基督是預定的主要結果。上帝賜下他,是要藉著他拯救那些預定的人。 透過他,就像透過管道一樣,預定的其他效果透過上帝的仁慈而帶給我們。

 

    如果揀選取決於預見的行為,保羅就不會驚呼:「多麼深的豐富啊,等等」。

 

    預定論的教導不是為懶惰打開一扇窗戶,而是為勤奮和努力正義的生活打開一扇窗。 當我們相信我們是預定的時候,我們就明白我們注定會活得很好; 因此,讓我們努力使我們的呼召變得確定,並按照那些預定的人的性格生活。

 

    乍一看,認為上帝創造了一些人並使其滅亡,這似乎很荒謬。 然而聖經卻這樣說:“陶匠有的製造尊貴的器皿,有的製造羞辱的器皿”,並且上帝任命法老通過他來顯示他的權力。 也有人說,為了顯示他的憤怒,他以極大的耐心忍受了那些準備毀滅的可怒器皿。 此外,「他為邪惡的日子創造了不敬虔的人」。

 

    並不是所有被呼召的人都是預定的,因為基督說:“被呼召的人很多,被選上的人卻很少。” 他們確認呼召是普世性的,上帝希望所有人都得救。 如果普世召喚之所以被理解,是因為它是向所有人提供的,沒有名字上的排斥,那就是真的。 而且,如果它被稱為普世性,因為基督的死和祂的救贖足以滿足整個世界,那也是如此。 但如果這種普遍性意味著每個人都有能力接受應許,我就否認這一點,因為對某些人來說,這是給予的,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卻沒有給予。 正如我們看到,福音的傳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傳到許多地方、許多時代、許多國家。 神希望所有人都得救,但信徒除外。 但他對他認為合適的人給予信心,因為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正確地對待自己的人。

 

    我們得救的確定性取決於此。 因為當我們看到自己既蒙召又相信時,我們就有了一份誠摯的便士或對我們得救的確定的保證:“上帝的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上帝的兒子。” 然而,我們的呼召和信仰的感覺是預定的標誌,而不是預定的原因。

 

    正如天意所做的那樣,預定也不會對人的意志施加約束或暴力,因為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是心甘情願地、自願地做的。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創造論

 

    創造論(Creation,Doctrineof)聖經神學的支柱包括兩個中心主題:創造論與救贖論。兩論既不相同,又相互關聯;前者不能替代後者,後者也不能湮沒前者。以色列的上帝就是那從混沌一片中創造天地、化無為有的上帝。創造是救贖的先設和背景,有了創造,才有救贖;救贖的終局則是創造的完成和歸宿──一個新天地的誕生。人類對聖經創造論的認識全憑上帝的啟示,任何神學、哲學或科學的推論都不能令人認識創造。聖經指出,人對創造的知識須來自上帝的啟示(參來十一3),所謂因信而致知,就是相信上帝的啟示。創造論的要點研究創造論若以創世記的記載與現代科學的有關理論對照,這無疑是錯誤的起點。正確的入手方法是詢問:創造論對聖經時代的以色列人意味著甚麼?以色列的先知如何運用創造論?以下是幾點值得我們注意的答案:

 

1.創造即結束宇宙混沌無序的狀態

 

    古代世界的創世神話均從太初的混沌無序開始。結束這混沌狀態的上帝便被視為永活的真神。創世記第一章記述上帝如何使混沌的宇宙(創一2)變得井然有序。聖經創造論中的某些描述可能會使今日的基督徒感到困惑不解,例如,提及「河馬」(伯四十15)和「鱷魚」(伯四十一1)的被造有何意義呢?原來這兩種面目可憎又凶殘無比的大獸,在聖經時代被人視為最可怖、最強大的動物。河馬重達4噸半,衝刺起來,輕易把人撞倒;鱷魚長逾20呎,遍體堅鱗如甲冑,利齒如鋸,入口即成兩斷。上帝是這些動物的創造主,也管理著這些動物。沒有別的神能夠這樣作。故此,河馬和鱷魚的創造主必為真神無疑。

 

2.創造是出於上帝的恩典

 

    創造完全是上帝自發的行動,並非出於人的要求。上帝看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創一4101218212531)。基督徒基於此而認為生命既是上帝的恩賜,也是美好的。這是基督徒的基本人生態度,與宗教史或哲學史上任何虛無主義和悲觀主義是對立的。

 

3.創造論是對一切二元論(認為宇宙有兩個本原之論)的否定

 

    聖經明確指出,善與惡誠然是對立的,但善必戰勝惡;物質與靈誠然是對立的,而上帝是個靈,祂必至終掌權(羅八1-11;林前十五42-58;啟二十)。初看起來,上帝與魔鬼似乎相爭相鬥,不相上下,但事實全非如此。聖經的終篇便已顯明,上帝最後將制服魔鬼與死亡。

 

4.受造之物的榮耀暫為罪惡的陰影所掩(羅八18-25

 

    聖經告訴我們,現今受造之物似不見了那原有的純樸清淨,所見的只是一個疑慮重重的世界。

 

5.受造物要依賴上帝

 

    以弗所書四章6節將受造之物與上帝的關係表達得很清楚。上帝是超乎一切之上,指祂是超越的上帝;上帝是貫乎一切之中,指祂在萬物之中工作;上帝又是住在一切之中,指祂與所造的萬物同在、相近(詩九十,一○四;參約一3;林前八6;西一1617)。

 

6.上帝是用祂的話創世(創一;來十一3

 

    許多研究文學的人均認為這是人類最卓絕的思想。這真理的其中一個含義就是說這世界是由一位有位格的上帝造的。浩瀚的宇宙、無盡的星空,使人感到人生無甚意義。但每想到這一切是上帝的話造成,我們知道在這冷漠的星空後面,有一位有位格的上帝(詩八,十九;羅一20)。

 

7.聖經的創造論能經得起批判

 

    學者們均認為,自古以來各種創世傳說,都不如創世記包容之博大,神學思想之精純統一。美國考古學家奧伯萊特說:以同樣的有限篇幅,恐怕任何一個現代科學家也難有勝過創世記的記載。創造論和神學創造論是根據聖經各書有關創世的教導建立起來的學說。細讀這些教導,略可歸納如下:

 

(1)   創造論是認識人類的基礎

 

    創世記告訴我們,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創一2627),這說明人和動物儘管都是泥土所造成,且有許多共同之處,但人卻因有上帝的形象而與動物有了根本的區別。有關「上帝的形象」的解釋很多,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人類可從與上帝的特殊關係中找到作人的意義、價值和歸宿。

 

(2)   人與上帝的特殊關係,也見於人獲授權管理受造之物,這又是人與動物之區別,人要向上帝負責(創一28,二15;詩八)。

 

(3)   男女均按上帝的形象所造,意味著男女兩性都均平地享有上帝的形象;也意味著兩性關係之於人類當較之於動物有更豐富的含義,因此也會受到更深的敗壞(可十2-9;林前七1-5;弗五25-31;參來十三4)。

 

(4)   祈禱的教義教導「祈求就得著」,是基於上帝的眷祐,上帝的眷祐則基於創造論。祈禱的意義在於相信有一位至高的創造主,樂於垂聽祂創造的人的祈求(太六5-13;西四2;彼前五67;啟八3)。

 

(5)   人類的歷史和以色列人的歷史均從創世記一章開始,故而說創世是歷史的根源。但創世並不僅僅是歷史的前提,全能的創世主也是亞伯拉罕的上帝,是摩西的上帝,是眾先知的上帝,是耶穌基督的上帝。

 

(6)   創世大功足以證明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本性(詩十九;羅一1819)。神學有所謂「一般啟示」之說。「一般」即是普遍之意,是人人可見的。

 

7.創世是指天地萬物完全的造成

 

    但創世記僅略述若干天體、海洋生物及陸地動植物之造成。生物的種類數以百萬計,創世記並非全部列舉,只是大概言之。上帝是萬有的創造者(參約一12),信上帝的人不必顧慮會受到這宇宙任何一部分的威脅。只有一位上帝,其餘都是假神,我們都歸服這一位上帝。這一點的個人意義可見於羅馬書八章3839節,保羅告訴我們,他搜尋整個宇宙,卻未見有任何一物能將信徒與耶穌基督的大愛分隔開來。

 

8.舊約向視膜拜偶像為大罪,這也是創造論在神學上的重要應用

 

    拜偶像是古老的謊言,是淫亂、欺詐、蒙騙的根源。

 

9.新約教義的一個關鍵概念就是所謂「在萬有之先的基督」

 

    基督就是創世之主(約一12;來一3;西一16)。強調基督與創世的關係,顯然是在向人們指明耶穌的本質:祂遠不止是一世紀的一個猶太人,或一個尋常的巴勒斯坦百姓:祂是真神,是創世主本體的真象。創世和科學創世是否可經科學來證明呢?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上適於生命發生和存在的種種條件即可以看作是創世的實證。這種理論已被稱作「宇宙神學」。另有關於宇宙起源的所謂「大爆炸」理論,也被看作是創世的科學證明。該理論在宇宙來源各種理論中固然佔有優勢,但所解釋的只是「原初的狀態」,並不是萬物的真正起源。基督教的創造論卻遠不止於此,它指在以色列和教會的真上帝掌握之下,萬物從無到有的絕對起源和延續。還有一種理論,企圖用熱力學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來說明宇宙起源。熱系統在不增加能量的情況下必要降溫,故可知宇宙的年齡並非無限的,否則早已冷卻(熵是指從高能狀態向低能狀態過渡中的量度)。從日月星辰的運轉情況可以推想,宇宙是在一定年代之前創造的。另一個理論指出這宇宙必須逐漸減速,藉此供應熱能給地球,於是,上帝和人這一幕史劇才可拉開序幕。

 

    進化論十九世紀中葉,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說,當即遭到福音派基督徒的反對。尤其涉及人種進化的著述發表,他們的反對益趨激烈。在進化問題上擁護派和反對派的對壘,導致了兩次著名的辯論。第一次是1860年在牛津英國學會上,主教威伯福與博物學家赫胥黎之間的論戰。勝負雖無公判,但赫胥黎的論說似更得人心。第二次辯論竟鬧到法庭上,這就是1925年經美國田納西州代頓市法院審理著名的「史蓋普斯案」。檢察官布來恩站在護法的立場指控史蓋普斯在課堂上宣講進化論是犯罪行為;律師達羅為被告辯護。結果是人多傾向於進化論的辯護者達羅(布來恩代表他那一派所作的控詞也很有力,並不像輿論所說的那麼一無是處)。

 

    羅馬天主教和基督教福音派對這場大辯論的觀點也頗不相同,現僅略舉各說之要分列如下:

 

1.有人認為進化論有違聖經,是假科學之名來行詆譭聖經之實,因此絕無通融之理。

 

2.有人認為「神道進化論」提供了滿意的解答。這學說對聖經和科學都同樣的尊重。

 

3.有人發現「地質柱」所顯現的地球化石層次與創世記所載的6個創造日大有相符之處,不可能是巧合,因此認為地質學和創造論可互為印證。

 

4.有人認為進化論也和其他科學理論一樣,只能在實驗室或野外作業中加以證實或予以否定,故無須比較創造論與進化論,因為聖經和科學是兩個不同層面上的學說:聖經說明為何,科學則說明如何。

 

5.耶穌會古生物學家沙丹嘗試把整個進化過程「基督化」,目的是挽救創造論,免被進化論淹蓋。

 

6.英國作家魯益師等主張將進化論和進化主義加以區別。他們認為進化論作為一項狹義的科學命題,其真偽自當由科學家來解決;至於那將宇宙之事囊括一盡的進化神話,卻是人為的假創世論,無疑是不合乎科學的。

 

    創世、科學、道德世界人口之增長和工業之發展,造成了地區性和全球性的污染問題。有些科學家卻把生態危機之過委於基督教的信仰,說全是因為人類以「被造者之管理人」自居,對被造物濫用濫伐,才釀成了這生態危機。其實,創世記一章26節所記上帝委任人類經管世界之責一事,與上述指摘剛好相反。我們從舊約許多篇章均可看到,聖經對人類履行治理上帝的世界之責是多麼關切!

 

    由此可知,聖經的教訓與今日生態科學所關切之事是並行不悖的。科學之所為,實際就是通過不斷修正和補充我們的宇宙知識,來擴大並強化我們的神學瞭解。因此,聖經創造論絕無必要在科學的進展下,畏縮不前,甚至後退。對基督徒來說,無論是科學家所研究的世界,還是哲學家所思考的世界,一律都是上帝所創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