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

衛斯理神學十要

1.衛斯理神學是一個以救恩為主線的神學,當中的重點是上帝的慈愛重於上帝的主權。是上帝以祂的慈愛去行使祂的主權來成就救恩,而不是以祂的主權去運用祂的慈愛來達成預定。換言之,衛斯理神學不接納預定論式的救恩觀。

2.上帝的公義本性固然叫上帝懲罰罪人,但上帝的慈愛本性卻叫上帝給罪人恩典,當中首先是「先行恩典」,就是讓罪人在面對救恩的福音之時有機會和自由去作「信」或「不信」的決定。

3.罪人固然是「全然敗壞」,但不是像魔鬼邪靈那樣「絕對敗壞」。人仍然是個人。上帝的形象仍然在人的生命裡頭。

4.上帝給人的先行恩典是人無可抗拒的,但救贖恩典卻是人可以拒絕的。這個無損上帝的主權和尊嚴,因為上帝所設計的救恩本意就是如此。

5.「原罪」並不是指人性的全然敗壞,而是指人天生對上帝「不信」的生命本性和生活態度,繼而落在各樣的「不潔」裡。人對上帝的「回轉和相信」不但「消除原罪」,也因聖靈的重生和充滿而「成為聖潔」,就是成為「完全聖潔」。信徒此後就要謹慎地生活去持守這份已經有過的「全然成聖」。

6.信徒因為已經相信上帝,他是已經去原罪得重生,所以他的生命已經成為聖潔,但他的生活卻是可以再次不潔。信徒持守聖潔最大的敵人乃是自己的「肉體」,就是人在舊生命和舊生活裡所慢慢形成的「情慾的習性和習慣」。它會破壞信徒的聖潔生活。所以信徒要順從聖靈的引導去遵行聖經的教導,好去勝過肉體而保持聖潔。但如果信徒已經犯罪離開了聖潔,他就要藉著向上帝認罪再蒙赦罪而重返聖潔。

7.信徒若讓上帝的話語充滿他的心思,繼而蒙全然聖潔的聖靈再次充滿他的生命,他生活上的不潔和罪過都會得蒙赦免,他的肉體和情慾也要被完全馴服,以致他當下可以完全沒有生發罪的思想去犯罪。這就是在靈命成長的路程上所可以經歷的「全然成聖」。雖然這樣的全然成聖是可以再度失落的,但同時卻又是可以不斷去得著的。

8.「聖潔」跟「愛」有不可分割的關係,而「全然成聖」就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愛主你的上帝」。人愛上帝就必愛上帝所愛的聖潔。反過來說,追求或持守成聖就是愛上帝的一個具體表現。

9.因著永生的本質、愛子的救贖、聖靈的重生,以及聖父和聖子的大能和應許,真正相信的人可以知道他的救恩是有著強而真實的客觀穩妥的保證;而他也可以因為聖靈的印證、自己的印證、生活的改變和別人的見證而對自己的得救有著主觀肯定的把握。這樣,基於上述的「穩妥+把握」,真正的信徒是可以對自己的得救有著實在的「得救的確據」。

10.信仰要求我們在生活裡活出我們的信仰,包括在個人、教會、社會以致環境和世界裡活出信仰。在應用層面,這包括活出聖潔、殷切事奉、本地佈道、社會服侍、社會關注和普世宣教等等。




悔改的記號


  有關悔改的教導,聖經從頭到尾都很清楚地指出,悔改和道德表現是分不開的。那不只是一種對惡行的懊悔或者對罪過的覺悟而矣,而是回歸上帝,回轉去過一種帶有上帝榮光的生活。保羅對以弗所教會的信徒說:

  「你們從前是黑暗的,現今在主裡卻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應當像光明的兒女。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的良善、公義、誠實。你們要察驗什麼是主所喜悅的。」(5:8-10)

  至於關於悔改之記號的經文,最具代表性的是哥林多後書7:8-11

  「雖然我在那封信上使你們憂傷,但我現在並不後悔;其實我曾經有點後悔,因為知道那封信使你們憂傷,雖然只是暫時的。現在我快樂,不是因為你們憂傷,而是因為你們的憂傷帶來了悔改。你們依照上帝的意思憂傷,凡事就不會因我們受到虧損。因為依照上帝的意思而有的憂傷,可以生出沒有懊悔的悔改,以致得救;世俗的憂傷卻會招致死亡。看哪,你們依照上帝的意思憂傷,在你們中間就產生了怎樣的熱情、申訴、憤慨、戰兢、渴望、熱誠、正義;你們在各方面都表明了自己在那事上是清白的。」

  當然,這些詞句所指的,並非一般的悔改個案,而是在指一個集體的經歷,但是,哥林多信徒的悔改表現,給真正的悔改例出了標記。保羅在這裡提到七件事:

  (i)熱情(或譯作真切、迫切)

  原文中spoude這個字,暗示哥林多教會的人開始在他們自己的現狀一事上,態度變得認真、正確了。他們態度之真切正好與他們要糾正的狀況成正比。從前,他們對待生命的態度是漫不經心,等閒視之的。如今,他們被更新了,對上帝顯明在他們眼前的罪,深深意識到了。因此,一個人為罪懊悔,永遠是從上帝的角度開始去看自己和自己的罪。人的心早已麻醉到對上帝漠不關心了,要對上帝的事有正確的反應,別無他法,只有先讓人清醒過來,從而產生出一股真切感。

  (ii)申訴(或自訴)

  原文apologia是指為著對自己的指控而申辯。也許你們覺得這豈非說他們為自己辯護?這不是跟悔改的意思相距甚遠嗎?但保羅用apologia是說這個字有糾正錯誤的意思。由於他們的罪已經帶來了後果,他們現在關注到的是求上帝幫助他們去處理後果背後的原因,免得他們下次再被定罪。

  (iii)憤慨(或自恨)

  這個字有自己惱火自己的意思。這是一種新的恨惡感,和他們以前所作的完全相反。在新約聖經中,這個字的動詞被用來表示不悅的意思(21:15;26:8)

  (iv)戰兢

  原文phobos是恐懼的意思。這裡沒有講恐懼的對象是什麼,也許對象是保羅也說不定!畢竟,在前一封信中,保羅對他們說:「你們願意怎麼樣呢?要我帶著刑杖到你們那裡去,還是以溫柔的靈,帶著愛心去呢?」(林前4:21;參林後7:8)也許這戰兢是對準上帝的,若然,就表示他們有渴望得赦免的心( 130:4)。但因什麼懼怕,我們沒有辦法、也沒有必要知道。無論他們因什麼懼怕,我們可以看出這懼怕表明了一個真正被喚醒的心,而這顆心被帶了到上帝的真道下受管教。

  (v)渴望

  一般這個詞不常會跟悔改連繫到一塊。但根據上下文,我們也許能為保羅的思路找到一條線索。除了因罪而導致的與上帝的隔離和與屬他之人(尤其指保羅)的隔離以外,還有什麼能叫他們產生渴望之情呢?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把會友逐出教會是必要的;這樣做不但是為了達到叫那人得以重整之目的,其本身也是達到目的的方法,因為這會使被逐的那人因自己的現況而渴望恢復從前所享有的特權。

  (vi)熱誠(或熱忱)

  保羅用的希臘文是zelos,即與英文的jealousy(妒忌)同一字根。它像征對某種事物專一的渴求。在這裡,這個渴求的對象可能是保羅或保羅對他們的情意。重新恢復事奉的意願,並且參與事工,與上帝所興起的僕人一同作工,正是真心悔改的一個記號。在我們所講的這段經文中,哥林多人表示悔改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對保羅的勸勉作出了回應--因他那封信帶給他們的憂傷,引他們步向悔改之路(89)

  (vii)正義

  中文聖經和合本翻成「自責」,英文()ReversedStandardVersion翻成Punishment(刑罰)。乍眼望過去,不禁會叫我們大吃一驚,倒退三舍。其實這麼翻譯實在是個不幸。或許新國際版(NIV)的翻譯比較恰當些,它能帶出「準備好等候見到公義的彰顯」(Readinesstoseejusticedone)這個意思。這詞含有「補償」的意思。就好像撒該,當他看見自己以往的罪過,他立志要以實際行動儘量修補他的過錯,償還他的虧欠( 19:8)。悔改不單是建立在赦免上的新生樣式,也是深入探究以往,看看有什麼能補救的地方,靠上帝的恩典儘量去補救。

  以上對悔改的分析足以告訴我們,悔改是一件何等徹底的事,它影響到我們的情感,但也涉及到我們生命的每一個層面,並且直斥我們對人、對上帝的關係。如果你以為悔改只是在剛信主時一次性的表現,那你就大錯了。悔改是指一生都要歸回上帝的目的,因此,我們要一生一世不斷悔改。

  但這持續性的悔改仍然是有個開始的,就好像果實總是有種子的。這悔改的種子在我們重生的時候,也就是當基督向罪死的能力扣住了我們心靈時候,就種在我們裡頭了。靈性成長的悖論(Paradox)就在於,當信仰扎信得越深、喜樂和確信發得越大的時候,同時也是悔改來得越徹、對主的需要感覺越迫切的時候。上帝的目的很清楚,我們越感到自己的需求大,就越會發現再大的需要已經早在基督裡得到滿足了;我們越覺得滿足就越愛親近主;當我們越親近主,就會發現我們的心在說:「如果你究察罪孽,主啊,誰能站立得住呢?但你有赦免之恩,為要使人敬畏你。」

  當馬丁路得把他的九十五條釘在威登堡教堂的大門上時,他很智能地選了這句話作第一條:

  當我們主、生命的主、耶穌基督說:「你們要悔改」之類的話時,他的意思是要信徒整個生命都要悔改。

  然而,有一點是我們千萬不可忽略的,悔改的第一步就已經把我們帶到聖潔的上帝面前叫我們得以稱義這個殊榮裡了,此後,我們的信心和悔改的心會不斷進深。但稱義本身卻不是漸進的。我們下一章會講到,它在一開始就是完全的、無瑕的,也是一次性、不反悔的賜予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