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

屬靈的另一半

  傳道書四章九節和十二節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

人一得救信主以後,總想服事主;但很快的,我們發覺自己實在很有限。我們需要主屬天的供應,也需要藉著其他聖徒們的那一分,來補足我們在服事上的缺欠。

  在舊約裡,我們可以看見這個原則,單獨總是有缺欠。根據聖經學者,帳幕的豎板是由皂莢木組成的,而豎板預表信徒。李常受弟兄說:「每塊豎板寬一肘半,……三肘的一半表明每位信徒都是一半,需要與別人配合,好形成三肘,為著神居所的建造。」他進一步說:「我們這些豎板,沒有一個是完全的。在教會生活中,……我們都是一半。我們是一肘半,需要別的豎板來構成一個完整的單位。」(Lee, pp.13281329

  新約同樣也有這個原則。主耶穌差遣門徒們出去時,都是成對的,例如約翰與彼得常在一起配搭,保羅也有許多同工,如巴拿巴、西拉、提摩太等。在教會歷史裡,我們也看見屬靈同伴的美好榜樣。

瑞士宗教改革的同伴

  威廉法勒爾(William Farel14891565)是瑞士法語區的教改者。法勒爾在學術上的表現不如同時期的馬丁路德傑出,當馬丁路德寫出定罪天主教著名的九十五條論點時,法勒爾只寫出了十三條。法勒爾是個行重於言的人,他非常的愛主,竭力宣揚因信稱義的真理,揭發天主教濫用權勢的內幕。

  1535年日內瓦進行改教運動,法勒爾極需有人幫助他完成改教大業。隔年,加爾文(John Calvin15091564)想要前往德國進修,路經日內瓦,法勒爾一得知這個消息,就趕緊到旅館見他,抓住機會挽留他留在日內瓦。加爾文那時剛完成了闡述新教教義最完整的著作 ── 《基督教要義》(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而法勒爾就是那個能補足他不足的人。

  加爾文以進修和休息為由,婉拒了法勒爾的邀請。法勒爾怒眼注視著這個年輕人,以極嚴厲的口吻責備他:「你若……逃避神的呼召,願神降罰於你,使你沒有安息,也無法進修!」加爾文日後回憶道,當時他坐在椅子上無話可說,但「神的手從天降臨,抓住了他。」於是他呼喊:「我要留在日內瓦!」(Bevan367

  法勒爾終於得著了他所要找的人。那次會面之後,約翰加爾文和日內瓦就緊密的連在一起。一位年輕的神學家和一位火熱的宣教士,他們一同配搭,因而帶進日內瓦宗教改革運動全面性的影響。

印度宣教三人行

  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17611834)一向被認為是「現代宣教之父」。1793年,他來到印度,在那裡他工作養家,學習當地的語言,同時也試著傳福音。但是經過七年的勞苦之後,他仍然無法帶人得救。直到1800年,克里開始與約書亞馬士曼(Joshua Marshman17681837)和威廉渥得(William Ward17691823)配搭,情況終於有了改變。

  他們在可克達(Calcutta) 附近作工,一年之內,他們結出第一個果子,得著了一個印度人。他們的工作穩定的成長,二十五年之後,在印度有七百多名信徒。這兩個同工使克里不至單打獨 鬥,成為只結出少數果子的傳教英雄。藉著分工合作、彼此互補,克里、馬士曼和渥得成了一條不易折斷的「三股合成的繩子」(傳四12),他們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傳教團體。

  克里斯多夫史密斯(Christopher Smith)稱讚這三個人說:「他們完美的連結在一起,幾十年來,他們彼此互補,互相扶持。事實上,很少人……知道克里是多麼倚靠他的同伴。」(Smith246)威廉克里是一個低調的領導者,他把自己投注在聖經翻譯上,總共把聖經譯成了四十二種東方語言。

  威廉渥得在這個翻譯小組裡負責印刷工作,他們印刷了 212,000 本聖經給需要的人使用。積極的馬士曼是傳教士和教師。克里非常感激他的同伴們,他曾寫道:「渥得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人。他全人投入在這個工作裡,我和他在一起很喜樂……,馬士曼是殷勤和精明的天才。」(Tucker118)這三個人一起建立了印度福音的基礎。

福音二重奏

  慕迪(D.L. Moody18371899)的服事開始於兒童工作,後來他在 YMCA 服事青少年,最後他的工作延伸至整個英語世界的福音佈道。在傳道的過程中,他發現詩歌最能打動人心,所以就開始尋找能幫助他的福音歌手。1870年,在印第安納波利斯(Indianapolis)一個YMCA佈道大會上,他遇見了桑奇(Ira D. Sankey)。

  聽了桑奇的演唱之後,慕迪詢問他的家庭狀況和工作情形,得知他有一分穩定的政府工作。「你必須放棄工作,」慕迪對他說。「為什麼?」這個驚訝的歌手回答。「你必須要來芝加哥幫助我,因為我花了八年的時間才找到你。」(Dorsett, 175)說完以後,他們就一同禱告。

   然後,桑奇就到慕迪在芝加哥的的佈道大會中演唱詩歌。很快的,桑奇辭去他的職業,加入了慕迪的工作。他們的配搭非常成功,英國和愛爾蘭兩年的巡迴福音大 會,讓他們享有國際聲譽,甚至連邀請海報上都寫著:「慕迪傳道,桑奇唱詩」,無數的人因著他們而得救了。慕迪和桑奇合編的詩集也暢銷八百萬本,這是在他們 的合作之下所產生的另一個衝擊。

一同勞苦的同工

  教會歷史上有無數屬靈同伴的榜樣。在英國弟兄會中,喬治慕勒(George Muller)有一個配搭的同伴 ── 亨利科瑞克(Henry Craik),而勞勃齊伯門的同伴則是威廉亥克(William Hake)。主把這些聖徒們放在一起,使他們成為葡萄園的同工。

  今天,在我們的教會生活中,有許多的聖徒圍繞著我們,願我們能看見他們是神在祂的主宰裡所量給我們的另一半,有了他們,我們才能有完整的服事。


*****************

    教會是基督徒學習同工最好的場合,上帝托付給基督徒之使命是要基督徒相互同心才能完成,正如上面所述之故事。

    所以我們要在禱告中尋求上帝,賜給我們同工的人或找我們同工的人。因此,我們要調整自己,成為一個好同工的人,一同來榮耀主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