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3日 星期日

東正教組織制度


    東正教不贊同天主教的"使徒教區"觀念(只有由使徒所建立的教區才有權成為牧首區),認為應根據各國或城市的實際需要(例如在經濟或政治重要地區設立牧首區,然而現今東正教仍只有四個由使徒所建立的牧首區(大主教區)

    牧首區下轄管數個首府主教區,主教區領袖稱為主教,所有主教都職掌同樣的聖事職責,依教區的大小不同,有些主教被稱為總主教(主要主教)或是都主教(一個大都市裏的主教),範圍更大的地區或是國家教會的主要主教,則被稱為大主教。主教以下有修士大司祭、修士司祭、修士輔祭、助祭、誦經士等教職人員。

    主教人選必須為修士大司祭,或是領聖職後保證效法修士生活的司祭。六世紀教規規定,主教必須是獨身者。一個主教的任命至少需要其他三位主教通過,助祭及其他教職的任命,則由各主教決定。

東正教之教義與禮儀


    東正教信守前七次大公會議所訂的信條,不承認羅馬教皇以後所舉行的歷次大公會議決議,特別是第一、二次大公會議所制定的〈尼西亞君士坦丁信經〉,成為所有東正教教會洗禮與行聖餐禮時遵奉的信經。東正教徒強烈抨擊羅馬教會在此信經加增"和聖子"一詞(此加添句表示二派對聖靈的發生有不同的看法)

    關於救贖論,東正教注重道成肉身,認為重生得救乃靠上帝的恩典,善工並不具得救的效用,因此在東正教的神學教義中並不十分強調贖罪論。在恩典與原罪方面與奧古斯丁的預定論有所不同,認為每個人都在亞當的罪中犯了罪,拯救要依靠自身與上帝,首要的是自身必須擇善,上帝才能幫助。

    東正教徒特別重視對聖母的崇拜,馬利亞在信徒心中是他們與上帝之間最理想的中保。聖母的名稱在東正教中有數十種,東正教中也有許多以聖母命名的教會。

    東正教徒奉行七件聖事:洗禮、堅振、聖禮(聖餐)、告解、聖秩(神品)、婚姻、敷油,除少部份細節與天主教不同外,大體上和天主教類似。

    隱修制度(Monasticism)從三世紀起流行在東派教會間,以苦身修行為宗旨、遁世獨居或群居為特徵。四世紀中葉傳至西派教會,逐漸形成天主教的隱修制度。集體隱修的隱士群居,成立隱修院(修道院)。隱修院是東正教會最高精神生活所在地,也是培育神職人員,進行神學研究與收藏珍貴宗教文物的中心。

東方希臘正統教會


    基督教發源於東方,因此,東方希臘正統教會(Eastern Greek Orthodox Church)是它古老的分支;雖然很多基督徒幾乎忘記希臘正統教會的存在,但這個教會卻一直存留到今天;而且在全球教會中,佔有重要地位,因它擁有兩億信徒,分佈在土耳其、敘利亞、希臘、巴爾幹國家及蘇聯。

   
希臘正統教會對西方拉丁教會在改教運動時期的大變革一無所知。它仍默默持守著尼西亞、君士坦丁堡、迦克墩、以弗所各次大會所議決的神學信仰。

   
數世紀之久,希臘正統教會守住與亞拉伯、土耳其回教主義對抗的前鋒陣線,成為防止回教主義衝入西歐的大水壩。上百萬希臘正教信徒數世紀之久在回教徒統治之下;數千名信徒用他們的血印證了信仰;世界上沒有一個教會像他們一樣付出這麼多殉道者的生命。他們與非基督教宗教短兵相接,以致「三位一體」的信仰,不僅是信經的一部份,更進入他們的骨節、骨髓之中,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份,使他們甘願為它受苦、為它而死。

   
從君士坦丁堡派出去的宣教士,將希臘正教形態的基督教傳到了蘇聯。直到公元1917年革命時為止,它一直是蘇聯的國教。那時,宗教被看為鴉片,是國家進步的攔阻;教堂被關,政府在全國推動無神論教育;雖然官方宣佈「宗教自由」,聚會崇拜卻受到很大的限制;蘇聯領導階層為了要消滅宗教,鼓勵兒童從小參加反宗教活動,並強調反宗教的科學論調。

   
公元1961年,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大會中,東方希臘正統教會正式加入普世基督教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使東方教會開始在復原派佔多數的組織中活躍起來。

東正教的產生


主後330年因日耳曼民族入侵,君士坦丁一世遷都君士坦丁堡(又稱新羅馬或是拜占廷),成立君士坦丁堡牧首區(東派教會中心),與羅馬教會(西派教會中心)互爭首席地位,否認羅馬教皇為普世教會首腦,而只視其為西派教會的牧首。

           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差異,東西兩派之間的衝突與矛盾日益尖銳,尤其是六~八世紀對〈尼西亞君士坦丁信經〉的看法紛歧、十一世紀對義大利南部教會控制權的爭奪等,而於1054年正式分裂。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派教會認為自己是保有正統教義的正宗教會,因而自稱為「正教」(Orthodoxy)或是「正統天主教」(Orthodox Catholicism)。又因屬希臘語區,當時宗教儀式皆以希臘語為主,故又稱「希臘正教」(Greek Orthodoxy)

非拉熱的大問答(5)

論告解
第三五一問。告解是什麼?
告解是聖禮,使認罪的人在外表上由教宣赦,便在內心上由耶穌基督從罪惡得了釋放。
第三五三問。所求於懺悔者的是什麼?
為罪痛悔,立志更新,信仰耶穌基督,盼望從得憐憫。
哥林多後書七章十節記著說︰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以西結三十三章十九節記著說︰惡人轉離他的惡,行正直與合理的事,就必因此存活。使徒行傳十章四十三節記著說︰眾先知也為作見證,說,凡信的人,必因的名,得蒙赦罪。
第三五四問。此外不是還有懺悔的若干預備和幫助嗎?
有禁食和祈禱。
第三五五問。除了這些以外聖教會不是還有一個特別的工具,用來潔淨懺悔者的良心,並使之得安嗎?
這工具就是epitimia即告解。
第三五六問。Epitimia是什麼?
這字指責罰參(看林後26)。懺悔者受這責罰,要照所必須的接受敬虔生活各種特別的訓練,節制刻苦,以求塗抹罪的不義,並克制惡習,例如禁食過於眾人所行的,或為重罪停止受聖餐若干時。
論授教職
第三五七問。授教職是什麼?
授教職是聖禮,在其中聖靈藉主教之按手派立那些合法被選的人去施行聖禮,牧養基督的羊群。
哥林多前書四章一節記著說︰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上帝奧秘事的管家。
使徒行傳二十章二十八節記著說︰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上帝的教會,就是用自己血所買來的
第三五八問。牧養教會是什麼?
是以信仰,虔敬,和善事教導人。
第三五九問。教職必須有幾級?
有三級,即主教,教士,執事。
第三六問。他們中間有何區分?
執事襄助聖禮的舉行;教士賴主教而能祝聖聖禮;主教不僅自己能祝聖聖禮,也有權柄用按手禮將祝聖聖禮的恩賜分給別人。
論到主教的權柄,使徒保羅在提多書一章五節對提多寫道︰我從前留你在革哩底,是要你將那沒有辦完的事都辦整齊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又在提摩太前書五章二十二節對提摩太說︰給人行按手的禮,不可急促
論婚姻
第三六一問。婚姻是什麼?
婚姻是聖禮,在其中一對男女當教士和教會面前自願應許彼此忠心,而教士為他們婚姻的結合祝福,作為基督與教會聯合的表象,並為他們祈求恩典,叫他們在敬虔的愛心和誠實中彼此同居,生兒育女,並教育兒女成為基督徒。
論病人膏油
第三六四問。病人膏油是什麼?
病人膏油是聖禮,在其中將油膏在病人身上,求上帝向他施恩,醫治他的靈病和身病。
論信經的第十一條文
第三六六問。我們望死人復活是什麼?
這是上帝大能的作為,使一切死人的身體再與靈魂聯合,復有生命,並從此是屬靈的,不死的。
哥林多前書十五章四十四節記著說︰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又同章五十三節寫著說︰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
第三七二問。死者之靈在復活前處於什麼狀態中?
義人的靈魂處於光明和安息中,預先嘗著永福;惡人的靈魂處於恰相反的狀態中。
論信經的第十二條文
第三七八問。來世生命是什麼?
來世生命就是在死人復活和基督大審判以後的生命。
第三七九問。這種生命是怎樣的?
這種生命為那些信上帝,愛上帝,行善的人,是非常快樂的,我們現在連想像也不能想像得到。約翰一書三章二節記著說我們將來如何,還未顯明。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二,四節使徒保羅說︰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裡的人,他被提到樂園裡,聽見隱秘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
第三八二問。大家都一樣快樂麼?
不。照著各人在今生所有信仰,愛心,和善行的奮鬥,而有各等級的快樂。哥林多前書十五章四一,四二節記著說︰日有日的榮光,月有月的榮光,星有星的榮光;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死人復活也是這樣
第三八三問。不信的和犯罪的將有怎樣的命運?
他們將要受永死,那就是同鬼魔受永火永刑的苦。
啟示錄二十章十五節記著說︰若有人名字沒記在生命冊上,他就被扔在火湖裡;同章十四節記著說︰這就是第二次的死;馬太福音二十五章四十一節記著說︰你們這被咒詛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同章四十六節記著說︰這些人要往永刑裡去,那些義人要往永生裡去;又馬可福音九章四十七,四十八節記著說︰你只有一隻眼進入上帝的國,強如有兩隻眼被丟在地獄裡;在那裡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