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討論聖靈的重要與困難

 

1. 教義之重要性,乃在於:

 

a.      新約時代是聖靈明顯工作的年代(參徒與新約其他書卷)

 

b.     聖靈在三位一體中的一位,與基督徒生命有很密切的關係,內住在人心中,並在他們中間工作。

 

    c. 藉聖靈工作基督徒感到和觸摸到上帝的同在。

 

2. 討論之困難

 

a.      聖經中關於聖父、聖子的啟示是明顯的,聖靈方面,經文直接提及的只有約翰福音14-16章。其他經文論聖靈都在別的主題下涉及而已。

 

b.     欠缺圖像,只有提及鴿子,而古英文更譯為神聖的靈(Holy Ghost),不及聖父、聖子的圖象般具體,只有抽象的意會。

 

c.      聖靈的工作是服事聖父、聖子,執行三位一體的旨意,給人有次等地位的感覺。事實上,在教會中,聖父聖子常被提及,而聖靈卻較多被忽略。

 

    d. 二十世紀下半葉有關聖靈的爭論掀起,尤其五旬節宗多討論聖靈,非此宗派人士為劃清界線而三緘其口,免被誤會走靈恩路線,亦是引至探討上之困難。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新福音派」的中立式心態

 

另一個可認出「新福音派」的方法,便是它那「中立式」的心態。「新福音派」是一種哲學,也是一種心態;John Ashbrook寫了一本有關福音派的好書,其中說到「新中立派」:『「新福音派」可更正確地稱為「中立派」,它尋找的是中立之地:非魚非禽、非左非右、非同意也非反對、它站在中間。』(第二頁)。

 

「新福音派」可以用下面的字眼形容:柔軟、小心、猶豫、容忍、具彈性、不爭議、不得罪、不熱切、不理會、不堅持。

 

倘若你遇上教會及牧者可用以上的字眼來形容,那你遇上了「新福音派」。在比對下,聖經中的基督教是:強壯、勇敢、無懼、堅持、平舖直敘、不容忍和不接納錯謬、在真理上沒有彈性可言、不懼爭議、不怕得罪不順服神的人、並且富有火熱的心。

 

當真理和錯謬爭戰如火如荼時,「新福音派」卻選擇坐在一旁。

 

小心「新福音派」,它是一個大錯謬,一旦接納它,靈性便會每況愈下,直至日益盲目;看看葛培理,在他早期的傳道事業中,他指出天主教、共產黨、基督教現代派的錯誤,今日卻不以為他們有何不妥,更稱呼天主教教皇為一個偉大的佈道家,是眾信徒的好友。

再看看Jack Van Impe,在二十年前,他在基要派中傳道,今日卻堅稱教皇是信心的保衛者。

 

再看看James Robinson,數年前他停止了勇敢地批評異端,今日他認為教皇是重生得救,並且是道德的典範。

 

『「新福音派」主張容忍錯謬,它走的是順應錯誤之路,與錯誤合作之路,以致被錯謬染污,直至完全為錯誤所攻佔。』(Charles Woodbridge)

 

以下是一些信心戰士對「新福音派」的批評:

 

『在教會中,真理已失落,不是失落在假教師手上,而是失落在毫不在乎的人手上,他們漠不關心的坐著,好像事不關己,高貴得有如超乎這一切掙扎之上,不知道失去真理的原因是各人不加援手,此外更有些向戰士投擲誹謗長矛的人,他們有日會因此而向神交待。』(Christian News, June 22 ‘92

 

『那些為異端辯護的人,他們本身也不相信這些異端,但會因向異端借貸他們的信譽而得罪神,他們有日會向因此而失喪的靈魂的主人,就是我們的神而負責,知道真理的人要不顧本身的利益,不顧合一可能帶來的利益而保衛教會。』-Al Dager

 

『藉著自由說凡人皆對,藉著仁慈不說有人犯錯,藉著犧牲真理而得平安,願我們的主在這些錯誤當中拯救我們。』-J.C. Ryle

 

『在各處我們聽到有呼聲在此合一、在那合一,但我們知道今日最大的需要不是妥協,而是盡忠,「先要純正,其次和平……」。「須要大聯盟」的口號是不難說出口,但倘若聯盟不是建基在上帝的話語上,那聯盟便是一個陰謀多於一個愛筵。凡事要愛,但同時要誠實,當然要去愛-是要愛上帝,同時去愛人,要愛真理,同時要愛合一;在今日是極之困難去堅持自己在上帝的純全,同時保存在人際間的認同,在以上各項,在兩者不可兼得時,前者是否比後者更重要呢?我以為答案是:正是。』-司布真(Spurgeon)

 

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信徒在教會之認識上的混亂

 

作為基督徒,當從我們自身做起,奮發圖強,離棄、拆毀不合乎聖經的假教會,建立、成全合乎聖經的教會。

 

教會的軟弱是因為在真道上的軟弱,是因為不順服上帝顯明的旨意。人饑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他們必漂流,從這海到那海,從北邊到東邊,往來奔跑,尋求耶和華的話,卻尋不著。”(摩8:11-12)

 

“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提後4:3-4)

 

1)對教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認為教會可有可無,只要信主個人得救就可以了。這當然是錯誤的,信主並不是抽象的,而是信主所教導的一切話。主耶穌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中所出的一切話。”(太4:4)

 

假如我們僅僅信主得救即可,卻對主所吩咐的教會生活不聞不問,甚至反對嘲笑,說明我們的心並沒有真正謙卑在上帝的話語面前,不過是自以為信主”,自欺欺人而已。

 

2)對教會的嚴肅性認識不足

 

很多人認為,只要有兩三個人,就可以隨意組成教會。設立教會並不是在街上開店那麼隨便,即使在街上開店也要隨從一定的程式。教會是聖徒有組織的聚集。鬆散性的家庭聚會或查經小組不宜自稱教會。根據聖經的教訓,教會是有秩序、有組織的、全方位的有機性團契。

 

一般的家庭聚會或查經小組缺乏教會的生活和功能。他們沒有主日的公共崇拜,沒有使徒所設立的秩序(即在眾長老引導下使用各自的恩賜進行事奉,以及用愛心表達出來的勸懲),沒有聖禮的施行等。他們的活動雖在某種程度上也具有上述的內容,但主要的強調點是在傳福音或其他某一方面上。這種鬆散性的家庭聚會或查經小組雖有一定的教育內容,但並沒有充分地把聖經中關乎教會的內容分享並施行出來。

 

3)對教會的組織性認識不足

 

認為不需要任何組織形式,只要靠聖靈的帶領就行了。所以,我們往往聽到很多弟兄姊妹聲稱,聖靈這樣感動我,聖靈那樣感動我。但是,他們並不願意按聖經所啟示的程式來面對教會內部的問題(太18:15-17)。

 

這樣的聲稱往往有妄稱主名之嫌,目的往往使自己淩駕於教會之上,為自己不負責任,違背聖經的言語行為開路,達成自己的私慾而已。更有甚者,在教會中往往有人自稱從主得了什麼啟示,已經與主直接聯繫,得到了尚方寶劍”,這就有成為異端的危險傾向。

 

上帝已經藉著聖經把他的旨意向我們顯明出來,聖經足夠我們用的,我們不需要任何新的啟示,以便對已經成典的聖經增加和刪減。我們所需要的是聖靈的光照,使我們明白上帝已經在聖經中向我們啟示的真理。我們不否認聖靈的感動,但聖靈的感動絕不會使我們違背聖經中明確的啟示,因為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6-17)

 

聖靈也是上帝,是三一上帝的一個位格,上帝是不會背乎他自己的。在教會的治理上,我們不需要由人的感動來帶領,更不能以人的感動為標準,聖經已經啟示了治理教會、解決問題的方式和途徑。同時,教會也根據基督所賜給的權柄,對於一些具體的事宜,按照理性之光和基督徒的智慧,遵照聖道的通則予以規定”(《威斯敏斯德信條》1章6條)。所以,基督徒在教會中,“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林前15:40)

 

4)對教會的真假缺乏判斷力

 

對於假的教會戀戀不捨,認為不管教會真假,反正裏面都有重生得救的人,不必那麼認真,以致得罪人,自找麻煩。有真的教會,就一定有假的教會。真的教會的三大標記是合乎聖經的真道的傳講,合乎聖經的聖禮的施行,合乎聖經的勸懲。對於假的教會,假如上帝允許,使我們有能力,我們就必須予以拆毀重建;假如上帝不許,使我們沒有這樣的能力,我們就當分別出來,不要與它的罪有份。

 

當一個教會在真理上敗壞,與世界行淫為伍,成了屬靈的淫婦”和“賊窩”的時候,上帝給我們的呼召就是:“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災殃。”(啟18:4)

 

當然,我們曉得,很多人不願意離開假的教會,不願意參加或建立合乎聖經的教會,往往不是因為對真道的認識不足,乃是因為害怕受到逼迫,害怕為主的緣故受苦。所以,就因循遷就,同流合污。

 

5)對傳道人缺乏理解與尊重

 

對傳道人是靈魂的牧者,必須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6:4)。會眾必須尊重傳道人,忠心地供給傳道人生活上的需要。只有如此,教會才能進入良性循環,成為堅固的教會,使教會真正成為上帝真理的燈檯、耶穌基督的精兵和社會良心的聲音。很多基督徒在骨子裏仍然認為傳道人越窮越屬靈,越窮越能仰望上帝,過信心的生活,這是不合乎聖經真道。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基督之代贖的榮耀與偉大

 


      基督代替教會完美地遵行上帝的律法,既通過積極的順服為他們做成了完全的義,也通過消極的順服擔當他們因犯罪所當受的一切刑罰,上帝按他公義的律 法,把選民的罪歸算在基督的身上,使基督因他們的罪而受懲罰;上帝把基督的義歸算在選民的身上,使他們因基督的義而被算為義,這是整個聖經啟示的中心。因此,對於那些信靠他的而言,他是極其榮耀和寶貴的。基督的這一榮耀超出了任何人的想像,也不是任何人能夠用語言清楚表達的。

    (1)在赦罪中上帝的公義得以高舉

      為什麼因信稱義如此重要?為什麼聖經上並沒有強調「因信成愛」?因為「耶和華是公義的」(出9:27),他「坐在寶座上,按公義審判」(詩 9:4),「公義和公平是上帝寶座的根基」(詩89:4)。「他審判、爭戰都按著公義」(啟19:11)。新派神學強調上帝的慈愛,但聖經中所強調的則是 上帝的公義。約翰·歐文指出:「在統治和治理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公義。」

    因此,使罪受到當得的懲罰,這是上帝作為宇宙的統治者首先要考慮的。因此,當天使犯罪的時候,他們受到了永遠的懲處;當亞當犯罪的時候,也被逐出了伊甸園。既然教會,也就是受到的選民,也都是罪人,他們在亞當裡是罪人,就其本人而言也是罪人。上帝的公義如何顯明呢?這公義能使他們不受任何懲罰嗎?既然上帝已經如此懲罰了那些墮落的天使,難道對於選民的罪就可以聽之任之嗎?因此,一方面要確立上帝的公義,一方面是赦免他們的罪,這看起來似乎是矛盾的,很多人都在這個問題上絆倒。

    「因為不知道上帝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上帝的義了。」(羅10:3)

   

    但因者基督作為中保調停,他自己擔當教會當受的懲罰,因為他與教會密切的關係,上帝就讓他承擔我們的罪,從而可以赦免我們一切的罪,這使上帝的公義與罪得赦免之間得到了完美的諧和,這是基督何等的榮耀啊!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夠贏得這樣的榮耀!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人能夠配得這樣的榮耀!

    「如今卻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上帝設立基督做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上帝的義。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好在今時顯明他的義,使人知道他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羅3:24-26)

      因此,約翰·歐文在其默想中充滿激情地說:「這就是基督在上帝、天使和眾人眼中的榮耀。藉著他,上帝公義和慈愛的榮美同時顯明出來。懲罰顯明了上帝的公義,赦罪顯明了上帝的慈愛。在知罪之人的良知中,上帝的公義與罪人的救恩之間看起來似乎是不協調的,正是這種看起來具有的不協調也使他們感到驚恐。 如何協調上帝的公義和救恩,在他們中間成為一塊眾說紛紜的石頭。在藉著基督,這個不協調迎刃而解。在基督的十字架上,上帝的聖潔和報應性的公義得以實施並顯明;藉著基督的得勝,恩典和憐憫都發揮到了極致。正是這一基督的榮耀使信靠之人的心靈深深陶醉。基督拯救他們的靈魂,既顯明了上帝的公義,也顯明了上帝的慈愛,上帝在基督的救贖中大得滿足。若是認識到這一點,他們的靈魂要得安息,還能渴慕什麼呢?還會再需要什麼呢?如此認識,使我安然生活;如此相信,使我安然去世。惟願目前對基督這一榮耀的欽慕預備我,使我將來能夠永遠享受基督之榮耀的美麗和豐盈。」


    (2)上帝的律法得到了完美的順服

      上帝既是智慧的、聖潔的、公義的,他所設定的律法必須得到完全的滿足。但在亞當之後,我們無法完全遵行上帝的律法,所以我們處處虧欠了上帝的榮耀。但藉著基督的順服,因為他與教會的聯合,他完美的順服成為我們的順服,因此,律法也在我們身上得了成全。設律法的上帝得了榮耀,我們也得了上帝在律法中附加的永遠的賞賜。所以,使徒保羅滿心感恩地說:「律法既因肉體軟弱,又所不能行的,上帝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做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羅8:3-4)。

      我們若是藉著信心得見基督在其中的榮耀,就會在我們遭遇困苦、試探的時候驅散我們心中一切的懼怕和疑慮。因為我們的指望都在乎基督的救贖,他是我 們永遠的大祭司:「我們既又這指望,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內。作先鋒的耶穌,既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遠的大祭司,就為我們進入幔內。」(來6:19-20)

    使徒保羅所歌唱的上帝之愛就是以基督的救贖為基石的(羅8:31-39)。

 

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

使徒信經

          使徒信經介紹  ,

         使徒信經(Apostles’ Creed )     ,

          使徒信經 ,

尼西亞信經

         尼西亞信經(Nicene Creed)  , 

        尼西亞信經 ,

        認識尼西亞信經 ,

認識尼西亞信經

 

    我們如何說我們信的是正統的基督教?我們如何說統一教或摩門教是異端?在歷世歷代以來,基督徒都相信我們的一切判定標準是根據聖經,但聖經那麼多卷那麼多節,如何清楚而簡易的說出這個標準?信經在這時就發揮了他的功能。

有關信經或信仰告白的字有幾個字:

 

1.      Symbol - 一般這個字的意思是象徵符號或表記,但此處是特指信仰的標誌,這是比較古老的用字。

 

2.      Creed - 這是最常用的字,它是來自拉丁文的credo(我信),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都以“我信”為起始。

 

3.      Confession - 一般這個字指坦白或承認,宗教上指懺悔或告解,在此可翻成信仰告白,如二次大戰前對抗希特勒政權的德國教會就自稱為Confessional Church

 

4.      Catechism - 這個字翻成“教理問答”,是以一問一答的方式所作的信仰告白,還有分大小教理問答,小教理問答是特別為小孩子寫的。

 

5.     Declaration - 這個字是宣告或宣言,大多是在特殊情況下使用,如巴爾曼宣言就是上述提到的Confessional Church所作的信仰宣告。

 

    因此,歷史上出現過大大小小不少的信經(或稱信仰告白),但要說到基督教(包含天主教)普遍都接受的信經,大概只有三個,就是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和迦克墩信經。歷史上第一個出現的信經不是使徒信經,而是尼西亞信經,它是在處理亞流問題; 第二個迦克墩信經處理的是基督神人二性的問題,這兩個信經都是為了處理當時教義的問題而出現的,而現在教會最常使用的使徒信經反而是最後出現的。

 

背景

 

    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信經尼西亞信經其實不是一次就制定出來,它是開了好幾次教會大公會議才定案的,而且中間還有頗多曲折。整個尼西亞信經主要在處理的是亞流問題,所以我們就先來看亞流這個人。

 

    亞流(Arius260-336)當時是非洲東北角亞力山大城的長老,為人非常敬虔,但他所提出的神學主張卻給當時的教會帶來絕大的衝擊,而不得不處理。當時他所在的亞力山大城雖然位處北非,卻是一個希臘化非常深的城市,可能因此使他的信仰受了太多希臘文化的影響,而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影響力量可能就是靈肉二元論,這個思想基本上認為靈是善的肉體是惡的,所以人應該追求靈棄絕肉體,此處的肉體最後是指一切的物質,在此信念下於是亞流發展出了一套獨特的神學主張:

 

1.      上帝是“獨一”的,其他的一切都是受造物。但因為物質是惡的,純善的靈不可能造出惡的物質,於是上帝先創造了“道”,再藉由道創造世界。

 

2.      耶穌基督就是那道,是因上帝特別的旨意而受造。他受造於創造之先,亦即他雖生於時間之外,但出生之前祂並不存在,此處的亞流認為是的比喻說法。

 

3.      論到崇拜與禱告時,他說耶穌基督就是那道,雖是受造但有神性,所以可以是敬拜的對象;但論到拯救時,他又說耶穌基督不過是人,不過是我們學習的模範而已,因此這兩個觀點有點不一致。

 

4.      聖靈是聖子所造。因為當時討論的重點是聖子與聖父的關係,所以聖靈的部份著墨不多。

 

5.     耶穌因為順服上帝的旨意所以被接納為兒子,我們若學習耶穌的榜樣,就可以被上帝接納為他的兒子,得蒙救贖。

 

    在這種主張下我們可以看到亞流的出發點是一神論,但因為他說聖子和聖靈是可以被敬拜的,所以最終又傾向三神論。至於對耶穌基督的看法則有點混亂,又說有神性,又說不過是人。

 

對壘

 

    當時的教會為此吵得不可開交,於是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的促成下開了數次大會,結果定亞流為異端,並產生了尼西亞信經。為什麼大會是由皇帝促成的呢?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當時基督教已被接納成為國教,而教會內的不穩定會影響政治上的穩定性;

 

二、是依照羅馬傳統,皇帝是羅馬國教的“大祭司”,所以會議就由皇帝促成而召開了。

 

    其實在制定出尼西亞信經上開了不止一次大會,第一次是在AD325年召開的,會後制定了原始版的尼西亞信經,讓與會的人員簽署,第二次則是在AD381年召開,尼西亞信經此時才正式成形與公布,但它最後的正式被接納則要遲到AD451年的迦克墩會議。

 

    在反亞流的一方一剛開始的領袖是亞歷山太的主教亞歷山大,但沒多久整個陣營就變成他的學生也是接續他做主教的亞他拿修(AthanasiusAD295-373)在主導,於是整個過桯幾乎可以看成是亞流跟亞他拿修的論戰。亞他拿修的主張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聖子為聖父在永恒中所“生”,與父雖然有別,但本質上“與父同質”,祂就是上帝,在Godhead裡面與父完全合一,這是一種奧秘。

 

2.      要與上帝聯合就必須得救,除了他本是上帝的那一位之外,沒有一個受造之物能叫我們與上帝聯合,故拯救只可能從上帝而來,所以耶穌基督必定是上帝。透過祂,人與上帝聯合,恢復上帝的形象。

 

3.     耶穌基督的人性包容在神性裡面。而亞他拿修比較強調耶穌基督的神性,以致稱馬利亞為“生神者”(Theotokos),但似無特別尊崇馬利亞到“無罪性”的地步。

 

結果

 

    尼西亞會議後,亞流雖被定為異端,但在當時的皇帝死後(AD337),另一位皇帝康斯坦丟當政,亞流派就又復僻,罷去了亞他拿修,後來也訂了一個色蒙(Sirmium)信經。但到AD361年之後亞流派開始式微,直到AD381年尼西亞信經才正式公布。

 

尼西亞信經如下:

 

(英譯)

We believe (I believe) in one God, the Father Almighty, maker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of all things visible and invisible. And in one Lord Jesus Christ, the only begotten Son of God, and born of the Father before all ages. (God of God), Light of Light, true God of true God. Begotten not made, consubstantial to the Father, by whom all things were made. Who for us men and for our salvation came down from heaven. And was incarnate of the Holy Ghost and of the Virgin Mary and was made man; was crucified also for us under Pontius Pilate, suffered and was buried; and the third day rose again according to the Scriptures. And ascended into heaven, sits at the right hand of the Father, and shall come again with glory to judge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of whose Kingdom there shall be no end. And (I believe) in the Holy Ghost, the Lord and Giver of life, who proceeds from the Father (and the Son), who together with the Father and the Son is to be adored and glorified, who spoke by the Prophets. And one holy, catholic, and apostolic Church. We confess (I confess) one baptism for the remission of sins. And we look for (I look for)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dead and the life of the world to come. Amen."

 

(中譯)

我信獨一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和有形無形萬物的主。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以前為父所生,出於上帝而為上帝,出于光而為光,出于真神而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與父一體,萬物都是藉著祂造的;為要拯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因著聖靈,並從童女馬利亞成肉身,而為人;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為我們釘在十字架上,受難,埋葬;照聖經第三天復活;並升天,坐在父的右邊;將來必有榮耀再降臨,審判活人死人;祂的國度永無窮盡;我信聖靈,賜生命的主,從父和子出來,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榮,祂曾藉眾先知說話。我信獨一神聖大公使徒的教會;我認使罪得赦的獨一洗禮;我望死人復活;並來世生命。阿門。

 

    信經中最主要的神學主張有兩點:

 

一、聖子“與父同質”,是被“生”而非被“造”,與父有一樣的神性。

 

二、採納俄利根觀點,認為子是在“永恒”中為父所生,是時間之外的奧秘。

 

    在英譯部份有括號的文字是什麼東西呢?這要提到一個小插曲,就是AD589年時有一個托立多會議,此時羅馬帝國已分為東西羅馬帝國,所以教會也分為東西方教會,而此一會議是由西方教會召開的,會中他們受奧古斯丁神學的影響,認為聖靈不只由父而出也由子而出,於是在信經中加入聖靈是由父“與子”而出,這一加竟造成日後東西方教會分裂的原因之一。中譯部份即根據此一修改後之版本。

 

評論

 

1.      從尼西亞信經的成形過程可以發現, 政治與教會關聯太深時, 往往對教會的發展會有不健康的影響。但即使如此,上帝還是在這個過程中,保存了純正的信仰。

 

2.      東西方教會的神學傳統都可以上接到亞他拿修,西方奧古斯丁的三一論即以“本質相同”為本,東方加帕多加三教父則強調在同本質上的“三位格”,前者拒絕多神論或次神論,後者反對唯一神論,而這正是三一論的精神。

 

3.      其實在亞流和亞他拿修兩邊的爭論中他們一直在給彼此戴帽子,亞他拿修這邊說亞流那邊是多神論,亞流那邊則稱亞他拿修這邊是撒伯流主義者(即唯一神論者),但其實為數最多的是中間派,他們當然不同意將耶穌視為被造,卻也擔心分不清父與子的分別。所以當我們神學立場不同時,何妨先放下各自的定見,先更深入了解彼此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