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5日 星期二

認識恩賜與靈恩

 

1. 聖經的恩賜觀

 

    「恩賜」(πνευμα/charisma),是上帝在其子民身上彰顯恩典的一種方式,是白白的。新約聖經,尤其保羅書信的恩賜指聖靈所賜的裝備,使信徒能參與事奉(林前12:8-10,29-30;12:6-8;4:11)

 

    一般認為聖經中恩賜的清單並非詳盡,因為每處的恩賜清單或多或少,只是列舉出例子而已。恩賜是教會的職事(ministry)或功能(function)哪方面有不同看法,恩賜發揮建立教會的功能,但也不排除一些職事的性質,如使徒、牧師、教師等。

 

    不少學者認為一些恩賜如先知、使徒,行神蹟在今天教會已不復有,因為這些是初期教會所需要的,使徒年代還沒有正典,又需要異能印証使徒傳福音工作。現今聖經正典有上帝明確的啟示;教會領人歸主可以用宣講、見証等。

 

2 靈恩運動(charismatic movement)

 

    a. 由第一世紀迄今,基督教圈子裏有常有一掀起陣陣風氣,鼓吹靈洗,說方言,直接啟示,祈禱力量為基督徒或教會生活的特質,如孟他奴主義。近代,如五旬節宗之興起,更成為一個運動。

 

    b. 這個鼓吹上述(a)特質的教會生活先有五旬節宗(pentecostal)的興起。這宗派認為徒2:4,3:5-7等初期教會的經歷是今天教會常規(normative)的經歷,於廿世紀初興起。五旬節宗認為信徒雖然信主時已領受聖靈,但在稍後聖靈的洗禮領受更多的能力事奉,過聖潔的生活(這方面受約翰衛斯理之影響)。此派認為他們是末後的信徒,積極作宣教工作,因此,增長迅速。據1984年統計是基督教會中最大的宗派,甚至在天主教教會中也是最多這類背景的信徒。

 

    c. 歷史背景:初期教會強調聖靈的工作多見於主流教會以外之信徒群體或被稱異端的組織,西方教會著重理性與行政化,少觸及這些,但東方教會對聖靈論與聖靈之內住經驗甚著重。根據五旨節運動詞典(Dictionary of the Pentecostal)之分析,過去二百年之神學發展促進五旬節宗運動有其中以下的一些因素:

    i.  衛斯理的「第二次恩典」而達至全然成聖。

    ii. 十九世紀千禧年派之冒起 (尤其時代論派),以弟兄會之達比(Darby)為首。

    iii. (ii)同期有福音派之信心治病運動興起,深信救贖不單限於靈魂,也包括身體。

 

    d. 近代靈恩運動被分為一、二、三波乃由美國富勒 (Fuller)神學院宣教學院教授韋拿(P. Wagner)所提出:

    i.  第一波:廿世紀初之五旬宗節運動。

    ii. 第二波:50年代末,60年代初之「靈恩(charismatic movement)/新五旬節運動」,主要由新創立之國際全備福音商人團契 (Full Gospel Business Men's Fellewship International)與其他人士所推動。

    iii. 第三波:80年初之「葡萄園運動」/「或權能佈道運動」─ 由溫約翰(J. Wimber) 開始葡萄園基督徒團契 (Vineyard Christian Fellowship)而起的另一次運動。

 

    第二、三波於20年內相繼出現,橫掃各大洲,而此運動內興起之不同宗派與教會,在靈恩的表現與追求上各有不同。

 

    e. 五旬節宗運動(第一波)與靈恩運動(第二、三波)之主要區別:前者之參與者主要為基層人士,不為主流教會所接納;後者則出現於主流教會與較富裕人士。

      神學上前者強調說方言為靈洗記號,並事奉的能力,後者著重生命本身並一些獨特的恩賜,不限於說方言。

 

3. 神學爭論

 

    a. 靈恩運動的神學見解:

    i.  聖靈的洗禮是重要的核心,與水禮不同,藉著禱告,按手與等候而經歷的,五旬節派認為常規的印証為說方言。

    ii. 聖靈洗禮的結果

    (1) 對三位一體的上帝的同在更深的體會。

    (2) 渴望多禱告,多讀經,多聆聽上帝 (直接從上帝領受),為建立信徒個人的屬靈生活,教會群體生活,甚至面對當代政治與社會問題。

    (3) 少外在規範的約束,較自由與人交往,對別人更多關心,參與群體敬拜更投入。

    (4) 用方言恩賜,唱靈歌,身體更自由釋放,以跳舞、舉手等活動參加私人或公開敬拜的讚美會。

    (5) 更熱切於個人的佈道,更積極參與服事人的工作,相信有上帝的差派。

    iii. 聖經所提的恩賜與神蹟異能今天信徒可追求的,如神蹟治病,趕鬼,強調一些恩賜如方言,預言,知識的言語。

 

    b. 反對的論點

    i. 關於靈恩的表現古怪,難以接受,如方言的聲音莫明奇妙,神蹟醫治、趕鬼與巫術沒分別等。聚會應按規矩而行,不可混亂 (林前14:33),靈恩派人士在聚會又大聲讚美,又跳又唱,作出怪異的動作不合符聖徒體統。

    ii. 這些在使徒時代的神蹟奇事 (14:3)今天已經不會再發生了,如來2:3-4這些是在當代印証使徒的身分與他們的工作而已。          

    iii. 強調神蹟醫治否定受苦的問題,作主的門徒受苦是很可能的 (5:10-12),無痛苦的人生不是基督教的精神(1:29)。至於心靈內在醫治欠缺聖經的支持,所採用的幻想與腦海的圖像運用心理學的方法。況且,幻想關於主耶穌是一種操縱主耶穌的行為。他們傾向將不少問題歸咎於邪靈是有偏差的。

    iv. 預言恩賜有不少混亂與錯誤,有誤導成份,亦有邪靈干擾之虞。          

    v. 關於聖靈的洗禮與恩賜問題─靈恩派所強調的聖靈的洗禮是否要否定沒有經驗的基督徒?聖靈充滿的表現並非說方言作唯一的記號,方言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得著的(林前12:30)。初期教會經歷聖靈的洗與充滿方式(8:14-17,10:44-48) 不是日後教會的典範。運用屬靈的恩賜是否須拼棄人本有的天賦與才幹?

 

    c. 評估  

    在各執一詞的爭論下,客觀的立場是需要的。

    i. 聖靈賜與教會神蹟異能,醫病趕鬼的能力是否在使徒時代已終止呢?反對靈恩人士的見解贊成這看法。

    ii. 聖靈充滿的記號為說方言,這些記載在使徒行傳上是否教會的常規,尤其悔改信主與聖靈降臨分開了。事實上,徒8:14-17,19:1-7,不是支持聖靈洗禮的經文。另一方面,認為方言已終止了的說法,否定方言的恩賜欠缺聖經的明言(林前14:39),說方言這靈恩的表現亦應按規矩而行(林前14:27-28)

    iii. 關於信仰上超乎常理的經歷最好就個別事件去了解,究竟有否邪靈的工作,因為表面的証據不足夠斷言是聖靈的工作 (參在十災中埃及的術士仿效摩西所行的 )

    iv. 聖靈的異能工作並不是我們屬靈追求的主要目的,而且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人 (林前12:11),不在於我們熱衷去尋求。我們要做的是遵行上帝的話,不斷的被聖靈引導,充滿我們的生命,並且使用各人不同的恩賜互相服事,建立基督的身體 (彼前4:10-11)。在追求恩賜上,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事實上,有一些推動靈恩的著名領袖因個人的道德操守而身敗名裂,足為後鑑。

    v. 靈恩運動對傳統的教會(以聖經教導和執行聖禮為主)有不少衝擊,如在讚美與敬拜會中,信仰的熱情流露,強調敏感上帝的同在與引導,佈道的熱切,都正面地反映傳統教會生活過於理性與靜態,信仰情感備受抑制,這些問題都是傳統教會所需要面對的。

    vi. 我們若承認我們所信奉的上帝是豐富與多姿釆的,是活的,便不能否定他讓人去經歷他也是多樣化的,並使人領受多樣的屬靈恩賜。在他裏面我們有自由,有新的體驗,因此我們不可隨便否定信徒可以有一些有真確深刻的屬靈經歷。此外,信徒有不同的性格 (natural temperament),聖靈亦因應個別情況與人交往。

    vii. 今天靈恩運動影響下,不少教會經歷崇拜的更新,禱告的更新,靈恩的一些特質在一些非靈恩教會中出現,靈恩的分界似乎模糊了。我們需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多了解,多明辨,聖靈的工作是合一,不是叫人教會分裂。  

 

    面對靈恩運動的衝擊,提出要教會應有清楚的教導以正視之。

    a. 作門徒必須漸進成長,成聖不是立即成就的事,這點要信徒都認識到。

    b. 將恩賜與才幹兩極化其實對三一上帝的能力有不足的認識。上帝的創造下人有不同天賦與才幹,重生的人有聖靈的恩賜,與其天賦並不互相排斥,因為都是源自上帝,並用以榮耀他(林前10:31,14)

    c. 任何屬靈的事情都要明辨察驗(帖前5:21),只追求感性層面的信仰有危機,須有試驗(林前12:3;約壹4:1-6),有聖經真理為依據。

 

認識聖靈的工作

 

1. 聖經的記載(漸進的啟示)

 

    舊約中聖靈(RUAH)的工作

 

    a. 創造(1:2,2:7;伯33:4;詩33:6,104:29-30;賽34:16)

    b. 將上帝的話向代言人啟示(24:2;撒下23:2;代下12:18,15:1)

    c. 使人信心堅固,結果子(9:20;詩143:10;賽48:16)

    d. 使人生發信心,悔改,道德敬虔生活(51:10-12;賽11:2,44:3;結11:19) 

    e. 裝備人事奉上帝,作有效的領袖 (41:38;民11:16-29;申34:9;士3:10,6:34,11:29)

    f. 給人技巧,作創意之工(31:1-11,36:1;哈2:5;亞4:6)

 

    新約中聖靈(πνευμα)的工作

 

    a. 於五旬節降臨成為清晰的記號,為另一位與聖父、聖子同等的位格,於新約時代有明顯和活躍的工作(2:1-13,16;參珥2:28-32)

    b. 參與聖子的職事:出生(1:35),下降於受洗的基督身上(1:10),支持他受試探(1:12),發揮能力(4:18-21),使他復活(1:4)

    c. 參與基督徒的生命:

    i. 啟示與教導有關基督的真理(14:26,15:26,16:13;3:2-6;提前4:1)

    ii. 使人歸上帝(16:8-11)

    iii. 使人與基督聯合,在基督徒生命中離罪更新成聖(3:5,8;6:3-11;7:4-6,8:9-11;林前6:17-19;2:1-10;3:14)

    iv. 使基督徒彼此聯合、合一(4:2-4)

    v.  給基督徒確據,他們是屬上帝的(8:12-17;林後1:22;4:6),並將來得基業的盼望(5:5,8:23;林後5:5;1:14;2:18;4:30),復活的應許(8:11)

    vi. 賜恩賜建立教會基督的身體(12:3-13;林前12;4:7-16;彼前4:10-11)

    vii. 為信徒代求(8:26-27),作信徒的另一位保惠師(14:16)

    viii.催促與帶領宣教工作(8:29,13:2,16:6-10)

    ix. 使信徒有能力作更大的事(14:12;參徒2:41,47)

 

2. 神學的探討

 

    有關聖靈的工作在教會歷史中的探討:

 

    a. 聖靈與聖經

 

    i.  十六世紀興起之重洗派 (Anabaptists)為基督教派中較偏激之人士,高舉意志的順服,在各方面過重生成聖的生活,受苦不計;亦以這角度去解經。這派強調聖靈在信徒身上的引導,順服與犧牲。

    ii. 改革宗方面:

    (1) 路德強調聖靈與聖經不可分開,「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聖經已經有清晰與足夠的救恩、服事上帝的知識,毋須有新的啟示。聖靈的角色就是默示聖經,証明它與詮釋它,並光照被罪蒙蔽的人,使他們明白領受上帝的話,認識基督。沒有聖靈的工作,聖經只不過是字句(letter)而已。顯然,路德著重的是聖經中處處有關基督的啟示,而聖靈就是使人認識基督。

    (2) 另一位改革宗加爾文,除了提及關於聖經為靈感之作,他認為聖靈給人印記(seal),對上帝的話不作任何的懷疑。聖靈在宣講與聖餐中,叫這些聚會生發效果,使活著的基督與信他的人屬靈上的相交。    

 

    b. 聖靈與救恩

 

    i.  改革宗、清教徒等對人性的看法秉承奧古斯丁的神學,認為人敗壞到極點,須有先在恩典(prevenient grace)以致能回應上帝的大愛與呼召,而這恩典是藉聖靈的工作而賜與人的。聖靈的主權在此神學思想上反映出來,他感動基督徒決志與順服,討上帝的喜悅。

    ii. 約翰衛斯理(J.Wesley)在基督徒的成聖課題上,有獨特的見解,聖靈除了使人重生,也有第二個恩典的作為,就是除去人一切的邪情私慾,使人對上帝對人有完全的愛。這是第二個祝福。基督徒在靈性上往高處行要有聖靈的工作為印記(3:14-19;羅8:15-16;約14: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