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公共神學之環境倫理(生態神學)

  

面對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污染與環境不正義,基督信仰不能缺席。


一、什麼是環境倫理與生態神學?

環境倫理(Environmental Ethics):

是一門探討人與自然關係、環境價值與責任的倫理學分支。它問的是:

我們有沒有道德責任對待自然?自然界是否有內在價值?

生態神學(Ecotheology):

是一種從基督教信仰出發,重新思考上帝、人類與自然之間關係的神學路線。它強調:

創造的整體性人類作為管家的責任,以及上帝對萬物的救贖關懷


二、聖經中的生態觀與環境倫理基礎

1. 創世記中的創造秩序

  • 創世記 1:26-28:人是照上帝的形象所造,被賦予「管理(radah)」的職責。
    • 注意:「管理」不是剝削,而是有責任的看顧與保護(參創2:15「修理看守」)。
  • 創世記 2:15

「耶和華上帝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avad,事奉)看守(shamar)那園子。」

👉這段經文奠定了「人作為受託者、園丁」的形象,而不是主宰者。


2. 詩篇的自然神學

  • 詩篇 24:1

「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

  • 詩篇 104:全詩描繪上帝如何細膩照料自然界萬物,強調生態系統的依存與美善。

3. 先知書中的環境警語

  • 先知經常將土地荒涼、自然災難與人類罪惡(尤其是社會不義)相連結。
  • 以賽亞書 24:5

「地被其上的居民污穢,因為他們犯了律法,廢了律例,背了永約。」


4. 耶穌與萬物的關聯

  • 耶穌經常用自然比喻教導(如百合花、麻雀、葡萄樹),並彰顯天國的「生態性」。
  • 哥羅西書 1:16-17:基督是萬有的創造者與維繫者,萬物因他而存在。

5. 救恩與自然的關聯(羅馬書 8章)

  • 羅馬書 8:22

「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

👉 保羅說明:不只是人類,整個受造界都在等候救贖。上帝對自然的關懷是全人類與萬物性的。


三、生態神學與公共神學的交集

面向

生態神學的貢獻

信仰與環境行動結合

強調敬拜創造主與保護受造界是信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新詮釋創世記的管家職分

對抗「人類中心主義」,轉向「創造中心神學」。

揭露環境不正義

發現環境破壞往往與貧窮、族群壓迫、經濟剝削有關,呼籲基督徒參與環境正義。

從聖禮觀擴展自然的神聖性

有些神學家認為自然界具有「聖禮性」,是上帝臨在的場域(如大地神學、宇宙聖餐觀)。


四、當代挑戰:基督信仰與環境危機的張力

挑戰

神學回應

消費文化與資源掠奪

呼籲信徒實踐簡樸生活、愛物惜物、綠色信仰。

教會對環境議題冷漠或無知

推動環境主日、生態主題講道、神學教育納入生態觀。

全球氣候不正義(最弱勢者承受最大苦果)

強調上帝關心邊緣人,也關心被壓迫的大地,推動「環境公義」(Environmental Justice)。


五、實踐方式(個人與教會)

個人層面

  • 實踐環保生活:減塑、節能、永續消費。
  • 每日靈修包含自然默觀與感恩(如詩篇、耶穌的自然比喻)。
  • 參與環境守護行動(淨灘、種樹、社區綠化)。

教會層面

  • 設立「綠色教會」政策:節能建築、資源回收。
  • 開設環境主題講座、小組查經(如「創世記與地球使命」)。
  • 合作在地 NGO,一起守護環境資源與社區生態。

六、神學家與實踐者代表人物

姓名

貢獻

Jürgen Moltmann

提出「創造神學」與「盼望中的宇宙救贖」觀念,主張自然界也在上帝的救恩之中。

Sallie McFague

提出「地球就是上帝的身體」的觀點,主張對自然的傷害就是對上帝的褻瀆。

Laudato Si’(願祢受讚頌)

教宗方濟各的通諭,強烈呼籲全人類(不分宗教)合作保護地球。

Wendell Berry

農夫兼詩人,強調土地、社區、信仰的連結,反對現代工業對自然的傷害。


七、默想與小組討論問題

  1. 你曾否將「關心環境」視為信仰的一部分?為什麼或為什麼不?
  2. 你認為教會目前是否在環境議題上有足夠的見證?
  3. 創世記中的「修理看守」如何改變你對自然的態度?
  4. 面對氣候變遷,信徒可以實際採取哪些行動?

八、關鍵經文摘要

經文

主題

創世記 1:26-282:15

管家職分,管理與看守

詩篇 104

上帝的創造與自然秩序之美

羅馬書 8:19-22

受造界一同歎息,等候救贖

哥羅西書 1:15-20

基督為萬有之首,萬物因祂而造

啟示錄 11:18

上帝「要敗壞那些敗壞地的人」——對環境破壞者的審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