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聖靈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聖靈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3月31日 星期五

聖靈的引導與抉擇的空間

 

  我們怎樣知道上帝的存在?不一定是從理性的推斷,當然我們也可以訴諸不同關於上帝存在的論證,並耶穌基督在歷史中的真實性,然而最切身的是經歷上帝透過聖靈的同在,人們對於靈恩的追求往往也是為了要經歷上帝的實在,在聖靈同在的事情上,一個信靠耶穌的人最先經歷的是聖靈給予新生命帶來的喜悅,並且在信主後突然出現對於罪惡的敏感性,證明了內住的聖靈是生命的靈,是聖潔的靈。除此以外,我們可以在生活中體驗聖靈引導的實在,這並非自我虛構的幻象或心理作用,乃是與位格聖靈在隱密處的心靈互動。

  人類做為被造的位格者處於特別的狀況,對於動物而言,牠們大部分的行動都被本能所決定了,我們雖然在牠們與同類嬉戲的互動中觀察到一點自由選擇的意味,但其餘生活內容的抉擇空間僅定義於生存需要的範圍。

  但就人類而言,因其超越性而產生極大的意義與價值領域,成為位格者的抉擇空間﹙capacity to choose﹚,因此要做合宜的決定有時候反而變成沉重的負擔,如何選擇甚麼才是最美好的決定不一定是純推理可以做到的,乃是需要智慧的判斷,就是在缺乏用以作決定的完整可靠數據的時候,仍然能夠從整體真理認識的背境前提下做到上好的選擇,當然我們得承認智慧也是聖靈所賜的,因為他是智慧的聖靈。不過聖靈有時候的帶領甚至超過智慧的運用,成為位格之間互動的確實明證。如何做最好的抉擇成為我們常問的問題,一般的「好」選擇可能有許多,但是最好的必屬少數,常常就只有一個,而「好」的最終也會與「最好」的為敵,因為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底下便產生了自然的排擠效應,當我們選了要做好的事之時便會失去做最好的事的機會。用對的方法在對的時候去做對的事就是聖靈引導的結果,常常超乎人性最好的自然判斷,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必然幫助我們做最合宜的決定,目的是讓我們能夠完全實踐上帝所給予生命的呼召。

  對於如何經歷聖靈的引導而言,問題的關鍵不是在於我們通過甚麼「方法」,雖然也可以說明一定的過程,乃是在於我們成為甚麼樣的人,我們的「心靈狀態」是否已經準備好﹙inner disposition of readiness﹚去察覺,去聆聽聖靈微小的聲音。心靈狀態是位格者獨有的內在意向空間的處境﹙context of the inner intentional space﹚,直接間接影響位格者意向觸覺的敏銳度。正如馬太福音十三章1-23節耶穌在撒種比喻中所描述的狀況,人的內心世界的生態環境如何會影響真理的道種是否能夠順利在其中生根發展。從各種的跡象看來,這心靈的準備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小孩子的生命雖然有罪性的扭曲,但是起碼在心靈上是相對開放的,因 此耶穌要我們學習小孩子的純真,因為天國是屬於像他們一樣的人(太十八1-5,十九14),反而是當人長大後越來越複雜,被世俗所纏累,讓荊棘長滿在心田中。不過心田可以耕耘,心態可以培養,因此耶穌要我們已經長大的人仍然去「學習」小孩子的謙卑,學習是每時刻的抉擇與行動,靠著上帝恩典的能力,學習小孩的樣式可以改變心靈的環境。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查爾斯•C•賴裡(Charles C.Ryrie)論聖靈之位格

 

      「屬靈即:像耶穌,像耶穌就是有聖靈的 果子。還有什麼能比『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更好地描繪耶穌基督的肖像呢?這是聖靈的果子。屬靈的能力並非必然或通常表 現得神奇壯觀,而是主耶穌的性情在信徒生命中不斷的彰顯。所有這一切都是聖靈的工作,主耶穌這樣論聖靈『祂將榮耀我。』」

      僅在新約中就有261處提到聖靈,其中福音書提到56次,使徒行傳57次,保羅書信112次,新約其餘部分36次。

      關於對聖靈的位格及其工作的研究,更合適的稱呼當是「氣息學」(pneumatology)。在希臘語裡,「氣息」 (pneuma)的意思就是風或呼吸。你可能對從此詞根派生的其他詞比較熟悉,比如「氣鑽」(pneumatic drill由壓縮空氣驅動)及「肺炎」(pneumonia一種影響肺及呼吸功能的病)。上帝的氣息就是祂的聖靈。

      我們在此將用上帝的話向大家證明聖靈是有位格的。由於聖靈是以「氣息」(約伯紀33:4)、「水」(約翰福音4:10;7:38)這些不具人格的象徵物出現的,聖靈一開始似乎只表現為一種影響或力量。這看起來似乎也不錯,因為祂的工作是看不見的(儘管我們能看到祂工作的果效——約翰福音3:8)、默默無聞的(所有的榮耀都歸給了主耶穌基督——約翰福音16:13,14)。然而祂卻是有位格的。

      現今我們生活在聖靈的時代。舊約時期可以被稱為聖父的時代;福音書所論的時期被稱為聖子的時代;而從五旬節直到基督再來,是聖靈的時代。(時代論者之看法,不代表版主之看法)

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聖靈在「拯救史」中的地位和工作

 

      在聖經裡,上帝是一位和人生活在一起的上帝,也就是一位在「歷史」中以其「拯救」的作為來啟示祂自己的上帝。而這些記載上帝拯救作為的歷史,就稱為 「拯救史」。人要認識上帝,就要藉著研究上帝在這些「拯救史」中所展現的拯救作為,來歸納出上帝的屬性,然後從這些屬性來推論上帝在每一個新的境況中可能 的作為。

      在這個「拯救史」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出埃及和耶穌的道成肉身。藉著出埃及,上帝從埃及法老王的手中把以色列人拯救出來,然後在西乃山上和他們立約,從這個拯救事件和契約,形成了以色列民族,也開始了一段很重要的「啟示」的歷史:藉著以色列百姓的順服和叛逆,也透過上帝對順服的祝福,和對叛逆的懲罰以及赦免,上帝啟示祂自己是一位「愛」和「公義」並重的上帝。所以,出埃及的拯救事件開創了一個民族的宗教,上帝也藉著以色列這個民族來啟示祂自己。

      耶穌的道成肉身,把上帝的信仰從一個民族的宗教擴充為普世的信仰。從此以後,敬拜上帝不再是猶太人的專利,所有的人都可以藉著相信耶穌的道成肉身而 領受到上帝的救恩。而且,因為耶穌的道成肉身是和「復活」以及「昇天」連在一起,而「昇天」又帶來了「再臨」的盼望(徒一:11),所以耶穌的道成肉身已經開啟了「終末」的新頁,為「拯救史」添加了新的希望。

      換句話說,在耶穌的道成肉身中,「上帝國」已經來臨,不過這個「上帝國」只是一個開始而已,一直要等到終末耶穌再臨時,整個「上帝國」才會完成。以 「今天」來說,耶穌已經道成肉身,但是還沒有再臨,所以上帝國「已經」(already)臨到,但是「還沒有」(not yet)完成。由於耶穌的道成肉身開啟了「拯救史」的新頁,使得上帝的拯救走向「普世」和「終末」,所以耶穌的道成肉身就成為「拯救史」的中心點。

      而在這個已經走向終末的「拯救史」中,聖靈的地位是作為信徒將來得救的「擔保」。因為耶穌已經道成肉身,已經昇天,而且應許要再臨,凡是相信這個拯救事件的人,都可以得救進入要在耶穌再臨時完成的上帝國,也就是可以在終末時得救。而這些相信的人,就是屬耶穌的信徒,上帝就賜給他們聖靈作為「擔保」和「記號」,以保證上帝的應許一定兌現,他們一定可以在終末時得救。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一章21-22節說:「上帝向你我保證,我們生活在基督裡面;他把我們分別出來,在我們身上蓋上了他的印記,並且賜下聖靈在我們心 裡,作為他為我們所預備的一切的擔保。」這兩節經文可直譯為:「上帝『建立』我們和你們同在基督裡,並且膏立我們。上帝同時也在我們身上蓋上『印記』,也給了我們靈的『頭期款』在我們心裡。」從這兩節經文可以看出,在保羅的心目中,上帝賜給我們聖靈,目的是要「建立」我們,要作為終末得救的「印記」和「頭期款」。

      「建立」的意思是「保守直到終末為止」,也就是上帝要保守他所膏立,所分別為聖的信徒直到終末來臨為止。「印記」的功用有三個:籾要標示出財物的主人是誰?當一個主人在他的財物上標上印記時,這印記就成為一個合法的保證,可以保障主人的權益。粆讓一份買賣契約成為有效,例如耶利米卅二章10節所說 的:「我請人作證,簽了地契,封好,秤了銀子。」「封好」就是「以印記封好」的意思,這個「印記」完成了這份契約的簽署,使契約的內容開始生效。粃作為 「保護」的印記,誠如以西結九章4-6節所說的,上帝在即將懲罰耶路撒冷時,先派人在那些「遇到因城裡所發生那些可惡的事而苦惱悲嘆的人,都要在他們額上 做記號。」然後在執行懲罰的命令時,所有的人都要殺,「但是不可殺那些額上有記號的人。」「頭期款」本來是法律上和商業上的用語,功用是作為「定金」,以保障交易的順利完成:買方要如期付清餘款,而賣方要在限期之內把貨物交給買方。

      所以當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一章21-22節說,上帝已經「膏立」了信徒,為要「保守他們直到終末來臨為止」,並且已經賜下聖靈做為「印記」和「頭期 款」時,他的意思是說:這個聖靈標示出這些信徒是屬於上帝的,已經是彌賽亞國度裡的一員;聖靈同時也已經使上帝所應許的「保護」,和在終末所要賜給信徒的 「拯救」,開始生效,而且也保證在終末時,這些「保護」和「拯救」一定會如期交在信徒手中。

      可見,在通往終末的「拯救史」中,也就是在終末的上帝國「已經」開始,但是「尚未」完成的過渡時期中,上帝賜給信徒聖靈作為「擔保」和「記號」,以保證將來上帝國「完成」時,信徒一定可以進入這個上帝國,並且得到終末的拯救。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靈恩派對聖靈工作所需要的反省

     假若說福音派執住改教神學的一端,將聖靈“封存”於“話語”之內,並將聖靈的大能完全限於引領信徒明白真理,那麼靈恩派便可以說是執於另一端,就是以“聖靈的恩賜”至上的角度,去理解聖靈的臨在與祂大能的真實。靈恩派在改教神學的亮光下或許有三方面是值得反省的。

    一、 如路德所認為的,上帝一切的豐富都在基督裡顯明了出來。基督所說的話,使徒見証的記錄,以及一切指向基督的啟示,都是聖靈所說的話語。聖靈使“上帝的話語” 透過先知、耶穌及使徒,成為人的話語。我們可以說,向人說出“上帝的話語”是聖靈首要的工作,而上帝要向人所說的話,都以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所成就的救恩為中心、為依歸。上帝所必要說的,都在聖經中說了出來。因此,聖靈在聖經中說出了全備的啟示;凡關乎救恩的啟示,人需要知道的已在聖經之內。

    在這基礎上,聖靈所需要做的就是引領人一步一步地進入聖經所揭示的奧秘。聖靈既不會背乎自己在聖經中所說的,也不會踰越上帝定意向人所作的啟示。因此,聖靈作 為“保惠師”的工作,與上帝在聖經中所說的話是一致的。亦因如此,要瞭解、辨認聖靈的工作,我們不可離開聖經。而聖經也為聖靈的工作、恩賜與大能作見証。我們也要按聖經所見証的,相信聖靈的工作、恩賜與大能。因不自覺的理性、科學的世界觀而導致企圖將聖經所見証的解釋掉,是錯誤的。

    然而,因 “得勝主義”的驅使而誇大或隨意宣稱聖靈的神蹟奇事,讓自己陷於偏離聖經的見証的危險,也同樣是錯誤的。靈恩派一些人的宣稱與行動,會使人懷疑他們是否一如Muntzer等的“聖靈派”一樣,將自己聖靈的經歷置於聖經之上,而這是聖靈自己絕對不會做的。聖靈只會在人心中不斷印証聖經所啟示的客觀真理。聖靈 在人裡面引發主觀的信仰經歷,所引發的是對客觀的啟示真理的認信、体悟和順服。脫離了客觀的啟示真理,就是脫離了聖靈的工作。福音派恆常所強調的這一點,是非常值得靈恩派的弟兄姊妹深思的。

    二、聖靈的大能是靈恩運動非常獨特的經歷,也是它動力的所在。但什麼是聖靈的大能?路德提醒我們,聖靈的大能與基督的受苦和復活所彰顯的大能是不能分割、二而為一的。說到“得勝”,上帝最大的勝利乃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展現的愛以及全然的順服。

    從基督的受死我們可以看到,無所不能的上帝與撒但決戰,將它徹底打敗,祂所展示的不是撒但熟識並切慕的那種強勢能力,而是剛好與之背道而馳的另一種能力,就是捨己的愛的能力。這能力是撒但沒有辦法明白,也是它最需要明白的,更是它最缺乏的。

    上帝若要跟撒但一般見識以權能勢力與它對陣,上帝早就可以用絕對的優勢把撒但完全擊敗。但上帝沒有這樣做,祂選擇了世人唾棄之路。上帝以自限、對權勢的捨棄,去戰勝撒但的自顯以及對權勢的擁抱,以基督的謙卑、捨己、倒空,去揭示撒但驕妄的虛空。

    基督的受苦原來可以散發出毀滅罪惡權勢的能力,基督徒也因此要以受苦作為兵器。保羅勸勉信徒以為主忍受苦難為榮耀(《弗》3:13),他們所蒙的恩,不單是 得到基督,更是得到為祂受苦的權利(《腓》1:29);而他自己生命最高的目標是“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或者 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腓》3:10-11)。惟有復活的大能是保羅銳意追求的。而吊詭的是,這大能竟與受苦分不開。缺乏了這樣的透視而談大能,很容易 將大能平面化,將上帝的大能降格。

    靈恩派某一些人給人的印象恐怕正有這樣的缺乏。親身經歷了聖靈更新而對靈恩運動抱肯定態度的英國神學家史麥爾(Tom Smail),便不諱言靈恩運動確有這樣的不足。他說:“……我們需要承認五旬宗神學,就像其它傳統的神學一樣,有其不足及限制。在我看來,其中主要的是,五旬宗神學的基本結構使我們難於看到,使人更新和充滿能力的聖靈工作,其實與基督道成肉身、受死、復活這福音的中心,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這缺失不是 單單叫福音的不同方面出現不平衡,更是許多實際的誇大與歪曲的根源。當下更新運動的某些人正受著這樣的威脅。”

    史麥爾將五旬節的更新典模(pentecostal model of renewal),與他稱之為被殺羔羊的更新典模(paschal model of renewal),作了一個對比:

    “五旬節典模將上帝在新約的活動看做兩個緊接的階段,首先在耶穌,然後在聖靈;基督徒入道也分兩個階段……我們首先歸向基督,在十字架下被赦免,然後受聖靈的 洗,並開始以方言或其它聖靈恩賜以彰顯祂的能力……如此一來,十字架的福音很容易被視為一種普通程度(O Level)的基督教信仰,是進到高級程度(A Level)的靈恩經歷所需要經過的一個初階。這樣最大的危險是靈恩經歷可以成為獨立自主的領域,在那裡我們可以毋須問,我們的經驗和期望如何與被釘的基督吻合。受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或別人的見証所激勵,我們很容易以為自己活在超自然能力的世界之內,從得勝被引領到另一得勝,而在加略山上受苦的那位卻被拋 在腦後,起碼不再擔當主要的角色。”

    反過來,被殺羔羊典模卻以“基督的十字架和復活,作為上帝對待我們的救贖中心;上帝藉聖靈在我 們裡頭所作的一切都是由基督的受苦和復活而出,並且一切都必須與之吻合。我們所見的不是兩個圓圈──一以十字架為中心,一以聖靈為中心──而是一個圓圈, 以被釘和復活的主作中心。聖父賜下聖靈是將聖靈賜給這被釘和復活的主,由祂將聖靈賜給祂的門徒,首先作為受苦的靈,然後才作為祂能力的靈。”

    只談聖靈的大能,而忘記這大能的聖靈要彰顯的,正是那隱藏自己的大能、放下本屬於自己的榮耀而為罪人受苦的基督,這樣的聖靈觀是一種割裂的聖靈觀。

    問題不在於我們是否相信聖靈可以在我們當中行神蹟奇事;問題乃在,在深信聖靈大能的前提下,我們如何看待苦難?苦難在基督徒成聖的生活中是否仍有位置?我們應否仍積極地尋求在實際生活中体悟基督所受的苦?上帝若要以超自然的權能壓倒性地打敗撒但,基督便毋須受苦了。

    史麥爾說得好:“我們常常聽人談到權能佈道、權能醫治以及與罪惡勢力權能對峙,我們需要問自己這是什麼意思……對於那些有眼睛去看的,今日確有祂醫治和釋放 大能的確據……但令我擔心的是,我們若不留心,就會在這裡讓關乎上帝大能的錯誤觀念偷偷潛了進來……給人一種印象以為我們相信上帝對付罪惡是以猛烈的超自然威力去立時壓碎它。”

    於此,路德的十架神學便有極大的幫助。

    第三方面,我絕不懷疑注重聖靈恩賜的弟兄姊妹,也非常重視信徒內在生命的更新,因為對他們來說,聖靈能力的彰顯乃由於聖靈的充滿,而聖靈充滿必然會相應地引致聖潔的生活。問題在於聖靈的工作與聖靈的恩賜的本末次序,孰輕孰重,以致信徒須將焦點放在哪裡。

    福音信仰的傳統,深信聖靈的工作是恆常的,是信徒“作成得救功夫”的必要部分,是他們得基業的憑據,更是上帝改變生命的大能的彰顯。這因此是首要的,是信徒必 須切慕追求的。至於聖靈恩賜是上帝按自己的心意分給各人的禮物。這些恩賜對於建立教會固然重要,卻不是成全救恩的必要部分。恩賜具有使命功能的性質,是上帝應許並親自使用的,因此不能忽視。然而它們絕不能取代聖靈的工作。因此,一個人可以有聖靈在他生命中不間斷地工作,結出聖靈的果子,他雖未有靈恩派看為標誌 性的恩賜(例如方言、醫病、趕鬼),也可說是得了聖靈的充滿。

    我們當然不能想像一個人可以被聖靈充滿、任聖靈在他生命中工作、結出了聖靈的果子而竟可以沒有聖靈的恩賜。問題在於,聖靈恩賜的彰顯是否限於靈恩派所專注的矚目恩賜,抑或一如加爾文所認為,聖靈的恩賜是多元而眾多的、是不受我們既定的目錄所限的。

    靈恩派會不會因過分強調外顯和超乎平常的恩賜,反而忽略了聖靈可以大大使用卻又不顯眼的其它恩賜?無論如何,將焦點過於集中在神蹟奇事,可使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一些重要、卻不是首要的事情上。這可能是靈恩派的弟兄姊妹需要留意的。

 

2022年9月3日 星期六

聖靈的一般工作

 

由於基督所作成的大工,他為罪人開通了一條救恩之路,因基督為我們作了代表而與神有了交通,因之永生與救恩的祝福可以臨到我們。接著我們自然地就是要討論基督所作成的救贖工作,由於聖靈的運行而成就在罪人的內心與生活中。為了要使聖靈運行之工更為明顯,我們先要簡略地在此提到聖靈工作的一般運行。

一、聖靈在自然界中的一般運行

我們必須特別注意,若要認識聖靈特殊的運行,必須先認識聖靈在自然界中,以及在一般人的生活中運行的背景。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在本質上,卻是大相逕庭。在自然的範圍中,聖靈賜人生命,即有機體的生命,並賜下智慧、德性,在各種變遷之中,又使我們的生命得以延續,同時又引導人的道路,達到人生的終點。這些也是聖靈在屬靈的範圍中,或說恩惠與救贖的範圍中所行的一切。他在基督裡使人有新生命,引導人在生命上長大,使他們結出屬靈的善果來,並帶領他們進入永遠的榮耀。然而兩者之間也有本質上的分別。聖靈一般的運行是包含在人生的自然秩序中,真正的基礎是出於神首先對於物質世界的創造,使人生或自然萬物有所發展以致於結束。然而聖靈的特殊運行,只在聖徒的生命中執行,而且也為人帶來了一種新的秩序,這種萬事的新秩序,是在自然界中的創造之中所沒有的,乃是在基督裡彰顯出來,是出於神的恩惠。然而若無聖靈的一般運行,就不可能找到聖靈之工特殊運行的範圍。

二、普通恩典

在聖靈一般運行的效果中,普通恩典值得我們特別注意。

1、普通恩典的描述

在神自己的本性中所含有的恩典,並不分普通的,或特殊的,只有神在自然中執行恩典之時,或在自然以及人生中運行所產生的果效上,才有所分別。當我們提到普通恩典時,我們總是想到以下兩點︰(1)即聖靈在一般的事上運行,因此,他雖沒有叫人的內心更新,卻對於人的道德有所影響,使罪惡得以制止,並在社會上維持秩序,同時人間的公義得以伸張;(2)神所賜的這些一般的福氣,是為萬人的,目的是要達到神的心意,因他本為善。阿民念派的人認為這種普通恩典,可以助人獲得屬靈的功效與善果,會叫人衷心悔改並來歸向神;甚至於會激勵人因信來接受基督;除非人頑強地拒絕普通恩典之運行,不然至終一定能達到這種目的。可是這並不是聖經的教訓。普通恩典並不能叫罪人結出善果,也不會叫他生出信心與悔改而歸向神。普通恩典不能除去人類全然敗壞的本性,也不能帶領他們達到屬靈的更新。下面三點乃是指出普通恩典與特殊恩典的區別︰(1)普通恩典不能叫人的靈性得以更新改變,特殊恩典才能;(2)普通恩典乃是以理性與道德的方法運行,使人可以接受真理,叫人的意志有正確的動機,投合人類自然的欲願;可是特殊恩典卻是以屬靈與創造的方法運行;使人的本性完全更新,並結出屬靈的果子來;(3)普通恩典可能為人所拒絕,而且時常被人抗拒;特殊恩典卻無法拒絕,因之一定能使人得到改變而甘願接受遵行。

2、普通恩典以及基督救贖之工

由於基督的贖罪大工,他為人賺得了特殊恩典的祝福。他是否也因著替死獻上,使神恩中的普通福氣,臨到全人類,因此也臨到不肯悔改以及被遺棄的人呢?假使基督並沒有使普通恩典普及,那末神向那些不肯接受基督,以及未在他的義上有分的人,所顯的恩典與憐憫的合法基礎又是什麼呢?可是這種合法基礎並不一定是必須的,基於以下數點事實︰(1)普通恩典不能除去定罪人的罪孽,因之也不能赦免人的罪;(2)普通恩典不能消除定罪的判決,只能將執刑延緩。神為何讓普通恩典的福氣臨及全人類?我們只能說這是神的美意,他喜歡延遲他向罪人所發的忿怒。這不一定是說基督為不肯悔改與被遺棄者賺得這些福氣,只不過是說由於基督之死,為全人類得到那重大的恩益,並在這些恩益中,那些不信者、不肯悔改者與被遺棄者也可以分享。當然,這些一般性的福氣是間接由基督救贖之工的結果而來,不但為神所預知,而且也為神所計畫,成為全人類的祝福。

3、普通恩典實施的方式

(1)神的啟示之光

這個方式是最基本的,因為沒有這一點,其餘的都不可能,也即無效。我們這裡所說的光照,乃是指神在自然中一般的啟示,這個自然的啟示能光照人心,並引導屬血氣之人的良心。然而普通恩典的實施有時也與神特殊啟示之光發生有限度的關係。

(2)政治

我們的比利時信經(Belgic Confession)教訓說︰神親自設立政治,為的是要制止邪惡的傾向和“人的放蕩”,同時也要鼓勵人間的“美德與善行”。

(3)輿論

神在自然中所啟迪之光,尤其是有特殊啟示之光加強其效果;這種光照也能形成一種輿論以配合神的律。這種輿論對於人的行為有極大的影響,因為人人都會視公眾的意見而行事。

(4)神的賞罰

神懲罰人的惡行,不但是在將來,而且今生也會有惡報;但是人若順著律法行事,神也會報賞。神的懲罰有制裁的效果,而他的賞賜乃是一種激勵。由於神的報賞,世間的德行才受到鼓勵。

4、普通恩典的效果

(1)阻止審判的執行

由於普通恩典,神才未立刻施行審判,故罪人可免立刻死亡;因神沒有立刻執行罪的刑罰,所以人才能延續他的自然生命,使他有機會悔改。

(2)罪惡被抑制

由於普通恩典的施行,個人與社會中的罪惡得以抑制。雖然人類因罪而墮落之後,敗壞進入了人類的生命之中,但在目前 ,因普通的恩典,仍能使人的生命延續一段時期。

(3)真理、道德、宗教的意識

因為普通恩典,所以世人至今仍有真、善、美的意識,並且有限度地欣賞這些;此外也有一種對於真理的願望,也有道德的要求,甚至於也盼望能有某種宗教。

(4)公義

普通恩典也使人實行一種所謂公眾的德行(Civil righteousness),也說是“自然的善行”,就是一種外表上與神的律配合的行為,雖然這種善並沒有真正的屬靈特質。

(5)自然的恩福

人類從自然界獲得了各種福氣,也是普通恩典所賜。雖然人自己本是不配,但他卻日日都從神領受各樣豐富的賞賜。

5、聖經對普通恩典的明證

某些經文很明顯地指出聖靈與人心掙扎,然而人並沒有悔改,故聖靈工作終於停止(創6︰3;賽63︰10;徒7︰51;撒上16︰14;來6︰4─6;詩81︰12;羅1︰24、26、28)。另有經文指出神怎樣用各種方法制止人的罪(創20︰6,31︰7;伯1︰12,2︰6;王下19︰27、28;羅13︰1─4)。更有其他經文提到那些未曾重生的人也會行善、行正(王下10︰29、30,12︰2,14︰3;路6︰33;羅2︰14)。最後,也有些經文特別提到神怎樣不分善人惡人,將天上的福氣降給他們(創17︰20,39︰5;詩145︰9、15、16;太5︰44、45;路6︰35、36;徒14︰16、17;提前4︰10)。

2022年7月10日 星期日

聖靈在基督降生前的活動

 

            創世記一章1節已經提到聖靈。在這裡,「神」這個詞的希伯來文是眾數,「創造」這個詞卻是單數。所以創一1顯示,三一神從事創造這單一行動。比較創一26,十一7;賽六8「我們」這個詞。這幾節經文和很多其他經文都提到三位一體。也參太三13-17,二十八19,林後十三14。

    我們可以將時間籠統地分為三個時代或三段時期︰

    (1)基督以前──從創世到基督降生;

(2)我們的主在地上生活的三十三年;

(3)由五旬節開始,我們生活在其中的時期。

    雖然神的三個成員在每一個時期都存在,但總有其中一個特別活躍。在舊約,基督降生前,聖父特別活躍;在福音書,聖子特別活躍;從五旬節開始,包括使徒行傳到其他書信,直到現在,聖靈都特別活躍。

        在神的聖言裡面(不是外面),有真理漸進的啟示或揭示。沒有什麼是一次便完全表達出來。原則是︰「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可四28)。這樣逐漸揭示真理,在關於聖靈的教義最為明顯。所以舊約對聖靈的位格和工作啟示不多;比較起來,新約的啟示則完滿得多。舊約提到聖靈88次,聖約卻至少提及聖靈的名字276次。

        舊約88次提到聖靈的位格和工作,顯示他參與創造這偉大工作,他的活動也與人類有關。

    1.在創造中,聖靈和聖父、聖子有連繫。

    (1)創造物質世界。讀創世記一和二章(特別留意創一2);並比較詩三十三6;伯二十六13。

    (2)人的創造。我們從創一26;伯三十三4明白這點。

    「創造源自聖父;他是創造的源頭──一切都因他而得以存在。創造透過聖子實現︰他是創造的媒介。創造由聖靈實現︰他代表神執行創造的工作。創造是一份工作,由一位神實行。但如果要完整地描述有關神行動的記載,我們必須說創造是源自聖父,透過聖子,並由聖靈實現。」

    聖經是救贖史而不是創造史,因此聖經沒有詳細敘述聖靈的創造工作。但聖經的記載已經足夠。聖經的簡短敘述令人多麼滿足!

    2.聖靈積極與人交往。

    讀下列我們挑選出來的(例)經文︰-

    (1)創六3(8)士六34

    (2)出二十八3(9)士十三25

    (3)出三十一3(10)撒上十6

    (4)民十一26(11)撒上十六14

    (5)民二十四2(12)尼九30

    (6)民二十七18(13)詩五十一11

    (7)士三10(14)彼後一21

    研究上述經文,我們得知下列事實︰-

    (1)在舊約時代,聖靈只會偶然降臨在人身上。聖靈比較少降臨,即使對屬神的人也沒有例外。今天的情況多麼不同啊!現在聖靈住在每一個信徒裡面(約十四16-17留意「裡面」和「永遠」;羅八9;林前六19)。他也願意「降臨」在每一個信徒身上,給他們力量作見證(徒一8)。讀徒二39。

    (2)在舊約時代,聖靈只是在需要人完成特別任務時,才降臨在人身上。例如︰他降臨在比撒列身上,令他精於「用金、銀、銅制造各物」(出三十一3);他降臨到伊利達和米達身上,令他們說預言(民十一26);他降臨在基甸身上,他便能夠吹號(士六34);他降臨在參孫身上,給他強大的體力(士十四6、19)……等。

    (3)在舊約時代,聖靈降臨在各種人身上,包括壞人。最突出的例子是巴蘭(民二十四2)。這多麼清楚地顯明神的主權!

    (4)在舊約時代,聖靈往往在人們任務完成後,便離開他們。聖靈的「膏抹」和「加力」似乎只維持到比撒列完成了他的工作;伊利達和米達說完預言;基甸吹完號……等,他的神聖任務完成後,他便會離開。

    (5)在舊約時代,罪使聖靈遠離人。撒上十六14提到掃羅時,以及大衛在詩五十一11的祈求都清楚表明這點。今天,罪不會令聖靈離開信徒的心,但卻會令他擔憂(弗四30),限制祂在我們生命中,並透過我們的生命運行。

 

2022年6月18日 星期六

聖靈引導的印證

  當我們已經認清並斷定某事是上帝的旨意,在遵行當中,還可試驗有無憑據來證實我們是行在上帝所安排的道路上。

  (一)賜給平安

  

    歌羅西書第三章十五節,「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裏作主。」

  

    我們若按聖靈的引導,行在上帝的旨意中,那麼聖靈必賜給我們意外的平安,來除掉一切的懼怕疑惑和不安的心。但有時,我們在開始行走時,或感一些不安,這也可能是出於魔鬼的試探,是上帝用來試煉我們的信心。上帝所指引的道路,我們雖未曾走過,但會愈走愈平安,主也必發出祂的笑容來招呼,好像在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賽三十21)

    因此我們的心就得著安息,覺得有主同在,一路同行(出三十三14)。

  如果,我們在行走當中,起了疑心(心中一直不安),不能確定是否為上帝的旨意,我們不妨等候重新尋求,直等到有確信才去行。

 (二)供給需用

  

    腓立比書第四章十九節,「我的上帝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

  主若差遣我們去行一事,祂必供給一切的需用。雖然我們的信心難免受試煉,有時貧窮,有時飢寒,但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最後必不缺乏一樣好處。

  (三)加給力量

  腓立比書第四章十三節,「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主是我們力量的源頭,祂若吩咐我們行事,必不斷將祂的力量加給我們,使我們能行所當行的。

  以上所述賜給平安,供給需用及加給力量三點,是用來證實並查驗我們所行的道路,是否在上帝的旨意中,而不是用這些來作決斷遵行的根據。還有,聖靈 的真理引導,是絕對不致有錯的。至於環境的安排,內心的感動,心裏平安等等,都會因自己私意被誤認為聖靈的引導,所以除了真理的引導以外,其餘的,只可作 為參考,不可認為絕對可靠,而確說這些是上帝的旨意。不過敬畏上帝的人,親近上帝的人,必得上帝的引導(詩二十五14),這是我們可以安心的。

  此外還有兩種不合聖靈引導的方式:

  (一)衝動與意念

  有人以為忽然來的衝動或意念,就是聖靈的引導。這是易錯的,因為我們的意念甚多,衝動常發,不能認定那個即是上帝的旨意。因此我們裏面若有一個衝動或意念,就當求聖靈指示,是否由聖靈而來的,否則當求聖靈將衝動或意念消滅。

  (二)選擇難易

  有人到了不能決定上帝旨意時,因良心軟弱的緣故,就想難行的事應該是上帝的旨意,其實不然,難事未必都是上帝的引導。所以我們也不能以難易來分別上帝的旨意。

 

 

2022年5月14日 星期六

聖靈論與救恩論之結合

 

一般基督徒都曉得,在路德身上所肩負的改教使命,主要是高舉三個『惟獨』:惟獨聖經(sola Scriptura)、惟獨信心(sola fide)與惟獨恩典(sola gratia)。

路德所揭櫫的這三項原則—聖經、信心、恩典,都與救恩有關。但我們也發現,路德神學與聖靈的關連性相當高。例如,他認為乃是聖靈藉著福音的話運行作工,使人藉著信得著上帝的救恩;因此信是上帝奧祕的恩賜(mystical gift of God),使信徒能有分於上帝,與上帝成為一。

若是沒有恩典與聖靈的運行,人無法蒙上帝悅納,也無法獲致使人得救的信。救恩乃是上帝所賜的恩典,是因著人的信,藉著上帝的話並由聖靈所完成。因此路德認為,上帝的話乃是上帝賜聖靈的管道(channel)。人聽到的是聖經的話,但上帝賜下的是祂的靈。有聖靈在裏面運行,人所聽到聖經的話成了上帝的話,人才能明白上帝的話。因此有上帝的話,就必定有聖靈的運行。

路德強調,聖靈不會毫無憑藉、漫無目的進到人裏面來運行,聖靈是藉著上帝的話運行在人裏面,使人得著福音的啟示。因此路德認為,無論是研讀聖經、教會禮儀或事奉體系,若無聖靈在人裏面運行,都不過是死的字句、外表的儀式與人為的組織,根本無法將上帝和上帝的祝福帶給人。

因此就著路德神學的內涵來說,聖靈乃是使一切客觀教義變成主觀體驗救恩的內在因素。此外,我們也必須注意,雖然路德強調聖靈帶進自由,使信徒脫離罪與律法的捆綁,並且認為信徒能與上帝有自由並個人的交通,不需再透過羅馬天主教會聖品人的媒介;但是他並沒有因此鼓吹並放任信徒脫離教會和聖經,而在經歷上不受約束,在舉止上為所欲為。

他所強調的聖靈工作,完全受上帝話語—聖經的限制,其應用乃著重信徒在日常生活中經歷救恩的祝福,不同於已往在孟他努運動及中世紀奧祕主義中所描述那特殊、極端的超自然特性。就著聖靈教義與經歷的發展上來說,這是一個在觀念上具有恢復性質的扭轉,平衡了中世紀經院哲學和奧祕神學中的偏差,也糾正不少瑕疵。

至於加爾文這位名副其實的系統神學家,對聖靈的解說比路德更有系統,結構也更明確。就著聖靈的身位一面,加爾文的說法係基於他的三一論,而他的三一論又承襲奧古斯丁與艾奎那路線,因此他肯定聖靈雖在身位上與父、子有別,但在本質或素質上與父、子是一。例如他曾引用希伯來一章四節說到:『上帝的本質是何等單純、不可分割;這本質在祂裏面完全且完整。…父雖因祂自己的特質而有別,卻完全將祂自己顯於子,…於聖靈亦然。』

他也引用約翰一章一節『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解釋父與子雖然在身位上有別,卻在本質上是一。他認為無論父、子、靈之間有何區別,都不能損害上帝最完全的一。完整的父在子裏面;完整的子在父裏面(約十四10)。因此子與父乃是一上帝;並且聖靈與父和子也沒有不同,因為聖靈乃是父與子的靈。

不過他也承認,在說法上必須兩面兼顧,才能防止信徒落入亞流及撒伯流異端。他諄諄題醒,人的心思若因好奇而沉迷於此(關於三一神一與三的奧祕),就會陷入迷宮,因為這一個奧祕實在遠超人智所及。

論到聖靈在信徒身上的工作,加爾文神學在內容上比路德更深入,聖靈工作與信徒救恩歷程的結合度,也顯得更為緊密。在上帝的話與聖靈的關係上,加爾文的看法比路德更進一步,他認為不僅人所傳講之上帝的話是聖靈的管道,聖經在本質上(in its essence)就是聖靈的管道。換句話說,他認為信徒無論是聽人傳講上帝的話或是自己研讀聖經,都能經歷聖靈運行而蒙光照或得啟示。

加爾文相信聖靈在人身上的運行始於重生。他認為當人心為聖靈開啟時,上帝的話就能進入。因此,信心乃由聖靈而來,這聖靈使人得重生,將人聖別,內住於人,在人心裏蓋印,賜人生命將人點活,並且聖靈還是基督將信徒緊繫於神的憑藉。雖然加爾文在其代表作《基督教憲章》(The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中,並沒有專論聖靈的章節,而在他零星題到聖靈時,篇幅也相當有限;不過他也像路德一樣,將聖靈與基督徒救恩的經歷充分結合。這是聖靈論發展過程中,在十六世紀時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也是因宗教改革所帶來的重要恢復與改正。

 

日耳曼奧祕學派中的聖靈論

 

十三世紀起,歐陸奧祕主義以日耳曼奧祕學派(German Mysticism School)為首,曾在巴黎(Paris)、史特拉斯堡(Strassbourg)、科隆(Cologne)等地任教職的艾克哈特(Meister Eckhart)又是箇中翹楚。

艾氏神祕主義所強調的奧祕聯合雖然有濃厚的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c)特色,有別於伯納德以奧古斯丁神學(Augustinian Theology)為基礎的理論,但二者卻同以基督人性與受苦為中心思想。

艾氏認為基督是神人連結的原型(the prototype of the union between God and Man),因此基督是所有忠信者效法的榜樣。他題出著名的『與上帝聯合三階段論』藉著悔罪並對抗惡慾而得『潔淨』(purification),藉著默思基督受苦而順服基督並仿效其苦難以得『啟迪』(illumination),達到脫離一切世物、惡念和自我以臻神人『聯合』(union)境界,但他絲毫未將這一個與上帝奧祕聯合的歷程,歸功於聖靈的工作與經歷。

連十四至十五世紀奧祕派知名人物如凱瑟琳(Catherine of Siena)、肯培多馬(Thomas a Kempis)、茱莉安(Julian of Norwich)以及激進的薩弗納若拉(Girolamo Savonarola)等人,無論經歷夢兆、神醫、聖痕(stigmata)、豫言,或是聖別、變化、聖愛、受苦等等,都直接將他()們經歷歸因於對默想基督、仿效耶穌受苦,或是與上帝密室交通,而不是對聖靈的經歷。

我們不能否認,在十二至十五世紀奧祕主義發展歷程當中,或許真如格立菲博士所言有聖靈的工作,但是從他們的著作和見證中我們也能推斷,中世紀敬虔修士和修女對聖靈身位和工作的認識與經歷,並沒有顯出承繼十個世紀神學豐富之後該有的進展,還是留在前幾個世紀的水準中。

若想要在這些靈修著作中,發現他們對聖靈身位和工作的認識,恐怕不免失望。中世紀基督教在奧祕主義中所呈現出的聖靈論和經歷,比起初期教會,進展並不顯著。

2022年5月13日 星期五

拯救與創造

    在人世間有許多美好的事物,不論是回憶、藝術品或家人的互相關顧,當我們感受這一切美好的事物時,是否有想到這都與聖靈有關呢?

    我們過去對聖靈的認識,把聖 靈限定在個人的拯救和神蹟奇事中,加爾文則試圖打破拯救和創造的截然二分,聖靈不只作工在拯救的事工之中,也作工在創造的事工之中。

 

2022年4月20日 星期三

《尼西亞—康士坦丁堡信經》的影響

 

神學界一般皆認為,康士坦丁堡大會確立了聖靈的神性,也解決了抗靈派的攪擾。表面看來的確如此。教父們所制定的信條,係引用林後三章十七節、林前十五章十五節與約翰福音中相關經文。

然而,單憑這項條文內容而全面肯定康士坦丁堡大會在聖靈論方面的作為,實在有些高估實情。其原因不外如下:首先,此信經在論到基督時,直接稱祂為『出於上帝的上帝,出於光的光,出於真神的真神,…與父同質…』。其肯定基督神性之用意,溢於言表,昭然若揭。

但在論到聖靈時又如何?教父們僅以補充條文略作說明,稱聖靈為『主並賜生命者』,甚至連當時亞他那修與迦帕多家三教父所力持的『聖靈與父同質』 (homoousia),都不輕易採用,態度之保留與顧忌可見一斑。教父們想肯定聖靈神性,其用心無可磨滅;但顯然他們肯定聖靈神性的用心,不及肯定基督神性的用心來得明確。教父們想藉著高舉聖靈神性以打擊抗靈派,卻因身處複雜的神學處境,而委身中間路線,僅以間接隱含的方式點出聖靈之神性:『與父、子同受敬拜並同得榮耀。』

後世的確無法考證,當時教父們是否有意為著教會和諧而彼此妥協;但可以確定的是,聖靈的神性並未在此一信經中獲致最直接、最忠實的肯定。此外,當教父們說聖靈『藉先知發言』,更是暴露第四世紀末聖靈觀的不健全。

眾所周知,信經乃當時基督徒信仰之精粹與摘要,凡被採行並獲准列入之用語及條文,不僅當合乎聖經、真理正確無誤,亦需代表當時教父們共同的信仰觀點。稱聖靈是『藉先知發言』,當然並非不合聖經,因新約聖經也多次題及使徒或門徒藉聖靈說話;只是『聖靈藉先知發言』實在不足以代表整本聖經對聖靈完整的啟示。尤其,『藉先知發言』乃舊約時代耶和華的靈臨及先知的特點,而新約時代使徒著作中聖靈表顯的解釋和應用,早已遠超『藉先知發言』的範疇。

聖靈不僅是先知得以為上帝說話的憑藉,聖靈還將人重生(約三6),使人知罪自責(約十六8),內住於信徒(約二十22, 雅四5),使信徒能為著福音說他國語言(徒二4),使信徒放膽講說上帝的話(徒四31, 六10),為信徒作見證(徒五32),使人讚美上帝(徒十45~46),呼召差遣(徒十三2),禁止並引導(徒八29, 十19, 十一12, 十六7, 二一4),設立教會監督(徒二十28),使信徒得以治死身體的惡行(羅八13),與信徒同證他們是上帝的兒女(羅八16),在信徒裏面歎息(羅八23),幫助擔負信徒的軟弱(羅八26),為信徒代求(羅八27),使信徒有愛(羅十五30),啟示並參透萬事(林前二10),指教信徒(林前二13),使人得智慧的言語(林前十二7~8),在信徒心裏作質(林後一22, 五5),叫人活,使他們夠資格作新約的執事(林後三6),是使信徒得自由的主(林後三17),抵抗肉體並引導信徒使之不在肉體中行事,以結出聖靈的果子(加五17~23),使信徒合一(弗四3),是上帝的話,作信徒爭戰的兵器(弗六17),供應信徒使之得救(腓一19),更新得重生信徒(多三5),使信徒得蒙聖別(帖後二13, 彼前一2),是真理,就是實際(約壹五6)。以上略略數項列舉,已足以證明《尼西亞—康士坦丁堡信經》中『藉先知發言』一辭,頂多僅能代表舊約聖經對聖靈的啟示,或是新約時代的局部經歷。這種說法一旦列為教會信經,成為信徒對聖靈表顯的惟一信仰條文,實反有限制信仰發展之虞。教父們採用不足以代表聖經整體觀點的片面教義,作為代表聖經整體信仰精華的信經內容,自會造成負面影響。

我們知道,孟他努等人自許教會復興希望,號稱獨享聖靈同在,並將聖靈描繪成新啟示、真自由的代名詞,過著清心寡慾的生活,時時等候基督再臨,雖獲重量級教父特土良(Tertullian)同情支持,至終仍消匿於教會歷史中,無法帶給教會長遠且積極的影響,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對聖靈所是與表顯的描繪,尚不及聖經所啟示的水準。孟他努運動之後約兩百年,《尼西亞—康士坦丁堡信經》中稱聖靈『藉先知說話』的條文,顯示大公教會因孟他努運動而感受不小壓力。因此從信經文字內容來看,主後三八一年的《尼西亞—康士坦丁堡信經》就比主後三二五年《尼西亞信經》提供更多關於聖靈的說明。我們似乎可以說,關於聖靈所是與表顯的描述,《尼西亞—康士坦丁堡信經》多少受到兩百年前孟他努運動的刺激和影響。然而,以使徒們所傳承的真理來看,大公教會對聖靈功用的看法依舊過於片面,以之作為整體教會的信仰準則,其格局並不比孟他努運動更寬廣。

此外,《尼西亞—康士坦丁堡信經》內容上雖否定抗靈派思想;但實際上並未杜絕抗靈派引起問題的根源。聖靈沒有在信經中被絕對且直接的肯定為上帝自己。大公教會沒有趁著討論抗靈派爭議的機會,照著聖經整體的啟示,提供一幅關於聖靈所是與表顯的完整圖畫,以徹底解決兩世紀前孟他努運動時就該解決的問題;反而因循傳統,不僅犧牲真理的絕對,也遲滯聖靈論應有的進展。教父們無法承擔的沉重負荷,因此繼續遞傳後世。


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聖靈的恩賜

Everybody Has A Theology: Charisma:聖靈的恩賜: 在新約聖經中搜索中文的“恩賜”二字,一共出現33筆資料。但你如果搜索希臘字charisma,就只有17筆,因為有一些中文翻譯為恩賜的地方沒有charisma,比如福音書和使徒行傳中,charisma并沒有出現,只有禮物那個字dorea,也就是神的賞賜。路加記載的所謂人“看見聖靈的...

 

**********

 在新約聖經中搜索中文的“恩賜”二字,一共出現33筆資料。但你如果搜索希臘字charisma,就只有17筆,因為有一些中文翻譯為恩賜的地方沒有charisma,比如福音書和使徒行傳中,charisma并沒有出現,只有禮物那個字dorea,也就是神的賞賜。路加記載的所謂人“看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原句中只是看見聖靈教灌,恩賜二字是中文翻譯時加的。聖靈澆灌是內心的事件,如何能被人看見?很可能是從開始說方言的恩賜看見的。另外一個翻譯為恩賜的是dorema,也是從父神那裡降下來給眾人的某個賞賜(雅一17)。

下面我們專門檢查保羅提到的charisma,看看這個字在前後文中的用法,從中學習聖靈的恩賜是怎麼一回事。首先看羅馬書中的charisma,一共出現6次。

五章15-16節:只是過犯不如恩賜charisma,若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死了,何況神的恩典,與那因耶穌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賞賜dorea,豈不更加倍地臨到眾人嗎?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賜dorema,原來審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賜charisma乃是由許多過犯而稱義。

這兩句話中的charisma和dorea都是單數和帶定冠詞的用法,而且兩個字似乎可以交替使用:神的這一臨到眾人的gift既是祂的恩典賞賜,又讓眾人由擔罪的景況進入稱義成為神兒女的景況。我們也許可以看出,charisma the gift在此是指神白白賜給人的救恩,描述為讓人可以稱義歸於神,新譯本把這個字翻譯為恩賞。這一猜測從羅馬書的六章23節和十一章29節得到印證:神的“恩賜”charisma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神的“恩賜”charisma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這裏出現了眾數的恩賜—the gifts,意思是神給人的救恩禮物和呼召是祂定意去做的。

一章11節的用法不太相同,保羅說:我切切地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這裏的恩賜也是單數,前面沒有定冠詞。Charisma是個能夠分給眾人,能夠堅固眾人信心,能夠安慰眾人的東西。它會不會是籠統地指神的恩惠呢?BBE就在這裡把charisma翻譯成grace。

下面我們看看哥林多前書中的charisma,一共7次,大多是眾數的charisma,沒有定冠詞。首先在第一章,保羅說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在等候主再來的日子裏,“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意味著charisma有好多樣,而哥林多教會樣樣有,一樣都不比別人少。新譯本寫“在恩賜上一無所缺”,意思差不多。從保羅寫信反映出來的教會問題看,教會中各樣恩賜都不缺,似乎不保證教會的靈性環境比別人好。

到第七章,保羅再次提到恩賜的多樣性:各人領受神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只是你若看前後文,這些charisma指的是有人能夠守獨身,有人不能夠。守獨身的能力是從神得來的,這沒有問題,只是它並非信主以後才有的吧?我聽見有的牧師特別說明charisma是信主以後,聖靈感動你的結果,保羅的這句話恐怕不支持這種理解。

接下去看十二章,保羅專門論述聖靈的諸般恩賜,一共提了5次charisma,最後要求大家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即最妙的道—愛。保羅把愛列為諸般屬靈的恩賜之一,並且花了整整一章的篇幅來說明和描述愛:沒有愛,甚麼其它的屬靈恩賜都沒有意義。說方言啦,講道啦,有智慧、有知識、或有信心啦,施捨啦,都需要愛才行。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保羅的這番話,切切地追求愛心的charisma是最重要的。不要以為人人天生都會表達愛心,這個東西通常需要有機會觀察模仿--自己成長過程中缺乏無條件的接納和愛護的人,往往不知道如何表達對別人的愛心接納或安慰。我們都應該切切地向神求愛心的恩賜。

4-6節:恩賜(眾數charisma即gifts)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新譯本寫得比較清楚:恩賜有許多種,卻是同一位聖靈所賜的;服事的職分有許多種,但是同一位主;工作的方式(功用/活動)也有許多種,但仍是一位神,是祂在眾人裡面作成一切。你看出三一神在我們的服事中是如何配合運作的嗎?聖靈給我們各種能力,因為恩賜是透過能力顯出來的;主耶穌給我們服事的機會和職分;而父神是那位在眾人裡面做工,成就一切活動與果效的!我們很多時候忘記父神,以為祂高高在上,等著查看我們做工的結果而已,不是的。

7-11節: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charisma,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

這段話具體描述了一共九種聖靈的恩賜,似乎都代表了各種的能力?保羅三次指出醫病的能力是恩賜。有禱告醫病能力的人甚至在教會中和行其它異能的人并列,是一份特別的職分(見28節)。把信心列為一個恩賜/能力也是很適當的,因為心理學研究已經證實,有很多人到長大成人的時候,信任的能力是大大受了損害的。沒有一個嬰孩生來不會信任,可是當它感受到自己不受珍惜的時候,那些被遺忘、被撇棄、被傷害的經歷就逐漸損害了信任別人話語的能力。

在提摩太前後書中,保羅都提到提摩太所得到的“神的恩賜”(單數的gift,沒有定冠詞),並且說這恩賜曾經是長老藉著按手賜給提摩太的。保羅沒有描述提摩太得到的具體是甚麼恩賜,是林前十二章列舉的某項能力呢?還是羅馬書中所特指的救恩賞賜?都不太像。也許在提摩太書中,能夠按手賜給的可能是在教會中的某個牧養的職分?正如林前十二28把有醫病恩賜的人和行異能的人列為教會的職分。至於這個職分能夠如火被提摩太“重新挑旺”起來,很可能是請他再次認真履行職務。

歸納起來,在羅馬書中,charisma特指上帝的救恩禮物。在哥林多前書,它是指各種能力,在提摩太前後書,它是職分。歡迎指教!順帶說,彼得前書提到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用法也和林前一樣。

 

2021年12月25日 星期六

聖靈是有位格的上帝

上帝的兒女今天其中一個最大的需要是,認識聖靈和明白祂的聖工。很多認識天父(約十四7)和主耶穌(約十四9)的人,卻沒有真正認識聖靈(約十四17)。

 有三個原因令我們必須研究聖靈的教義:-

1) 這是受到嚴重忽視的真理。很可惜,主再來以及聖靈的位格和工作這些真理都得不到重視,但這些真理在上帝的聖言──包括主的教導、使徒行傳和新約的書信,都佔有很重要的位置。過份強調或過份忽視這些真理都是危險的。

 

2) 有關這個主題有很多混亂和模糊的思想。這也可能是這個主題那麼不受重視的原因。這是一個相當困難的主題──我們很難明白聖靈有位格。對主耶穌,我們不會有這個困難,因為祂曾經以肉身在世上生活。我們的錯誤是將位格和肉身混淆。

 

3) 正確理解聖靈的位格和工作只會帶來祝福。例如:

i)聖靈榮耀主耶穌的位格和工作(約十六14);

ii)祂使上帝的聖言對我們更珍貴(詩一一九1897);

iii)祂令禱告變得清楚和有效(羅八26-27);

iv)祂革新基督徒的服事(徒一8);

v)祂糾正錯誤(約十六13);

vi)祂促使信徒過聖潔的生活(羅八1-4);

vii)祂將教會的生命提升到新的高峰(徒九31)。

明白聖靈的位格和工作還有很多其他結果。

 

    上帝的聖言十分清楚地表明聖靈是有位格的。聖經提到聖靈幾百次,要完整地表明祂的位格,需要逐一研究這些經文,因為聖經每次提到聖靈,都暗示或主張祂有位格。

     聖靈的神性也一樣。因為上帝的聖言多次證明,聖靈不單有位格,而且是位格上帝。

    1. 有三個原因令我們相信聖靈有位格。

    1) 聖經用來描述其他人的詞語也用來暗示聖靈有位格。留意下列經文,它們使用人稱代名詞指聖父、主耶穌、門徒和聖靈:約十四161726;約十六78131415。這些經文十分清楚地表明,聖靈確實有位格。

    2) 我們能夠以某些方式對待聖靈,是如果祂沒有位格,不可能做到的。例如:聖經提到聖靈傷心(賽六十三10);警告我們不要褻瀆聖靈(太十二31);告訴我們有人欺騙聖靈(徒五4);也提醒我們,令聖靈擔憂的危險(弗四30)。我們不能令一股影響力傷心或擔憂,也不能褻瀆或欺騙它。這些人的行動表明聖靈是有位格的。

    3) 聖經描述聖靈的行動,是有位格才能夠做到的。讀創六3;約十四26,十五26,十六13;徒八29,十三2;林前二10;來三7;啟二7。這些經文告訴我們,聖靈努力、教導、見證、引導、說話、細察。這一切行動都顯示祂有位格。

     如果要更深入研究,可以找出聖靈的稱號和名稱,並留意它們都證實祂有位格。聖靈的神性也必然包括祂的位格性,因而也證明祂有位格。如果我們能夠證明聖靈是上帝,祂便一定有位格。那麼,聖靈這個位格是不是上帝?聖經頗清楚地肯定這一點。

    有三個原因令我們相信聖靈是位格上帝。

    1) 新約稱聖靈為「上帝」。徒五3-4清楚表明欺騙聖靈等如欺騙上帝。徒二十八25-26記載,上帝向以賽亞說話的聲音(賽六8-9),是聖靈的聲音。(也要留意賽六8-9的「我們」──三位一體)。

    2) 聖靈也有上帝的屬性:-

    i) 無所不能(詩一零四30;彌二7;彼前三18)。

    ii) 無處不在(詩一三九7-10)。

    iii) 無所不知(林前二10-11)。

    iv) 聖潔(弗一13……聖靈)。

    v) 恩典和愛(加五22;來十29)。

    vi) 真理和信實(約十六13;約壹五6)。

    vii) 永在(來九14)。

     這些都是上帝的特點,因此也證明聖靈是上帝。

    3) 歸於聖靈的作為只有上帝才能做到。例如:伯三十三4(比較創一26,同樣,留意「我們」──三位一體);約三5;羅八11;林前六11。也留意「水禮方程式」(太二十八18-20)和祝福(林後十三14)將三一上帝的名稱連繫起來。

 

     承認聖靈是位格上帝有甚麼實際結果?

    1) 如果我們以為祂只是一股影響力,便會希望擁有「它」更多,結果便會驕傲。

    2) 如果我們認為祂有位格,便會希望祂擁有我們更多,結果便會謙卑。

 

聖靈是有位格的上帝,因此配得我們敬拜、愛、服事和我們的一切!

 

 

 

聖靈的位格

 

聖靈是否一個有位格的個體,表面看來是一個無關痛癢的問題,反正一個人的得救與否,是在乎他是否承認自己是罪人,是否相信耶穌基督是他唯一的救主。至於他是否相信聖靈是有位格的,絲毫不會影響他的救恩。但事實顯示,歷世歷代以來,聖靈的位格,乃是分辨正統與異端的其中一項最重要分水嶺。自古至今的異端、新派,都反對聖靈乃是有位格的上帝者。這些異端包括了:

1.撒伯流(Sabellius):聖父、聖子、聖靈只不過是三個不同的名稱而已,並非三個不同的位格。

2.亞流(Arius):聖靈只不過是基督所造的第一位被造物,並非一位有位格的上帝。

3.蘇西尼(Socinius):聖靈只不過是從上帝散發出來的能力而已。

4.士來馬赫(Schleirmacher):聖靈不是一位格,甚至上帝也不是一位格,只是一種經驗而已。

5.新神學家、新正統主義者皆否認聖靈的位格。

6.耶和華見證人:聖靈只是一種能力而已。

7.摩門教:聖父及聖子均有骨有肉,好像我們一樣,但聖靈卻不是有骨有肉的物質。他們又說,只有物質才可能存在。

8.基督科學會:上帝祇不過是一個人的精神(mind)而已。

從歷史事實看來,沒有任何異端、新派(不信派)承認聖靈為一位有位格的真神。為什麼?原來基本問題,是他們否認聖經乃絕對無誤之權威,他們所根據的並非上帝的啟示,而是自己的「理性」或科學。這種態度根本就是不信,不以上帝為上帝。

1 何謂位格(Person)?

所謂「位格」,並非指好像人一樣的血肉之軀。若以這樣的定義為準,則上帝也不是一個有位格的個體了,因聖經清楚宣告:「上帝是個靈」(約四24)。

位格也不是「面具」或「角色」的意思。因為聖經多處記載到聖父、聖子、聖靈三個位格是同時出現,同時存在的:

1.以賽亞書四十八章16節記著:「主耶和華差遣我(彌賽亞=主基督=聖子)和他的靈(聖靈)來」。差遣者是聖父耶和華,受差者乃聖子和聖靈。三個位格是十分明顯地存在。若我們以「位格」為「角色」或「面具」,豈不是聖父自己差自己,「父的面具」差「子的面具」及「聖靈的面具」?這是沒有意義的。

2.以賽亞書六十三章710節亦清楚地介紹「我」(彌賽亞=聖子耶穌)、耶和華(聖父)及聖靈。又說以色列人悖逆主,使他的聖靈擔憂。聖靈乃一個獨立的位格,在這裡明顯可見。

3.以賽亞書六章3節三次題及「聖哉」,民數記六章2427節三次題及「耶和華」,亦暗示上帝本身乃有三個位格。

4.馬太福音三章1617節題及主耶穌受洗時,三個位格顯然是同時存在。聖子受洗時,聖父在天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聖靈則彷彿鴿子般降在聖子身上。這是最清楚不過的。

5.門徒替人施洗及祝福時,均要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進行(太二十八19;林後十三14)。

6.主耶穌在地上時,屢次向父祈求、禱告,若他與父乃同一位格,只是角色不同,豈不是他自己向自己禱告嗎?

7.若上帝的位格只有一個,當主耶穌被釘死時,上帝豈不也被釘死了?若聖父、聖子、聖靈只是三個名稱,三個不同的角色,則那位格死了以後,三個角色豈不也完全消失了?舉例說,筆者身兼三個角色,對妻子而言,他是丈夫;對子女而言,他是父親;對教會弟兄姐妹而言,他是牧師。筆者死後,三個角色也不會存在了,但上帝是這樣的嗎?

若「位格」並非指「角色」,也不是可辨認的物質之形體,究竟「位格」是什麼意思?據孫德生(J. Oswald Sanders)、來利(Charles C. Ryrie)及華富爾得(John F. Walvoord)等保守的神學家的意見,我們對「位格」之定義,必須同時可以應用於父神及主基督道成肉身前或後。我們說父神及主基督乃是有獨立位格的上帝,原因何在?因這三位一體真神中,每一位格均是明顯可分辨的,是獨立的位格。「位格」包括了下列一些基本要素:

1. 理智與思想

2. 情感與反應

3.    意志與決定

4. 行動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我們要接納以上的定義?理由是,我們若不以上述的定義為準,我們不但要否定聖靈的位格,同時也要否定上帝的位格。因為上帝本身就是靈,並非物質,肉眼也不能見。我們若不以聖靈為有位格,必然也不以上帝為有位格的。這樣,我們根本就不是相信聖經所載的上帝了。

2 聖靈的智慧和理智證實他是有位格的

1.哥林多前書二章1013節清楚告訴我們:「聖靈參透萬事,就是上帝深奧的事也參透了。」聖經沒有說聖靈令我們參透萬事,而是直接說他本身參透萬事,他甚至教導人以屬靈的話去解釋屬靈的事(林前二13)。他若沒有位格,豈能教導人,又怎能「參透萬事」呢?

2.聖靈是有思想的。羅馬書八章27節說:「監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以上這些特質,唯獨有生命、氣息及有獨立位格之個體才可能擁有。若有人以聖靈為沒有位格,而只屬一種能力,則他不可能解釋以上經文及信徒在上述經文中的經歷。

3 聖靈的情感及反應證實他是有位格的

1.以弗所書四章30節勸導信徒「不要叫上帝的聖靈擔憂。」怎樣會令聖靈擔憂?當我們犯罪,悖逆不聽他的話,偏行己路的時候,我們就會令聖靈擔憂。為何聖靈會擔憂,會憂傷?因他是有位格的。若我們以聖靈為上帝的能力,這經文豈不是變成「不要叫『上帝的能力』擔憂」?這是沒有意義的。

2.馬太福音十二章31節告訴我們褻瀆聖靈的總不得赦免。主耶穌這番話是針對當時的法利賽人而說的。主耶穌在他們面前行神跡、趕鬼,但這些深諳律法的法利賽人竟說他是靠鬼王趕鬼。他們明知自己的解釋不合理,不合邏輯,也明知客觀的事實均指出耶穌是基督,是從上帝來的,他們卻仍固執,自以為是,這就是褻瀆聖靈了。同樣,人若深諳上帝的話,但仍硬心不信,雖然明知各方面的事實,卻仍不肯相信,叫他悔改是十分困難的。

3.使徒行傳五章3節指出亞拿尼亞夫婦「欺哄」(欺騙)聖靈。若聖靈沒有位格,沒有反應,沒有情感,他豈會被「欺哄」?

4.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9節亦勸告門徒「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若他不是有情感、有反應、有位格的上帝,他豈能「感動」人?

5.使徒行傳十章1921節記載彼得服從聖靈的命令,下去見哥尼流所差來的人。試想,若聖靈不是有位格,他豈會命令人,又怎能使人服從呢?

6.使徒行傳七章51節指出猶太人「抗拒聖靈」;他被抗拒,證明了他是有位格的。

7.希伯來書十章29節說明:「侮辱施恩的聖靈的人」應該受到更嚴厲的刑罰。

從以上經文看來,聖靈具備了唯獨有位格者才有的情感、反應,可見聖靈乃是具備獨特位格的上帝。

4 聖靈的行動及工作證實他是有位格的

下列的行動及工作是唯獨具位格的聖靈才能有的,這些行動和工作包括:

1.他要引導門徒明白一切的真理(約十六1215)。

2.在門徒生活中引導他們(羅八14)。

3.他要「隨己意」將恩賜分給各人(林前十二11)。

4.他頒布命令給上帝的僕人及宣教士,指引他們作宣教的工作(徒八2629,十六6)。

5.他要指教門徒,並要叫他們想起主對他們說的一切話(約十四26)。

6.他要為主基督作見證(約十五26),並見證門徒乃是上帝的兒女(羅八16)。

7.他使人信服,叫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十六78)。

8.他能行神跡,將腓利提去(徒八39)。

9.他呼召門徒作特別的事工(徒十三2)。

10.他差派門徒作宣教士或作其它特別工作(徒十三4)。

11.他會替門徒「用說不出來的歎息禱告」(羅八26)。

5 聖靈接受敬拜證實他是有位格的

1.主基督升天前頒下大使命,清楚地吩咐門徒「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且要「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太二十八19),若聖靈不是有位格的,這使命便變得毫無意義了。我們要奉聖靈的名給門徒施洗,表明我們對聖靈的敬拜。若聖靈不是有位格的,他豈能接受我們敬拜呢?

2.在使徒給信徒的祝福中,亦清楚顯示聖靈乃是有位格的。哥林多後書十三章14節說:「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這祝福的內容也是對三位一體的真神表示敬拜。

從以上施洗時的禱告及祝福內容中,我們不但看到聖靈是有位格的,而且可以知道,根據上帝的啟示,聖父、聖子及聖靈享有同等榮耀及地位;所以,三位格亦受到同等的敬拜。

6 聖靈與信徒之關係證實他是有位格的

1.使徒行傳十五章28節記載「聖靈和我們(使徒),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外邦信徒)身上」。這經文清楚表示:聖靈和我們一樣,是有位格、性格的,否則不可能作決定。

2.下列經文清楚指出聖靈不是能力而已:

a.路加福音四章14節指出「耶穌滿有聖靈的能力」,而不是說「耶穌滿有聖靈,即等於能力。」(參羅十五13)。

b.使徒行傳十章38節說:「上帝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清楚表明聖靈和能力乃是不同的(參林前二4)。

以上經文顯示,能力來自聖靈,但絕不能說,能力即聖靈。

7 下列邏輯顯示聖靈乃是有位格的

1.聖父及主基督所享有的所有屬性,聖靈均同樣具備。那些屬性正是聖靈位格有力的明證。因為沒有位格的能力絕不可能被形容為具有「永恆」、「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在」、「良善」(完全)、「聖潔」、「真實」、「慈愛」……等屬性。

2.聖父及主基督所作的一切工作,聖靈亦有分參與。

3.    用於聖父及主基督身上之名號亦會應用於聖靈身上。

8 從約翰福音十四至十六章看聖靈的位格

對聖靈之位格描寫得最清楚的,要算是約翰福音十四至十六章有關主基督分離禱告的內容了。

I約翰福音十四至十六章的文法告訴我們聖靈乃是有位格的

a.他被稱為Paracletos(中譯為「訓慰師」、「保惠師」、「顧問」、「中保」、「辯護者」等等)(約十四1626,十五26,十六7)。

在約翰一書二章1節中,Paracletos用於主基督身上,(中譯為「中保」),明顯指出聖靈乃是有位格的。

按希臘文原意para有「旁邊」的意思,cletos則從Kaleo一字而來,有「呼召」、「邀請」等意思。所以paracletos乃是指一位被人邀請到他旁邊去幫助、安慰、侍候、輔導他的人。故此,這人絕不可能是沒有位格的。

b.雖然「靈」一字在希臘文中(pneuma)乃是中性(neuter)名詞,然而,聖經卻用男性的「他」(希臘文為ekeinos),而不是用中性的「它」(希臘文為ekeino)去形容。為什麼?聖經的文法有錯誤嗎?但為何只在聖靈的位格上是這樣?而且自始至終都用ekeinos?聖經顯然是要指出聖靈並非能力而已,他乃是有位格的上帝(參約十六1314)。

c.約翰福音十四章16節記載主基督的一番話:「我要求父,他將賜給你們『另外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聖經把聖靈稱作「另外一位保惠師」,暗示他乃象「中保」、「保惠師」──耶穌一樣性質。當然,他必定有位格,如同主基督一樣。

d.約翰福音十四章17節稱聖靈為「真理的(真實的)聖靈」(the spirit of Truth),這稱號只用於上帝身上。明顯,聖靈必定是有位格的、否則不可能有此稱號。

II 聖靈的工作及使命清楚顯出聖靈是有位格的

a.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門徒(約十四26)。

b.他要叫他們想起主對他們所說的一切話(約十四26)。

c.他要為主作見證(約十五26)。

d.他要令世人知道罪、知道義及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十六811)。

e.他要引導門徒明白真理(約十六13)。

f.他要把將來的事告訴門徒(約十六13)。

g.    他要榮耀主基督(約十六14)。

結論

從聖經的啟示及門徒的經歷來看,聖靈擁有完全的位格,如同聖父與主基督一樣。可惜,在普遍信徒的表現中,我們很少欣賞到聖靈乃是一位有位格的上帝,我們很少注意他的同在、他的反應和他對我們的引導。

究竟信徒應如何欣賞、敬拜這位有位格的上帝?怎樣用實際行動肯定他乃是有位格的?

1.在我們的敬拜中,同時向具有三位格而獨一的真神叩拜、頌讚,(見附於本課後圖解)多默想他。

2.多求聖靈充滿自己。

3.讀經之光,求聖靈引導自己明白。

4.聖靈在我內心,感動我要作某些回應,或對人有某些行動時,不要把這感動當作是「心理作用」。我們要敏銳於他的感動(帖前五19;徒十1921,七51)。

5.不要叫他擔憂,即不要自陷於試探中(弗四30)。

6.順服他的帶領,並欣賞到帶領著自己的乃是聖靈,也是上帝。

另一方面,我們必須謹慎,若聖靈不是一位有位格的上帝,我們根本沒有可能與他建立愈來愈密切的關係,更不可能對他的引導、感動、帶領和提醒愈來愈敏銳。若我們不信上帝是有位格的,我們甚至不可能與上帝建立密切的關係,因為自主基督升天以後,信徒便沒法面對面地見到他。但上帝如何保證信徒可以經歷他,並與他建立更密切的關係呢?他應許差遣這位保惠師、安慰師、中保、顧問、輔導和老師的聖靈來到這世界代表他,如主基督代表上帝一樣。若他不是有位格的,我們從何與「坐在天上的父神及主基督」建立愈來愈密切的關係呢?

 

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道德掙扎」教義的陷阱

 

經驗告訴我們,當信徒以道德掙扎作為他們思想聖靈的重點時,常會被許多陷阱圍繞。他們會漸漸變成律法主義者,常常為自己和別人定下嚴格的規例,好讓自己對不相干的事情毫不染指,又給自己和別人強加一些呆板並約束性的行為模式,作為抵抗屬世潮流的堡壘,並且大大強調遵守這些人為禁忌的重要。他們的行事為人愈來愈像法利賽人,注重提防那能污染人的事情,以及毫不妥協地堅守原則,多於注重實踐基督的愛;他們變得小題大造,對於沒有真正構成威脅的事物,他們亦毫無理由地懼怕受到污染,又頑固地不肯安心;他們變得沒有喜樂,因為盤據他們腦海的,儘是這場屬靈戰爭如何冷酷無情的思想;他們變成病態的人,終日內省,陷溺於懊悔自己心靈的腐朽,久而久之,滋長出灰暗冷漠的人生觀;他們對於道德成長的可能性感到悲觀,不單看自己如此,看別人也是如此;他們對於脫離罪惡,不敢存什麼厚望,最大的希望只不過是不會比以前更糟。這種種態度可說是屬靈的神經衰弱症,他們歪曲、損害並削弱聖靈使人成聖的工作,因此實際上使聖靈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蒙上污點。

 

  這些心態通常是累積了種種因素構成的,諸如天生的性情、早年的教育和訓練,以及因害羞或缺乏安全感而形成的吹毛求疵習慣、低下的自我形象,甚至或者真正的自我憎厭,都往往是一些成因;此外,一些內向的教會文化和社群,都可以導致上述的情況。只不過,現在我想指出的,就是對聖靈認識不足,也經常是一個原因。一如我們剛才討論到的其他兩類人一樣,這類人需要從另一個觀點認識聖靈,從上述我所描寫的那種灰暗、自我中心的屬靈狀況中擺脫出來。一會兒,我就會指出什麼是我所認為的正確觀點了。

 

    現在,我們必須探討第四種看法,他認為聖靈的職事基本上就是呈示;簡單來說,就是促使我們醒覺到一些事情。這是泰萊主教(BIShop JVTpylor)的著作《仲介之神》( The Go-between God)裏面所載的觀點。

 

    泰萊視聖靈(希伯來文的ruach,希臘文的pneuma;兩個原文的意思是「吹動的風」或「呼出的氣息」)為聖經中一個代表神聖「交流」(“current of communication”)的名字,他喚起人對物、對己、對他人,以及對上帝的醒覺,使人覺察到這一切都是重要的現實,催促我們作出種種抉擇,這些抉擇有時更要求我們作出自我犧牲。聖靈的影響,就是藉著這種「覺醒——抉擇——犧牲」的行為模式顯明出來;聖靈就是那位「賜予人生命的仲介之靈」(“lifegiving  GoBetween),他透過自然界、歷史、人類生命,及世界宗教施行他的工作,並在其中運行。這種覺醒是對意義和要求的頓然領會,是理性而又感性的。每一次的覺醒和對覺醒的回應,都影響著事後的抉擇和犧牲。自五旬節以來,聖靈持續不斷的工作,就是使個別人覺醒到耶穌的神性,以致他們的生命能活出耶穌在加略山上為罪受死的自我犧牲精神。聖靈要召喚人對這個覺醒作出回應,他在心志相同的人群中所進行的工作最為有效,因為整個群體可以喚起個人的覺醒,而個人又可以提高群體的覺醒。這些論點是泰萊根據歷史悠久和歷史短淺的教會的實際經驗,經過連串反省後得出來的;他視這些教會群體為神聖使命的表徵和途徑,他所有思想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思想組織起來的。

 

    我們以上所綜覽的幾種對聖靈的看法,受一般牧者大力提倡,卻往往被學者挑剔地評為「大眾化的敬虔」;泰萊是位有恩賜的神學家,故此,他的見解比其他人的看法較有深度是不足為奇的。他著作的大部分內容都使人印象深刻。首先,他的觀點由始至終都以上帝為中心。不僅他的「交流」關鍵思想是根據三一真理的啟示,源自聖靈那「在聖父與聖子之間的永恆職分,使兩者互相察覺」,而且他比其他人對於聖靈自由主權的本質有更深遠的洞見——那些人認為聖靈是上帝賜給我們的力量,供我們使用,或讓我們有所表現;只要我們除去障礙,這股力量就會從我們心裏自動釋放出來。

 

    泰萊認識到聖靈不是神上帝賜給我們的一種興奮劑,他不是任由我們操縱和支配的。所以,泰萊永不跟隨別人膚淺的言論;他們談論讓聖靈在我們裏面得釋放,其實只不過是靠賴自己的抉擇,憑著自己的意志,根本不是聖靈的作為。泰萊在講述聖靈是我們的溝通者和激勵者之餘,從沒有忘記我們是人——罪惡、愚昧、多變、混亂的人——,而聖靈是我們神聖的主,他在我們心裏的工作是超過我們心思所能理解的。泰萊不容許我們專注在我們內裏與罪惡的爭戰中,因為他看見聖靈經常把我們的注意力往上往外導引,叫我們以上帝、耶穌基督及其他人的事為念。

 

    因此,泰萊一方面強調每個人在上帝面前的獨特性(醒覺是屬於個人的事情),另一方面,他的整體取向始終以小組、教會和社區作主導,毫不宣導個人主義。不過,對於文化習尚在聖靈帶領的社群中施加任何限制,他原則上不以為然。他指出,既然耶穌並不屬於他時代的既成文化模式,聖靈在今日也會拆毀一切我們試圖限制他的文化框框。

 

    對於「自發和出於超理性反應」的靈息表現——表現在醫治、方言,尤其是預言的恩賜上——,泰萊亦很靈巧地建構了一套神學思想。他用全人的觀念去解釋這些表現:人不是只懂得作理性分析;整個人的各方面都是聖靈工作的範疇。不過他警誡我們防備自我主義。自我主義與不成熟的思想行為互為因果,往往危害靈恩的精神。泰萊再次表現他的智慧(雖然他所表現的智慧或許並非必需)。他探測那既險且真的道理:人愈趨成熟,聖靈的道德指引便愈有創意,帶領我們超越(當然不是偏離)有聖經根據的正規律例範疇。這些都是真正的灼見。

 

    與上述長處並排的,是兩項缺點——這些缺點是基於泰萊未能完全按著聖經嚴格的要求去徹底發展他的聖經觀點。

 

    首先,他對聖靈所呈示的道說得太少。他討論這個主題時,引用兩節論到上帝的話語(words)的經文(賽五九21;民二三5),然後立即說到約翰福音及教父們所講述的道(Word)——那有位格的神聖之道(personal divineLogos)——,好像話語和道是同一東西。然而無論是聖經上的用法或普通常識都告訴我們兩者並非一樣。那些見證有位格的道(the personal Word)的話語( words),顯然與道(Word)有別。(在這裏,泰萊是追隨巴特「Karl Barth」的講法。巴特肯定地宣稱這些是表現上帝獨一的道三種形式的其中兩種,但這宣稱本身在神學上是一個謎:聖經裏沒有這種說法;巴特曾聲稱他憎惡那些脫離聖經的推測,但在半個世紀以後的今天看來,似乎他自己也在不知不覺間採納了那種方法。)

 

    對於聖靈所激發的覺醒,泰萊的論說尚欠完善,他還需要做的,就是分析聖靈如何證實上帝所啟示的話語、教訓和信息;這些教導和信息,是先知和使徒們從神那要領受,然後重新安排,再以聖經的形式書寫出來的。此外,泰萊還需要分析聖靈如何擔當詮釋者的角色,帶領我們實在地掌握上帝此時此刻對我們說什麼話。可是,泰萊對這些問題沒有提供任何分析。

 

其次,泰萊對於聖靈所呈示的基督說得太少。出乎意料之外,他並沒有系統地綜覽保羅和約翰對聖靈的論說,沒有探討這兩位對聖靈瞭解極深的偉大新約神學家如何闡述聖靈在多方面體現基督,這大大削弱了他的觀點。他所述有關聖靈的引證使我們覺察到基督,他雖一方面專注講述歷史中的耶穌,另一方面卻對耶穌現今掌權、將要再來、他不斷為我們代求、現在與我們的關係、基督徒與他永恆同在的確實盼望等等,都沒有一視同仁地強調;這些欠缺徹底沖淡了對基督醒覺的意義。

 

泰萊寫道:「那充滿我們異象的基督,不管他是歷史中的耶穌、活著的救主,還是那為我們捨身流血的基督,或是那道和宇宙的主,又或是我的鄰舍和窮人的基督,都不打緊;這些只不過是他存在的某方面。無論我們覺得哪一方面最為真實,要緊的是我們崇敬他。」

 

沒錯,這裏說得很好,但假若泰萊補充說,我們欲要心中的基督形象配得上基督自己,又符合聖經的真理,那我們就需要將基督各方面的真理連結起來,並且加上更多,這將成為更好的教義。

 

    就最後的分析來說,我們習慣上怎樣去思想基督,實在是舉足輕重的事;我們屬靈的健康很在乎我們對他是否有足夠的認識,因為認識基督不單只是認識他宇宙性的地位和他在地上的歷史事蹟;反之,猶如墨蘭頓(Melanchthon)很早以前說過,是要認識他的好處——即是要知道耶穌在他所擔當的各種角色中,諸如使者、中保和上帝救恩的體現等,賜與我們什麼。不過,若然你對基督的認識很少,你對他的好處自然也所知有限。

 

    我不是說信徒從耶穌領受的不會超乎他所知的。我先前談論過上帝的豐盛慈愛,他為愛他的人所作的,是「……超過(新國際譯本「NIV」譯作『無限量的超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三20);我們應在這裏回想一下這個要點。耶穌基督對於信徒是始終如一的(神人二性的救主、主、中保、牧人、倡議者、先知、祭司、君王、代贖的祭牲、生命、盼望等等),不在乎他們腦海中對這種與基督的多重關係有多深或多淺的瞭解。舉例來說,使徒兼神學家保羅對這些關係的瞭解,比路加福音二十三章三十九至四十三節中悔改的強盜認識更深,然而耶穌的拯救對任何人都同樣豐厚,我們可以肯定,使徒和強盜此時都同在寶座面前;他們在地上擁有神學知識的多寡,絕不影響他們在天家享受與基督同在的福樂。「……同有一位主……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羅一○12)——主不單厚待猶太人和希利尼人,也同時厚待不擅長也沒有博覽神學的人,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愈少人認識基督,愈早需要提出以下問題:既然他們對耶穌只有蒙朧而歪曲的觀念,他們對耶穌的回應究竟能否真正算為基督徒的信仰?人愈是偏離聖經所述有關耶穌的各種道理(前列的也許是基要道理),掌握基督真理就愈少,以至到一個地步,就是經常談論基督(回教徒、馬克思主義者、通神學者等都會這樣),但實際上並不認識他。

 

    因為上述提及的聖經真理,都指出基督是我們問題的答案;這些問題源自上帝的聖潔和我們的罪,是聖經教導我們針對我們自己與上帝的關係而發出的。人與這些聖經啟示距離愈遠,便愈發感到那些問題與自己無關,結果他對真正的基督和真正的上帝的認識便會愈少。假如有人以為今日的英國是被一個前度搖擺舞蹈家依利莎伯所統治,他就住在波利尼西亞一間木屋裏,隨便按他自己的意思立法,這個人可以說是根本對真正的女皇完全無知。同樣道理,要對耶穌的救贖有真實正確的認識,單單知道他的名字是不足夠的。

 

    用另一個講法去解釋:耶穌基督的真理與新約神學的真理結合(而我像主流基督教傳統一樣依從新約神學的宣稱),意思正是說聖父藉著聖靈給聖子作見證。固然,只有這神學中的耶穌,纔是真正的耶穌。不管在保羅、約翰、路加、馬太、彼得、希伯來書的作者,或誰人的筆下,這新約神學實質上都是宣告耶穌基督的拯救,他拯救我們脫離那捆鎖我們的假神、假信念、假方法、假希望,以及在創造主面前的各種虛假態度等,內裏包藏著各樣外表吸引的宗教和哲學思想。新約的宣告就是為這整個虛謊和假像的萬花筒疹症,他各樣虛假根藏在種種具體的表現中,不知不覺地把普通啟示壓抑了,誤導人心靈中崇拜的天性,使人對神的福音無知或抗拒。羅馬書一章十八節至三章二十節的表達,是斬釘截鐵的;而伯仁納( Emil Brunner)也實在寫得正確:「所有宗教都嘗試重見那失落了的上帝的真理,所有宗教都渴求上帝的光和尚帝的愛;但在所有宗教裏,亦同時出現一個無底深淵,真理被邪惡扭曲了,而人更用盡方法去逃避上帝。」

 

    若然如此,我們必須憑愛心堅定地指出上帝所教導的福音與其他解釋世界真象的說法存在對立,決不能稍有寬讓或基於禮貌而淡然處之。不然,新約聖經所講述「……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弗三8),以及他拯救我們脫離罪的權勢,除去我們的罪,最終使我們完全擺脫罪和他的果子等闡述,都會因為我們俯就那不協調的思想模式而被沖淡。這實際上是極端而具破壞性地視福音為一種相對的道理。雖然在這些不協調的思想架構裏,也許會有某些新約思想特別受到重視,但新約神學的絕對正確性,他那肯定的地位、絕對的權威,就經常被否定——在這裏,否定的意思是不容許新約神學批判及修正各種思想架構:如印度教、佛教、猶太教、回教、馬克思主義或其他宗教。因為事實上並非所有宗教和所有思潮都提出關乎神和人的相同基本問題,亦不是朝相同的方向尋找答案。

 

    有兩種對話正在進行,他們彼此有極大的分別。第一種企圖尋索基督教與其他信仰之間的對照,而這個對照至終是否定一方以肯定另一方的。第二種對話是嘗試在其他宗教信仰中尋找基督,或勉強把基督移植在其他宗教信仰中。有一點必須指出,雖然泰萊談到種族宗教與基督教後期種種信仰如何透過聖靈接觸基督,從而經歷轉變、更新、死亡與復活,但我們完全不能確定泰萊所追尋的是第一種而不是第二種對話。這種含糊的情況其實是他著作裏第三個弱點,是由前兩個弱點引發出來的。這兩個弱點前文已經指出——他沒有認真考慮到那「已記下來的上帝的話語」的實在,同時,對於關乎基督的知識,他忽略了在種種試驗以外,必須以新約中論到基督的教導作為量度的準繩。

 

    在泰萊的聖靈觀裏,聖靈是一位居間的聖者,他的工作是呈露現實、驅使人作出抉擇,及喚起人以犧牲作回應。前面所述絕不是批評泰萊這個中心思想。要找出能令我們瞭解聖靈一直以來在信徒生命中職事的新約主要思想,並不需要遠超泰萊卻步之處。他帶領了我們,雖不中亦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