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舊約中的基督論(2)
在賽42︰1─7中,這位先知又說到將來公平和公義的時代,特別提到福音時代顯著的特色就是賜福給外邦人,同樣他在49︰6說,「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而在新約中路加也告訴我們,當嬰兒耶穌被帶到聖殿的時候,年老而聖潔的西面就能見到這是期待了很久的彌賽亞,他就用下面的話來讚美上帝︰「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路2︰29─32)
保羅特別要人注意福音之福是要延伸到外邦世界的地極的這個應許,徒13︰47,使徒雅各亦如此說(徒15︰17)。在所有彌賽亞預言中,最熟習最完整的當然就是以賽亞53章裡的(賽52︰13─15也屬之)。此處祂工作的性質就是受苦,加上其純粹替代的特質,清楚的表現出這就是赦免祂子民的罪的唯一根據。
「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祂在耶和華而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 祂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他被人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 他。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上帝擊打苦待了,那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 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 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因受欺壓和審判他被奪去;至於他同世的人,誰想他受鞭打,從活人之地被翦除,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他 雖然未行強暴,口中也沒有詭詐,人還使他與惡人同埋;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耶和華卻定意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他必看見後裔,並 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他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並且他要擔當他們的罪孽;所以 我要使他與位大的同分,與強盛的均分擄物;因為他將命傾倒,以致於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
賽65︰17─25及66︰22─23中描寫出彌賽亞工作的果效,最後的榮耀國度是由於福音傳給越來越多的人。世界也有效的變成為公義的。主的被俘虜的子民不僅是從巴比倫之下贖回,也是從一切邪惡下贖回;不僅是猶太人,就是外邦人也享到此福,──那時「餘剩的人」及「一切外邦人」「都尋求主」(摩9︰11─12;徒15︰17)
因為耶和華不只是某一族的神,而是「全地的上帝」。目前對這偉大的黃金時代我們還只先嘗到一點,而且只有很少的能共享,可使我們看見正義的力量在前進,而邪惡的力量在退後;而我們盼望到那個時候,福音會完全得勝(由於人更勸勉,在農業、生物、化學、工程等各方面知識的進步)甚至大自然也光榮的反映出人心中所發生的改變──「曠野和乾旱之地,必然歡喜;沙漠也必快樂,又像玫瑰開花。」(賽35︰1)
在耶23︰5─6中,還有一個彌賽亞的預言︰「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的苗裔,他必掌王權,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在他的日子,猶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他的名必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
這幾節告訴我們,上帝子民的復興是由這樣的一個人成就的︰(1)是大衛的子孫;(2)要作王;(3)祂的國不是建立在政治或軍事權力上,而是建在智慧、公平和公義上;(4)祂被稱為「苗裔」,這名在以賽亞書中是用在彌賽亞身上的;(5)祂的統治帶來和平與和諧,猶大及以色列等主的子民會聯合起來;(6)祂就很清楚的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新約清楚的說,我們得救,不在乎我們自己的義,而是靠基督歸給我們,要我們只憑信心接受的義)。因此這名就是基督,彌賽亞,而耶33︰14─16中的比照的經節宣佈,這位王和祭司要由這正義苗裔的工作而永久的建立起來。
在但2︰44中,彌賽亞的國度(其前面先有四個世上的偉大國度,其中最後一個就是羅馬)被預告成是萬世不易的,用以替代和吸收所有別的國度︰「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
自從基督國度因基督降臨在巴勒斯坦而建立已經兩千年,仍然距完備尚遠,但是一直在進步中,而且必然會成功,其影響已經幾乎及於世上每一部分。我們活在二十世紀的人,像以往各世紀的基督徒一樣,應該在這全力的鬥爭中見證自己的一小部分,這哈米吉多頓之戰,是善惡爭奪世界王權的大戰,其中「世上的國」是慢慢但很確實的變為「我主和主基督的國。」(啟11︰15)
在但7︰13─14所 記的異象,我們見到真的加冕的一幕。從新約來看,就能認識這就是因基督救贖之工而頒給祂的獎賞︰「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 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而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祂;祂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祂的國必不衰敗。」此處是彌賽亞形像的最特 別部分,「人子」是被特別強調的,這個「人」的特色幾乎是被隱藏了的。這裡祂是駕雲來的,象徵上帝的威嚴──這個形容,除了主的性質以外,是從來不用在別處的,因為只有祂能駕著天雲。耶穌常喜歡稱自己為「上帝之子」就是從這裡來的,祂以自己是天上的上帝而來到地上,為了憐憫失喪的人。耶穌在猶太公會前受審,祂就是用這個自稱,而且合乎但7︰13─14的背景。因而大大激怒了大祭司,以至祂撕裂衣服,宣佈耶穌說了褻瀆的話(太26︰64)。
在彌迦書5︰2─5中 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預言,就是彌賽亞要生在伯利恆︰「伯利恆以法祂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祂的根源 從亙古,從太初就有……他必起來,倚靠耶和華的大能,並耶和華他上帝之名的威嚴,牧養他的羊群;他們要安然居住;因為他必日見尊大,直到地極。這位必作我 們的平安。」關於這幾節,赫治博士說︰「先知彌迦預言要生在伯利恆的一位,是︰(1)以色列也就是上帝一切子民的統治者。(2)雖然祂要按時間出生,且由女人而生,但祂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3)祂是以上帝的力量與威嚴來實行統治,也就是祂的政權具有神的屬性和榮耀。(4)祂的統治權是普及萬有的。(5)而且這才實現和平,也就是完美的和諧、秩序、蒙福。」。這幾節經文,猶太人都瞭解是預言彌賽亞的降臨。這被太2︰4─6所證實,其中說到希律問到基督應在何處降生時,祭司文士們立即引用彌5︰2來回答。
在撒迦利亞9︰9,彌賽亞被形容成「王」,祂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的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可與馬太所述耶穌公開進入耶路撒冷作一比較,21︰1─11);祂的統治權是普及萬物的;「祂的權柄必從這海管到那海,從大河管到地極。」(亞9︰10)祂為三十塊銀子被賣,(亞11︰12─13,與馬太所述猶大的叛逆相比,26︰14─16)。由於猶太人拒絕了彌賽亞,他們就為自己帶來了無限的痛苦和譴責,而被長期的分散在列國。這事撒迦利亞也有預言︰「我必以旋風吹散他們到素不認識的萬國中。」(7︰14)這也正是自那時起一千九百年來他們所遭遇的。幸虧撒迦利亞還有話說,最後上帝傾倒在以色列民身上「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多人就歸向彌賽亞而悔改︰「必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亞12︰10)
這在五旬節那天至少部分的實現了。那天彼得講道大有能力,令人信服,以至於「眾人就都驚訝猜疑,彼此說,這是什麼意思呢?」──而且「約添了三千人,」都是猶太人,在那一天悔改,(徒2︰12,41)而且撒迦利亞還說,彌賽亞的國度是要勝利並成為普世的︰「耶和華必作全地的王,」(亞14︰9)
而舊約的最後一個先知瑪拉基宣稱「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祂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瑪3︰1)又說,「但向你們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其光線有醫治之能;」(瑪4︰2)他像別的先知一樣,也預告了公義與和平的統治,強調外邦人和猶太人一樣在這個福氣上有份。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說,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為大」(1︰11,又見3︰2─5、11、12;4︰3)。就在他的書結束時,也就是舊約的結尾,好像有個路標,指著必須經過幾百年的沉默才會來到新約,我們看到預言說先知以利亞來是為彌賽亞預備路(4︰5─6),馬太說這個預言在施洗約翰身上實現了,祂是帶著以利亞的靈和能力來為耶穌預備路的(11︰10;17︰10─13)。
因此在舊約中一開始我們就清楚而一再的看到, 它預言一個神人的降臨,外表有我們的性質,實在則是祂子民的救贖者。照先知們一連串啟示所揭露的,祂是個真人,女人的後裔,亞伯拉罕的後裔,屬猶大支派, 像摩西一樣的先知,屬大衛家的,是個悲哀的人,常有憂患,由童女所生,生在伯利恆時;祂外貌不揚,由一個懷念先知以利亞的人預告,突然來到祂的聖殿,但是 卻也同樣清楚的啟示給我們,祂是個神人,全能的上帝,祂要執行上帝的特權,接受人和天使對上帝的 敬拜,祂在人前施行神蹟來證明祂自己,治癒瞎子、癱子、聾子、啞吧。祂是勝利的王,治權包括全世界。各先知有時特別著重在祂神性的方面,有的特重祂人性的 方面,而新約很清楚的說,這些預言實際上都在基督身上實現了。這些預言特別有個目的,就是使人們比較這些記述和祂的人及工作時,馬上就可以認出祂是彌賽 亞。可惜的是,就是聖經上所託付的這個民族,居然瞎眼到未能認出祂,反倒以最可恥最侮辱的待遇完全拒絕了祂!
因此舊約末世論體系中 最特出的要素就是期望上帝以某種莊嚴的方式再來到祂的子民中同行、談話,像祂在伊甸園時一樣。猶太人的宗教,一開始就是個希望的宗教,也一開始就準備在某 時間會成為一個全世界的宗教,關於彌賽亞的想法,決不僅只是期望一個傑出的地上君王,像以色列史後期所發展的,也有些批評家想要我們相信的。以色列族心裡 虔誠的人自來就希望他們的拯救必然是要靠耶和華本身的出現,舊約時代他們都在盼望我們所盼的同一個基督來拯救,從來不曾被鼓動去盼望別的。
新約接著敘述的彌賽亞正是舊約敘述所剩下的部分,新約記載的基督正是實現舊約有關彌賽亞預言的那一位,馬太福音一開始就追溯耶穌的家譜到大衛及亞伯拉罕,祂記的耶穌為童女所生應驗了賽7︰14的預言,祂降生伯利恆應驗彌迦5︰2,馬可福音開始就宣佈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施洗約翰傳道應驗賽40︰3及瑪3︰1預言,路加在記載天使加百列的話,關於耶穌,祂說「祂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上帝要把祂祖大衛的位給祂,祂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祂的國也沒有窮盡。」(1︰32─33)他也記著年老而聖潔的西面的見證,當耶穌被帶進聖殿,他認出祂是彌賽亞,上帝藉祂供給救恩,並且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2︰32)約翰福音以一個序言開始,敘述「道」成肉身的神,把耶穌與舊約救贖的教義密切的聯繫起來,用的名字是「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1︰29)
當然,毫無疑問耶穌也宣告自己是彌賽亞,在祂佈道初期,祂答覆撒瑪利亞婦人的話,「我知道彌賽亞要來,」祂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祂。」(約4︰26)祂接受這話正如祂接受彼得的話一樣「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太16︰16),並宣佈說,這個真理不是人說的,而是祂在天上的父啟示的,祂也接受馬大的證言︰「我信你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約11︰27)祂對法利賽人說,「你們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約8︰24)──很難再有比這更驚人的宣告了,在祂與法利賽人爭辯時,祂指出他們對彌賽亞的觀念與他們自己所教的經文中差的太遠;因為他們以為祂只是大衛的子孫,經文卻說祂也是大衛的主(太22︰41─45)。當施洗約翰的門徒來問祂是不是彌賽亞,或者他們應該再去找別人,祂答道,「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太11︰4─5),與這些和與此相類似的神蹟都正是以賽亞所說與彌賽亞工作所應具有的神蹟(35︰5─6),猶太人問祂是不是基督,耶穌簡單的告訴他們說,「我已經告訴你們,你們不信;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可以為我作見證。」(約10︰25)這些神蹟應能足以證明,使任何人信服,撒馬利亞井邊的女人,只須這種證據就夠了,她沒有偏見,只靠她的單純信心和常識而且是那麼沉默的行事,她對鎮上的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約4︰29)這些也足以使門徒以及許多平民信服(約2︰11;路5︰8;約6︰14;10︰42;11︰45;12︰11),耶穌在受難的那個星期公開的進耶路撒冷,特別是為了公開宣佈祂就是彌賽亞(路19︰29─40),而且祂在公會受審時用更公開更直爽的態度起誓說,祂是彌賽亞來回答大祭司的指控,「我指著永生上帝,叫你起誓告訴我們,你是上帝的兒子基督不是?」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然而我告訴你們,後來你們要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太26︰64)
耶穌復活後遇見了眾門徒,祂就完成了祂曾對自己有關的啟示,向他們指明舊約如何預言祂的受苦以及後來的榮耀。路4︰25─27說到耶穌與門徒在以馬忤斯的路上同行,祂斥責他們沒有想到舊約有關祂受苦的明白教訓︰「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祂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無疑祂曾指明許多別的經文的意義是我們今日仍不瞭解的。起先祂對猶太人說過,「你們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為他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約5︰46)
甚至在基督道成肉身與受苦之前,就光照了古時聖經中許多暗昧不明的章節,顯然見出彌賽亞不會僅是照肉身算為大衛的子孫,而且也是上帝;不僅是王,而且也是承擔受苦的那一位,由於獻祭的制度著重踰越節的羔羊,延及整個猶太民族的宗教生活,而預表由彌賽亞作成的贖罪,這件事本身已經給我們一個強烈的暗示,當彌賽亞來時,祂的任務將是什麼,因此顯然舊約確曾顯示要來的彌賽亞,其人及其工作,假如猶太人靈裡邊儆醒一點,應該就會毫無困難的認識彌賽亞了。
我們也應指出,眾門徒對耶穌是彌賽亞的證詞同樣也是很強烈的,就我們通常認識的傳記意義而言,當然四福音顯然並非耶穌的傳記,而毋寧說是所寫的論文,便證明祂就是所應許的彌賽亞,約翰特別聲明到祂這本書的目的,他說︰「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蹟,沒有記在這書上,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20︰30─31), 每一卷福音書的內容主要是記載用以證明基督的神性,或祂是彌賽亞的事件或教訓,而有關祂生活的細節則只偶然提到,不過這個方法最有效是顯示背景,而把超自 然者的屬性以最自然的方式使我們看見;而各作者的實際目的,就是在靈裡幫助讀者,這已經最有效的做到了,彼得代表門徒,也就是最密切知道祂生活的一群, 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太16︰16)祂又說,「眾先知也為祂作見證」(徒10︰43),而腓力之解釋以賽亞的先知書,導致埃提阿伯的太監承認耶穌是彌賽亞,願奉祂的名受洗(徒8︰26─40), 關於這點,還有應該記取的就是基督本人和所作的事是初期基督徒所熟知的,而福音和書信就是寫給他們的,因此關於基督位格的教義就從來沒有正式詳細說明過。 各作者很自然的不覺得需要把已成為基督徒們眾所周知的事再加什麼訓示,在多數情形下只不過偶然暗示一下基督位格在教義上的本質,他們為的是顯示祂作別人行 為的榜樣,甚至保羅,這個在新約作者中最會教導人的,在腓2︰5─9中,比別處更親切的說到祂對基督位格的觀念,祂的主要目的是顯出祂是個無私的榜樣,保羅說,雖然在道成肉身前祂是神,但祂不自私的把自己看作與上帝有平等的地位,反倒虛己,成為僕人的樣式,變得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以便別人可以同享在祂裡面的真豐富。
舊約中的基督論(1)
我們已經看到聖經的一切偉大教義的啟示都是逐漸進展的,起初只是模糊的暗示,但依時間的經過,就都清楚而完全的表現出來。就彌賽亞(基督)的 位格和工作而言,尤其是如此,特別是這件事的性質本身,祂的位格和工作,在祂沒有實際來住在人們中間以前,實在無法令人充足明了;但由於整個贖罪的辦法是 如此的重要,而且必須與祂有關係,所以就會令人想到關於祂的位格和工作,在舊約中應該也有所暗示,上帝對彌賽亞這奇妙人物的意旨不是像半夜出太陽,把人眼 睛照耀的失明一樣,而是一步步由先知們的逐漸啟示,直至我們準備好瞭解接受全部真理為止。
第一個說彌賽亞要來贖祂子民的應許,是在創世記第三章裡,在我們 頭一對祖先墮落之後,撒但就被宣佈要受咒詛,因為它是他們墮落的直接原因,這咒詛中含有一個隱藏著的贖罪應許︰「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 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祂的腳跟。」(創3︰15)
雖然這應許是深藏著的,在黑暗的罪中卻是一道明確的光線,照在亞 當夏娃身上,這就足夠使他們不至於完全絕望了。赫治博士說,「這應許及預言的意義是靠後來的啟示來斷定的,如照經文本身所示來解釋,則女人的後裔就表明是 救贖主的意思。要傷蛇的頭,意思是祂對黑暗權勢的最後勝利。這就叫作原始福音,其中就有了這偉大救贖主的人性與神性初現的啟示。既是女人的後裔,祂的人性 是說得很清楚的,至於祂所造成的勝利,其性質是征服撒但,證明出祂的神性。在光明國與黑暗國,基督與匪類,上帝與撒但之間的偉大戰爭上,祂對撒但的勝利, 非上帝不行。因此在聖經最初數卷經文中,甚至在創世記中,就很清楚的暗示著兩個偉大真理︰第一,上帝本體的位格是多數的;第二,其中一位特別對人的拯救有關,在其引導、統治、教訓,以及他們背教的一切惡的最後釋放上都是。」
關於在創世記三章15節找到的這個應許,我們還可以說,其中既表示出基督勝利的完整性,也表示出獲得此一勝利的巨大代價,其中打傷或打碎頭造成了致命傷,而傷腳跟雖則很痛,卻不能致命。
很可能亞當夏娃,像以後每一代人一樣,冀求或至少希望在他們一生中這應許會成全,當他們的長子該隱出生時,夏娃說,「耶和華使我得了一個男子」(創4︰1);當該隱變壞,後來又得了一子,他們抱著很大希望,所以夏娃給祂起名叫塞特。「意思說,上帝另給我立了一個兒子代替亞伯」(創4︰25)。幾代以後,當挪亞出生時,我們可以見到又有這種同樣的希望,因為經上說他父親給他起這個名字(意思是安息)說,「這個兒子必為我們的操作,和手中的勞苦,安慰我們;這操作勞苦是因為耶和華咒詛地。」(創5︰29)同樣很可能在給大衛的某些應許中,關於祂坐寶座的聖子的偉大,這個應許在所羅門身上有初步部分的成全,使有些人相信離救贖主的出現不遠了。
在創22︰18中記著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再引用赫治博士的話說,「凡被應許給亞當作為女人後裔的,接著就被宣佈也是亞伯拉罕的後裔。」這並非集團的指他所有的後裔,而是指個別的基督徒,這從使徒的直接承認得知(加3︰16), 也從應許的直接完成得知,普世各國的蒙福,不是由於亞伯拉罕子孫這一族,而是由於基督,對亞伯拉罕應許的福,照使徒所說加在我們身上的,就是救贖的應許, 因此亞伯拉罕見到基督的日子而歡喜,像我們的主說的,還沒有亞伯拉罕以前就有了我,這就證明所預言的女人子孫與亞伯拉罕後裔,因祂而可以救贖我們的這一 位,既是上帝又是人,除非是人,祂就不能是亞伯拉罕的後裔,除非是上帝,祂就不能是人類的救主」。
創49︰10中,臨死的雅各受到默示,預言以後各族的際遇,關於猶大,祂說︰「圭不離猶大,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等細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此處的意義雖然不大清楚,大致說猶大繼續要成為一國,至少有個名義上的王,直到彌賽亞來臨(歷史記載的事實確然如此發生了,之後猶太人終於被分散各地);從那時起,主的子民才確實知道他們的彌賽亞,承認祂是真正享權的王,因此他們也效忠於祂。
先知巴蘭被摩押王巴勒懇求去咒詛以色列人,不要祝福他們,而這個福是在大衛身上已經初步應驗,顯然要在基督身上完全應驗的︰「有星要出於雅各,有杖要興於以色列,必打破摩押的四角,毀壞擾亂之子。」(民24︰17)
在申18︰18─19中,我們看到由摩西所發的一個驚人的預言︰「我必在他們弟兄中間,給他們興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將當說的話傳給他,他要將我一切所吩咐的,都傳給他們,誰不叫他奉我名所說的話,我必討誰的罪。」
在撒母耳記下7︰12─16,我們看到給大衛的最偉大的應許︰「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祂的國……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定;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在詩89︰3,4,36各節,又重述了這同一個應許︰「我與我所揀選的人立了約,向我的僕人大衛起了誓。我要建立你的後裔,直到永遠,要建立你的寶座,直到萬代……,他的後裔要存到永遠,他的寶座在我面前,如日之恆一般。」
這應許在大衛之子所羅門身上得到初步的應驗,但實際上,不可能在他身上全部應驗,其真正的應驗,我們從新約中得知,是留給彌賽亞的,其中說祂是「大衛的子孫」(太1︰1);說︰「他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上帝要把他祖大衛的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路1︰32─33)
在來1︰5中,作者特別把撒下7︰14中對大衛應許的話用在基督身上「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在來1︰8中,他又把有關救主的詩篇45篇6節用在基督身上「上帝啊,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你的國權是正直的。」在有關救主的詩篇中,要來到的王是說就是上帝的那一位,在110篇中有︰「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一個耶和華對另一個耶和華說話(只有按照三位一體的教義才能懂得)。其中大衛說話,是聖靈默示他說的,承認神那偉大的兒子將是大衛的主,主耶穌宣告的這些話結果在祂自己身上應驗了(太22︰41─44)。在詩篇96︰11─13中,耶和華來的時候,要建立一個全地的公義王權,是大喜地宣佈出來的︰
「願天歡喜,願地快樂,願海和其中所充滿的澎湃;願田和其中所有的都歡樂。那時林中的樹木,都要在耶和華面前歡呼。因為祂來了,祂來要審判全地;祂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祂的信實審判萬民。」
「我要傳聖旨;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詩2︰7─8)──希伯來書作者也引用此節經文來講到基督(1︰7)。
「上帝啊,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你的國權是正直的。」(詩45︰6)──來1︰8宣佈說這已在基督身上應驗。
以賽亞書裡有豐富的資料形容到彌賽亞,以賽亞六章記有榮耀的異象,祂見到耶和華高高坐在寶座上被高舉,被大群敬慕的天使環繞崇拜;當使徒約翰在新約中有這種異象時,也引用了以賽亞所說的話,並把不信基督的人與以賽亞當時所流行的相比,宣稱以賽亞所見的那一位就是基督︰「以賽亞因為看見祂的榮耀,就指著祂說這話。」(約12︰41)
要認識誰是彌賽亞,按上帝所指定的記號是,祂必須是童女所生︰「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賽7︰14)──再沒有比這個名字更能表示出祂的神性了;馬太在宣稱這個預言已因基督是童女所生而實現之後,又說以馬內利這個名字,「翻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就是說上帝在我們天性裡面(太1︰23)。
在賽9︰2中,這位先知說到關於西布倫和拿弗祂利的居民︰「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而馬太宣稱這些話都因基督來的時候,住在迦百農城裡而應驗了(太4︰13─16)。
在賽9︰6─7中,對彌賽亞有很值得注意而動人的描述︰「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 和平的 君。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此處,祂的人性和神性都很清楚的說出來了,並且宣稱祂的國是靠公平和公義而堅定,並且是永遠而普及的。
此處將「全能的上帝」一詞直接用在彌賽亞身上;事實上這詞句在10︰21再 用時是指耶和華,很清楚的表明了彌賽亞被宣佈是上帝,與耶和華就是上帝,完全是同樣的意思。用這些偉大的頭銜給一個僅僅是耶和華代表的人,那就會使舊約的 啟示自相矛盾了;無論你怎麼辯,怎麼說,也不能解決這個矛盾而不違背語句上各種文法的問題,但是它因為新約上帝的兒子道成肉身的神蹟而解決了,所以彌賽亞 同時既有神性又有人性,神人一位。關於彌賽亞的預言,本來連猶太人也不爭辯的,一直到敵基督的對立很激烈而憤恨的出現,才驅使他們離開了他們自己祖先曾經 堅持的立場。
在賽11︰1─10又有一處用比喻的說法來形容彌賽亞作黃金時代的王時是如何統治世界,其中正義與和平要勝過一切地土與武力,二者本是永久為仇的,卻在祂裡面彼此和好了︰「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枝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他必以敬畏耶和華為樂;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公義必當他的 腰帶,信實必當祂脅下的帶子。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他們。牛必與熊同食;牛犢必與小熊同臥; 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斷奶的嬰兒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 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萬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尋求祂;祂安息之所大有榮耀。」
注意以賽亞在形容彌賽亞完全征服邪惡力量時的顯明類似,例如他說︰「他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賽11︰4)又如約翰在啟示錄形容因傳福音基督就完全征服了世界︰「有利劍從祂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祂必用鐵杖轄管他們」(啟19︰15)。當然,無可否認的,以賽亞和約翰說的就是同一個人。
在賽35︰5─10中, 預言了作彌賽亞的將臨記號所表現的一些神蹟奇事︰「那時瞎子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那時瘸子必跳躍像鹿,啞吧的舌頭必能歌唱……」而當施洗約翰的門 徒來問耶穌,祂是不是基督,還是要去找別人,祂就正是指著這些神蹟來證明祂是彌賽亞︰「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 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太11︰4─5)
關於基督作王管治的預言
不少舊約經文都提到,基督將來在地上的千禧年國度。
關於基督得勝的預言
(1) 他的復活︰
(2) 他的升天︰
關於基督之死的預言
(1) 痛苦的死︰
(2) 受害而死︰
關於基督生平的預言
(1) 他的先鋒︰
(2) 他的使命︰
(3) 他的職事︰
(4) 他的教訓︰
(5) 他的到來︰
(6) 他被拒絕︰
關於基督降生的預言
(1) 方式︰
(2) 地點︰
關於基督譜系的預言
(1) 從童女而生︰
(2) 閃的譜系︰
(3) 亞伯拉罕的譜系︰
(4) 以撒的譜系︰
(5) 雅各的後裔︰
(6) 猶大的譜系︰
(7) 大衛的譜系︰
基督論的爭辯
基督論與三位一體之問題的關聯
基督論的難題可以從一般神學方面,與拯救論 方面來加以研究。早期教父對基督論拯救方面的關係,雖未曾加以輕忽,但他們在重要的討論上卻沒有重視。在三位一體的爭論氣氛中,他們從一般神學方面來研究 基督,乃天經地義的事,而三位一體的爭論所導致的決定則是,基督為神的兒子,是與父同質的,因此他就是神。從此而發生的問題,就是基督神性與人性間之關 系。
早期基督論的爭辯,並未帶給人多大的造就, 其中情感上的激動過於表面化,不正當的陰謀往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時甚至出現暴戾的場面。從外表上看來,在這種氣氛之下只會產生錯誤,沒想到這些爭辯卻 導致基督位格教義的信條,就是到今天也還被認為是教會教義的標準。聖靈往往藉著羞恥與混亂引導教會進入更清楚真理的環境中。有些人聲稱,教會在定義根本難 以解說的奧秘上實是大費周章,可是我們應當注意,早期教會並沒有聲稱將這些偉大的真理予以全然瞭解,也並沒有在迦克墩會議上冒然的解說道成肉身的問題;該 次會議僅希求保衛真理,抵抗各項異端,並提出了信仰上的條文,企圖避免各種顯然不合聖經對真理的解釋。
教會所希求的是有關基督的見解,以致不損及 以下的各點;(1)他的真實與本有的神性;(2)他的真實與妥切、適當的人性;(3)神人二性聯合於一位格;與(4)神人二性在一位格內適當的區分。若是 以上所提的要求未能達成,或僅僅達到一部份,那麼有關基督的見解就是不完全的。早期教會中所興起的基督論的一切異端,都起因於未能將所有這些真理,在教義 方面的聲明予以聯合。有些人完全或部份否認基督的神性,又有些人則完全或一部份的駁斥他的真人性;有些人著重基督位格上的合一,但卻忽視神人二性上的區 分,有些人則將二性分清,卻忽視了基督位格上的合一性。
(1)基督論難題的興起
此爭辯是有其根源的。愛賓派(Ebionites)、非「道」派(Alogi)、與動力的神格唯一派(Monarchians)否認基督的神性;幻影派 (Docetae)、神哲派(Gnostics)、與形態派(Modalists)則拒絕基督的人性。他們只是把基督論難題中的名詞之一給取消了,而有些 人則不那麼極端地將基督的神性或人性給否定掉。亞利烏派反對在基督裡成為肉身的聖子的道(the Son-Logos),說他沒有絕對的神性。老底嘉主教阿波林(Apollinaris),否認耶穌基督的真實人性,與亞利烏對照下,他是擁護基督的真神 性,企圖以道來代替人裡頭的靈,來確保他的無罪,因阿氏認為,人的靈是罪的根據地,而一個完全的人性,自然就包括罪性在內;此外他企圖使著道成肉身容易為 人的理性所接受,他推測在道的裡面有原初人的永遠傾向。但是阿波林的解釋不能令人滿意,正如塞德(Shedd)所說︰「如果從人減除理智的成份,那麼那人 不是變成白痴,就是變成禽獸。」然而阿波林的目的是值得讚揚的,他是想確保基督位格的合一與無罪。
(2)對阿波林派的反抗
由於阿波林對問題提出了解決的論點,因而引起了相當的抗議。有加帕多加三教父與西拉流主張,如果道沒有取得完整的人性,那麼他就完全不能作我們的救贖 主,既然全罪人需要重生,那麼基督就須具備完整的人性,而非僅是重要的一點點。他們也在阿波林的教訓中,指出其中有幻影派的成份在內。如果基督裡沒有真正 屬人的意志,那麼他就不能夠在他為人的生活中有真實的試驗與進步。然而,就是阿波林的論敵,雖然著重基督的完全人性,但也認為基督受到他神性的影響。尼撒 的貴格利也說,基督的肉體被改變了,藉著與神性的聯合,失去其一切功能。
在主後三六二年,亞歷山大里亞的會議中,所討論的初步結果聲稱,在基督裡有屬人的「靈魂」(soul)。「靈魂」一詞為會議所使用,認為包括有理性的範圍在內,就是阿波林所稱的「靈」(pneuma)。
2、爭辯的各黨派
(1)涅斯多留派(The Nestorian Party)
有些早期的教父所用的表詞,似乎是否認在基督裡有兩性的存在,並且假定只有一個性,就是「成肉身並可尊敬的道」。從此觀點,馬利亞往往被稱為神之母。而亞歷山大學派特別表顯出此派的傾向。
a.摩普綏提亞之狄奧多(Theodore of Mopsuestia)
另一方面,安提阿學派正走相反的路線,這在摩普綏提亞之狄奧多的教訓中可看出。他的出發點乃在基督完全的人性,以及他屬人經驗的完全現實性,他說基督的 確與人的情緒相搏鬥,經歷了試探而得勝;他擁有勝過罪惡的能力︰□他的生是無罪的;□有屬神的道(Logos)與他的人性聯合。狄奧多否認在基督裡道有實 質上的存在,道住在裡面僅僅是名義上道德性的方式存在,在他看來,神在基督裡與在人裡面沒有什麼基要的區分,只是在基督裡的成份比較多一些而已。此一觀念 實際上是以道德的成份住在為人的耶穌裡面。來取代道成肉身。雖然如此狄奧多仍企圖避免由此見解所達到的必然結論,那就是在基督裡有雙重的位格,他說在兩位 格間還有道德性的聯合存在,且此聯合是如此的密切,因此可以說成只有一位,正如丈夫與妻子可以成為一體一樣。
b.涅斯多留
此安提阿學派見解的必然發展,可在涅斯多留派中發現。涅氏步狄奧多的後塵,否認「神之母」一詞能適當地應用在馬利亞身上,只因馬利亞不過是帶來了一個有 道同在的人而已。涅氏雖然沒有從此立場推出一必然的結論,但反對他的人區利羅(Cyril)卻一定要他為此結論負責任,區利羅指出︰□假如馬利亞不是神之 母,那麼她就是人之母親,而那個人也就是屬神的人,且此被認為與道發生交通的人,取代了神的道成肉身;□如果馬利亞不是神之母,那麼基督與人的關係就要改 變了,他就不再是人類有效的救贖主。涅氏的從者毫不遲延地下了這些個結論,顯得非常草率。
c.對涅斯多留派的評估
涅斯多留派在思想上是不健全的,並不是在基督兩性的教義上,乃是在一個位格的教義上,真神性與真人性他都接受,但並沒有把這兩項認為是一真的合一,並且 成為單一的位格。此派認為,這兩個性,也是兩個位格,但卻對共有的屬性與各自獨立生存的位格間之區分,完全予以忽視,且沒有把神人二性混淆成為一單一的自 我意識,而使這兩性並行成為一道德上的合一。基督這人並不是神,乃是神性的持有者(theophoros),而基督被崇拜,不是因為他是神,乃是因為神在 他裡面。涅斯多留派的重點,就是在於強調基督的人性,並且認為是正當的,同時他們這種作法完全與聖經的證據相違背。叫教會高舉耶穌基督的人格、敬虔與道 德,但卻將他為神又為人的救主,就是一切屬靈能力、恩典與救贖的根源,給抹煞了。
(2)區利羅派(The Cyrillian Party)
涅斯多留最大的勁敵就是亞歷山大的主教區利羅。據他來說,為了要救贖人,道(Logos)取了完全的人性,同時又成為神而人的獨一位格,但他用此名詞, 卻未加以澄清。一方面他似乎只教導說,道(Logos)取了人性,所以在基督裡有兩個性,這兩個性在道(Logos)的一個位格內找到了他們不可分解的合 一,而兩性本身卻沒有任何的改變。但區氏也使用一詞句,藉著屬性的互通來強調在基督裡二性的合一,並且說到基督的位格就好像是由一結果而產生出合一性。區 氏與涅斯多留相比較下,他著重之點乃在於強調基督位格的合一性,他強調的三點完全與當時大公教會的信仰相符合,即︰□二性不可分的聯合;□人性 (manhood)的客觀性與依存性,也就是道(Logos)用以為他的工具(或手段、媒介);與□在基督裡位格的合一性與繼續性。可是偶爾地,區利羅用 的一些詞句,似乎是認為後期的猶提乾派是正確的。他只把性用在道(Logos)上,而不用在基督的人性上,如此他用性(phusis)與位格 (hypostasis),好像是異字同義的名詞。有時區氏要負擔起在基督裡只有一個神而人的性的教義(這是指著道成肉身以後說的),並可能叫人認為區利 羅對基督一性說者(Monophysites)發生興趣,此派叫人相信基督只有一個位格,所以在中保內也有一個性。雖然區氏極力反對這兩性的混同,但他還 是繼續不斷地對他們發生興趣。以弗所會議提出了一個妥協的方案,一方面支持神之母(theotokos)一詞可能用在馬利亞身上,另一方面則又堅稱基督二 性分清的教義。
(3)猶提乾派(The Eutichian Party)
許多區利羅的信者,都不同意猶提乾派的主張,因他們不接受兩性分清的教義。猶提乾為一很老的修士,其信念很不平衡,非常反對涅斯多留派,對於康士坦丁堡 的亞歷山大神學、運動或主張,都拳拳服膺。根據狄奧多熱脫(Theodoeret)所記載,猶氏事實上主張,基督裡的人性與基督裡的神性是相同的,所以他 的身體和我們的身體不是同質料的,實在說來他並非是人。猶氏在主後四四八年的君士坦丁堡會議中被定為異端,但他不服,就上訴羅馬主教利歐,在利歐接到夫拉 維安有關此案的全部報告後,發表了他對夫拉維安所講述的「大卷」(Thom)。因為「大卷」深深影響到迦克墩信條,所以其中的重點應當注意,茲述之如下 ︰□在基督裡有二性,是永遠分清的。□二性聯合於一個位格,而每一個性在道成肉身的生活中,都行使其本身適當的功能。□由位格的合一而產生屬性的交通 (Communicatio idiomatum)。□救贖的工作需要一位即是人又是神、能朽壞又不能朽壞、受感的又不受感的中保。道成肉身是神那方面的屈尊行動,但是道 (Logos)在道成肉身中,並未中止他就是神。□在基督裡的人性是永久的,並且否認此點,就暗示著一種否認基督的真實性,這實是西方教會基督論的精華之 點。
3、迦克墩會議的決議
在開過幾次地方性的會議之後,對猶提乾是毀譽參半,聯合大公會議於四五一年在迦克墩召開,並發表有關基督位格教義的重要聲明如下︰
「我們追隨聖教父,一致教導人承認一位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有完全的神性也有完全的人性,他是真神也是真人,有理性的靈魂與身體;按神性來說是與父 同質,按人性來說是與我們同質,在凡事上像我們一樣,但沒有罪;按神性說,他在諸世代以前為父所生,按人性說,在末世是由童貞女馬利亞(神之母),為我們 及我們的得救而生,也就是這位基督、聖子、主、獨生的兒子,被認為有兩性,不混淆、不改變、不可分的,而二性的分清不能由於聯合而消失,反而每一性的本質 應被保存,同時發生在一個位格、一個生活方式中,並不是兩個位格,乃是一個,就是這同一的聖子,那獨生的子,為道的神,就是主耶穌基督;以上所說的正像先 知從起初關於基督向我們宣佈的,與主耶穌所教導的,並聖教父的信經所一脈相傳下來給我們的。」
此聲明最重要的涵意如下︰□神人二性的本質可以歸屬於一個本質,例如無所不知與有限的知識。□神而人(God-man)的受苦可以被認為是真實的無限, 然而是無感於神性的。□基督位格的根基,是在於他的神性,而非他的的人性。□道(Logos)並未與一般人類中的個人聯合,乃與人性聯合。三位一體神之第 二位,並不是首先和一個體的人聯合 ,這個聯合早在童貞女馬利亞懷孕耶穌基督的時候就聯合了。
(1)基督一性說派(Monophysites)
迦克墩會議關於基督論的爭辯,正如奈西亞會議關於三位一體的爭辯一樣,並沒有得到圓滿的效果。雖然羅馬已成為正統信仰的中心,但是在埃及、敘利亞與帕勒 斯丁等地,還包含著許多猶提乾派狂熱信仰的修道士。事實上,教義發展的程序,已迅速地從東方教會轉至西方。迦克墩會議後,區利羅與猶提乾的跟從者,都被稱 為基督一性說派,因為他們承認在聯合之後,基督有一個混合的性,並否認他有兩個分清的神人二性。正如他們所瞭解的,這分清的二性包含有雙重位格的可能性, 在不同的派別之間有一冗長而又不適當的爭辯。就是在基督一性派之間,意見也都不一致,他們又分為好幾個支流,歐爾博士(Dr.Orr)說,光是他們這幾個 派的名稱,就叫人不寒而慄了。這些名稱就是父神受苦派(Theopaschitists);另一派則是基督人性和我們相似派 (Phthartolatrists),此派主張與迦克墩信條很相近,強調基督人性和我們一樣的事實,因此他能夠受苦,也因而說應崇拜那會朽壞的;和正與 此相反的基督人性與我們相反派(Aphthartolatrists),此派主張基督的人性與我們不同質,乃賦有神的屬性,因此是無罪的,不可毀滅與不可 衰殘的。
(2)拜占庭的李安迪(Leontius of Byzantium)
迦克墩神學最能幹、顯著的護衛者就是拜占庭的李安迪,他在基督教義神學的構造上有所加添後,又為大馬色約翰予以充份的發揮,所論之點乃是︰涅斯多留派的 反對,可能導致基督人性獨立客觀的存在,此一觀念是受到客觀的(anupostasis)與在位格內的(anupostasia)兩名詞所助成。因此李安 迪強調,基督人性的事實是在位格內的,而非客觀 性的,自從道成肉身的那一剎那開始,在神兒子的位格中,就有其個人的生存(personal subsistence)。
五五三年羅馬皇猶斯提念(Justinian),在君士坦丁堡召開第五次大公會議,定狄奧多所寫的為異端,使得情勢對基督一性說派有利。但是單就基督一 性說派咒詛那些聲稱迦克墩會議贊助其所定罪之錯謬這方面來說,對他們就不利。這件事並沒有令基督一性說派滿意,反而使他們與羅馬帝國教會分離。
2、基督一志說的爭辯(The Monothelitic Controversy)
不久就見出企圖在會議中解決基督一性說的事未能圓滿達成。幾項重要的問題尚未解決,在基督的二性不單指基督內的二性時,另外又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在位格 中包括多少?在屬性中又包括多少?且與此有關更重要的問題是,意志是屬於前者或是後者?這就等於問,基督裡是不是只有一個意志,還是兩個?若說只有一個, 那似乎剝奪了基督有真正屬人的意志,因此就從他人性的完整上有所減損;另一方面,若說有兩個意志,那又回到涅斯多留的陣營中了。
基督一志說派
結果從基督一性說派中又興起了一新的基督一志說派(Monothelites)。顧名思義,該派的主張是由位格的合一開始,並宣稱基督只有一個意志。此 教義具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基督屬人的意志被屬神的意志合併了,所以只有屬神的意志在活動;另一說法則是,意志被認為是混合體,是由神的意志與人的意志注入 的結果。反對基督一志說的人被稱為基督二志說派(Dyothelites),此派的立場是主張基督有二性,並宣稱在基督裡有兩個意志。而基督一志說派反對 他們破壞了基督個人生活的合一性。
有一個時期,能力(energeia)一詞在此次爭辯中先於意志(thelema)而被使用,但不久「意志」一詞較「能力」一詞表達更為清楚,所以就取 代了「能力」而被使用。但有一件事必須注意,就是「意志」一詞的意義非常廣泛。嚴格說來,當我們用「意志」的時候,意思是意願、自決、與選擇的功能;但此 字也用在廣義方面,包括直覺、嗜好、願望、與愛情,及其與之相反的意義。這些在從前的爭辯中,都包括在「意志」一詞中,所以就帶出了一個問題,即基督是否 懼怕,並逃避苦難與死亡?若否認基督裡屬人的意志,那麼基督的人性就多少帶有幻影派的色彩。
君士坦丁堡第六次大公會議(主後六八O年)具有羅馬主教的合作,採納了二意志、二能力教義為正統的信仰立場,但也決定了基督內屬人的意志必須被瞭解為從 屬於屬神的意志。被公認的意見乃是說,在基督裡屬人的意志,並沒有因與屬神的意志聯合而消減了人的成份,反而因著聯合而被提升,並達於完全,此二者總是有 一種完全協和的姿態一起活動。
3、大馬色約翰的基督論
希臘教會神學在大馬色約翰時的發展達於最高點,因此注意他對基督位格教義的瞭解是非常重要的。根據他的說法,道(Logos)取了人性,並不是耶穌這個 人取了道。這意思就是說,Logos是一個具有約束性的代理,目的在求得二性的聯合,而並沒有取屬人的個人性,也沒有採取一般的人性,乃是具有潛力的個 人,亦即尚未發展成一位格的人性。藉著Logos與具有潛力的人,在馬利亞的腹中聯合,而後者需要一個體的存在。雖然說基督的人性沒有他自己獨立的位格, 但是藉著Logos而有其個體的存在,他並非是位格的,但卻在位格之內。他將基督裡二性的聯合比作人身體與靈魂的聯合,認為在基督裡有一種神和人彼此互相 存在的關係(circumincession),即神的屬性與人的屬性互相交通,所以屬人的性情被神化,也可以說是神在肉身受苦,而人性也只有在這種情形 中有效,因此人性純粹是按受的,並且是被動的。神的兒子(包括他的完全人性在內)乃是教會崇拜的對象,雖然有一減損基督人性到一僅為Logos之器官的傾 向,但是卻承認兩性合作,並且一個位格在每一個性情中都有所行動和意願。意志被認為是屬於本性的,但卻聲稱在基督裡屬人的意志,已成為道成肉身之神的意 志。
4、西方教會的基督論
西方教會並未受到東方教會激烈爭辯的影響。整體的說來,似乎西方教會的思想,對於哲學的區分還沒有充份地瞭解,以致未能在問題的討論上採取主動參與,認為這些問題是如此地深奧與詭譎,以致使東方教會分裂。
嗣子說(Adoptionism)
在七、八世紀中,西班牙關於基督論又出現了一個新的運動,稱之為嗣子說的爭論。「嗣子」一詞在西班牙是為人所熟知的,因為在主後六七五年托理多會議中宣 稱基督是神的兒子,是由於本性(nature),而非由於領養(adoption 嗣子)。嗣子說教義的真正健將,就是俄基拉之主教非利士(Felix of Urgella),他認為基督在他神性這方面(就是logos)當然是神的獨生子,但在人這方面說,乃是領養的神之子。他同時想要藉著強調耶穌在馬利亞腹 中之時,人子與神的兒子就聯合的事實,來保守位格上的合一。
因此,此說是在自然為神的兒子與領養成為神的兒子間作了一區分,而前者是指著基督神性說的,後者是指著基督人性說的。非利士及其信從者將以下幾點作為他 們信仰的根基︰(1)根據基督裡兩性的區分,暗示著在子權裡兩種方式的區分。(2)根據聖經中的經文,指出基督是個人,在聖父以下從屬於父神。(3)根據 信者被神領養,得兒子的名份,成為神的兒子,並且也成為基督的「弟兄」,這似乎暗示基督在人性上也是神的兒子。為了再進一步地解釋此意義,他們就在基督在 伯利恆自然的生與屬靈的生之間作一區分,而此屬靈的生是從耶穌受洗時開始,並在複活後中止;此屬靈的生使基督成為神的嗣子。
反對此見解的人雖然未能攻擊嗣子說派,說他們教導有關基督雙重位格的明顯錯誤,但他們卻堅稱此見解的必然結果就是有兩個神之子(dual sonship)。查理曼時代的著名學者亞勒昆(Alcuin),就基督分有兩個兒子的問題與非利士大起爭辯,他主張沒有一個父親能夠有本性上是兒子,而 同時又是領養的兒子,毫無疑問地,嗣子派將一種從外來的生疏的立場加諸於基督的人性上,只等到基督藉著一特殊領養的作為,才能成為神的兒子,這實是一種錯 誤的想法。這個錯謬在主後七九四年的法蘭克福大會(Synod of Frankfort)上被定為異端。
後期基督論的檢討
在中古世紀時期,基督位格的教義並未居於顯著的地位,而其他的問題如有關罪與恩的教義、救贖工作的教義,都為當時人們注意的中心。簡單提示阿奎納對於基督論解釋最顯著之點,將足以說明此問題在宗教改革時的情形。
阿奎納的基督論
至於在
基督裡二性的聯合,阿奎納贊成過去教會所領受的的神學立場。Logos的位格在道成肉身聯
合的時候成為混合體,此聯合「阻礙」(hindered)了基督的人性,使之未能達於獨立的位格。由於與logos的聯合,基督的人性領受了雙重的恩惠,
即︰
(1)聯合的恩惠(gratia unionis),或謂從人性與神性聯合的結果而產生的尊嚴,所以基督的人性也成為崇拜的對象;
(2)成聖的恩惠(gratia
habitualis),此成聖之恩是給予為人的基督,使之在與神的關係中做為對人性的支持。在基督屬人這方面的知識可分為兩種,即注入的知識
(scientin infusa)與取得的知識(scientia
acquisita)。
由於前者使得基督能知道人所能知道的一切事,並由於啟示而得知的一切事,就知識上來說是完全的,但是因為人是受造的,所以受到限 製。由於後者,藉著理智的才能,基督因而知道一切所能知道的事。在抽象的兩性之間沒有屬性的互通,但在位格上卻能有人與神的屬性。基督的人性並非無所不 能,而是受到人情感上的控製,即如憂愁、悲哀、恐懼、稀奇、與憤怒。在基督裡有兩個意志,但最終極的因果關係乃屬於神的意志。
信義宗的基督論有一點值得特別注意。
路德堅決地主張基督有神人二性,並logos的位格中有不可分的聯合的教義。但他論聖餐有主真實臨在的教義,使著基督升天之後他的人性是無所不在的見解,
成為必然的結果。這就導致信義宗之屬性互通(communicatio
idiomatum)的見解,就是說「基督的每一個性,都彼此充溢著,即人性中有神性,神性中有人性。」(Neve,Lutheran
Symbolics,p.132)雖然有一些神的屬性(即如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被認為是屬於人性的,但若將人之屬性歸諸於神性則要多加考慮
了。關於這個問題以後就不了了之,而根據「協和信條」(Formula of
Concord),神性將他的屬性歸之於人性,但實施此事乃在於神兒子的意志。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此協和信條的聲明雖然不是實際上彼此矛盾,但也是暗昧不
明的(參施密特著《教義神學》第40頁),因此信義宗神學家,在此問題上意見分歧,也就不足為奇了。
屬性互通的教義在信義會中引起了一大
爭辯。信義宗神學家很明顯地理解到,只有在基督兩性聯合的時候才需要屬性的互通,這才是合理的解釋。但根據這種假設,他們馬上又面臨了另一問題,即如何解
說在福音書中所記載基督降卑的生活。這也就導致葛森(Giessen)與杜賓根(Tuebingen)神學家間之爭辯。前者主張基督在道成肉身時放棄了神
的屬性,或謂僅僅偶爾的使用神性;後者主張基督總是有神的屬性,不過是予以隱藏,或僅是暗中使用。錢尼茲(Chemnitz)是前者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而
布仁智(Brenz)則為後者之代表。以總體而言,協和信條傾向前者的主張,其見解逐漸在信義會中盛行。在昆斯泰(Quenstedt)的著述中,此教義
抵於大成,他認為在基督人性中,屬神能力的臨在,只不過成為一潛在力而已。在今日路德派的人士中有一顯著傾向,那就是遺棄了屬性互通的見解,並與改革宗的
見解相符合,亦即每一屬性都是歸屬於位格的(參奧格斯堡信條講義,第91頁)。
2、改革宗的基督論與第二瑞士信條
關於基督論,改革宗最完全、最正式的立場,乃記載在一五六六年所製定的瑞士第二信條(Second Helvetic Confession)中。茲引述其中最適當的聲明如下︰
「因此論到神兒子的神性,他是與聖父
同等同質的;他是真神,非僅在名義上或藉著領養,或由於特別的恩寵,乃是在本性與本質上……因此我們憎惡亞利烏褻瀆的教義所表達抗拒神的兒子……我們也教
導並相信,永遠之神的永遠之子成為人子,是出於亞伯拉罕與大衛的後裔,並不如愛賓(Ebion)所說是藉著人,乃是由聖靈感孕,為童貞女馬利亞所生……此
外,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並不具有無理性的靈魂,如阿波林所想像的;也不是說他具有一無靈魂的身體,如猶諾米(Eunomius)所教導的;但他的靈魂是有理
性的,他的身體是有知覺的……因此我們承認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具有兩個性──神性與人性;所以我們說這兩性是如此地聯合起來,以致不能被吸收、被混淆,乃是
聯合於一位格,所以我們的確是敬拜一位基督,我們的主,而不是兩位……因此正如我們所判定涅斯多留為異端,因為此異端造成兩個基督,且使之合為一,卻又將
位格的聯合加以消除,所以我們憎嫌猶提乾、基督一性說派、與基督一志說派的瘋狂,因為他們將基督人性的適當性予以推翻。因此我們並不教導在基督中的神性受
過苦,或按基督的人性說他尚在人間,因我們既不想也不教導說,在基督得榮之後,他的身體就不再是一個真身體,或說這身體被神化,並身體神化後就將身體的成
份脫掉,完全成為神的性質了,並成為單獨的本質;因此我們不接受史文克斐(Schewenkfeldt)詭譎、複雜、暗昧與矛盾的爭論,以及其他類似關於
此問題的爭論者;我們也不讚成史文克斐的見解。」
馬金多須(Mackintosh)以下所說或許是真的︰「以上所提的這些形容詞,在結論上來說,並未暗示嚴重地意見上的分歧,因為神人同性論
(anthropomorphic)一詞絕不能與基督凡人論(humanitarian)相混淆。」但事實上,所使用的新方法僅是破壞性的,而非建設性
的。此神學在應用方面也是相當強烈的違反權威與超自然,並且與理性和經驗不合。他們所教導的並不是聖經中所教導我們的,乃是人在檢討他的生活現象,並人經
歷耶穌的經驗的再發現,然後以此形成耶穌觀的決定因素,如此就在歷史上的耶穌(根據福音書作者所描述的)與神學上的基督(從保羅時代開始,各神學思想家豐
富想像的果實,他們的形像現已反映在教會的信徒之中)之間,作一有害的區分。榮耀之主凡屬超自然的部份都被翦除,以致有關基督的教義已被耶穌的教訓所取
代。向來為教會認為當作祟拜對象的神,如今僅成為道德上的教師,雖然如此,但他們還在努力保留耶穌基督關於宗教上的意義,可是對他的瞭解還是儘量合乎世界
的潮流。由於篇幅所限,我們只簡單地提出幾項有關基督的顯著見解。
1、 施來爾馬赫(Schleiermacher)的基督論
在施來爾馬赫的基督論中,不能說耶穌高過了人的水平,而他位格的超凡乃在於他擁有一與神性聯合的完全意識,並在其完全無罪的性格中完全理解了人類的命
運。他是第二亞當,是象第一個亞當一樣的真人,但是他被置於更優越的環境中,在順服中繼續保持無罪與完全。他是人類新的屬靈領袖,他能賜予並支持全人類高
度的生命。他超越的尊嚴性,在神對他特別臨格的至高意識上得到瞭解釋。他是一個完全有宗教信仰的人,他也是一切真宗教的來源,所有的人藉著在他裡面活潑的
信仰,就完全成為有宗教、敬虔的人。基督超等的性格都指出他有非凡來源的事實,因為在他裡面沒有遺傳性的影響,以致有犯罪的傾向,至於接不接受他為童女所
生就都無關緊要了。他的位格是由創造的作為所形成的,也就是把人性提高到一理想完全的地步。
2、康德與黑格爾的基督論
康德論基督(Kant's View of Christ)
對康德而言,基督只不過是一抽象的,以及道德完全的理想。他認為,使人得救的就是對這個理想的信心,而非信耶穌這個人,但教會犯了一個大錯誤,將太多有
關道德方面的形容詞用在耶穌身上,他只不過是一象徵而已。此道德理想從起初就在神的心意中徘徊,如果你要稱他為神之子也可以,他從天降世道成肉身,在世上
被認為有完全的人性,他在理性的真理中顯現出來,為理性真理的內容,而耶穌就是此信仰最傑出的教師與先峰。假如一個人真正的得到了這個信心,那就能救他而
不論他與耶穌個人的關係如何,這種見解將新約福音廢除,剝奪了我們主的神性,所給我們的只是一位講仁義道德的教師而已。
黑格爾論基督(Hegel's View Christ)
對黑格爾而言,有關耶穌基督的教會信仰,只不過是人對本體論概念──形而上真理的象徵性表明,作不清楚的陳述而已。他認為人類歷史,就是在時空的條件
下,神演變的程序,亦即理性的自我展示,這也就是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的唯一意義。神在人類中道成肉身,而此道成肉身表明了神人之合一。至於黑氏所理解的
道成肉身是否是為以色列一族的事,或認為耶穌基督超奇的道成肉身使教會信仰達於最高點的問題,使得黑格爾的學生意見各殊。根據黑格爾,神在基督裡於歷史上
的彰顯,可從兩方面來看。一般人都認為耶穌是個教師,講說神國的教訓,並提示道德的至高法則,且藉著言行一致,以致於死,為我們留下榜樣;但信者都採取一
高尚的見解,即藉著信承認耶穌為神,並且終止了他屬神的超越,而他所作、所成就的成了神的啟示。他在基督裡與我們接近,撫摸我們,叫我們能認識他。這不是
別的,就是人和神在基督裡相遇的泛神論。當然,教會所提示的,僅是象徵與不完全的表達,據說哲學能提供更完全的表達。
3、虛己說(The Kenotic Theories)
虛己說的教義有一較顯著的嘗試,即去改進基督位格論上神學的解說。Kenosis一詞,是從腓立比書二章7節的經文中而來,那裡說基督「反倒虛己取了奴僕
的形像」,其中被譯為「虛己」的希臘字ekenosen,是kenoo的不定過去式。作為虛己說聖經根據的經文,是被誤解的加以使用,並且也誤解了林後八
9經文的意思。這幾處經文被教導成,基督在道成肉身時,倒空或丟棄了他自己的神性。但對這個解釋有很多疑意︰(1)華飛德博士提示︰「虛己
(emptied Himself)一詞的翻譯,與該名詞的正常意義使自己默默無聞、無關重要(to make oneself od no
account)的解釋相牴觸。」(基督論與批判主義,375頁);(2)倒空行動的對象並不是基督的神性,乃是他的本性,但是他的本性在能力與榮耀上是
與神同等的。榮耀的主成為奴僕,就是使他自己默默無聞。然而虛己派卻根據腓二7與林後八9的經文,說Logos真的將神性減低變為人,一部份或全部地來到
人的範圍之內,直等到最後再取得神性時,在智慧與能力上才有所增進。
此說明顯是由兩項動機而產生的,即願望
(1)支持基督人性的實質與完整;
(2)表明基督降卑的偉大,他本是富足,卻為我們的緣故成為貧窮。茲提數人的見解如下︰
多馬修(Thomasius)的見解
根據多馬修的見解,Logos雖然還持有其絕對能力的道德屬性,但他卻暫時喪失了他無所不能、無所不在、與無所不知的屬性,唯在複活之後又複得這些屬性。
葛斯(Gess)的見解
葛斯的學說較為絕對與一致,也更為人所接受。他說Logos在道成肉身的時候,真的終止了他神性的功能,以及他永遠的意識,而將自己減低到受限製的人性,所以他的意識完全成為人的意識。這與阿波林的見解非常相近。
愛布拉德(Ebrard)的見解
改革宗學者愛布拉德採取了Logos雙重的生命觀,一方面Logos將他自己降低到人的範圍內,並擁有純屬人的意識;但另一方面,他也持守並經歷了在三位一體生命中的完全,並無任何阻撓。這同一的自我,在永遠與暫時的形態中立即存在,是無限的,同時又是有限的。
馬敦森(Martensen)的見解
馬敦森假定,在Logos降卑的時候,在他裡面有兩個非交通的生命。以神的兒子來說,他是活在父神的懷中,繼續著三位一體的功能;但是當成為一沒有潛力的Logos時,他對以上所說的功能毫無所知,只有當認識神的知識進入他人性中的才智時,他才知道自己是神。
對虛己說的疑義
此說曾一度以各種方式盛行於各教會,為多人所擁護,但如今卻影響力大失。此說對三位一體的教義具有破壞性,因與神的不變性相牴觸,又與將神性歸諸歷史耶
穌的聖經章節不符。是用一種絕對又極其一致的方式教導,拉他謝(La Touche)所說︰「道成肉身就是神的自殺。」
4、杜聶爾論進步性的道成肉身
杜聶爾(Dorner)不但是位聖經學家,同時也是位哲學神學家。他被認為是基督論折衷派的主要代表者,他反對基督的虛己說,而強調,神與人相關的事
實,並且說在神的基本屬性中有與人交通的慾望。由於此項事實,道成肉身在超越方面,以及歷史方面都是必須的,即使罪未曾進入世界,也會有道成肉身的事發
生。基督的人性是一個新的人性,在此新人性中,神接納人的可能性已被提升到最高點,這件事是必須的,因為基督被派定為被救贖人類之元首,因此Logos
(是啟示的最初原則,並且是神自己所賜下的)與此新人性聯合了。但是Logos與新人性的聯合不是立刻性的,而是漸進性的,且此漸進的程度是按神接納人的
程度來決定,於耶穌複活的時候達於完全的階段。此說對聖經是有破壞性的,因為它表示道成肉身在他的成孕與出生上僅像一個人出生一樣,是逐漸地成為神而人。
這的確是涅斯多留派古老異端,新而狡猾的方式。
5、黎秋的基督論
黎秋(Ritschl)是除了施來爾馬赫以外,對今日神學最具影響力的一個人。在他的基督論中,是以基督的工作為出發點,而不是以基督的位格為出發點,
且特別強調前者而忽視後者,他認為基督的工作決定了他位格的尊嚴。基督只不過是個人,但由於他所完成的工作與他所給予的事奉,我們當然要將神的屬性歸給
他;他作神的工,就當以神的資格來描述他。基督既然在恩典、真理、與救贖的能力中彰顯了神,所以對人來說他有神的價值,因此也有神榮耀的資格。黎秋並沒有
說到基督的先在、道成肉身、與童貞女所生,是因為這些與基督徒的生活毫無關聯,而他的基督觀實際上就是撒摩撒他保羅的歷史耶穌構造的現代翻版。
介紹基督論(下)
一、前言
各位觀眾朋友,歡迎您收看空中主日學的節目,我是蔡麗貞。繼續跟大家介紹教會歷史的專題,我們也繼續基督論這個題目。
二、耶穌的人性
基 督教第二個核心的信仰,異端通常是在三個基要信仰,三個核心信仰中犯錯誤,所以這是我們信仰中核心的核心。初代有一位教會領袖,我想我已經提過他好多次。 我第一次就提到他名字,他名字叫愛任紐,他是里昂的主教。愛任紐曾經講過一句很漂亮的話,很多人很喜歡這句話。他的話很簡短,可是意義不凡,意義重大。這 句話是說:耶穌在哪一方面沒有成為人,人的那方面就不能得救。耶穌在哪一個部分沒有成為人,人的那個部分就沒有獲 救,也就是說:耶穌他必須在每一 方面,都是完完全全的人,是真真實實的人,包括祂身體的需要,祂的飢渴、祂的疲倦,祂生理的需要,也包括祂感情上,祂意志上的表現,都是真真實實人性的表 現。耶穌基督在哪一方面沒有成為人,人那一方面就不能夠得救,這句話很漂亮。
可 是我教書這麼多年來,常常被人家挑戰這句話。我記得有一位大專教授,他就挑戰我,他說:耶穌祂是男人,祂不是女人,所以女人有痛苦、有軟弱的時候,向耶穌 禱告,耶穌能夠體恤女人的痛苦嗎?譬如女人生產的痛苦,耶穌沒有經歷過,那麼人的那個部分,婦女在生產的痛苦上,向耶穌禱告可以得救嗎?那麼以此類推,耶 穌祂只活了三十年,三十歲,耶穌能不能瞭解中年人,或是老年人的痛苦呢?現在台灣,世界各地都是人口開始老化的時代,耶穌能不能理解孤單老人的心情呢? 祂能不能瞭解老年痴呆症的痛苦呢?耶穌祂是不是必須在人生的每一個經驗上,都去經歷過,祂才能夠體恤那些人的痛苦,祂才能夠為那些人代求呢?我覺得愛任紐 的那句話,還是承認的,而且很漂亮,祂把耶穌人性的完整,完全講得很透徹,到今天我還是認為那句話是成立的。雖然耶穌不是女人,祂沒有經歷過中年人的危 機,祂沒有經歷過老年人的孤單的痛苦,但是一般人通常會有的軟弱,會碰到的試探,耶穌都可以體恤。
1.愛心
那我用三方面來解釋,第一方面就是,只要有愛心,就可以有同理心,祂就可以體恤,祂就可以代求。我記得兩千年,公元兩千年來到台灣演講的,英國皇家的牧師John Stott斯 托德牧師,他在各方面都可以輔導別人,他也是他們教會婚姻家庭的輔導。可是很少人知道,斯托德牧師他是單身的,他自己根本沒有經驗過婚姻的生活,他甚至沒 有談過戀愛,他怎麼樣去輔導別人呢?他怎麼知道人家夫妻吵架的時候的痛苦?我說過了,只要有愛心,祂就可以去幫助,這是我們輔導學上所學的「同理心」。
2.十字架上的痛苦
第二個層面,我要解釋的是,耶穌雖然在很多人生經驗上,祂沒有走過,可是十字架的痛苦,包含了人間一切痛苦的極致,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的呼喊,我的 神、我的 神,你為什麼離棄我?耶穌是 神,祂是上帝的獨生子,上帝被上帝離棄,那是一個很大的奧秘。耶穌不但被自己的父 神離棄,也被自己跟隨自己三年半的學生離棄,那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我的 神、我的 神,你為什麼離棄我?當耶穌在喊這個痛苦的呼喊的時候,祂離上帝最遙遠,上帝好像隱藏了,上帝好像真的棄絕了祂,祂離上帝最遙遠,可是祂離我們人最靠近。祂那句話,那個禱告、那個呼喊,其實是很安慰人心的。耶穌真真實實用人性,來承受死亡的咒詛跟痛苦。我的 神、我的 神,你為什麼離棄我?十字架上的痛苦,已經包括人間一切痛苦的總和,所以我相信,縱使有很多其他的痛苦,耶穌沒有親身經歷過,但是祂可以體恤。
3.另一個亞當
我們第三個層面的解釋是,聖經所用的是代表的方式,就像亞當不需要犯每一個罪,他只要在上帝那一個,斬釘截鐵的命令上犯了錯,他已經代替了所有的人類墮落了。聖經用的是代表的方程式,同樣、照樣的,耶穌基督不需要在人的每一個軟弱上親自經歷,祂已經能夠代替人,去體恤那個軟弱,因為十字架的痛苦,是一個代表性的痛苦。所以我再次把艾任紐那一句漂亮的話,送給大家。耶穌基督必須在每一方面,每一個部分,完完全全跟我們一樣,這樣我們各方面每一個部分, 軟弱的時候,我們跟上帝禱告,耶穌都體恤,祂都為我們代求。
那麼也有人問說:上帝如果是全能的,那麼上帝可以用任何一種方式來拯救人,來為人贖罪,為什麼一定需要完全的上帝,成了肉身,也就是說為什麼需要道成肉身?中世紀的時候,有一位 神學家,他的名字叫做安瑟倫Anselm。他就寫了一本書叫做『為什麼上帝要成為人』?為什麼道成肉身?為什麼上帝要用道成肉身的方式來完成救恩?那我們剛才已經講到,耶穌祂非得是真實的人不可,因為這樣祂才能夠體恤人的軟弱,祂才能夠真實的瞭解人的痛苦。可是我們也看見,在以賽亞書裡面講到,上帝與以色列人同受苦難,上帝可以用祂的 神性,來體恤人的痛苦,但是上帝祂願意親自下到人間,祂願意道成肉身。我們的 神不是高高在上,我們的 神不是不問民間疾苦,不食人間煙火,我們的上帝是道成肉身的上帝,祂跟我們一樣,一起經歷過試探跟掙扎。這樣我們軟弱的時候、我們失敗的時候,我們比較能夠受安慰,我們也比較服氣,我們不會跟上帝說:反正你是上帝,你怎麼知道人的痛苦,人的軟弱,人的受限制呢?我們人不能不犯罪,就像螞蟻會說:你不成為螞蟻,你怎麼知道熱鍋上螞蟻的痛苦呢?上帝要讓我們服氣,祂親自成為人,亞當所失去的戰場,由耶穌基督來替我們贏回來。
安瑟倫那一本書,為什麼上帝要成為人?那他的解釋是這樣,他說:因為人犯罪的時候,嚴重的破壞了上帝的公義聖潔,上帝要求人付上昂貴的代價。上帝明明對亞當說:你吃的那日必死!上帝要人付昂貴的代價,可是人付不起,所以上帝親自來替人付贖價,道成肉身就是上帝親自為我們付那個代價。詩篇四十九篇有講到說:「那個贖價太昂貴了,人付不起,我們大概只能夠永遠罷休。」但是十五節四十九章十五節說:「感謝主,祂收納我們的靈魂。」上帝親自為我們付那個贖價。
三、耶穌成為人的五個理由
神學家從聖經歸納整理出完整的理由,就是為什麼耶穌必須要成為人;現代的 神學家他們整理出的,比初代的 神學家更系統更完整,我這裡提供給各位五個聖經的理由,為什麼耶穌必須要成為人?為什麼非得道成肉身,才可以完成救恩?有五個解釋:第一個是耶穌祂成為人,祂是代表性的順服,或者是祂是順服的代表。
1.順服
第一個人類亞當,因為不順服,而失去了上帝的同在,末後的亞當-耶穌基督,祂因著順服,祂為我們成就了救恩。我們來看羅馬書五章十八節到二十一節:「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各位留意那個『照樣』,『照樣』這個字在這段聖經,反覆出現。照樣,就是意思是代表的亞當是一個代表,失敗的代表;耶穌也是一個代表,祂是成功的代表。
「…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十九節:「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二十一節:「罪作王叫人死,照樣…」又是這個字,『…照樣,恩典也藉著義作王,叫人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永生。」所以那是代表性的,耶穌成為順服的代表。 神為什麼要成為人?道為什麼要成為肉身?
2.贖罪
耶穌為什麼必須要成為人的第二個理由是,祂成為我們的贖價,祂成為人類的贖價。就像剛才安瑟倫所說的!人付不起,上帝來為人付。那麼耶穌基督正是那個最完全的贖罪祭。詩篇四十九篇十五節:「只是 神必救贖我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祂必收納我。」只有上帝才能夠救贖人的靈魂。
3.中保
耶穌為什麼必須成為人的第三個理由,祂成為 神跟人之間唯一的中保。所謂中保就是橋樑的意思Meditator,這位中保祂必須又是 神又是人。提摩太前書二章第五節:「只有一位 神,在 神和人之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耶穌基督。」耶穌祂成為 神跟人中間的橋樑,沒有人能夠到上帝那邊去,除非上帝主動來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4.完成旨意
基督為什麼必須成為人的第四個理由,就是完成上帝讓人管理全地的旨意。上帝創造人,本來是要讓人管理祂所創造的全地,包括萬物。本來這是上帝給亞當給人類的使命跟尊榮,可惜人失敗了,人不配管理全地,那現在由耶穌基督來繼續執行這一個職分。
希伯來書第二章第八節說:「目前我們尚未看見萬物都服他。」就是人,萬物沒有都服人,我們看到一些兇殘的猛獸,我們都害怕,我們連一隻小小的蚊子,我們都勝不過,然而,希伯來書第二章第八節:「耶穌基督已經得了尊貴榮耀為冠冕。」好,第二章第九節:並且,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八節:「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了耶穌。」以弗所書第一章二十二節:「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人類失敗的使命,人類失去的尊榮,由耶穌為我們贏回來,耶穌繼續的幫助我們,來管理全地。我們今天在教會裡面治理教會,就是將來我們要治理全地的先修班,教會治理好以後,將來上帝會把宇宙,把全地交給人管理。
5.榜樣
基督為什麼必須成為人,道成肉身的第五個理由是,祂成為我們生活的榜樣。約翰一書第二章第六節:「人若說:他住在主裡面,就該照主所說的去行。」主耶穌所說的,主耶穌的教訓,成為我們今天生活的最高準則。彼得前書第二章二十一到二十三節:「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祂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給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 。」我們在教會事奉,被人家誤會,我們在外面因著信仰,可能在家庭裡面,你因著信仰被家人辱罵、逼迫,聖經告訴我們,我們要傚法耶穌的榜樣,按照祂的腳蹤行,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如果你當場還口,當場去回罵,你覺得很爽,可是你已經失去了那一場屬靈的戰爭。如果你用人的方式,自己去尋求報復的方式,你已經輸了!我們若能夠忍耐,我們就能夠與基督一同作王。耶穌基督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祂在十字架的整個路程上,祂忍耐,祂寧願承受痛苦。希伯來書十二章第二節:「耶穌因為擺在前面的 喜樂,就輕看羞辱,祂忍受了十字架上的苦難。」所以第三節說:「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希伯來書的作者勉勵我們要多多的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四、主流與非主流
耶穌的 神性是完全的,祂的人性也是完全的,祂才能夠成為 神跟人中間唯一的中保,唯一的橋樑,否認耶穌的 神性,一定是異端,鐵定是異端!如果在耶穌的 神性,這個核心信仰上,沒有問題的基督教團體,通常也不是異端,它頂多是有一些瑕疵,我們把它定為非主流,像聚會所、像真耶穌教會。否認耶穌的人性,也是異端。
諾斯底主義就是否認耶穌的人性,他們認為物質是邪惡的,肉體是有限制的,怎麼可能完全的、無限的 神? 『道』會取了受限制、會軟弱、會腐朽,會改變的身體呢?所以他們就認為,耶穌基督在世的那三十年,只是長得像人,看起來像人,那個身體是一個幻影,那只是 上帝祂借了耶穌這個人的軀殼,那個被馬利亞所生的耶穌,他只是看起來像人,是一個幻影,那這個是被定為異端的。我們比較不會在耶穌的 神 性上犯錯誤,但是正統教會,在教會裡面的核心同工,一些重要同工,反而會在耶穌的人性上,會採取一個比較保留的態度,我們會認為說,這樣會比較安全。全能 的上帝,怎麼可能取了受限制的人性呢?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怎麼可能有七情六慾的試探呢?他們以為把耶穌的人性限制一下,會比較清高,也比較安全,那其實 這樣的心態,是更加危險的,那個是犯了跟幻影說同樣的錯誤。
你知道中世紀的天主教的信徒,為什麼他們崇拜那麼多的聖徒?為什麼他們崇拜聖母馬利亞嗎?他們就是在耶穌基督之外,又製造了一連串的中保。我想這是因為教會的教導有偏頗,教會太強調耶穌基督的 神性,而忽略了祂的人性。因此我們的信徒,在禱告的時候,我們軟弱的時候,比較不感覺上帝體恤我們的痛苦,我們比較不感覺上帝垂聽我們的禱告。耶穌的人性,對我們的信仰是非常重要的,是非常真實的。我送給大家馬丁路德所講的幾句話,他說:耶穌基督受苦的人性,保證了我們救恩的可靠,人生沒有任何的苦難,是上帝勝不過的。因為耶穌基督的傷痕,是我們最大的保證,是我們最大的安全感。耶穌基督真實的人性,如果你能夠領悟的話, 會對我們的人生哲學,有實質的影響。
天主教的德瑞莎修女Theresa她常常強調,耶穌在十字架上臨死的那一句話:我渴了!對Theresa修女而言,耶穌當時所代表的是古今中外、古往今來,全人類所有苦難的人『我渴了』。所謂渴,不僅是生理上的需求,而且也代表了在苦難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來自於人類的愛跟關懷。
那我們都知道Theresa修 女,她成立了一百多個為窮人服務的處所,每一個處所,都有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像,基督教比較不能接受聖像,天主教的聖像是說,它幫助我們去冥思默想耶穌的那 一些,為我們所做的作為。十字架的旁邊,會寫著一句話就是「我渴了」,耶穌人性一個很真實的表現。我渴了,這是提醒大家,任何一個人在痛苦中,我們就應該 在他的身上,看見基督的影子;任何做在不幸的人身上,就是做在基督的身上。我們在講基督論的時候呢!我們一定要講耶穌基督,祂有 神性也有人性,祂是真真實實的 神,祂也是完完全全的人,這個當然是比較抽象的一個理念,但是一定要教導,因為它涉及正統的信仰,跟異端的錯誤。如果我們在教會裡面,我們也可以講比較容易懂的,比較具體的,耶穌的職分跟工作。
五、耶穌的職分
神學家加爾文把耶穌的職分,跟工作分成三個:耶穌是先知、是君王、是祭司。如果按照耶穌的 神性來說:祂是高昇的先知,祂是高昇的君王,祂也是高昇的祭司;如果按照耶穌的人性說:祂是降卑的先知,祂是降卑的君王,祂也是降卑的祭司。所謂先知,就是祂代表上帝,向人宣講上帝的旨意,包括解釋上帝的話語。 耶穌道成肉身的時候,祂是降卑的先知,祂向人傳講天國的福音,祂向門徒講天國的奧秘。但是這一位先知,在自己的家鄉卻不被尊重。復活升天的耶穌,祂是高昇 的先知,在以馬忤斯的路上,耶穌向門徒傳講舊約,解釋舊約,復活升天的耶穌。現在藉著聖靈 ,繼續向我們說話,繼續向我們,差遣我們去向萬國傳講天國的福音,今天也在扮演先知的職分。
好,耶穌也是君王,祂是降卑的君王;馬利亞剛剛懷孕的時候,天使向她顯現說:主 神要把他祖大衛的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耶穌他是降卑的君王,祂是騎著驢駒和和平平進大京城的君王。耶穌說:我若是靠 神的能力趕鬼,就是 神的國臨到。祂把 神的國帶來了,祂是降卑的君王,復活升天的耶穌,祂是高昇的君王,祂今天藉著教會在爭戰,藉著教會,祂用福音征服世界,那是一個和平的君王,祂將來還要來審判世界,耶穌將來要把國度交回給父 神,祂是高昇的君王。
好, 我們現在來看耶穌最後一個職分,祂是降卑的祭司。按照祂的人性說:祂成為代罪的羔羊。舊約是用動物的羔羊來獻祭,可是耶穌祂親自成為代罪的羔羊。以賽亞書 五十三章是以賽亞,是舊約啟示的最高潮,那個贖罪的動物,親自成為人,是一個人格化的贖罪祭,使我們跟上帝合好,因為人類無能為力,必須要有一位又是上 帝,又是人的中保,才有資格為我們贖罪。好,耶穌祂也是高昇的祭司,按照希伯來書說:「祂按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祂 如今在寶座的右邊,為我們代求。」
六、結論
感謝主!祂是我們的君王、我們的祭司、我們的先知,今天祂也差遣我們每位基督徒,我們也是先知、我們也是君王、我們也是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