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後期基督論的檢討


一、中古世紀

  在中古世紀時期,基督位格的教義並未居於顯著的地位,而其他的問題如有關罪與恩的教義、救贖工作的教義,都為當時人們注意的中心。簡單提示阿奎納對於基督論解釋最顯著之點,將足以說明此問題在宗教改革時的情形。

 
阿奎納的基督論

 
  至於在 基督裡二性的聯合,阿奎納贊成過去教會所領受的的神學立場。Logos的位格在道成肉身聯 合的時候成為混合體,此聯合「阻礙」(hindered)了基督的人性,使之未能達於獨立的位格。由於與logos的聯合,基督的人性領受了雙重的恩惠, 即︰

(1)聯合的恩惠(gratia unionis),或謂從人性與神性聯合的結果而產生的尊嚴,所以基督的人性也成為崇拜的對象;

(2)成聖的恩惠(gratia habitualis),此成聖之恩是給予為人的基督,使之在與神的關係中做為對人性的支持。在基督屬人這方面的知識可分為兩種,即注入的知識 (scientin infusa)與取得的知識(scientia acquisita)。

由於前者使得基督能知道人所能知道的一切事,並由於啟示而得知的一切事,就知識上來說是完全的,但是因為人是受造的,所以受到限 製。由於後者,藉著理智的才能,基督因而知道一切所能知道的事。在抽象的兩性之間沒有屬性的互通,但在位格上卻能有人與神的屬性。基督的人性並非無所不 能,而是受到人情感上的控製,即如憂愁、悲哀、恐懼、稀奇、與憤怒。在基督裡有兩個意志,但最終極的因果關係乃屬於神的意志。 

 

二、宗教改革時期
 
1、信義宗的基督論︰屬性的互通 

 
   信義宗的基督論有一點值得特別注意。 路德堅決地主張基督有神人二性,並logos的位格中有不可分的聯合的教義。但他論聖餐有主真實臨在的教義,使著基督升天之後他的人性是無所不在的見解, 成為必然的結果。這就導致信義宗之屬性互通(communicatio idiomatum)的見解,就是說「基督的每一個性,都彼此充溢著,即人性中有神性,神性中有人性。」(Neve,Lutheran Symbolics,p.132)雖然有一些神的屬性(即如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被認為是屬於人性的,但若將人之屬性歸諸於神性則要多加考慮 了。關於這個問題以後就不了了之,而根據「協和信條」(Formula of Concord),神性將他的屬性歸之於人性,但實施此事乃在於神兒子的意志。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此協和信條的聲明雖然不是實際上彼此矛盾,但也是暗昧不 明的(參施密特著《教義神學》第40頁),因此信義宗神學家,在此問題上意見分歧,也就不足為奇了。 

 
   屬性互通的教義在信義會中引起了一大 爭辯。信義宗神學家很明顯地理解到,只有在基督兩性聯合的時候才需要屬性的互通,這才是合理的解釋。但根據這種假設,他們馬上又面臨了另一問題,即如何解 說在福音書中所記載基督降卑的生活。這也就導致葛森(Giessen)與杜賓根(Tuebingen)神學家間之爭辯。前者主張基督在道成肉身時放棄了神 的屬性,或謂僅僅偶爾的使用神性;後者主張基督總是有神的屬性,不過是予以隱藏,或僅是暗中使用。錢尼茲(Chemnitz)是前者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而 布仁智(Brenz)則為後者之代表。以總體而言,協和信條傾向前者的主張,其見解逐漸在信義會中盛行。在昆斯泰(Quenstedt)的著述中,此教義 抵於大成,他認為在基督人性中,屬神能力的臨在,只不過成為一潛在力而已。在今日路德派的人士中有一顯著傾向,那就是遺棄了屬性互通的見解,並與改革宗的 見解相符合,亦即每一屬性都是歸屬於位格的(參奧格斯堡信條講義,第91頁)。 

 
2、改革宗的基督論與第二瑞士信條 

 
  關於基督論,改革宗最完全、最正式的立場,乃記載在一五六六年所製定的瑞士第二信條(Second Helvetic Confession)中。茲引述其中最適當的聲明如下︰

 
   「因此論到神兒子的神性,他是與聖父 同等同質的;他是真神,非僅在名義上或藉著領養,或由於特別的恩寵,乃是在本性與本質上……因此我們憎惡亞利烏褻瀆的教義所表達抗拒神的兒子……我們也教 導並相信,永遠之神的永遠之子成為人子,是出於亞伯拉罕與大衛的後裔,並不如愛賓(Ebion)所說是藉著人,乃是由聖靈感孕,為童貞女馬利亞所生……此 外,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並不具有無理性的靈魂,如阿波林所想像的;也不是說他具有一無靈魂的身體,如猶諾米(Eunomius)所教導的;但他的靈魂是有理 性的,他的身體是有知覺的……因此我們承認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具有兩個性──神性與人性;所以我們說這兩性是如此地聯合起來,以致不能被吸收、被混淆,乃是 聯合於一位格,所以我們的確是敬拜一位基督,我們的主,而不是兩位……因此正如我們所判定涅斯多留為異端,因為此異端造成兩個基督,且使之合為一,卻又將 位格的聯合加以消除,所以我們憎嫌猶提乾、基督一性說派、與基督一志說派的瘋狂,因為他們將基督人性的適當性予以推翻。因此我們並不教導在基督中的神性受 過苦,或按基督的人性說他尚在人間,因我們既不想也不教導說,在基督得榮之後,他的身體就不再是一個真身體,或說這身體被神化,並身體神化後就將身體的成 份脫掉,完全成為神的性質了,並成為單獨的本質;因此我們不接受史文克斐(Schewenkfeldt)詭譎、複雜、暗昧與矛盾的爭論,以及其他類似關於 此問題的爭論者;我們也不讚成史文克斐的見解。」

 

三、19世紀的基督論
 
   十八世紀時期,對於基督位格的研究,發生了一大變革。在十八世紀以前,研究的出發點是屬於神學性的,結果基督論的研究是以神性為中心的。從事基督論解說 的學者們,是以三位一體的第二位Logos為出發點,其次在解說道成肉身上,對救主位格上的合一儘量採取公正的態度,對於兩性完整的真實性也予以公正的處 理。但到了十八世紀,論到基督的二性,都覺得上述的說法不妥,最令人滿意的結果就是要從歷史上的耶穌來研究,於是開始了一種新的基督論的時期。有一世紀之 久,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四福音書中所提供的救主生活的描述上,許多人對這項研究的結果都非常滿意,以致他們說這是對耶穌的再發現,但這個觀點是屬於人類 學方面的,其結果是以人類為中心。 

 
   馬金多須(Mackintosh)以下所說或許是真的︰「以上所提的這些形容詞,在結論上來說,並未暗示嚴重地意見上的分歧,因為神人同性論 (anthropomorphic)一詞絕不能與基督凡人論(humanitarian)相混淆。」但事實上,所使用的新方法僅是破壞性的,而非建設性 的。此神學在應用方面也是相當強烈的違反權威與超自然,並且與理性和經驗不合。他們所教導的並不是聖經中所教導我們的,乃是人在檢討他的生活現象,並人經 歷耶穌的經驗的再發現,然後以此形成耶穌觀的決定因素,如此就在歷史上的耶穌(根據福音書作者所描述的)與神學上的基督(從保羅時代開始,各神學思想家豐 富想像的果實,他們的形像現已反映在教會的信徒之中)之間,作一有害的區分。榮耀之主凡屬超自然的部份都被翦除,以致有關基督的教義已被耶穌的教訓所取 代。向來為教會認為當作祟拜對象的神,如今僅成為道德上的教師,雖然如此,但他們還在努力保留耶穌基督關於宗教上的意義,可是對他的瞭解還是儘量合乎世界 的潮流。由於篇幅所限,我們只簡單地提出幾項有關基督的顯著見解。 

 
1、 施來爾馬赫(Schleiermacher)的基督論 

 
   在施來爾馬赫的基督論中,不能說耶穌高過了人的水平,而他位格的超凡乃在於他擁有一與神性聯合的完全意識,並在其完全無罪的性格中完全理解了人類的命 運。他是第二亞當,是象第一個亞當一樣的真人,但是他被置於更優越的環境中,在順服中繼續保持無罪與完全。他是人類新的屬靈領袖,他能賜予並支持全人類高 度的生命。他超越的尊嚴性,在神對他特別臨格的至高意識上得到瞭解釋。他是一個完全有宗教信仰的人,他也是一切真宗教的來源,所有的人藉著在他裡面活潑的 信仰,就完全成為有宗教、敬虔的人。基督超等的性格都指出他有非凡來源的事實,因為在他裡面沒有遺傳性的影響,以致有犯罪的傾向,至於接不接受他為童女所 生就都無關緊要了。他的位格是由創造的作為所形成的,也就是把人性提高到一理想完全的地步。 

 
2、康德與黑格爾的基督論 

 
  康德論基督(Kant's View of Christ) 

 
   對康德而言,基督只不過是一抽象的,以及道德完全的理想。他認為,使人得救的就是對這個理想的信心,而非信耶穌這個人,但教會犯了一個大錯誤,將太多有 關道德方面的形容詞用在耶穌身上,他只不過是一象徵而已。此道德理想從起初就在神的心意中徘徊,如果你要稱他為神之子也可以,他從天降世道成肉身,在世上 被認為有完全的人性,他在理性的真理中顯現出來,為理性真理的內容,而耶穌就是此信仰最傑出的教師與先峰。假如一個人真正的得到了這個信心,那就能救他而 不論他與耶穌個人的關係如何,這種見解將新約福音廢除,剝奪了我們主的神性,所給我們的只是一位講仁義道德的教師而已。 

 
  黑格爾論基督(Hegel's View Christ) 

 
   對黑格爾而言,有關耶穌基督的教會信仰,只不過是人對本體論概念──形而上真理的象徵性表明,作不清楚的陳述而已。他認為人類歷史,就是在時空的條件 下,神演變的程序,亦即理性的自我展示,這也就是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的唯一意義。神在人類中道成肉身,而此道成肉身表明了神人之合一。至於黑氏所理解的 道成肉身是否是為以色列一族的事,或認為耶穌基督超奇的道成肉身使教會信仰達於最高點的問題,使得黑格爾的學生意見各殊。根據黑格爾,神在基督裡於歷史上 的彰顯,可從兩方面來看。一般人都認為耶穌是個教師,講說神國的教訓,並提示道德的至高法則,且藉著言行一致,以致於死,為我們留下榜樣;但信者都採取一 高尚的見解,即藉著信承認耶穌為神,並且終止了他屬神的超越,而他所作、所成就的成了神的啟示。他在基督裡與我們接近,撫摸我們,叫我們能認識他。這不是 別的,就是人和神在基督裡相遇的泛神論。當然,教會所提示的,僅是象徵與不完全的表達,據說哲學能提供更完全的表達。 

 
3、虛己說(The Kenotic Theories) 

 
    虛己說的教義有一較顯著的嘗試,即去改進基督位格論上神學的解說。Kenosis一詞,是從腓立比書二章7節的經文中而來,那裡說基督「反倒虛己取了奴僕 的形像」,其中被譯為「虛己」的希臘字ekenosen,是kenoo的不定過去式。作為虛己說聖經根據的經文,是被誤解的加以使用,並且也誤解了林後八 9經文的意思。這幾處經文被教導成,基督在道成肉身時,倒空或丟棄了他自己的神性。但對這個解釋有很多疑意︰(1)華飛德博士提示︰「虛己 (emptied Himself)一詞的翻譯,與該名詞的正常意義使自己默默無聞、無關重要(to make oneself od no account)的解釋相牴觸。」(基督論與批判主義,375頁);(2)倒空行動的對象並不是基督的神性,乃是他的本性,但是他的本性在能力與榮耀上是 與神同等的。榮耀的主成為奴僕,就是使他自己默默無聞。然而虛己派卻根據腓二7與林後八9的經文,說Logos真的將神性減低變為人,一部份或全部地來到 人的範圍之內,直等到最後再取得神性時,在智慧與能力上才有所增進。 

 
  此說明顯是由兩項動機而產生的,即願望

(1)支持基督人性的實質與完整;

(2)表明基督降卑的偉大,他本是富足,卻為我們的緣故成為貧窮。茲提數人的見解如下︰ 

 
  多馬修(Thomasius)的見解 

 
  根據多馬修的見解,Logos雖然還持有其絕對能力的道德屬性,但他卻暫時喪失了他無所不能、無所不在、與無所不知的屬性,唯在複活之後又複得這些屬性。

 
  葛斯(Gess)的見解 

 
  葛斯的學說較為絕對與一致,也更為人所接受。他說Logos在道成肉身的時候,真的終止了他神性的功能,以及他永遠的意識,而將自己減低到受限製的人性,所以他的意識完全成為人的意識。這與阿波林的見解非常相近。

 
  愛布拉德(Ebrard)的見解 

 
  改革宗學者愛布拉德採取了Logos雙重的生命觀,一方面Logos將他自己降低到人的範圍內,並擁有純屬人的意識;但另一方面,他也持守並經歷了在三位一體生命中的完全,並無任何阻撓。這同一的自我,在永遠與暫時的形態中立即存在,是無限的,同時又是有限的。 

 
  馬敦森(Martensen)的見解 

 
  馬敦森假定,在Logos降卑的時候,在他裡面有兩個非交通的生命。以神的兒子來說,他是活在父神的懷中,繼續著三位一體的功能;但是當成為一沒有潛力的Logos時,他對以上所說的功能毫無所知,只有當認識神的知識進入他人性中的才智時,他才知道自己是神。 

 
  對虛己說的疑義 

 
   此說曾一度以各種方式盛行於各教會,為多人所擁護,但如今卻影響力大失。此說對三位一體的教義具有破壞性,因與神的不變性相牴觸,又與將神性歸諸歷史耶 穌的聖經章節不符。是用一種絕對又極其一致的方式教導,拉他謝(La Touche)所說︰「道成肉身就是神的自殺。」 

 
4、杜聶爾論進步性的道成肉身 

 
   杜聶爾(Dorner)不但是位聖經學家,同時也是位哲學神學家。他被認為是基督論折衷派的主要代表者,他反對基督的虛己說,而強調,神與人相關的事 實,並且說在神的基本屬性中有與人交通的慾望。由於此項事實,道成肉身在超越方面,以及歷史方面都是必須的,即使罪未曾進入世界,也會有道成肉身的事發 生。基督的人性是一個新的人性,在此新人性中,神接納人的可能性已被提升到最高點,這件事是必須的,因為基督被派定為被救贖人類之元首,因此Logos (是啟示的最初原則,並且是神自己所賜下的)與此新人性聯合了。但是Logos與新人性的聯合不是立刻性的,而是漸進性的,且此漸進的程度是按神接納人的 程度來決定,於耶穌複活的時候達於完全的階段。此說對聖經是有破壞性的,因為它表示道成肉身在他的成孕與出生上僅像一個人出生一樣,是逐漸地成為神而人。 這的確是涅斯多留派古老異端,新而狡猾的方式。

 
5、黎秋的基督論 

 
   黎秋(Ritschl)是除了施來爾馬赫以外,對今日神學最具影響力的一個人。在他的基督論中,是以基督的工作為出發點,而不是以基督的位格為出發點, 且特別強調前者而忽視後者,他認為基督的工作決定了他位格的尊嚴。基督只不過是個人,但由於他所完成的工作與他所給予的事奉,我們當然要將神的屬性歸給 他;他作神的工,就當以神的資格來描述他。基督既然在恩典、真理、與救贖的能力中彰顯了神,所以對人來說他有神的價值,因此也有神榮耀的資格。黎秋並沒有 說到基督的先在、道成肉身、與童貞女所生,是因為這些與基督徒的生活毫無關聯,而他的基督觀實際上就是撒摩撒他保羅的歷史耶穌構造的現代翻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