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5日 星期二

古典的或歷史上的前千禧年論

 

    前千禧年論(premillennialism :有時人們會用另一個英文名詞, 即chiliasm ,來稱呼前千禧年論。這個子源自希臘文 chilioi (「一千」之意)一字,在古老一點的文獻裡比較常見,但現在已很少人用這個字了。是說到基督要在 千禧年之前再來。這個觀點從初代起就有,歷史淵源長久。

 

    按照古典的前千禧年論的觀點,現在的教會時代要繼續下去,但當教會時代靠近末了的時候,會有一段大災難和苦難的時期臨到地上;(:另一種形態的前千禧年論主張說,基督會於大災難在地上開始之前就回來。我們將會在以下的內容中討論這種觀點。)

 

    而在 教會時代結束,大災難期之後,基督要回到地上建立千禧年國度。當他回來時,已死了的信徒要從死裡復活,他們的身體要和他們的靈魂再度結合,而且這些信徒要和基督在地上掌權一千年(有些前千禧年論者認為這個一千年是按字面所說的正好一千年,但另一些人則認為它是象徵性的意思,代表一段很長的時期)。

 

    在這段期間,基督將要以他復活的身體出現在地上,並要以君王的身份在全地上掌權。那些從死裡復活的信徒,和那些當基督再來時仍活在地上的信徒,都要得著榮耀的、復活的、永遠不會再死的身體,而且他們要以這個復活的身體活在地上,並與基督一同掌權。至於那些留在地上的不信者,他們有許多人(但非所有人)將要轉向基督,並且得救。耶穌要在完全的公義中掌權,在全地上都會有平安。許多前千禧年論者主張,此時全地要被更新,而我們將要在這個時候就看到新天新地(但是此一觀點對前千禧年論並不重要,因為即使一個人認為要到最後審判之後才會有新天新地,他也可以算是前千禧年論者)。

 

    按照前千禧年論的觀點,在千禧年開始之時,撒但就將被捆綁,並被投入無底坑,以至於他在千禧年期間,在地上就不再有任何影響力(201-3 )。但在這一千年結束時,撒但就要從無底坑中被釋放出來,加入許多未信者的勢力 ── 他們外表看起來順服基督的掌權,但是內心極為反叛。撒但將會聚集這群悖逆的人與基督爭戰,但是他們必定被打敗。然後基督要使歷史上所有已經去世的不信者復活過來,他們就要站在他面前接受最後的審判。在這最後的審判以後,信徒就要進入永世。

 

    似乎在教會經歷逼迫時,或在地上的苦難和罪惡增加時,相信前千禧年論的人就有增加的趨勢。然而前千禧年論者和後千禧年論者一樣,其立場的根據都不是對於時勢現況的觀察,而是根據一段特定的聖經經文,尤其是啟示錄201-10(但也不只有這段經文)。

 

 

 

後千禧年論

 

    後千禧年論(postmillennialism)是說到基督在千禧年之後才會再來。


    按照後千禧年論的觀點,福音的進展和教會的成長將會逐漸加增,以至於世界上愈來愈多的人將會成為基督徒,而其結果就是基督徒對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力,而且社會將會愈來愈照著神的標准來運作,因此,一個平安與公義的「千禧年時代」就逐漸在地上產生。這個「千禧年」將會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不一定是字面上所說的一千年),到最後,在這段 期間的末了,基督將要回到地上,那時信徒和非信徒都要復活,最後的審判將要發生,而新天新地也將要出現,然後我們才進入永世。

     後千禧年論的主要特徵乃是,它對於福音能改變生命、為世界帶來福祉的能力十分的樂觀。
通常在教會經歷大復興時,或沒有戰爭和國際性衝突時,或世上勝過邪惡和苦難大有進展時,相信後千禧年論的人就會有增加的趨勢。但即使是最負責可靠的後千禧年論形式,其根基也完全不是建立在對周圍世事的觀察上,而是從不同的聖經經文辯證而得的。

 

無千禧年論(Amillennialism)

 

    按照這種立場的觀點,啟示錄201-10的經文是在描述現今的教會世代。在這個世代裡,撒但對列國影響力大大式微,以至於福音能夠傳到全世界。那些能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的人,是已經去世並且已經在天上與基督一同作王的基督徒。按此派的說法,所謂的基督在千禧年掌權,不是指他以肉身出現在地上的掌權,而是指屬天的掌權,即當他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太2818)時所說的那種掌權。

 

    這種觀點叫做「無千禧年論」,因為它認為未來不會出現千禧年。又因為無千禧年論者相信啟示錄20章所描述的內容應驗於現今的教會時代,所以他們認為「千禧 一詞所描述的事情就發生在現在。他們認為,教會時代究竟會持續多久,我們無從得知,而「一千年」的說法僅只是一種象徵性的說法,用來表達很長的一段時間,但在這段期間,上帝的完全旨意將要實現。

 

    按照此派的觀點,現今的教會時代將要持續下去,直到基督再來的時候(見圖 55.1 )。當基督再來的時候,信徒和非信徒都要復活  --  信徒的身體要活過來,和他們的靈魂再度結合,而且永遠進入天上完全的享受;非信徒也將要復活,面對最後的審判與永遠的定罪。雖然信徒也將要站立在基督的審判台前(林後510),但是這個審判只是決定他們在天上得獎賞的程度,因為只有非信徒將要永遠被定罪。在這個時候, 新天新地也要開始。緊接在最後的審判之後,永世就要開始,並且會持續到永遠。

 

    這個觀點體系十分簡單,因為它認為所有末日要發生的事,在基督再來以後都會立刻同時發生。有一些無千禧年論者認為,基督可能會在任何時候再來,但另一些無千禧年論者,例如伯克富(Louis Berkhof)則認為,基督再來以前某些預兆必須先要應驗。

 

 

新自由主義的歷史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舊自由主義的衰亡。後來,一種新的自由主義,又稱為「實體神學」(realistic theology)就此而形成。富司迪(Harry Emerson Fosdick18781969)是新自由主義建基之父。他在紐約市自由派的協和神學院受教育。富司迪是在紐約的裡弗賽德教會十分著名的傳道人。他寫了超過三十本的書;電台每週均轉播他的節目,在紐約是一著名牧師。是當時新自由主義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富司迪抨擊基要派(fundamentalists)及自由派,又卷進了自由派與基要派的爭論裡。1922年,他傳講「基要派能得勝嗎?」(Shall the fundamentalists Win)(後來出版成書)1935年他在紐約講了一篇著名的信息:「教會須離開現代主義」(The Church must go beyond modernism)。他抨擊現代主義被知識主義所充塞,以致太感性,太不重視上帝的概念,而且太過與現代世界融合。這標志著自由主義一個新方向的開始。由於有富司迪的挑戰,新自由主義應運而生。新自由主義反對理想主義哲學,也反對舊自由主義的主觀主義;新自由主義另闢途徑,從人以外去尋找上帝,而不是在人以內去尋找上帝。

 

        賀爾頓(Walter M. Horton)是另一個重新領導自由主義的先驅。雖然賀爾頓保留了一些自由主義,但他與其他新自由主義者一樣,沒有以樂觀眼光去看人類。他確認人與上帝疏離,是戰爭和人類的痛苦的原因。本尼特(John C. Bennett)是典型的新自由派,他比較看重罪。本尼特也否定「懷疑主義(skepticism)、主觀主義(subjectivism),及武斷(arbitrariness)」,強調「信心的決定」(decision of falth)。他指出「自給自足的人文主義及削減的自然主義」貧乏之處,並且打開啟示的大門。盡管如此,本尼特也否定舊約的基督論,他接受高等批判學。 

 

        最早期的全球的聯合性自由神學組織,是在1908年成立的基督教協會(Federal Council of Churches),這組織後來被普世基督教協迸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所代,並且得到了基督教主流自由派的支持。

 

標準自由神學的教義觀點和評價

 

   聖經學:

 

    自由派看聖經是一本普通的書,而不是上帝的默示。高等批判學從人的觀點出發,分析聖經的書卷,嘗試去發現與作者、日期及重要資源有關的人為因素。他們不關心對傳統作者的觀點(如以保羅為作者等),所以聖經書卷的寫作日期通常被推後。有關作者的傳統說法通常都被否定。

 

    演化的架構被應用在聖經的宗教發展上,以否定以色列宗教,認為是神聖啟示的觀念,認為這只不過是人類宗教的一種發展。舊約的以色列宗教,因而被視為「血與飢渴宗教」(blood-thirsty religion);從發展角度來看,它被視為低於「耶穌的高等道德」(hlgher ethics of Jesus)。於是,舊約與新約間的衝突,就用宗教演化來解譯。

 

   神學主體:

 

     自由主義強調上帝的內蘊性(Immanence),即是上帝無處不在,及無事不有。上帝內蘊性的極端結果是泛神論(pantheism)(上帝就是一切)。在自由神學的教義裡,上帝在各處工作 -- 祂在自然界工作;也在演化過程中工作,因此,神跡是不需要的。自由派因此也不去分辨自然與超自然。

 

    人論:

 

    聖經的權成及神聖啟示都被否定。人類理性的分析,是高於聖經與傳統教義。聖經是需要用一個理性的立場去瞭解的,如果聖經有一些不合常理的事,就應該被否定,因此、聖經的神跡可被摒棄。

 

    神學所需要的是實際,所以,人的理性可與宗教經驗結合,以代替神聖的啟示,和聖經的權威。

 

    傳統基督教是教導真理及道德的絕對標準,而自由主義卻教導世界是個開放系統。自由派認為世事並沒有絕對,也不應該有教義的斷言。任何事物都可以受質疑 -- 包括聖經及傳統的教義。傳統神學應被否定,因為它是一個固定系統(fixed system);而自由主義則認為,一切都可以改變。

 

    理性時代和現代科學時代來臨之後,自由主義企圖使基督教更合乎常人。他們摒棄古時的用語,欲使教義與人的理性及現代科學和諧結合。所以基督教不再被視為落伍,或不合潮流,而是合乎時代精神的。這觀點可從富司迪(Harry Emerson Fosdick)的著作看出。

 

   救恩論:

 

    自由主義反對強調個人的救恩和永遠的審判 -- 因為都是無關宏旨的。自由主義是樂觀的,它要透過人的努力去建立天國;社會福音就是它的信息。上帝的國不是未來的、不是屬於超自然時代的,而是在今世,透過應用耶穌原則及倫理觀念便能實現了。

 

    要注意的,不是所有自由主義-- 最少不是所有自由主義開始的階段-- 都教導社會福音信息。早期的自由主義是理論性的。新正統主義神學家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在底特律傳道時,很看重社會的不公平;他是自由主義中一位激烈的批判者。在十九紀及二十世紀初期,社會福音主要流行於美洲。

 

標準自由主義的評價

 

    自由主義者高舉人的理性及科學方法,這可以從他們摒棄傳統基督教教義看出。他們否定人的全然敗壞和原罪教義。認為人並非邪惡的,而且基本上是良善的。人可以透過教育的指引去行善。耶穌的神性被否定,他們認為耶穌是一個好教師,是一個理想的人,是人類的典範。聖經的神跡也被否定,因為這些被認為是與人類的理性,及現代科學不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