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3日 星期日

上帝讓基督徒「受苦」的目的

(1) 受苦使我們願意悔改,脫離罪惡轄制,使我們走在上帝的道路之中 

首先,上帝讓人受苦的目的可能是為了:使我們願意悔改,脫離罪惡轄制,使我們走在上帝的道路之中。

詩篇 139:23-24神阿、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裏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耶利米書9:7-9所以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要將他們融化熬煉。不然、我因我百姓的罪該怎樣行呢。他們的舌頭是毒箭、說話詭詐。人與鄰舍口說和平話、心卻謀害他。」

在墮落之後,人的本性是敗壞的,人很容易就會去想不該想的事情、去做不該做的事情;但卻很不願意去想該想的事情、去做該做的事情。人在這種軟弱敗壞的光景之中總是無法自拔。然而上帝愛我們,上帝不願意我們的生命被罪轄制綑綁,上帝不願意我們因為罪惡過犯

而與他遠離;因此上帝願意主動幫助我們脫離罪惡過犯。而上帝幫助我們脫離罪惡過犯的方式之一就是透過「苦難」來使我們願意悔改,願意脫離罪惡過犯的轄制,使我們走在上帝的道路之中。

所以以賽亞書 30:20-21說到:「主雖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

我認識一位朋友,他年輕的時候,很喜愛賭博,一拿到錢就去賭博。原本以為結婚以後,他會將錢拿去養家活口,而把賭博戒掉。想不到,結果是他不但把自己的作工的薪水拿去賭,還把他太太辛苦賺的錢也拿去賭。後來又染上毒癮,所有的錢都拿去賭博和吸毒。最後連小孩子的奶粉錢也被拿去買毒品。小孩子沒有牛奶喝,家裡沒有東西吃,他卻是在那裡賭博和吸毒。後來被抓到監獄裡關了七年。別以為監獄是一個會令人改邪歸正的地方,其實監獄只是一個讓人暫時無法犯罪的地方,監獄根本無法改變人罪惡的本性。甚至有些人到監獄認識更多的壞朋友之後,人變得更壞。

在這段時期,他的太太成為基督徒,常常向她在監獄中的老公傳福音。七年後,她的太太原本以為他從監獄出來後會改過自新,結果他仍然是去賭博和吸毒。 這一次因為家裡沒錢,所以他跑去向別人借錢去賭博和吸毒。後來因為還不出錢來,被人家追殺,到處逃亡。他的太太整天被人家討債,活的非常痛苦,決定要去自殺。但是自殺了兩次都沒有成功。 就在這個段時期,我這位朋友真正看到他的人生充滿許多苦難,他的人生已走到的盡頭,他這個時候才想到他需要上帝的幫助,他這個時候才想要來信靠耶穌。

後來他信耶穌成為基督徒之後,整個人被上帝改變,不但有力量戒除毒癮、也不再去賭博,而且願意改過自新、認真工作。甚至後來還積極的參與教會的服事、積極的向別人傳福音。兩個星期前,我和他連絡,他的太太告訴我:他們已經將所有的債務都還清了,他們現在投入更多的服事,家裡也成為一個小組的聚會點。現在他們夫婦開口閉口都是「感謝主」、「感謝主」。  的確是感謝主,這就是所謂的:「人的盡頭,是上帝的起頭」。若是上帝沒有透過苦難使這位弟兄願意回轉歸向主,那麼可能他早就被人家殺死在路上,或是又被關到監獄裡。   

到這裡,我們了解:有些時候,上帝讓我們短暫受苦,免得我們永久受苦、免得我們永久滅亡。因此,這樣的受苦表面上是「苦」的,但實質上卻是「甘甜」的;這樣的苦難表面上是上帝的「懲罰」,但實質上卻是上帝的「愛」;因為它使我們再度回到上帝的祝福及上帝的懷抱中。

 

 (2) 受苦使我們願意改變自己,順服上帝的旨意  

第二,上帝讓人受苦的目的可能是為了:使我們願意改變自己,順服上帝的旨意,使我們的生命能獲得益處。  

詩篇 119:67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現在卻遵守你的話。」詩篇 119:71:「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

的確,我們在順利的時候,總是喜歡按著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不喜歡照著上帝的旨意去做。但是當我們在受苦之中,我們剛硬的心就容易被軟化,我們就會比較願意去順服上帝、按照上帝的旨意去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

舉例來說,我是一位很容易就擔心很多事的人,即使跟我沒有關係的事情,我也會擔心。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在經營一家麵攤,在路邊賣麵。自從我知道他在賣麵後,我就常常擔心他的生意;擔心客人太少會讓他無法養家活口,但是又擔心他生意太好,那他整天就只會在那裡忙著賺錢,只為賺錢而生活,而失去生命存在的意義。我在那裡替他擔心啊!擔心啊!於是我就用箴言書30:8-9向上帝禱告說:「主啊!求祢使他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他需用的飲食。恐怕他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他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神的名。」
       
不過,雖然我已經為他向主禱告,但是我的腦袋就在那裡擔心啊!擔心啊!到後來,只要我看到有人在那裡吃麵,我就會想到我這個朋友,然後就在那裡擔心啊!擔心啊!

我這種擔心的個性,讓我吃了很多苦,因為我整天都會去擔心很多很多的事,結果使我因為心理常常憂愁煩悶而常常會睡不好、吃不好、使得身體經常很虛弱。直到有一天,聖靈光照我,我才發現:我實在是不能在這樣下去,我得身體會受不了的;我也覺悟到:其實我常常在那裡所擔心的那些許許多多的事,可是我的擔憂不但無法改變那些事,而且還會使我太過憂愁而造成焦躁不安的個性,以及難以安息的身體。
       
所以後來我就調整自己,遇到令我擔憂的事,我就禱告交託給主,盡量不再去擔心。我會有這樣的轉變,就是因為我的身體和心靈已經受太多苦,在受苦當中,我才願意調整自己。若沒有受苦,我可能就只會在那裡擔心憂愁,而不像是一位有平安、有喜樂的基督徒。

 這就是苦難的重要性。受苦使我們願意改變自己。在受苦之中,我們的生命得到益處。在受苦之中,我們會願意去遵守上帝的旨意,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 因此,我認為:「基督徒並沒有知不知道該做什麼的問題,只有願不願意去做的問題」。也就是說,其實該上帝通常都會讓我們清楚該做什麼,只是我們不太願意順服上帝的旨意去做。求主幫助我們不要總是要透過苦難,才願意順服上帝。

 

(3) 受苦使上帝的旨意成全

第三,上帝讓人受苦的目的可能是為了:使上帝的旨意能夠成全。

當我們在受苦之中,願意順服上帝,照著上帝的旨意去行時,那麼上帝的旨意就被成全了。

詩篇105:19耶和華的話試煉他、直等到他所說的應驗了。」

這裡說到,上帝祂會熬煉我們,直到祂的話語應驗,直到祂在我們生命中的旨意成全為止。

創世記中約瑟的故事告訴我們,因為約瑟受苦,使得整個以色列民族及埃及都得到上帝的拯救,使得上帝的計畫被實現。

因此創世記50:15-21記載:「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死了、就說、或者約瑟懷恨我們、照凓我們從前待他一切的惡、足足的報復我們。他們就打發人去見約瑟說、你父親未死以先、吩咐說、你們要對約瑟這樣說、從前你哥哥們惡待你、求你饒恕他們的過犯、和罪惡.如今求你饒恕你父親 神之僕人的過犯.他們對約瑟說這話、約瑟就哭了。他的哥哥們又來俯伏在他面前說、我們是你的僕人。約瑟對他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 神呢。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 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現在你們不要害怕、我必養活你們、和你們的婦人、孩子.於是約瑟用親愛的話安慰他們。」

 

(4) 受苦使更多人能得到上帝的祝福

第四,上帝讓人受苦的目的可能是為了:使更多人能得到上帝的祝福。

提摩太後書1:8你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也不要以我這為主被囚的為恥.總要按 神的能力、與我為福音同受苦難.」提摩太後書2:9-10:「我為這福音受苦難、甚至被捆綁、像犯人一樣.然而 神的道、卻不被捆綁。所以我為選民凡事忍耐、叫他們也可以得凓那在基督耶穌裏的救恩、和永遠的榮耀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因此,我們若是願意為了福音、為了主而受苦,那麼這樣的受苦,就會使許多人得到上帝的祝福,同得這福音的好處。

保羅就是一個例子。保羅因為傳福音而受到迫害,受了許多的苦;但是正因為保羅的受苦,而使福音廣傳,許多人都成為基督徒,甚至到最後整個羅馬帝國都成為一個基督教國家。

此外,我們受苦的經驗也能成為他人的幫助。

哥林多後書1:3-7:「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 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 神.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 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

從這段經文我們了解到:有時候上帝讓我們受苦,是為了要使我們在受苦之後能夠去幫助那些正在受苦之中的基督徒。台灣曾經有一位財政部長名叫王建煊,他是一位很好的基督徒。他和他的太太一直想要有一個小孩,但直到他們年老他們都沒有小孩。有人曾經問他:會不會因為沒有小孩而感到很難過很沮喪,或是抱怨上帝。他總是回答說:不會,我反而感謝上帝。因為我有這樣的經驗,所以就能去幫助那些因為沒有小孩而在受苦之中的夫妻。 王建煊的見證彰顯出我們的受苦經驗是能夠成為他人的祝福。

 

(5) 受苦使我們能與基督同得榮耀

第五,上帝讓人受苦的目的可能是為了:使我們能與基督同得榮耀。

希伯來書12:1-2:「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凓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或作仰望那將真道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 神寶座的右邊。」

彼得前書412-13:「親愛的弟兄阿、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 羅馬書8:17-18:「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 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因此,若是我們的生命都是充滿快樂、一切順利,都沒有任何的苦難,那我們反而要擔心了;因為我們有可能並沒有真正的背起我們十字架跟隨過主,沒有真正作過他的門徒;因為若是我們有跟隨過主,作過他的門徒,那我們應該會願意為主而受苦、應該會和主一同受苦。在這裡,我們發現:當我們願意為主而受苦時,我們生命中為主而遭受的這些苦難彰顯出:我們是他的門徒。這一類苦難成為主門徒的一個「外顯記號」,使我們能被主以及其他基督徒認出:我們是基督的門徒。使我們能與主同得榮耀。  因此,求主讓我們輕看現在的苦楚,使我們在主彰顯榮耀的時候,可以歡喜快樂。

 

(6) 受苦使我們更加認識這位願意為我們受苦的主 

第六,上帝讓人受苦的目的可能是為了:使我們在苦難中更加認識這位願意為我們受苦的主耶穌基督。若是我們都沒有過為主而受苦的經歷,那麼我們就很難體會主為我們受苦時的痛苦;當我們不能體會我們主的痛苦時,那麼我們就很難真正認識這一位願意為我們受苦的主。但是,若是我們有了為了主的緣故而受苦的經歷之後,我們就會比較能體會主為我們受苦時的痛苦,因此更認識我們所信靠的主。

先知「何西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上帝要何西阿去娶一位犯姦淫的淫婦當作妻子,使耶利米能體會上帝因為祂子民以色列的悖逆所受的苦,因此能夠傳講出上帝因以色列子民的悖逆而受的苦。

的確我們所信靠的這位主是一位願意為我們受苦的神。主耶穌基督雖然與神同等,但祂確願意謙卑自己,為了我們的罪在十字架上受苦。耶穌知道,上帝差遣祂到世界上,乃是要祂成為世人的代罪羔羊,要祂代替世人的罪而犧牲在十字架上,使人因著相信耶穌基督而成為無罪的人,而能與與上帝和好。雖然耶穌知道在十字架上的羞辱與苦楚,但祂愛我們愛到一個地步,祂願意為了我們而受羞辱和受痛苦,願意代替我們而在十字架上受死。

受苦對每個人而言都是有益處的,但是耶穌基督,他的受苦是對眾人有益處,但對自己卻沒有有益處,但是他仍然願意受苦。祂原本是榮耀尊貴的神,卻願意降世為人,甚至為了我們而受苦。

以賽亞53:1-12記載:「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 神擊打苦待了。那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因受欺壓和審判他被奪去。至於他同世的人、誰想他受鞭打、從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他雖然未行強暴、口中也沒有詭詐、人還使他與惡人同埋。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耶和華卻定意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他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他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並且他要擔當他們的罪孽。所以我要使他與位大的同分、與強盛的均分擄物。因為他將命傾倒、以致於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

的確,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是一位願意為我們受苦的主

那麼我們的上帝呢?我們所信的上帝,也不是一位高高在上、享受尊貴榮耀的神,而是一位顧念我們的神。祂愛世人到一個地步,祂願意讓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將世為人,願意讓祂的獨生愛子成為代罪羔羊,代替我們的罪而在十字架上。上帝願意和祂的愛子一同為了我們而受苦。可是,為什麼耶穌在受苦時,上帝也會受苦呢?全能的上帝真的會受苦嗎?

在座有許多人都是為人父母,有許多人甚至只有一個獨生或獨生女。請位,假如今天有一個法官在街上宣布:有一個殺人犯今天下午要在這個廣場被公開處決,因為中國的法律是一命抵一命。但若是有人代替這個殺人犯執行死刑,那麼他不但可以不用被處死,而且可以當場被宣判無罪而被釋放。請問,你會願意讓你的獨生兒子或女兒去代替這犯人去受死嗎?你絕對不會的。

但是假如這個時候,你的兒子站出來自願代替這名殺人犯去受死,請問當你兒子在那裡被公開處死時,你心裡的感受是如何? 不要說處死了,現代的許多父母,光是小孩不小心被刀割傷,他的心裡面就像被刀割到一樣的痛苦。他還寧願是自己被割到,而不願小孩被割到。我相信當你的小孩願意站出來自願代替這名殺人犯去受死,你絕對不會讓他這麼做,你會寧願自己去代替兒子去做這件事的。因為那是你的愛子,寧可是你受苦,你也不願他受苦。寧可是你死,你也不願讓他死。要是你的小孩在那裡受苦,你一定比他更痛苦。

這樣你就可以想像當上帝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時,父神上帝的感受是如何了。  當耶穌在十字架上呼求:「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你想父上帝真的離棄他的愛子嗎?還是祂在那裡痛苦萬分,寧願是祂被釘在十字架上呢? 你想耶穌在那裡呼求時,上帝那時為什麼不對耶穌說一些話呢? 還是祂在那裡痛苦到一個地步,以至於祂說不出話來?因此,我們所信的上帝是與祂的獨生子耶穌一同受苦的上帝,祂是願意為我們受苦的上帝。

當我們的兒女在受苦時,做父母的我們常常是比兒女更加痛苦。也就是說,表面上,只是一個小孩在受苦,但實際上是父母與這個小孩都一同受苦。上帝也是如此,當耶穌在十架上受苦時,上帝乃是在那裡和耶穌一同受苦。上帝受苦到一個地步,以至於祂說不出話來。

也因為上帝願意為我們受苦,所以這一位上帝經歷過受苦時的痛苦;因此這一位過苦的上帝祂深知道我們受苦時的痛苦。所以當我們受苦時,這一位上帝願意替我們擦乾眼淚,這一位曾經受苦過的上帝祂能夠安慰在受苦之中的我們。德國神學家潘霍華 (Dietrich Bonhoeffer) 也曾經說過:「只有受過苦的上帝能成為受苦者的幫助」。的確,若是我們所信的上帝從沒有受過苦,祂怎能體會我們受苦時的痛苦,祂若沒有辦法了解我們痛苦,那祂如何能在我們受苦時幫助我們呢? (就好像:只有曾經非常貧窮過的人,他才能去安慰那些正在貧窮之中的人們)
   
我們所信的上帝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上帝,而比較像是我們的父母;這位上帝會在我們受苦時,擦乾我們的眼淚 (以賽亞書25:8; 啟示錄7:17; 21:4)。這一位上帝因為經歷過受苦,所以祂理解我們的受苦時的痛苦,所以祂能安慰我們。

相同的,假如我們都沒有過為主而受苦的經歷,那麼我們就很難體會上面所說的這些主為我們受苦時的痛苦,我們就很難深刻的認識這一位願意為我們受苦的上帝。當我們不能體會我們主的痛苦時,當我們不認識我們所信的主時,我們怎麼會願意為主奉獻自己;當我們不認識我們所信的上帝時,我們怎麼會了解上帝的旨意,怎麼會願意順服上帝的旨意呢? 

然而,若是我們有了為了主的緣故而受苦的經歷之後,我們就會比較能體會主為我們受苦時的痛苦,我們就比較認識認識這一位願意為我們受苦的上帝。因此而願意繼續的為主受苦,也願意在苦中順服上帝的旨意。也因因此我們的生命也會更加的與主同活、為主而活。 這就是受苦的另一個重要的目的。

 

 

 

為主受苦

     聖經中有關「受苦」的記載及「受苦的人」 ,

     上帝讓基督徒「受苦」的目的 ,

     基督徒「受苦」的意義 ,

     部分基督徒在「受苦」中失敗或跌倒的原因 ,

聖經中有關「受苦」的記載及「受苦的人」

 

 

詩篇 90:15:「求你照凓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

 

馬太福音 16:24:「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腓立比書 1:29「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

 

提摩太後書 2:3,9a:「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 我為這福音受苦難、甚至被捆綁、像犯人一樣。」

 

    果然上帝真的是要我們受苦。似乎我們回想一下歷世歷代上帝的使者、僕人、見證人,他們的人生好像真的很受苦。例如:

 

1.亞伯拉罕本來是一位很有錢、生活很榮華富裕的人。聖經記載:他家裡的僕人就有318人,你可以想見他多有錢。但上帝卻叫他放棄舒服的日子,離開自己的地方,到一個他從來沒去過的地方,到一個比他原本家鄉更落後的地方去過苦日子。

 

2.約瑟(創世記中的約瑟)是一個心地很單純的孩子。他的爸爸雅各很寵愛他,但是他的哥哥們很忌妒他,於是把他賣到埃及成為奴隸,後來又被陷害,被關在監獄十多年。約瑟人生中最黃金的時段,不是在當奴隸,就是被關在監獄中,非常苦。

 

3.摩西本來是埃及王子,可以在埃及(當時世界上最富裕強盛的國家之一)享受榮華富貴,卻被上帝帶領到曠野中流浪,直到死的那一天,摩西都沒有進到上帝所應許的迦南美地。摩西的一生都在受苦。

 

4.約伯更不用說,祂的苦是出了名的,連他的苦瓜臉也非常的著名。他原本好端端的,非常敬畏上帝,但是卻被魔鬼攻擊,連自己的小孩也被攻擊而全都死了,他的生命受苦到一個地步,他甚至想要求死,不想活了。

 

5.新約時期基督徒被迫害,生活也是苦不堪言。其中的代表是保羅。

 

    哥林多後書1123b-28:「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凓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裏。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裏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饑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

 

    保羅在敘述受苦時,把受鞭打的經驗放在受苦名單中的第一順位,各位就知道我們不能小看這種刑罰。鞭打是用一種可能上面還有小鉤子的皮鞭來打犯人,打下去再抽起來時,皮都會被拉起來或掀起來。這種痛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總而言之,歷世歷代許多上帝的僕人的確都在那裡受苦。既然在過去上帝會讓祂的僕人們受苦,現在當然祂也會讓我們受苦。基督教這樣的信仰,實在令一般人難以相信,甚至連許多基督徒都難以接受,怎麼上帝會讓我們受苦。

 

    的確,一般人都認為:人會遭受苦難,一定是人造成的;不是自己、就是他人造成的。可能是在某些事情方面做錯了、可能不注重身體健康、可能是犯禁忌、或是有業障、或是倒楣運氣不好,或是被他人陷害…。總之,一定是人造成的。而「宗教」就是當人受苦時,幫助人理解苦難的因由,進而幫助人脫離苦難之中。

 

    但基督教卻恰恰相反。基督徒所遭遇的苦難,有可能不是人所造成的,而是上帝加諸在他身上。基督徒可能沒做錯什麼事,但上帝就讓他受苦。也就是說,基督教不是讓人免除苦難的宗教,基督教乃是給人苦難的宗教。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 (Dietrich Bonhoeffer) 曾經說過:「基督呼召一個人,乃是呼召這個人為基督受苦、為基督受死!」

 

    這意味:當一個人決志信主,受洗成為基督徒,也就是決定他的人生開始要走一條受苦的道路。因此,若是正要考慮成為基督徒的朋友,是必須要想清楚這一點,並且做好心理準備,迎接苦日子的到來。而已經是基督徒的弟兄姊妹,更是需要勇於承擔起這種與主同受苦的生命。

 

    這樣聽起來,基督教還真是違背人性、基督教的信仰令人「敬而遠之」。而基督徒明知受苦還願意相信,實在是莫名其妙。但假如這樣的認為,那麼其實是對上帝及基督教了解的很淺薄。事實上,上帝讓基督徒受苦乃是有很深遠的意義,是有目的的。

 

 

2022年3月1日 星期二

基督一性說

 

    所謂基督一性說者,是指基督只有一性(monos,一;physis,性質,本性),而此思想的原型,早於亞歷山太的區利羅對抗涅斯多留的言論便出現。區利羅在《基督只有一》(That Christ is One)宣告說:「成為肉身的神道只有一性(mia physis),我們只當作一個身體來敬拜祂」。但按哈納克的看法,區利羅的理論是純正的基督一性說,他卻不是故意提倡這說法,而他也沒有為此說清楚定義。

    真正擁護此說的,是君士坦丁堡反對涅斯多留的修士歐迪奇(Eutyches,約378~454)。歐迪奇在431年的以弗所會議,站在區利羅的陣線,反對涅斯多留,可惜他自己在448年被多利黎暗的優西比烏(Eusebius of Dorylaeum)指斥,說他把基督的二性混淆了,終於被君士坦丁堡的主教夫拉維亞(Flavian,449年卒)罷免。但歐迪奇得到法庭的支持,在449年把夫拉維亞的判決推翻,得到平反;後來二人同向羅馬的利奧申訴。利奧判歐迪奇敗訴,他在451年迦克墩會議被判有罪,結果歐迪奇再被罷免和放逐。

    歐迪奇的基督論,其實只是針對涅斯多留主義的一種反動,結果自己卻墮進亞波里拿留主義的陷阱。別人問他是否相信成為肉身之基督有二性,他說︰「我們的主在(神與人)聯合之前有二性,但我承認祂在聯合後只有一性」。他認為基督的二性是相混在一起的。在聯合中,神性占了主導的地位,人性與神性混在一起,像一滴蜜糖混在海洋一樣。

    利奧在《大卷》(Tome) 中斥責歐迪奇的基督一性說,此書成了迦克墩最重要的參考書。迦克墩會議宣告聯合後仍保留著二性,只不過沒有解釋二性怎樣在一位基督內得到聯合,而聯合後仍 能保持著二性的獨立。迦克墩信條在東方不是到每一處都受歡迎;區利羅的信條︰「道成肉身之一性」反而更受到歡迎,有人甚至不惜訴諸暴力來維護它。

    迦克墩之後,基督一性說分為兩個主流。較溫和的一派,是以安提阿宗主教瑟佛留為首的瑟佛留派(Severans),跟隨區利羅的立場,認為二性只是一種抽空的理想,且強烈主張基督的人性是可以朽壞的,像我們的一樣。這一派的基督一性說,有時被稱作「膜拜可朽壞者的人」(phthartolatrai)。另一組人是猶利安派(Julianists),跟隨哈利加拿修(Halicarnassus)的主教猶利安(Julian,約518年遭罷免),採取歐迪奇的立場。對他們來說,神人二性的聯合是如此有力,以致基督的人性完全被改造成不可朽壞。基督的受苦全是本於祂自己的意旨,而不是因為祂具有可朽壞的人性,因此亦有人稱他們為「不朽壞者的教師」(aphthartodoketai),或作「宣稱基督之身體只是幻像的人」(phantasiastai)。

    另一組人在約519年的君士坦丁堡大受歡迎,他們說「三位一體的其中一位,在肉身上受苦」;因此反對他們的人,稱他們為教導「上帝受苦」的人(theopaschitai)。

    巴斯里斯加(Basiliscus,477年卒)在476年發表了Encyclion,要求東方各教區均採取一性說,但皇帝哲諾(Zeno)在482年發表了Henoticon,宣稱只有尼西亞信經才是有效的。這宣稱反刺激教會更支持迦克墩的議決。到了六世紀,拜占庭的李安迪本於區利羅的立場,重新解釋迦克墩信經,結果反能使東西方大部分教會均同意迦克墩會議的信條。

直到今天,基督一性說仍然是敘利亞之雅各派、科普替教會及衣索比亞(衣索比亞東正教神學)教會的正式立場。

 

解放神學(Liberation Theology)

解放神學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運動,於1960年代末在拉丁美洲興起。雖然我們可以說它源自1960年代的拉丁美洲,但是它早在1950年非洲仍在殖民地的時代,當時主權國為了鞏固他們在殖民地的控制和利益,不惜用殘暴手段屠殺、粉碎起而爭取獨立的人民。非洲人及當時的教會就為了爭取解放而興起黑人的解放神學。但這思想傳到拉丁美洲和其他第三世界,解放神學才比較多元化及豐富。

起初,解放神學主要是在以天主教為主的拉丁美洲興旺。

解放神學家掙扎的問題,是信仰與後殖民地主義期的剝削,嘗試在貧窮的世界尋找希望;他們的問題乃是︰「在不義的世界內,公義的上帝在什麼地方呢?」顧特萊(Gustavo Gutierrez,1928年生)的說法︰「解放神學的起點是委身於窮人」。巴西兩個天主教神父︰萊奧納爾多(Leonardo,1938年生)與博夫(Clodovis Boff)說這是一種「化學反應」︰信仰 + 壓迫→解放神學。

特別在1970年代之後,解放神學從拉丁美洲擴散到其他地方,像美國由龑雅各(James Cone,1938年生)等人寫的黑人神學,關心的是種族壓迫;南非反對種族隔離政策的黑人神學,尋求政治上的平等權利。

解放神學在亞洲的影響,是國際神學界愈來愈關注的問題。除了以文化的角度作出回應的日本神學外,在南韓、菲律賓、台灣等地,亞洲的解放神學是直接面對政治的現實,很多時候還不惜用武力來爭取他們應得的權力。

【起源與發展】

1. 解放神學最基本的反思來源,是第三世界在基督教國家多年統治下所經歷的貧窮、剝削與壓迫;解放神學家認為這是違反上帝的旨意的,這種神學觀構成了基督徒良知的一種道德使命。顧特萊說︰「我們是站在窮人的一邊,非因他們是對的,只因他們是貧窮的。」基督徒應怎樣回應呢?我們若讓這種令人憤怒的情況繼續下去,就是有罪的。烏拉圭天主教神父薛君度(Juan Luis Segundo,1925年生)說︰「不要忘記我們是活在一個最基督教的國度,同時也是一個最非人的地方。」

2. 一些解放神學,可上溯至歐洲的政治神學( 政治神學}),和莫特曼的希望神學。解放神學家認為我們必須正視信仰在政治層面的意義,而教會則是社會良心的一種建制。解放神學在歐洲的討論多注重抽象的理論,忽略了悲慘和不義的現實。

3. 解放神學根源仍是在羅馬天主教願意與世界展開對話。從1962年開始,願意重新檢視世界的社會和經濟情況,繼續為窮人說話。1986年開始,一種新的立場成形。這時強調教會應該與窮人站在同一陣線,甚至在某種壓迫的環境下,要恢復社會公義,便可能要訴諸武力。

【神學思想和方法】

1.      解放受壓迫的

    解放神學以被拒者和受壓迫者的苦難作反省的素材。這是委身於窮人的神學工作︰窮人者,不是福音憐憫的對象,乃是新人類的工程師,他們是塑造者,而非受塑造的人。

2.      真實的社會情況

    解放神學家指出,教會的使命乃是由歷史及歷史性的掙扎、解放界定的。認為歷史的意義與目的是要放在歷史性的「現在」之內。神學必須回答由社會、政治與經濟分析引發出來的問題︰我們怎樣在一個壓搾窮人,又把他們的人性趕到邊緣的社會相信上帝。

3.      講究實際行動(Praxis)的反省

    解放神學家指出,神學是要身體力行,不只是要來學的。實際行動先行一步,神學屬於第二個階段。在第一階段的實際行動,我們委身於社會的更新,是為了、也要與受壓迫的窮人一起而更新。「實際行動」(praxis)一詞源自馬克斯,也是本自馬克斯思想的一種社會分析;它描述的是行動與反省的雙向活動,是一種改變世界的辯證活動。也藉此改變世界;人是藉著實際行動來進入社會及歷史的命運。

【解經與教義】

1. 解放神學嘗試從受壓迫者的角度來作解釋聖經。早期釋經的努力均集中在舊約,特別是出埃及的記述。他們並不以聖經作為正典來看待,而是一個代模、一個關心貧苦人的典範。近代研究則開始擴闊其範圍。在與不義制度的持久鬥爭過程中,以色列人被虜的經驗變得重要起來;此外新約上帝國的概念也受重視。基督的工作是被大大的按著解放的原則去詮釋,特別是祂認同窮苦大眾和受壓迫之人的言行。

2. 道成肉身的意義,特別是拿撒勒人耶穌的行動,去解釋認同窮人的意義︰耶穌以一個貧窮的工人身分接近窮人,與他們為伍,亦甘願與他們認同。

【批判】

對英語世界及華人教會保守的信徒而言,解放神學很容易成為批評的對象。

1. 解放神學並沒有太重視救恩論。傳統教會對貧窮的問題,可能會藉著靈意化的解釋來逃避;然而解放神學會似乎陷於另一極端,完全捲入了社會和經濟的鬥爭層面來看救恩。

2. 把罪消減至只有個人的層面,或過於浮淺。聖經中對罪有豐富與深刻的描述,可是在解放神學家的手上,就變得模糊不清。罪引來上帝的忿怒;那是撒但的奴隸;是屬靈的死亡;是個人及整個社會的疾病。換句話說,這是一種敗壞的狀態,僅僅除去貧窮、壓迫、種族歧視、性別歧視、階級主義或資本主義,並不能根本革除人的罪惡問題。

3. 解放神學的福音以階級衝突的角度去詮釋其意義。福音成為了驅使行動工具,要求人投身社會、政治和經濟的行動。

 

 

2022年2月28日 星期一

解放神學之建立

   誠意、行動和鮮血孕 育了解放神學的理論。1968年7月,秘魯神學家古斯塔沃‧古鐵雷斯在秘魯的一次神職人員全國大會上做了一個報告,題為《走向一種解放神學》,1971年,報告內容以《解放神學——前景》為題成書出版。這樣,解放神學就有了自己的系統理論。

    古鐵雷斯神甫曾在比利時盧萬大學攻讀神學和心理學,在法國里昂攻讀神學。他是拉丁美洲主教理事會的神學專家。他的觀點實際上是對其他解放神學家思想的歸納和總結。

    在歐洲,傳統神學研 究往往表現為概念思辨和史據考證。拉丁美洲解放神學家開宗明義地指出︰神學是對實踐的批判性思考。對此古鐵雷斯是這樣表述的︰“只有通過默默地祈禱和與窮人結合的實踐,才能得到關於上帝之神秘的啟示,我們稱這種基督徒的生存方式是第一位的。然後,這種生活將會啟發理性思考,這是第二位的。”

  

    這就是古鐵雷斯提出的“實踐權威論”,它是解放神學的方法論。

    他進一步解釋說,信仰者有兩種境遇︰一是沉默,一是表述。沉默是由祈禱和基督徒式的行為構成的,沉默是人與上帝親切相遇的條件。語言無法表達信者在靜默中獲得的深刻體驗, 但這種體驗卻能使信者的語言更加豐富和謙卑。神學是什麼呢?神學就是“被沉默豐富了的表達”。

 

    解放神學不僅是一種思想,更是一場運動。廣大神職人員和信徒投身於轟轟烈烈的窮人解放事業,不怕流血犧牲,靠的就是這種信念︰像基督教導的那樣。和窮人團結在一起,就是接近上帝。而這種信念是他們在自己創造的基層宗教社團裏早已獲得的意識,解放神學家們使群眾的認識更加理論化。

 

    在解放神學運動中,出現過許多自發的群眾性《聖經》學習小組,他們依據自己每日的生活與鬥爭體會對《聖經》做出新的解讀。比如︰他們認為,《出埃及記》的主要含義不是傳統的“出走’說,而是為了擺脫奴役;耶穌是被“謀殺”的,他的死主要不是由於司法上的錯誤和猶太人的仇恨,而是由於他履行向窮人宣講福音的使命,觸犯了維護秩序的當局;“原罪”除了神學上的解釋,也是一個歷史事實,即人與他人的脫離;以色列部落在迦南建立政權的歷史證明,在塵世建立正義的國度是上帝的旨意;他們根據《聖經》裏的反偶像崇拜內容,提出應該反對資本主義社會裏的金錢拜物教,把金錢當偶像來崇拜就是蔑視上帝。

 

    解放神學家在此基礎上倡導恢復早期基督教的歷史觀。他們認為基督教經歷了一種從希伯來文化的“改造意識到希臘文化的“靜觀”意識的轉變。《聖經》的原始精神強調建正義的國度,強調改造自然。後來,正統神學以古希臘柏拉圖主義為基礎,強調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的分裂。歐洲神學家傾向於建立“純粹神學”體系,而解放神學則提倡基督教精神的“非希臘化”,恢復早期基督教參與塵世正義鬥爭的積極色彩。

    新的實踐和新的理解使基督教的“救贖”與人世的“歷史”得到了統一,但這種統一又不是宗教與政治的簡單結合。解放神學支持人民的正義鬥爭。但絕不提出獨立的政治方案,反對建立政黨式的組織,它堅持認為宗教只是人世的靈魂、解放神學家認為,基督教精神裡有一種積極的烏托邦因素,它使人的解放成為一個連續的過程。人有權利在塵世開始建立天國。但絕不把任何理想社會的建立看做天國的到來。天國是一種象徵,天國是一種等待,它永遠代表未來。古鐵雷斯認為人的解放要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人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的解放;第二個階段是在兄弟般友愛的社會裏締造一種新人,開始一場文化革命;在第三個階段,人將脫離原罪,與上帝 和所有的“鄰人”結合成一體。

    靈魂是自由的精神。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爭取正義的鬥爭產生了神聖的意味,人民大眾在鬥爭中感到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不畏犧牲,堅信勝利。這種絕對自由的精神又包含著一種反偶像崇拜的不斷革命意識,它幫助人民避免將天國與任何一個人類歷史階段等同,避免解放進程政治化、意識形態化、教條化,避免一切革命進程蛻變成“宗教”。

 

麥德林會議

 

教皇於1968年8 月22日抵達聖菲波哥大,8月26日,第二次拉丁美洲主教會議在該城召開,教皇到場。然後實質性的會議挪到了哥倫比亞的第二大城市麥德林( Medellin) 。麥德林會議是拉丁美洲教會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會議。這次會議使持解放神學觀點的神職人員從教會內部得到了重要支持。

    麥德林城所在的群山中,有一座高高的山巒,250名主教和神學家參加的主教會議就在高山上的一座神學院裡舉行。山下100萬居民的城市裡,幾十萬窮人無家可歸,5萬妓女被迫賣淫。是面對貧窮還是背對貧窮?上帝的使者們面臨著抉擇。

 

    在神學院對面的另一座山巒上,一位年輕的下級教士和7000名被警方強行轟趕到這裡的無地農民在曠野裏堅持他們的反暴力鬥爭。這位曾就學於巴黎的教土名叫加夫列爾‧迪亞斯。迪亞斯應農民們的要求,在真實的地面上建起了一座磚砌的教堂。教堂內簡易的佈道壇上立著一個用兩塊木板釘成的十字架,但沒有基督像。迪亞斯向人們解釋道︰“窮人就是基督。”

    教堂的門楣上寫著︰“上帝子民之家。”

    9月2日至3日,迪亞斯邀請了14位神學院的學生與他一起絕食48小時,希望對面山坡上的主教會議傾聽他們的聲音。在他們散發的公開信裏寫著︰“教會應當學習耶穌的榜樣,脫去全身的裝飾,拋棄一切財產,扔掉手裏所有的牌,只留下寫著愛和正義的那一張。”

    9月1日,星期日, 同樣在麥德林會議期間。麥德林市郊工人區的比森特‧梅希亞神父面對1.5萬名流離失所的窮人進行了一次布道。他飽含深情地敘述了這些農民被迫背井離鄉、流落城市的悲慘遭遇。在他的佈道詞裡,有這樣一段話︰“我與這些被剝奪了一切的人生活在一起,我感受著他們的所有苦難,我在一個漆黑如磐的寂靜夜晚,從一位幾乎一無所有、餓得面黃肌瘦的母親手中接過一個降生在褲管裡的嬰兒,我理應呼喚正義。因為基督宣講過這正義,而我作為他在人世的代表,應該面對必將降臨於我的一切苦難。”

    由於這個“顛覆性”的佈道,梅希亞被罰款500比索。他所在的工人區群眾聞訊,自發為他募集了500比索,送到他手中。

 

    時代是有感召力的,麥德林會議終於不負眾望做出了它的正確抉擇。

 

    會議於9月6日閉幕。與會150名主教中有30名持極端保守立場,另有30名持激進立場,但會議通過的長達140頁的最後文件使激進派的立場佔了主導地位,強烈譴責社會不公正的現象,敦促政府實行徹底的結構性改革。文件要求人們避免使用暴力手段,但同時指出在拉丁美洲許多地區存在著“合法暴力”的不合理局面,呼籲權貴們不要利用教會的和平立場阻礙必要的改革,否則他們就應承擔引發暴力革命的歷史責任。文件在題為《貧窮》的一節中提出了“窮人教會”的主張,其中這樣寫道︰“一個貧窮的教會應該譴責此世不公正的貧窮狀況以及制造了這種貧窮的罪孽;宣講並體味窮苦的精神,以精神上的質樸理解上帝;自身過貧窮的物質生活。實際上,在拯救史上教會永遠是貧窮的。”

    麥德林會議一結束就發布了這份文件而沒有像事先計劃的那樣先提交梵蒂岡審批。這一行動同樣意味深遠。


    至此,1968這個年份己經在拉丁美洲的宗教史留下了它不可磨滅的印記。智利群眾佔領聖地亞哥大教堂、《解放神學》的出現,麥德林會議,這些爆炸牲的事件使國際-輿論驚呼——1968年是拉丁美洲宗教年。

 

    哥倫比亞神父曼努埃爾‧阿爾薩特‧雷斯特雷波是法國神學院的博士生,在巴黎被任命後擔任哥倫比亞卡利市一個黑人貧民、工人區的神父,深受群眾的愛戴。由於他的激進立場。卡利市主教命令燒毀他批評教會的小冊子,免去了他的教職。教區群眾得知後,在阿爾薩特神父任職的教堂周圍搭起帳篷,輪流守護,不讓人趕走他們的神父。為此,卡利大主教將支持阿爾薩特的100多名教徒革除教籍。1969年10月,警察攻佔了該教堂,用催淚彈驅散群眾,抓走了阿爾薩特。

 

    在羅馬被任命的阿韋拉多‧阿里亞斯‧阿韋拉埃斯擔任了哥倫比亞安蒂奧基亞市的神父。他曾專門研究亞非國家的貧窮問題。他在教區的一個村子裡辦了一個信用社,貸款率為月息 1%,大大低於富人月息10%的高利貸。他為85個赤貧家庭找到了工作,以教區的名義買了三輛卡車,幫助牛奶生產者運送、銷售牛奶。他還幫助窮人的女孩在附近美國修女辦的貴族女子學校上學,為此遭到了教會上層和地方當局的譴責。讓女學生到貧民區服務的美國修女們也遭到哥倫比亞政府的驅逐。

    1968年12周20日,阿根廷21名廠區神父在首都“政府宮”前靜默站立,抗議政府拆除貧民村的計劃。4天後,100名神父在11個城市同時禁食50個小時,並拒絕做彌撒,抗議現存的“體制性罪孽”。他們以這樣獨特的方式度過了紀念耶穌降生的聖誕夜。

 

    60年代,這裡成為解放神學的重要活動地區。該地區的埃爾德爾‧卡馬拉大主教因為站在窮人(窮人在巴西專門有一個詞叫favela)一邊,被敵視他的人稱為“紅色主教”。卡馬拉稱宗教界的少數優秀分子為“亞伯拉罕少數派”;取自信仰之父亞伯拉罕之名,因為這些人明知沒有希望仍孜孜不倦地懷著希望追求。卡馬拉在世界各國——發達國家、不發達國家,包括社會主義國家——尋找這樣的優秀分子、巴西的極右組織列了一個暗殺32人的黑名單,其中有卡馬拉。

    1969年。卡馬拉的一名助手遇難;他被吊死在樹上,胸部被子彈穿透,喉嚨被割開……。拉丁美洲優秀的神職人員就這樣用自己的行動淨化著被污染了的教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