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日 星期六

信徒皆祭司

    今天的教會應該嚴肅地面對“信徒皆祭司”這個聖經真理的問題。這個觀念會直接影響一個基督徒的成長,更加影響一個教會的成長。原因很簡單,假若祭司職分不是屬於每一個信徒的,而是只屬於某一些少數,被特派的人,那麼在上帝的整個國度裏,事奉的人就只限於少數的人,例如牧師、傳道、長老、執事等等。若是這些有“職分”,有“銜頭”的“聖職人員”才有資格事奉,而個別信徒則不必,也毋需運用恩賜去參與事奉;若看一般信徒只是“平信徒”,這就窒礙了個別信徒的成長。這樣的結果,“聖職”人員便包辦一切教會的牧養和宣講的責任。如此,教會在有限的資源下,增長自然受到限制了。因此,“信徒皆祭司”這項真理教訓,我們必須準確地明白,積極地推廣,認真地實施,才可以使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榮美壯大起來。

    “祭司”這名詞,在舊約聖經中出現超過七百次。最重要的經文,在出埃及記第十九章四至六節:“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

  上帝的這項諭令,比設立會幕和祭司制度為先。這裏所用的“祭司”一詞,不是專指亞倫和他後裔,而是全體以色列百姓。上帝的本來心意原來就是要每一個以色列民都為祭司的。在出埃及記第十九章的背景,是以色列民蒙上帝拯救,離開法老的轄制,離開埃及為奴之地,到了西乃山,與上帝立約。他們是一群經歷過上帝的拯救和救贖恩典的子民,他們要歸上帝作“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至於上帝揀選亞倫和他的後裔的安排,是日後的事。

    上帝要整個以色列民族作“祭司的國度”,第一是要他們成為外邦人與上帝之間的中保,橋樑。他們有宣教的使命,就是把耶和華獨一的真神介紹給周圍外邦列國的人認識。其次,上帝要以色列民成為“聖潔的國民”,就是要他們與世人“分別出來”。至於亞倫和他的後裔的“祭司職分”,乃是樹立一種祭司事奉的模範,在以色列民的屬靈程度尚屬幼稚的時候,暫代履行祭司的責任。這責任到了新約時代,便完全具體實施,正如希伯來書作者所說:“律法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來10:1)

  因看上帝兒子耶穌基督的救贖工作,把上帝的心意完成了。舊約聖經的一切祭司制度,獻祭制度,藉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和三天後從死人中復活,帶進一個嶄新的意義。耶穌基督成為最美的,最完全的“大祭司”(來四:14;五:1-6)。舊約那些“祭司”,“會幕”,“祭物”等等的“影子”。在基督耶穌身上又具體,又完全的實現了(參西二:17)。

  新約時代的信徒那“祭司的國度”身份,又得以在耶穌基督裏恢復過來,故此,使徒彼得在上帝的啟示之下,宣告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

  這節經文與出埃及記第十九章五至六節互相呼應,表明彼得有意地把上帝與以色列民立約的事件,應用在“新以色列”民,就是基督的教會身上。新約信徒都在基督救贖恩典之下,完全承受了這祭司的責任。再者,新約聖經從來沒有把“祭司”這名稱用教會的教牧人員身上,反而是普遍地稱呼每一個接受耶穌救恩的信徒上。“你 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着耶穌基督奉獻上帝所悅納的靈祭。”(彼前二:5)

    新約信徒的祭司身分是“君尊”的。意思是說耶穌基督是天 國的 君王,我們是這位君王所擁有的祭司,是御用祭司,專供君王使用的。彼得把我們成為祭司的原因,歸根於基督救贖的恩典,如同昔日以色列民被拯救離開埃及一樣。彼得提到上帝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重生我們(彼前一:3),使我們得着救恩(彼前一:9),因此,我們成為祭司的唯一條件,是耶穌的救恩。

  而新約祭司的基本責任,是“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以言語,行為去見證上帝的大愛。彼得又說:“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四:10),這包括講道和服事人(彼前四:11)。彼得提到“百般恩賜”,表明上帝賜下許多恩賜給教會。若參照使徒保羅的“恩賜清單”(林前一二:8-10,28-30;羅一二:6-8;弗四:11),便可以得到全面的圖畫。原來新約的祭司觀念,是每一個信徒都運用上帝所賜與的恩賜,去事奉上帝,又彼此服事。

    這個信徒皆祭司的觀念,是在舊約時代,西乃山之約中早已埋下的伏線,到新約時代,為基督使徒及早期教會固有的信念。可是由主後第三世紀的修道運動開始,直到中世紀一段長時期,教會把聖職人員與平信徒分割起來,教會事奉才成為階段化。直到十六世紀,經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強調“唯獨恩典,唯獨聖經,唯獨信心”,在上帝面前,所有信徒平等,共享祭司職分。人人可以擁有聖經,研讀聖經。除了耶穌基督,我們不需任何中保,都可以與上帝相交。

    信徒皆祭司這項真理,提醒我們:

  (1)認定自己的屬靈身分,是蒙基督救贖,是上帝的子民,是基督御用的祭司。

  (2)為這罪惡的世界歸主而禱告,隨 時宣揚基督救贖的福音。

  (3)教牧人員是代表全體教會接受職分,如同亞倫後裔代表以色列民。但新約的教牧人員有責任用真道去裝備信徒,使每個信徒能盡祭司 的責任(參弗四:11-12)。

  (4)既然所有信徒都是祭司,那麼我們被上帝呼召去從事的職業,就都是聖職,我們憑信心與愛心去做的,都是聖工了。

 

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信與愛

    這樣,從信裡面就流出愛與在主裡面的喜樂來,從愛又流出喜樂,願意,與白白的心來,樂意服事他的鄰舍,不計報恩與負恩,不計毀譽,不計得失。因為人服事人,不是叫人負報答的責任,他無分朋友仇敵,他不望他們感謝或不感謝;他乃是出於甘心樂意極其慷慨的心捨他自己,捨他的一切,但不計他所捨的有無酬謝。 因為正如父所行的一樣,怎樣豐豐富富將一切分給眾人,叫祂的太陽照好人也照惡人(太五:45),祂的兒女也照樣以白白施捨的喜樂之心行一切事,忍受一切, 這是他的快樂,他藉著基督看見將一切大大的好處賜給人的上帝也是如此。

  因此,我們若認明了所賜給我們的這些大而可貴之事,就如保羅所說,聖靈要將愛澆灌在我們心理(羅五:5),這愛要使我們成為慷慨,喜樂,有力量的工 人,能勝過一切患難,作我們鄰舍的僕人,然而又是萬人之主。但那些沒有認明藉著基督所賜給他們這種恩賜的,基督就徒然降生了;他們在善事上執迷不悟,終久 不能嘗到這些事,覺悟這些事。正如我們的鄰舍怎樣缺少,怎樣需要我們所富有的,我們在上帝面前也怎樣缺少,怎樣需要他的恩典。因此我們的天父既藉著基督白 白的來幫助我們,我們也應該藉著我們的身體與身體所行的幫助我們的鄰舍,各人都彷彿要以自己當作基督待人,叫我們互相作基督,也叫基督在各人身上無有分 別;那就是叫我們都作真正的基督徒。

  【基督徒白白服事人】

  這樣,誰能參透,基督徒生活的豐富與榮耀呢?祂能作萬事,祂富有萬事,一無缺乏;祂是管轄罪惡死亡,地獄的主,但又同時服事眾人,謀眾人的益處。但可 惜,在我們今日,這一個生活,世界各處都不聞不知了;沒有人傳這種生活,也沒有人尋求這種生活。我們全然不知道我們自己的名字,不知道我們為什麼是基督 徒,或為什麼佩著基督徒的名。我們從基督得名,一定不是因為祂在我們以外,一定是因祂住在我們以內,那就是,因為我們相信祂,互相作基督,待鄰舍如同基督 待我們一樣。但在今日人教訓我們不求別的,只求善工,報價,與凡我們自己所有的;論到基督,我們把他當作一個工頭,比摩西更嚴厲多了。

  【信的榜樣——】

  〈童女馬利亞〉

  論到這樣的信,我們有一極好的例,就是那可稱頌的童女馬利亞。照路加二章二十二節所記,她雖然沒有被律法束縛,也不必行潔淨禮,但她仍遵著摩西的律 法,照一切婦人的樣式,行了潔淨的禮。但她是出於自由與甘心情願的愛,服在律法之下,要與別的婦人一樣,免得她得罪或輕看他們。她不是因這一件事稱義,她 已經是義的;她行這事,只是出於自由與情願的心。我們作事也應該如此,我們不是要因這些事稱義;因為我們既已因信稱義,就應該為別人的緣故用自由與喜樂的心行一切事。

  〈保羅〉

  聖保羅許他的門徒提摩太行割禮,也不是因為割禮是提摩太稱義所必需的,乃是他不願意得罪或輕看那些在信上軟弱,還不能領會那信的自由的猶太人。但當他 們輕看信的自由,一定看割禮是稱義所必需的時候,他就抵擋他們,不許提多行割禮(加二章三節)。因為他怎樣不願得罪或輕看凡信心軟弱的人,暫時聽從他們的 意思,也怎樣不願信的自由受固執己見以行為稱義之人的觸犯或輕看。他揀選一條適中的路,一面暫時擔待那軟弱的,一面卻拒絕那固執的,為要使他們改變,同歸 於信的自由。我們所作的也應該用此同樣的熱心去作,為要扶持那信心軟弱的,如同羅馬書十四章所說的;但我們又應該毅然決然拒絕那講行為的頑固派。這事以後我們再要詳論。

〈基督〉

  基督在馬太十七章二十四節為向祂門徒徵收丁稅的事,與聖彼得講論君王的兒子是不是免稅,彼得說免稅,但基督仍吩咐彼得到海邊去,說:「你且往海邊去釣 魚,把先釣上來的魚拿起來,開了它的口,必得一塊錢,可以拿去,給他們作你我的稅銀。」這一件事也與我們的題目極其恰當,因為基督在這裡稱自己與那些屬祂 的人為王的兒子,為王的子女,並不缺少什麼;但祂仍然自願順服,納那稅銀。這一件事對於基督的義,或祂的得救,有何須要或幫助,祂其餘的事或是祂門徒其餘 的事,對於稱義,也就有什麼須要或幫助;因為他們都跟隨義,是自由的,行這些事只是要服事別人,給他們一個行善的榜樣。

  保羅在羅馬十三章與提多三章的訓言也是一樣性質。這些訓言就是基督徒應該順服凡在上掌權的,隨時行各樣善事,不是要藉此稱義,乃是要在聖靈所賜人的自由上藉這些事服事別人與那些掌權的,甘心情願並用愛心順服他們的意志。凡學校,修道院,與神父的行為都應是這種性質。各人應按照職業與地位工作,不是要藉 工作追求義,乃是藉工作可以管束身體,作別人的榜樣;那些人也必管束他們的身體,好叫他們也可以藉這樣的工作出以愛的自由將自己的意志服在人的意志之下。但應該大大留意,不要有一人疑心妄想他會因這樣的工作稱義,或有什麼功勞,或會得救;因為那只是信的工作,如同我一再說過的。

  【教會的訓誡】

  凡明白了這事的人,就在教皇,主教,修道院,教會,官府的無數教條與訓誡之中,能容易而無危險的找出他應走的路來,有些無知的牧師堅持這些好像是稱義 與得救所必需,稱之為「教會的訓誡」(其實全然不是訓誡)。因為一個基督徒,一個自由的人,必要說:「我禁食,禱告,遵行人所吩咐的這一條誡命,不是因為 這是我稱義與得救所必需的;乃是我可以對教皇,主教,對地方,對有的官府或鄰舍,表我應有的尊敬,給他們作榜樣,我願意行各樣的事,忍受各樣的事,正如基 督百倍為我所作所忍受的;祂並非自己少不了這些事,祂雖然不在律法之下,但為我們的緣故仍服在律法之下。」就是那些暴虐的官府用強暴,不講公理,吩咐作這 樣那樣,也無妨礙,只要所吩咐的不違背上帝。

  就所說的看來,人人能夠安全的判定一切行為與律法,並正確可靠的分辨出來,知道誰是瞎眼的無知的牧師,誰是善良的真實的牧師。因為凡不以管束身體或服 事他鄰舍為唯一目的而行事的,他所求的雖不是違背上帝,就不是善的,也不是基督徒所行的。因這緣故我很怕在我們今日沒有多少或全然沒有什麼學校,修道院, 教會的祭壇與職分實實在在是合乎基督教的:斷然不是,連在某聖徒日的特別禁食與禱告也不是的。我說,在這一切事上我怕只是尋求我們自己的利益,以為藉著這 些事我們的罪得以洗淨,在這些事上我們可找著救恩。這樣,基督徒的自由就毀滅無餘了。這是由於我們不明白基督徒的信與自由而來。

  【不明自由】

  這種對於自由的愚昧與壓制,許多瞎眼的牧師還煞費苦心去提倡:他們讚揚這類的善功,誇耀他們的赦罪票,衝動鼓勵人行這些事,但全不說到信。但我勸你,你若願意禱告,禁食,或在教會立什麼善事機關,就須留意,不可為得什麼今生或永遠的好處行這些事。因為你若這樣行,就是傷害你的信;惟有信可使你得著萬 事。你要甘心情願白白的施捨,叫別人可因所施捨的得益處,因你與你的仁慈樂意快樂度日。這樣,你就是真善,是真正的基督徒,因為你在管束身體上所用不著的 這些善功與你有什麼益處呢?你的信就夠你用的,藉著信上帝賜給了你一切。

  照著這一個標準他就要留意凡我們從上帝所得的好東西,就應當流出來分給別人,都可以公用,所以各人應當「披戴」他的鄰舍對他一舉一動,要彷彿對自己一樣。這些東西已經從基督身上流出來,流到我們身上:他也這樣「披戴」了我們代我們行了各事,彷彿祂就是我們一樣。同樣,這些東西也須從我們身上流給那些沒有的人,所以我應常將我的信與義放在上帝面前,可以遮蓋我鄰舍的罪,為他的罪禱告,我將他的罪歸在我自己身上,為他的罪盡力,服事,彷彿他的罪就是我自己的一般。這就是真愛,這就是基督徒生活的真標準。凡有真實無偽之信的,也有這種真實無偽的愛。因此,使徒在林前十三章五節論愛說:「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

 

2023年5月22日 星期一

論監督的持續性、呼召與按立

  *****************************************************

問:在教會中,牧師或監督職分是持續性的嗎?

  答:牧師或監督,受命傳講福音,施行聖禮,目的在於使罪人歸正,造就信徒,使反駁者知罪,因此在教會中必定是持續性的職分。

  [徒26:18] 我差你到他們那裏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勢下歸向上帝。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

  [太28:20]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譯者注:英文中此處有“阿們”)

*****************************************************

  *****************************************************

問:監督的資格是什麼呢?

  答:要勝任監督職分,他應顯出令眾人滿意的憑據來:

  (1)信仰純正;

  (2)有良好的公共演說的才能;

  (3)敬虔無偽,品行無可指責。

  [提前5:22] 給人行按手的禮,不可急促。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要保守自己清潔。

  [提後2:2]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

  [多2:7,8]  你自己凡事要顯出善行的榜樣,在教訓上要正直、端莊,言語純全,無可指責,叫那反對的人,既無處可說我們的不是,便自覺羞愧。

*****************************************************

  *****************************************************

問:任何個人,若自以為擁這些資質,都可以自行擔任監督的職分嗎?

  答:並非如此;那可以承擔監督職分的恰當人選,必須是蒙上帝呼召的人。

  [來5:4]  這大祭司的尊榮,沒有人自取,惟要蒙上帝所召,像亞倫一樣。

  [耶23:32] 耶和華說,那些以幻夢為預言,又述說這夢,以謊言和矜誇使我百姓走錯了路的,我必與他們反對。我沒有打發他們,也沒有吩咐他們。他們與這百姓毫無益處。這是耶和華說的。

  [提前 5:22] 給人行按手的禮,不可急促。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要保守自己清潔。

  [羅10:15] 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

*****************************************************

  *****************************************************

問:承擔這一服侍工作,要蒙上帝呼召,這是什麼意思呢?

  答:這種呼召有兩方面含義:

  (1)上帝的呼召;

  (2)教會的呼召。

*****************************************************

  *****************************************************

問:何時才能說某人蒙受上帝呼召,要他作監督呢?

  答:當他

  (1)顯出這樣的憑據來,證明他擁有勝任這一職分所必需的資質;

  (2)感到自己有一種強烈願望,要承擔這一職分,借此在上帝愛子的福音中服侍上帝時。

  [提前 3:1] 人若想得監督的職分,就是羡慕善工。這話是可信的。

  [多1:7-9] 監督既是上帝的管家,必須無可指責,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貪無義之財;樂意接待遠人,好善、莊重、公平、聖潔、自持。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就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又能把爭辯的人駁倒了。

*****************************************************

  *****************************************************

問:何時才能說某人蒙受教會呼召,要他作監督呢?

  答:由其所在教會眾監督和長老所組成的長老會,盼望並相信他確實已經得蒙上帝呼召;因而接受、認可、接納他承擔這一職分時。

  [提前 4:14] 你不可輕忽所得的恩賜,就是從前藉著預言,在眾長老按手的時候,賜給你的。

  [提後 2:2]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

*****************************************************

  *****************************************************

問:除了這種呼召之外,要設立某人為教會中的監督,是否還有其他必要的程式呢?

  答:誠然如此,他必須接受按立。

  [多1:5]  我從前留你在革哩底,是要你將沒有辦完的事都辦整齊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

  [提前 2:7]  我為此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外邦人的師傅,教導他們相信,學習真道。我說的是真話,並不是謊言。

*****************************************************

  *****************************************************

問:“按立”這個詞指的是什麼意思呢?

  答:按立就是設立的意思;或者說使這人分別出來,承擔某一職分;或者說賦予他某種服侍的功用或權柄。

*****************************************************

  *****************************************************

問:監督或牧長是如何按立的呢?

  答:乃是藉著組成長老會的眾牧師按手禱告而按立的。

  [提前 5:22] 給人行按手的禮,不可急促。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要保守自己清潔。

  [徒13:3] 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

  [提前 4:14] 你不可輕忽所得的恩賜,就是從前藉著預言,在眾長老按手的時候,賜給你的。

*****************************************************

  *****************************************************

問:就“按立”本身而言,它是必需的嗎?還是說只是維護教會次序和純潔的一種保證呢?

  答:有三個方面:

  (1)按立本身,並不能看成是將任何隱藏或奧秘的恩賜或能力傳遞給那被按立者。

  (2)它僅是一種外在的莊嚴的儀式,藉此那被按立者被視為得蒙上帝呼召,並得著他所賜的權柄,由此進入神聖的教牧事奉。

  (3)同時,也不應將這種儀式視為必不可缺,或認為若無此種按立儀式,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有合法的事奉和真正的教會。

*****************************************************

  *****************************************************

問:那些正在準備接受這種侍奉,相信他們已蒙受上帝呼召的人,該用什麼名字來稱呼呢?

  答:他們被稱為“牧師候選人”(candidate for ministry)。

*****************************************************

  *****************************************************

問:那些已經得到長老會允許,可以講道,並證明自己配得這一職分的人,該用什麼名字稱呼呢?

  答:他們被稱為“有傳道資格的牧師”(licentiate),因為他們已得到這樣的許可或權柄,可以發揮自己的恩賜。

*****************************************************

  *****************************************************

問:有時這些人還可以怎樣稱呼呢?

  答:“見習牧師”(probationer);因為他們在接受按立之前,乃要接受試驗,以決定是撤回還是確認他們的執照。

*****************************************************

  *****************************************************

問:當某人被按立為監督職分之後,他是否要被分別出來承擔某一特殊職事呢?

  答:有時,他被長老會按立為傳福音的或宣教士,在尚未建立教會的地方工作;但通常來講,他乃是被按立承擔某一特定的職事。

  [多1:5]  我從前留你在革哩底,是要你將沒有辦完的事都辦整齊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

  [彼前 5:1]  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

  [彼前5:2] 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上帝的群羊,按著上帝的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

  [徒20:17,28] 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上帝的教會,就是祂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或作救贖)。

*****************************************************

      很高興看到這文件是「開放性」的:『也不應將這種儀式視為必不可缺,或認為若無此種按立儀式,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有合法的事奉和真正的教會。』

      意思是說沒有被「按立」的人也可以事奉上帝,甚至「站講台」傳信息。當然,這是在特殊狀況,或特訂場合。所以,我寫部落格傳信息是「合法的」,並不與教會衝突。當然,我必須傳揚上帝的聖道,不可散佈異端邪說分裂教會。

  

 

2023年5月20日 星期六

路德改革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路德看出經院哲學的失敗,但是另一方面但他也不附從人文主義。路德偶而也應用經院哲學的思想方式,但大體上,他反對經院哲學家的教導。路德說,阿奎那帶來亞理斯多德的優點,也因這樣,阿奎那大大地破壞敬虔之道。阿奎那曾說,凡沒有研究亞理斯多德的人,都不能成為神學家。路德認為讓這批經院哲學家來指導福音和救恩的事情是不安全的。

      路德的改革可說是從他自己的生命經驗而產生。他有許多論悔改和救恩確據的著作。在改革上,他最關心救恩論。他主要的問題,就是「我將如何找到那位恩慈的上帝?」

      這個問題,我們可從他的講章、真道問答,和他的著作裏看得出來。他對理性的神學不感興趣,他所處理的,都是信仰基本的問題。例如上帝的聖潔、上帝的愛、人之罪性、律法與福音、基督、信心和稱義等。他透過本身的經驗及自己悔改的經驗去處理這些問題。路德是偉大的宗教天才。他富有才智,能洞察自己,也能察覺那個時代的屬靈需要。他的信息,解答了眾人心中各種的問題。

      到這時期為止,宗教改革的原則己確立。不過,當這原則未成為動力之前,必須先給許多有心改革的人去體認和體驗。路德的教義的發展是漸進的。從教義的角度看,路德從主後一五一三年至一五一七年這段期間所產生的思想,還是屬於他早年的思想,也是他剛從中世紀轉變過來的思想。這時他對罪、福音、基督、律法、信心、稱義、彌撒的祭物、七種聖禮,和教會的權威等問題均已獲得了新觀念。不過,在其他方面,他依舊是屬於羅馬天主教的。

      路德在威登堡教堂張貼九十五條以後,他對福音便有更深入的解釋。他對信心、行為、律法與福音、罪惡與恩典、稱義和贖罪等都有新的思想,甚至在主後一五一七年(宗教改革正式開始那年)以後,路德在許多方面還繼續發展其思想。然而,一直到一五二○年,他仍舊向聖彼得禱告。甚至到一五二八年,他還向聖亞拿及馬利亞禱告著。

      宗教改革並不是要創立一個新宗教,也不是要建立一個新的基督教,乃是要保存以往歷史中最好的成果,並力求上進。

      路德推翻羅馬天主教的功德觀。他說,救恩絕不能依靠人的功德。救恩乃是從上面來的,所以他把整個救恩都建立在上帝的恩典上,就是上帝藉著基督的功勞赦免了人的罪。

      路德也主張行善事。他說:「在教會實施的一切事務上,沒有一件善事會與聖經相違的。」

  從教義方面講,路德算是保守的。他接納基督教的普世信經。他指出尼西亞信經和使徒信經都是有權威的文件。他評估亞他拿修信經說:「自使徒時期以來,沒有任何著作,能比得上亞他拿修信經那樣的重要和榮美。」

  奧古斯丁所主張人自然敗壞的教義,和自然敗壞對人意志之影響的看法,路德都樂意接受。路德的救恩論也是從奧古斯丁講起。不過,他認為奧古斯丁沒有好好區別稱義和成聖。

      路德神學是建立在一種神人的聯合之原則上;上帝在基督裏,籍著基督賜給我們救恩。路德在道成肉身上看到上帝與基督兩性的位格聯合。他的人性參與他神性的屬性中。路德覺得他與亞歷山太希利羅的基督論相符合,而卻與涅斯多留的基督論相違。

      路德認為教會是有形與無形的,她是一個教會而包含有兩種有機關係的聯合。它好像一個圓圈在另一個圓圈之內一般,而不是兩個相伴的圓圈

    路德強調唯有籍著信心,加上上帝的恩典,才能獲得平安。他提出兩點:

  (1)人為獲得救恩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無功,人不能做什麼,僅能因著信接受這恩典而已。

  (2)這恩典是一種白白的恩賜,要賜給凡尋找上帝的罪人。信心之路才是確實可靠之路。他說「你信多少,就有多少。」這原則推翻了那靠著善行得功勞的觀念,並叫人看見依靠哲學的推理都是無用的。路德的原則對整個人類文明起重大的意義。它對科學,文學,及一切學問都有一種解放的力量。這一切的學術都不再受羅馬天主教階者所束縛。「唯有信心」這原則也對近代文化之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路德對德國文學,不僅提供了白話文,也提出不計其數的辭藻和慣用語。他對德國哲學也起了相當深遠的影響。德國的理想主義離不開路德的改革。他主張個人生活的重要性重於宗教的生活。他確立個人獨特的價值。針對這一點他講得比文藝復興更加積極。

托缽士運動

 

      當天主教會的權勢達到絕頂的時候,便有托缽士(即貧窮的修道士)的反對運動。

      當時有幾個教士團體注意到這個事實,即耶穌在地上的樸素生活與那位有權勢的又過豪華生活的教皇大不相同。後來便有新修道士團體的產生。他們要表明信徒能效法主的貧窮。

      法蘭西斯亞西亞(Francis of Assisi, 主後1182-1226年)是一個意大利富家子,但他卻捨棄所有的財產,專心並謙卑地跟隨耶穌。他是當時伯爾拿型的神秘主義者。

      過去伯爾拿曾在貴族當中提倡新的敬虔運動,但是現在是透過法蘭西斯把這種新敬虔行為在繁華的都市里推行。他們以乞食(托缽)的行為生活,不再孤獨隱退,反而在廣大群眾的大都市生活。這些住在都市的托缽士也進入各大學任教,影響當時許多知識份子。

新敬虔運動的人物

 

      拉哲利斯(Ratherius)和笏哥(Hugo)是新敬虔運動的主要人物。

  拉哲利斯(死於主後974年),是一位注重理性思想家。他提倡一種引人到敬虔的神秘主義。他以主觀的方法解釋教義與信心的關係。他教導信徒怎樣默想。作個人默想也影響了許多修道院。那時,各地也掀起了組織十字軍的熱潮。新敬虔運動影響了十字軍。

  新敬虔運動使許多信徒有了新的態度。其中最主要的是他們要效法基督受苦的精神。他們重新發現了這位為人的耶穌。立志要跟隨耶穌,更像耶穌。為要達到此目的,他們實行禁欲與獨身等。當時,神秘主義(特別注重擁抱基督)成為一股很大的影響力。教會原本是宣揚一位超越的、聖禮的、歷史的耶穌。由於敬虔主義,信徒便能體會到一位謙遜的、聖潔的、犧牲的主,這使更多信徒盡心盡力地服事基督。

  笏哥(死於主後1141年)是巴黎聖威克多修道院的教師。他認為人的靈魂若要獲得屬靈的知識,必須有三個步驟:

  第一,必須發揮感官的知覺力。認為人雖墮落了,但這種知覺力卻未受到破壞。

  第二,追求生活背後之屬靈意義。

  第三,認為唯有藉著上帝的靈,才能獲得事物本質之真象。

  笏哥的目的是要信徒親自體驗救恩,與基督聯合。

新敬虔與約翰司格圖

       神秘主義原本是早期基督教神學的一個派別。東方教會的神學十分注重神秘主義。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約翰司格圖(John Scotus)。

      司格圖是一位博學的神學家。他深受奧古斯丁及貴格利等神學的影響。他也深受斐羅及新柏拉圖主義等哲學的薰陶。他的著作(寫於主後849年)是一部綜合新柏拉圖主義與中世紀神秘主義的作品。

      他認為上帝曾造了一個理想的世界,從這理想的世界中。個人成為這個理想世界的中心,並具有世上所有生物的各種特性。罪把這人分為陰陽兩性,並生出一大群人。在基督裏,人人都能恢復為原本的人,並能歸入原始的觀念世界,最後被吸入上帝裏面。

  他認為預知與預定相同。他否認罪之實質。關於聖餐,他強調餅與酒的象徵意義,不支持實體論。他不算是一位神秘主義者,但是他的思想為未來神秘提供了基礎。

新敬虔運動的起因

 

      在中世紀初期,多數人都認為基督教不是一種屬於個人的宗教,而是一個機構。不過到了第十一,十二世紀時,有些信徒急迫尋求個人的宗教。想要建立一種內在的,個人的敬虔。他們想要體驗自己所信的。

      因此,這時便產生一種宗教上的個人主義,慎重的去認識罪與恩典,上帝和救恩的事件。這種新敬虔運動有三個特點:追求真實,講究個人體驗,和歸正。新敬虔的覺醒是從羅連與克呂尼等兩個修道院產生的。

      當時許多平信徒也參加這種新敬虔運動。新敬虔的目的,就是要使修道院保持嚴格的紀律,並要教會管治國家,又要在生活中體驗來生的生活。也認為只有藉著教會的統治,才可以戰勝世界。神秘主義也是從新敬虔運動發展而來的。神秘主義加上修道主義,便產生新敬虔運動。

聖靈的工作

  【聖經的記載(漸進的啟示)】

      舊約中聖靈的工作:

      a. 創造(創1:2,2:7;伯33:4;詩33:6,104:29-30;賽34:16)。

      b. 將上帝的話向代言人啟示(民24:2;撒下23:2;代下12:18,15:1等)。

      c. 使人信心堅固,結果子(尼9:20;詩143:10;賽48:16等)。

      d. 使人生發信心,悔改,道德敬虔生活(詩51:10-12;賽11:2,44:3;結11:19等)。

      e. 裝備人事奉上帝,作有效的領袖 (創41:38;民11:16-29;申34:9;士3:10,6:34,11:29等)。

      f. 給人技巧,作創意之工(出31:1-11,36:1;哈2:5;亞4:6)

      新約中聖靈的工作:

      a. 於五旬節降臨成為清晰的記號,為另一位與聖父、聖子同等的位格,於新約時代有明顯和活躍的工作(徒2:1-13,16起;參珥2:28-32)。

      b. 參與聖子的職事:出生(路1:35),下降於受洗的基督身上(可1:10),支持他受試探(可1:12),發揮能力(路4:18-21),使他復活(羅1:4)。

      c. 參與基督徒的生命:

      i. 啟示與教導有關基督的真理(約14:26,15:26,16:13;弗3:2-6;提前4:1)。

      ii. 使人歸上帝(約16:8-11)。

      iii. 使人與基督聯合,在基督徒生命中離罪更新成聖(約3:5,8;羅6:3-11;7:4-6,8:9-11;林前6:17-19;弗2:1-10;加3:14等)。

      iv. 使基督徒彼此聯合、合一(弗4:2-4)。

      v.  給基督徒確據,他們是屬上帝的(羅8:12-17;林後1:22;加4:6),並將來得基業的盼望(羅5:5,8:23;林後5:5;弗1:14;2:18;4:30等),復活的應許(羅8:11)。

      vi. 賜恩賜建立教會基督的身體(羅12:3-13;林前12;弗4:7-16;彼前4:10-11)。

      vii. 為信徒代求(羅8:26-27),作信徒的另一位保惠師(約14:16)。

      viii.催促與帶領宣教工作(徒8:29,13:2,16:6-10)。

      ix. 使信徒有能力作更大的事(約14:12;參徒2:41,47)。

  【神學的探討】

      有關聖靈的工作在教會歷史中的探討:

      a. 聖靈與聖經

      i.  十六世紀興起之重洗派 (Anabaptists)為基督教派中較偏激之人士,高舉意志的順服,在各方面過重生成聖的生活,受苦不計;亦以這角度去解經。這派強調聖靈在信徒身上的引導,順服與犧牲。

      ii. 改革宗方面:

      (1) 路德強調聖靈與聖經不可分開,「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聖經已經有清晰與足夠的救恩、服事上帝的知識,毋須有新的啟示。聖靈的角色就是默示聖經,証明它與詮釋它,並光照被罪蒙蔽的人,使他們明白領受上帝的話,認識基督。沒有聖靈的工作,聖經只不過是字句(letter)而已。顯然,路德著重的是聖經中處處有關基督的啟示,而聖靈就是使人認識基督。

      (2) 另一位改革宗加爾文,除了上文 (1.2.5)提及關於聖經為靈感之作,他認為聖靈給人印記,對上帝的話不作任何的懷疑。聖靈在宣講與聖餐中,叫這些聚會生發效果,使活著的基督與信他的人屬靈上的相交。    

      b. 聖靈與救恩

      i.改革宗、清教徒等對人性的看法秉承奧古斯丁的神學,認為人敗壞到極點,須有先在恩典(prevenient grace)以致能回應上帝的大愛與呼召,而這恩典是藉聖靈的工作而賜與人的。聖靈的主權在此神學思想上反映出來,他感動基督徒決志與順服,討上帝的喜悅。

      ii. 約翰衛斯理在基督徒的成聖課題上,有獨特的見解,聖靈除了使人重生,也有第二個恩典的作為,就是除去人一切的邪情私慾,使人對上帝對人有完全的愛。這是第二個祝福。基督徒在靈性上往高處行要有聖靈的工作為印記(弗3:14-19;羅8:15-16;約14:18-23)。

        c. 聖靈與教會

     近代的五旬節運動 (Pentecostal movements)強調使徒時代的異能其實在後世仍然活躍,如說方言,行神蹟醫病等,教會應如初期教會在五旬節聖靈降臨般經歷大能與興旺。「聖靈的洗禮」就是藉著恩賜的運用去領受額外的能力。

教會的懲戒(1)-聖經的保證

      傳揚上帝的道、執行聖禮、與實行教會懲戒,可說是真教會的三個標記。但是環視目前教會的情形,實在可悲,都未能合乎這個標準。有些教會並不能算為真教會,另外有更多的教會是否符合真教會的資格,也是大成問題。

      許多教會所以拒絕執行懲戒,因為他們怕教會中的人數因此而減少,教會的榮耀受到減損;但事實上未能執行懲戒的教會,他們在內在外都不受尊敬。說來奇怪,今日世界之所以看不起教會,乃因教會是如此的世俗化,且大部份的教友也不以成為會友為榮,因為作教友與不作教友,和世界沒有多大分別。另一方面,忠實地執行懲戒,乃是增加教會的榮耀。

      換言之,適當地實行懲戒,對教會是絕對有益的。

      教會往往由於假冒的敬虔,而忽略了懲戒的事,例如有人說,上帝會看顧他的教會,而且上帝也不用人的幫助就能好好看顧教會;還有人說,教會懲戒犯罪的教友,對他們沒有幫功,只會導致他們的毀滅,因為懲戒會將他們趕出教會。但是上帝的話卻清楚要求教會實行懲戒,而輕忽懲戒的人常自以為比上帝更智慧。

      以下有一些經文清楚說明教會的懲戒。耶穌教導說,如果有一個教友犯罪,得罪了另一個人,那被得罪的人用盡方法規勸那犯罪的人,可是他都不聽,那被得罪的人就要報告教會,若教會出面,那犯罪的人還是不聽,就要拿他當稅吏和外邦人看待(太十八15~17)。意思是,那不悔改的肢體,不再被認為是基督的肢體。使徒保羅吩咐哥林多教會,把那犯亂倫罪的人從他們中間「趕出去」(林前五13)。保羅又勸勉提多說:「分門結黨的人,警戒過一兩次,就要棄絕他。」(多三10)

      馬太福音十三章稗子與麥子的比喻說,一個人到田裏去撒種,他的仇敵也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裏,到長苗吐穗的時候,稗子也顯出來;田主的僕人說:「主阿,你不是撒好種在田裏嗎,從那裏來的稗子呢?……你要我們去薅出來嗎?」主人說:「不必,讓這兩樣一齊長,……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到倉裏。」耶穌這樣教導,天國的子女與世界的子女,到世界的末了要分開(太十三24~30,36~43)。若有人從此比喻推論出,教會懲戒是末日審判的事,若現在就實行懲戒,是與基督教訓相反的。我們當怎樣回答這個辯論呢?

      一方面我們必須說,上帝的話是不相衝突的,因此聖經在此的比喻,與聖經他處的教訓不會互相矛盾;另一方面,如果從「田地就是世界」(38節)這句話就下結論說,這個比喻和教會的懲戒無關,只教導說義人和惡人在世界中並存,這樣的說法未免過份的簡化了。這田地當然是指世界,而好種撒在這田地裏,就有了教會:但是撒但也把稗子撒在田地中,因此把惡人引進了教會,就是這比喻正確的陳述,事實上許多著名的聖經注釋家,也都同意這比喻即提出了地上有形教會不完全的圖畫。

2023年5月16日 星期二

論執事

 

  **********************************

問:教會中第三種聖職人員是什麼呢?

  答:是執事。

**********************************

  **********************************

問:執事是否有一定的教導或治理教會的責任呢?

  答:沒有。《聖經》中並無任何一處談到執事有教導或治理教會的責任。

**********************************

  **********************************

執事的職分同治理性長老的職分又是如何區分的呢?

  答:治理性長老作為會眾的代表,作為聖職人員,出席教會內各種審議會;而擔任執事的聖職人員卻是在某一特定地方教會中擔任聖職,他由該教會選舉,不能出任各種教會審議會成員。

**********************************

  **********************************

問:《聖經》中明示的執事的職分是什麼?

  答:執事的職分是要管理教會中與財產有關的事務,特別是照顧那些貧窮者的需求,調查他們的處境,供應他們的需用。

  [徒6:1-3]那時,門徒增多,有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們撇下上帝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

  [提前3:8] 作執事的也是如此,必須端莊,不一口兩舌,不好喝酒,不貪不義之財。

**********************************

  **********************************

問:但那被按立為執事的腓利不是隨後教導人,並給人施洗嗎?

  答:從《聖經》記載來看,這並不是在他作執事時施行的,而是在他成為“傳福音的”之後。此時,他才得到並行使教導與施洗的權柄。

  [徒21:8] 第二天,我們離開那裏,來到該撒利亞。就進了傳福音的腓利家,和他同住。他是那七個執事裏的一個。

**********************************

  **********************************

問:在基督教會中設立執事這類職分,是不是有必要呢?

  答:基督教會應該供應會眾中那些確實無力謀取生活必需品的人。要找出這類人,進行探訪,並要管理那些為供應這些人需要而籌集的各種基金,設立執事這樣的聖職人員是非常必要的。

**********************************

  **********************************

問:將教會在物質上的救濟與屬靈的教導和安慰分開施行,是不是明智的呢?

  答:這是非常明智的,可以預防假冒偽善和低估屬靈相交的情形出現。

**********************************

  **********************************

問:作為一名執事,必要的資格是什麼呢?

  答:執事應當具有敬虔、正直、勤勉、受人尊重的品行。

  [提前 3:8-12] 作執事的也是如此,必須端莊,不一口兩舌,不好喝酒,不貪不義之財。要存清潔的良心,固守真道的奧秘。這等人也要先受試驗。若沒有可責之處,然後叫他們作執事。女執事(譯者注:原文作他們的妻子或作女人)也是如此,必須端莊,不說讒言,有節制,凡事忠心。執事只要作一個婦人的丈夫,好好管理兒女和自己的家。

**********************************

  **********************************

問:在向窮人分發款項的過程中,執事是否應向那些教導性長老和治理性長老負責,並服從他們的教訓呢?

  答:誠然應該如此。因為我們看到,即便在這些執事設立之後,眾使徒和長老仍然受託管理這些為窮人募集的款項。

  [徒11:30]他們就這樣行,把捐項托巴拿巴和掃羅,送到眾長老那裏。

**********************************

  **********************************

問:執事是如何選舉出來的呢?

  答:他們是由所屬教會中凡有選舉權的會眾選舉產生,並藉著禱告和牧師與長老的按手而分別出來。(參見使徒行傳第6章)。

**********************************

      執事也是教會中重要之職份,尤其是事務性的工作需要他們的服務,使教會無所缺乏,也使弟兄姐妹獲得照顧。

2023年5月13日 星期六

得救的過程(6):成聖

 

                      成聖是上帝透過聖靈在信徒生命中持續作的聖工,逐漸改變他生命的品質,直到作成全於耶穌基督的日子(腓1:6;帖前5:23)。

  【成聖的雙重含義】

  一. 分別歸於上帝:「聖」(qadesh)的希伯來文原意是「切斷」或「分開」,因此就被用在形容與眾不同,完全獨特,獨一無二的耶和華身上(撒上2:2)。由於耶和華是「聖者」(賽57:15),凡分別出來歸於耶和華的都是聖的,如聖山、聖袍、聖所、聖日等。耶和華曾經曉諭摩西說: 「以色列中凡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要分別為聖歸我」(出13:2)分別出來歸於耶和華,就是成聖。

  二. 像上帝:既然上帝是聖者,成聖的人應該是像上帝的人,兒子像父親,做上帝的兒女自然像父神。馬太記載耶穌說:「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5:48),乃不同「成聖」來表達同樣的意思。在約翰福音中,耶穌就直接使用「成聖」: 「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約17:17),意即「使他們像你」。可見成聖始於重生,乃聖靈持續的工作。另外,成聖指一個基督徒處於對聖靈無條件降服,完全順服祂帶領的狀態(羅8:5,13,14),在這狀態中他最像上帝一樣,他的生命最能表現上帝的性情(彼後1:4-7),換句話說,成聖的最高目標是像基督, 照基督的樣式被塑造成“小基督”(羅8:29)。

  【如何成聖】

  一. 成聖是超自然的:成聖不是個人道德上的修身,不是個性的改良,不是本身的成就,卻是上帝親自執行的工作(帖前5:23)。

  二. 成聖是持續漸進的:基督徒脫去舊人,穿上新人,「這新人照著他的創造者的形像漸漸更新,能夠充分認識主」(西3:10新譯本)。這新人就是重生的人,走上成聖道路以後,漸漸更新,越來越像上帝。得救是持續的過程,「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上帝的大能」(林前1:18)的「得救的人」(tois sozomenois)用「救」的現在分詞(participle),表示持續的動作,持續的得救就是成聖的過程。

  三. 成聖是靈命的指標:成聖可分不同的程度,個人順服聖靈的帶領有多少, 可決定他成聖的程度(羅8:5,6),可見成聖是靈命成熟度的指標。

  四. 成聖不取消個人人格特徵:這是神學家所認識的。成聖固然是上帝親自動工改變信徒內心的過程,但成聖使他成為聖更好的人,卻不會使他變成認不出來的另一個人,他仍然保持自己的人格特徵。

  【聖經指導如何走成聖的道路】

  一. 以完全獻身的態度:走成聖的道路必須殷勤倒空自己(可8:34),讓主居首位(西1:18),順服在他心裡運行的上帝(腓2:12,13),將自己當作活祭獻給上帝(羅12:1),他必須把生命的主權無條件地交出來。

  二. 持續求信心,順服聖靈:如同稱義和重生憑上帝所賜的信心達成,成聖也是靠上帝所賜的信心進行的。走成聖道路的人不斷向主求信心,憑上帝賜的信心克服道上的險阻艱難,專一仰望聖靈的帶領。

  三. 分別為聖:分別為聖是刻意不沾道德上的不潔淨(林後6:17;雅1:27),潔身自愛,有所不為的心志。但這不是棄絕常人所珍視的價值的一切,卻要以不同的態度面對那些價值,照聖靈的指示決定是否作或如何作。

  四. 實行敬虔和慈愛的行為:成聖不只是消極的分別為聖,更是積極的表現盡心、盡性、盡意愛上帝(敬虔)和愛人如己(慈愛)。有敬虔和慈愛的人不一定是成聖的人,但成聖的人一定表現出敬虔和慈愛。

  【成聖與稱義的對照】

            稱     義                         成    聖

       1. 瞬間完成                             畢生努力的過程

       2. 不是有就是沒有                 可多可少有程度差別     

       3. 客觀的事實                         主觀的體驗

       4. 司法上的宣判                     生命品質的提升

       5. 地位的提升                         生活品質的提升

       6. 靠聖子而得                         靠聖靈而成

       7. 擺脫罪咎                             克服罪權

       8. 因信稱義                             因信成聖

  【成聖與重生的對照】

            重    生                       成    聖

      1. 新生的生命                           成長的生命

      2. 成聖的起點                           持續的聖化

      3. 內在聖潔的開始                   成為聖潔的過程

      4. 稱義時完成                           稱義時開始

得救的過程(2):歸信

 

      歸信是作基督徒的第二步,包括悔改與信靠(/信心)。

      悔改與信靠可解釋為同一件事(歸信)的消極面與積極面;悔改使人知罪而轉離罪,乃信靠主的先決條件,信靠主乃指望主救拔脫離罪,以便蒙主悅納。兩者缺一不可,必須相輔相成。

   【悔改】

  舊約希伯來文有兩個相關的字;譯為「後悔」(創6:6;出32:14),「懊悔」(伯42:6)的字(naham),或是譯為「轉離」惡行(代下7:14),「轉離」過犯(賽59:20)的字(shuv)。當然,悔改中最決定的因素是『離棄自己的道路,歸向耶和華』(賽55:7)。

          新約希臘文也有兩個相同的字;譯為「後悔」(太27:3)的字(metamelomai),或譯為「悔改」(太3:2;可1:15;徒2:38;提後2:25)的字(metanoeo)。用法皆有回轉歸向上帝的含義,與舊約的字(shuv)相等。

          悔改也有多重的含義:知罪(詩51:3;約16:8)、悔罪(詩51:17;約16:8)、認罪(詩51:1,4,5;太3:5.6)、離罪(代下7:14;賽59:20;徒14:15)、歸向上帝(賽55:7;徒26:18,20;帖前1:9)。而悔改的心是上帝所賜,不是人心所自生的(提後2:25;約16:8)。

          悔改是歸信基督者必須計算並付出的代價。         

  【信靠(信心)】

  悔改是歸信基督的消極面,信靠主是歸信基督的積極面。

          舊約希伯來文用兩個動詞表達「信」:aman(阿曼)的單純主動(Qal),指「養育」(民11:12),單純被動(Niphal),指「的確」(詩93:5)的含意,使役主動(Hiphil),指「信」(創15:6),即信以為真的層面,或動名詞: 「固定」,指「把心固定在上帝話語的應許上,依憑上帝的大能與信實。」所強調的是「信靠」的層面。另外一個字是bataha(巴塔哈),單純主動,指「依靠」(王下18:5,19,20;詩13:5),「依賴」(代上5:20),強調「信任」的層面。因此,歸納舊約的「信」有,「信以為真」、「信實可靠」 、「信靠」、「信任(委身)」等不同層面的意義。

        舊約中唯一用名詞表達「信」的是哈巴谷書中「因信得生」(哈2:4),含意是「信實」(faithfulness)。

          新約中的「信」只用動詞((pisteuo)、名詞(pistis)或形容詞(pistos)來表達。皆指信以為真(可1:15;13:21;約10:38;來11:6),可靠性(羅3:3林前1:9;林後1:18;來10:28;約壹1:9),信任(加2:16;羅4:5;提前3:16)

          可見信靠主的前提是上帝的信實可靠,而信靠的時候是對上帝啟示的真理予以肯定:「信耶穌是基督」且把自己交託基督,委身於基督:「信他」(約20:31),如此雙管齊下歸入基督名下,就是歸信基督,也就是信靠主。

  【信心與理性的關係】

  a. 理性是信心的前導,指出信心的對象(事、話、人或上帝),告訴信心什麼是值得相信的。

  b. 理性能為信心除去一些不必要的障礙,糾正無知的一廂情願和自以為是,指出迷信,盲信或「盲不信」的弊端。

  c. 以信心為基礎的理性是更高的理性,能理解受制於五官的理性所無法理解的超然境界的事。

  d. 信心是順服上帝,為上帝所用的理性主義,能理解屬於上帝的事,奧古斯丁說:「我們信,為的是理解。」

  e. 信心必須有信仰的對象,即使缺乏十足的證據,信心也能夠採取行動。

  f. 信心不等於自以為是,一廂情願的宗教狂熱主義,信心也不是逃避思考的藉口。

      最後,我們必須肯定基督教所談的信心,不是與生俱來的先天能力,乃是上帝所特賜的禮物: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如同信心,悔改的心也是上帝所賜的(提後2:25)。

2023年5月9日 星期二

三位一體的聖經基礎

 

從聖經的教導,有三種各自獨立卻互相關的證明:

  (一) 上帝是獨一的;

  (二) 上帝是有三個位格;

  (三) 上帝的三一性的明示和暗示。

  1. 上帝的獨一性

      從古希伯來文化至猶太人,他們都保持上帝是獨一性,這信仰觀念在舊約聖經也有啟示。例如在(出3:14) 上帝自稱「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Who I am) ;(出20:2~3) 十誡的第一誡:「 ……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上帝。」和第二誡的「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這都是上帝自己向人宣稱衪獨特的本質和神性,要以色列人獨一地敬拜和順從衪。較明顯的在(申6:4) 摩西的教導說:「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上帝是獨一的主。」從以上經文,雖然並非可以證明當代「只有一位上帝」或「一神論」,但從上帝對以色人的宣稱和訓令,都證明整個舊約中,以色列人只能有一位獨一的真神。所以從舊約的教導,都一致地說明只有一位上帝。

      在新約時代,最顯著的教導是在(雅2:19) :「你信上帝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

      說明靈界也支持上帝只有一位。

      使徒保羅在(林前8:4~6) 說:「我們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麼,也知道……我們只有一位上帝,就是父,萬物都本於衪,我們也歸於衪……。」

      在(提前2:5~6) :因為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之間,只有一位中保……。」

      前段的經文重點是說明惟有上帝是真神,偶像算不得什麼;而後段則說明只存一位上帝,而且在上帝和人之間只有一位中保。

      從以上列舉的經文,筆者懷疑從希伯來民族至以色列選民的信仰基礎,上帝命令他們只能有一位的獨一真神,這也反映當時以色列人的信仰以外可能有其他神。上帝是眾神中最有超然能力的「真」神,所以衪的獨一性,只限於猶太人和基督徒的信仰以內是獨一的。新約裡上帝觀的基礎也是來自猶太人的上帝觀,這樣宣稱「獨一的 上帝」對猶太人的基督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對於曾是多神觀的外邦人基督徒來說是困難的;惟有要思想到創世記所說那位創造者,才是獨一無二的上帝。所以保羅要說 「我們只有一位上帝」是萬有本於衪那一位,目的是強調上帝的獨一性。

  2. 三一上帝觀的聖經基礎

      聖經除了支持了獨一上帝觀外,並且引伸出父、子、聖靈的三一上帝觀。第一位格的父就是上帝,在(太6:26;19:23~26;27:46) 和(可12:17、24~27)耶穌常常以「上帝」和「天父」互換的方式來表達「上帝」。

      保羅也在 (林前8:4~6) 上文提過的,說「上帝」就是「父」,所以上帝是父這個位格是明顯的。

      問題是耶穌是上帝這第二位格,就成為今天在異教仍在爭論的問題,也不被福音派以外的如「耶和華見證人會」、「摩門」、「伊斯蘭」及「猶太教」接受;因為耶穌從未直接稱自己是上帝,但從四福音書衪的生平與言行,確實顯示衪是擁有唯一上帝才可以做的事;例如衪有上帝赦罪 (可2:8~10) 、審判及統管世界(太25:31;24:30) 和統管世界的權柄。較為直接支持耶穌是上帝,要留意衪如何回答被控告「因衪宣稱是上帝的兒子」(太26:63~65)、以及多馬稱呼衪為「我的主!我的上帝!」(約20:28),衪以不否認方式來肯定自己的神性。

      經文也同時支持了聖靈等同上帝(使5:3~4) 「欺哄聖靈等同欺哄上帝」;以及「上帝」與「聖靈」似乎也可以互換來表達「上帝」(林前3:16~17、19~20) 、(太28:19) 及(林後13:14) 等。

      如果接受了父、子、聖靈都是上帝,這樣便帶來與「上帝的獨一性」互相矛盾。從聖經的證據,例如在耶穌受洗時父、子、聖靈同時出現(太3:16~17),耶穌在大使命吩咐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保羅在(林後13:14) 的祝禱等,這只能證明三者同時存在和互有關連。在較早版本的欽定本(約翰壹書5:7) 說:「在天上作見證的有三,就是父、話語(道) 和聖靈,而這三位原為一」,這是三位一體較明顯的敘述;但因它的原文基礎太薄弱,這句有可能是後加上去的,故此不能成為證據。所以剩下來被認為對三位一體觀念有較強的證據是(約1:33~34;14:16、26;16:13~15;20:21~22) 和(約壹4:2、13~14) ,三個位格的互間經常出現, 這卷書被認為是包含相當豐富的三位一體教義。

總括來說,雖然聖經沒有上帝三位一體的宣告,卻提供了三位的神性與合一性的證明,為日後初期教會為要處理「父、子、靈」三個位格與「上帝的獨一性」的矛盾,建立基礎。

從聖靈的名號看其神性

     聖經吩咐我們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所有人均須尊他的名為聖,他的名超乎萬名之上,是無可比擬的。妄稱上帝的名者被列為褻瀆上帝,在舊約時代會被擲石處死,若我們能看到聖靈享有上帝所獨享的名號,我們便可以確知,聖經以聖靈為真神,否則聖經便自相矛盾了。下列名號足以證明聖靈是上帝;而下列經文的上文下理清楚表達各名號之意義:

  經文

聖靈名號

為何這名號能表明其神性 

a 創一2;太三16

上帝的靈

既然聖靈亦被稱為上帝的靈,他的神性便無可置疑了。他乃創造主。

b 路四18;

徒五9,

八39

主的靈

按猶太人的觀念,只有一個主(希伯來文adonai;希臘文Kurios),就是耶和華,既然聖經稱聖靈為主的靈,其神性乃是顯而易見的。他是主!

c林前六11

我們上帝的靈

既然聖靈亦被稱為「我們上帝的靈」,他也就是「我們的靈」,因上帝本身就是靈(約四24)。

d民十一29

  e士三10

  f詩一三九7(參第4節)

耶和華的靈

  耶和華的靈

  「你的靈」=耶和華的靈

他就是耶和華,而耶和華乃是獨一的上帝,所以聖靈是上帝。耶和華乃「他是」(HE IS)的意思,意為:(1)自有永有(2)自存自足(3)永遠活在「現在」裏(4)無可比擬(5)信實(6)可與人面對面建立關係(7)造物主(8)不變。)

g賽六十一1

主耶和華的靈

既是主,亦是耶和華

h太十20

父的靈

他的靈就是聖父的靈,以他的質及屬性而言,他就是父神。

i林後三3

永生上帝的靈

他乃永生上帝,永生是他所賜的。

j創六3

我的靈=耶和華的靈

(見d、e、f項)

k羅八11

叫耶穌從死裏復活者的靈

他能使人復活,使主復活,顯然就是上帝,是叫人復活,叫人得新生命的主宰。

l羅八9

上帝的靈=主基督的靈=聖靈

以內在的質和屬性而言,聖靈就是聖父,也就是主基督。

m腓一19

耶穌基督的靈

他就是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的上帝,與人認同的主。

n徒十六7

耶穌的靈

(見m項)

o加四6

他兒子的靈

即主耶穌的靈,是降卑降世,與我們認同,又體察我們軟弱的主。

p徒五3、

4、9

上帝=聖靈=主的靈

既然欺哄上帝即是等於欺哄聖靈,亦等於試探主的靈,所以,聖靈就是上帝,亦是主。

q林後三17

原文為hokurios乃指著主基督──上帝──來說的。(參弗四5)可見聖靈就是上帝。

r來九14

永遠的靈

他乃自有永有,除了上帝,誰是自有永有呢?

s彼前四14

上帝榮耀的靈(參弗一6、12、14)

榮耀的靈。「榮耀」往往是形容上帝的。他是「配得稱頌的」。

t羅八2

賜生命的靈

他乃賜生命的主宰,除了上帝,誰能賜生命呢?

u羅一4;太一20;詩五十一11; 路十一 13

聖潔的靈

除了上帝,誰是聖潔無罪呢?「聖潔」一字原有「分別出來」的意思,有聖靈便不可能有罪,有罪便不可能有聖靈。

v約壹二20

聖者

他就是那聖者,他就是上帝。

w出二十八3;

弗一17

智慧的靈

他充滿智慧,是智慧的源頭,是賜人智慧的。他顯然就是上帝,也就是賜智慧給所羅門的耶和華,認識他就是智慧的開端(參箴九10)。

x賽十一2(參亞四6)

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

智慧和聰明從何而來?知識與敬畏耶和華的人從何而來(參林前十二3)?謀略與能力從何而來?是從耶和華、主和聖靈而來?若聖靈不是上帝,豈能如此?

y約十四17

真理的靈

誰是真理?是上帝,是主基督(約十四6),是聖靈,換句話說,就是三位一體的上帝。

2023年5月1日 星期一

聖靈的象徵

 

l  祂被象徵為鴿子——路加福音 3:22

 

聖靈降臨在他身上,形狀彷彿鴿子;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

 

馬太福音 3:16

 

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上帝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

 

l  祂被象徵為風——使徒行傳 2:2

  

   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  

l  祂被象徵為火——馬太福音 3:11

 

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使徒行傳 2:3

 

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

 

l  祂被象徵為水——約翰福音 7:38-39

 

     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

    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l  祂被象徵為油——詩篇 23:5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詩篇92:10

 

你卻高舉了我的角,如野牛的角;我是被新油膏了的。

 

撒母耳記上 10:1

 

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掃羅的頭上,與他親嘴,說:「這不是耶和華膏你作他產業的君嗎?

 

聖靈的活動

 

l  祂是一位教師——約翰福音 14:26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

   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

 

   路加福音 12:12

 

   因為正在那時候,聖靈要指教你們當說的話。

 

l  祂引導信徒進入真理(上帝的話)——約翰福音 16:13

 

   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是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

   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

 

l  祂賦予信徒超自然的力量——使徒行傳 18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

   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使徒行傳4:31

 

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上帝的道。

 

路加福音 24:49

 

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裡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

 

l  祂充滿信徒說別國的話——使徒行傳 2:4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l  祂在禱告中幫助軟弱和軟弱的人——羅馬書 8:26

 

   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

   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

 

l  祂安慰信徒——約翰福音 14:16-17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或譯:訓慰師;下同),叫他永遠

   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

   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