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3日 星期六

得救的過程(2):歸信

 

      歸信是作基督徒的第二步,包括悔改與信靠(/信心)。

      悔改與信靠可解釋為同一件事(歸信)的消極面與積極面;悔改使人知罪而轉離罪,乃信靠主的先決條件,信靠主乃指望主救拔脫離罪,以便蒙主悅納。兩者缺一不可,必須相輔相成。

   【悔改】

  舊約希伯來文有兩個相關的字;譯為「後悔」(創6:6;出32:14),「懊悔」(伯42:6)的字(naham),或是譯為「轉離」惡行(代下7:14),「轉離」過犯(賽59:20)的字(shuv)。當然,悔改中最決定的因素是『離棄自己的道路,歸向耶和華』(賽55:7)。

          新約希臘文也有兩個相同的字;譯為「後悔」(太27:3)的字(metamelomai),或譯為「悔改」(太3:2;可1:15;徒2:38;提後2:25)的字(metanoeo)。用法皆有回轉歸向上帝的含義,與舊約的字(shuv)相等。

          悔改也有多重的含義:知罪(詩51:3;約16:8)、悔罪(詩51:17;約16:8)、認罪(詩51:1,4,5;太3:5.6)、離罪(代下7:14;賽59:20;徒14:15)、歸向上帝(賽55:7;徒26:18,20;帖前1:9)。而悔改的心是上帝所賜,不是人心所自生的(提後2:25;約16:8)。

          悔改是歸信基督者必須計算並付出的代價。         

  【信靠(信心)】

  悔改是歸信基督的消極面,信靠主是歸信基督的積極面。

          舊約希伯來文用兩個動詞表達「信」:aman(阿曼)的單純主動(Qal),指「養育」(民11:12),單純被動(Niphal),指「的確」(詩93:5)的含意,使役主動(Hiphil),指「信」(創15:6),即信以為真的層面,或動名詞: 「固定」,指「把心固定在上帝話語的應許上,依憑上帝的大能與信實。」所強調的是「信靠」的層面。另外一個字是bataha(巴塔哈),單純主動,指「依靠」(王下18:5,19,20;詩13:5),「依賴」(代上5:20),強調「信任」的層面。因此,歸納舊約的「信」有,「信以為真」、「信實可靠」 、「信靠」、「信任(委身)」等不同層面的意義。

        舊約中唯一用名詞表達「信」的是哈巴谷書中「因信得生」(哈2:4),含意是「信實」(faithfulness)。

          新約中的「信」只用動詞((pisteuo)、名詞(pistis)或形容詞(pistos)來表達。皆指信以為真(可1:15;13:21;約10:38;來11:6),可靠性(羅3:3林前1:9;林後1:18;來10:28;約壹1:9),信任(加2:16;羅4:5;提前3:16)

          可見信靠主的前提是上帝的信實可靠,而信靠的時候是對上帝啟示的真理予以肯定:「信耶穌是基督」且把自己交託基督,委身於基督:「信他」(約20:31),如此雙管齊下歸入基督名下,就是歸信基督,也就是信靠主。

  【信心與理性的關係】

  a. 理性是信心的前導,指出信心的對象(事、話、人或上帝),告訴信心什麼是值得相信的。

  b. 理性能為信心除去一些不必要的障礙,糾正無知的一廂情願和自以為是,指出迷信,盲信或「盲不信」的弊端。

  c. 以信心為基礎的理性是更高的理性,能理解受制於五官的理性所無法理解的超然境界的事。

  d. 信心是順服上帝,為上帝所用的理性主義,能理解屬於上帝的事,奧古斯丁說:「我們信,為的是理解。」

  e. 信心必須有信仰的對象,即使缺乏十足的證據,信心也能夠採取行動。

  f. 信心不等於自以為是,一廂情願的宗教狂熱主義,信心也不是逃避思考的藉口。

      最後,我們必須肯定基督教所談的信心,不是與生俱來的先天能力,乃是上帝所特賜的禮物: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如同信心,悔改的心也是上帝所賜的(提後2:2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