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3日 星期五

歷史上的亞流主義爭端

 

       在初期教會時代,為了維護神格的獨一性,在猶太基督徒中間,有否認基督神性的伊便尼主義(Ebionism);在希臘基督徒中間,也出現了為維護神格唯一性,而貶抑基督神性的『嗣子論』(Adoptionism)。在安提阿一帶,嗣子論的思想頗為猖獗。亞流(Arius,約250-336)是安提阿長老路加諾(Lucian)的門人,受教於此門下的,還有尼哥美地的游西比(Eusebius of Nicomedia);有人認為,亞流與游西比的思想,也許就是源自路加諾的傳授。 四世紀初,亞流與亞力山大主教在基督論的觀點上起了爭執。亞流主張,基督既是受造者,便不與上帝為同一實質,而與其他受造之物一樣,是『從無而有』,並非永遠常在的。而亞力山大主教確認為,子是永遠常在的,在本質上與父同等,雙方因此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約在主後320或321年,亞力山大主教在亞歷山太(Alexandria)召集了一次會議,將亞流及其同黨定為異端,並且修書致函各地主教。亞流在同門尼哥美地主教游西比的庇護下,也不甘示弱地竭力為其立場辯護。這樣的對峙一發不可收拾,使得甫才平定亂事,正要一統帝 國的 君士坦丁對此十分反感。在寫信責勸雙方無效後,君士坦丁不得不採用以前解決多納徒(Donatism)糾紛的方式,特地為此召開了一次全國會議,也就是教會史上著名的奈西亞(Nicaea)大公會議。

此一會議於主後325年五月,於奈西亞舉行。與會的主教可分為三派,除了少數極端支持亞流、亞力山大兩派的人外,大多數的與會者,都是抱持著中立的態度,其中又以教會史家─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Eusebius of Caesarea)為首。亞流在會議中重申,基督是受造的,與聖父並非同質,祂的神性乃是由於其工作而有的。當時一位年輕的亞歷山太執事亞他那修(Athanasius, 296 -373 A .D.),嚴正反對亞流的論點,並且獲得了勝利。在皇帝君士坦丁的主持下,奈西亞會議以該撒利亞優西比烏所提的信經為藍本,刪去了一些亞流傾向的說法,如『祂並非無始的』,『祂是從有始之物而被造』,並且堅定地聲明:『基督與父同體』(homoousion)。

會議閉幕之後,亞流與支持他的另外兩位主教遭到放逐,但並未從此銷聲匿跡。主後328年,在君士坦 丁姊妹 君士坦緹(Constantia)的支持下,亞流東山再起。亞流派得勢後不久,便發現他們真正的對手,乃是當時已經成為亞歷山太主教的亞他那修。亞他那修認為,亞流最大的錯誤,乃是失落了真正得救的基礎。對他而言,這不僅是神學上的問題,更是靈魂得救的問題。亞他那修有一句名言:『祂(基督)成為人,為叫我們得成為神』,這事唯有藉著基督實在的神性與完全的人性,方能在信徒身上作成。主後335年,亞流借政治之力復職;同年末,亞他 那修遭 君士坦丁放逐。兩年後,君士坦丁崩逝,王國分為三個部分。接下來的十幾年裏,擁護亞流派的東方教會與擁護尼西亞派的西方教會,也隨著政治勢力的混亂,互有消長。主後353年,傾亞流派皇子君士坦丟一統天下,並且於357年,召開西爾米庸(Sirmium)會議,明令一切與『實質』(Ousia)一字有關的意義,均不合乎聖經;爾後,凡論及子的本質時,只能說『子與父相似』(homoios)。如此一來,尼西亞信經遭到廢止,整個帝國,幾乎成了亞流派的天下。

然而,到了朱利安(Julian)王朝時期,亞流派已經弱點畢露。主後362年,亞他那修復任,立即在亞歷山太召開會議,強調上帝、基督、聖靈為一個本體或實質(Substance)的三個存在或位格,為三一論重新奠立了基礎。亞他那修死後,新一代的尼西亞派興起,其中為首的,有該撒利亞的巴西流(Basli of Caesarea)、尼撒的貴格利(Gregory of Nyssa)和拿先斯的貴格利(Gregory of Nizianzus);其辯論的範疇,也從原來的基督本質,擴大到三一上帝的本質與位格。主後381年,擁護尼西亞信經的皇帝提阿多修(Theodosius)在君士坦丁堡召開大公會議,承認原初的尼西亞信經,並將亞流派驅逐出境。此後儘管在歐洲其他地方,尚有亞流派教訓殘留,但就羅馬帝國而言,亞流的勢力總算是消滅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