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多特信條形成的背景

 

        16181113日,荷蘭改革宗教會的全國性大會在多德雷赫特(Dordrecht)召開,為的是要共同面對教會所遇到的一個巨大危機。在以往10年多的時間中,荷蘭政府一直都在庇護阿米念(Arminius)以及他的那些更為激進的跟從者們,讓他們免受教會法庭的審判。政府堅定地認為,只有一個全國性的大會,才有能力來處理關乎阿米念的爭議,卻一再推遲召集這個全國性的會議,於是就未能對這個問題作出決策。
 
   這個舉措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到了1617年,荷蘭的教會已經走到了分裂的邊緣,而且國家也處在爆發內戰的當口。好在這時候及時出現了政府更替,才使得這些災難被扭轉了局面,並且終於被允許召開全國大會。
 
  雖然這個阿米念問題是跟荷蘭的教會以及政府很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這卻不單單是荷蘭的問題。那些來自於大不列顛、法國、德國以及瑞士的改革宗神學家們,也都密切關注著阿米念爭議的進展情況,並且越來越顯得驚慌失措。
 
  儘管在17世紀的時候,跨越國界的溝通與來往都是比較慢節奏的,但是那些歐洲的神學家們對於思想共同體的參與程度,卻是遠勝於今日的。拉丁文是他們所有的人都能夠用於彼此交流的共同語言。作為學生,他們在求學的過程中,通常都在歐洲幾個偉大的高等學府當中研讀過。改革宗的學者們尤其被那些最為卓越的改革宗大學所吸引,這些大學是:日內瓦、海德堡、劍橋和萊頓(Leiden)。
 
  他們這種跨國旅行帶來的結果就是,神學家們得以在私人層面彼此相識。於是,橫跨歐洲大陸的各地的改革宗神學家們,都能夠藉著彼此間的談話以及書信往來而持續獲得消息,知曉在荷蘭內部所發生的各項事務。有好幾位人士,早在多特大會召開之前,就已經寫出論文,抨擊阿米念的神學思想。
 
  荷蘭的神學家們也意識到,阿米念爭議所帶來的衝擊,並非只是侷限於他們荷蘭境內。他們意識到對於該問題達成一個國際性的改革宗共識的重要性。因此,荷蘭就邀請了一些從大不列顛、法國、德國和瑞士等各個地區而來的改革宗教會的神學家們,讓他們也都選派代表來參加多特大會。
   
   所有的教會都接受了這個邀請,只有法國是個例外,這些國際性的代表們就在大會當中入座,各自都擁有全權的投票機會。(法國的改革宗教會也指派代表來參加這個大會,他們卻從未抵達多德雷赫特,原因是:國王路易斯13世已經宣佈說,如果這支代表團離開法國,將不再允許他們回國。)
 
  所以,從真正的意義上說,這個全國性的大會,其實是一個國際性的大會。多特大會所發揮的功用,相當於一次普世性的改革宗大公會議,無論是在此之前還是在此之後,再也沒有類似的改革宗聚集了。多特的信經因此就不僅僅是一個荷蘭的產品,而是代表著整個教會普世性的共識,而且是借助於改革宗隊伍當中那些最睿智的頭腦所達成的。《多特信經》,在所有改革宗教義標準當中,是最不具有區域性或是國別之侷限的。

 

 

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神學的定義是什麼?

 

   「神學」這個詞來自兩個希臘詞的合意「研究上帝」。基督教神學是對聖經中所揭示的上帝作嘗試性理解。神學不可能完全解釋上帝和祂的道,因為上帝是無限永恆地超越我們。因此,任何對上帝的描述都顯得不足(羅馬書1133-36)。然而,上帝想要我們儘量認識他,神學就是以一種有序和可理解的方式認識我們所能認識和瞭解的上帝的科學和藝術。一些人試圖回避神學因為它會引起分歧。但是正確理解的神學是合一的。正確、符合聖經的神學是有益的;它教導上帝的道(提摩太後書316-17)。

   
那麼,關於神學的研究,就是鑽研上帝的道、發掘上帝所揭示的。我們這麼做,就能認識上帝是萬物的創造者、維護者、和審判者。他是萬物的開始和結局,是昔在永在的。當摩西提問誰打發他去法老那裡時,上帝回答「我是自有永有的」(出埃及記314)。「自有永有」的名稱代表了品格。上帝有稱謂,就像祂給其他人命名一樣。「自有永有」的稱謂表示自由、果斷、自足的品格。上帝不是虛幻之力或宇宙的能量。他是具有意識和願望的全能、自有、自主的存在——通過他的道和獨生子耶穌基督向人類顯示他自己的「與人親近的」上帝。

   
研究神學是要瞭解上帝,這樣我們可以通過愛和順服榮耀祂。注意這裡的連貫性:我們必須瞭解上帝才能愛上帝,我們必須愛上帝才願意順服上帝。作為副產品,上帝賦予那些認識、熱愛和順服他的人以安慰和希望,我們的生命被無限豐富。對上帝膚淺、不準確的瞭解和貧乏的神學知識只會讓生活更糟,而不會帶來我們渴望的安慰和希望。瞭解上帝非常重要。如果在這個世界上生存而不認識上帝,就是刻薄了自己。世界是痛苦之地,其中的生活令人失望和沮喪。拒絕神學就失去了生命的方向。沒有神學我們是在浪費生命,丟掉靈魂。

   
所有基督徒都應該使用神學——認真專心地研究上帝——為了認識、熱愛和順服那一位我們將與祂歡度永生的。

 

 

 

什麽是神學?

 

    神學(theology)一詞來自希臘文的theos),也就是上帝,和word)或知識的主體body of knowledgelogos);因此,其字面的意義就是:關於上帝的知識the body of knowledge about God),或者更簡單地說,是對上帝的研究。因此,就其嚴格的意義來說,神學只和「上帝的本質之知識」有關,與聖經中其他的教義無關。不過,許多世紀以來,神學這個詞已經有了更廣大的涵義,通常被用來指與基督徒世界觀有關的整個知識體系,包括聖經中的各樣真理,以及教會在其歷史過程中,從研讀聖經所得出的所有基督徒教義。 

 

     因爲神學這個詞有這麼廣的涵義,在習慣上,經常被人用來特指上帝的教義,或只是三一真神的第一位格(也就是父神)的教義,即神學本體theology proper)。因此,神學本體(意思是對上帝的研究),就成為神學(意思是對所有基督教教義的研究)的一部分。所以,神學就包括了基督論christology”(對基督的研究);聖靈學pneumatology”(對聖靈的研究);啟示論bibliology”(對上帝啟示的研究);”“人論anthropology”(對人的研究);天使論angelology”(對天使和魔鬼的研究);罪論hamartiology”(對罪的研究);救恩論soteriology”(對救恩的研究);教會論ecclesiology”(對教會的研究);以及終末論eschatology”(對終末事件的研究)。 

 

    以上的分類構成了所謂的系統神學,這是把神學中所碰到的教義加以組織的一種方式。但是神學教義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來安排,包括聖經神學biblical theology,即研究神學如何在救贖歷史裏逐漸啓示出來;歷史神學historical theology,即研究教會歷史中不同時期的神學發展;教義神學dogmatic theology,即研究不同宗派和運動的神學教導,以及當代神學contemporary theology”,即研究目前正被廣泛討論和爭論的神學議題。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論安立甘會的教職教諭

     有一個意見早已流行,並屢次由教會的行動和成規加以證實了。這意見就是認為英國從基督教的中心地分裂以後不久,既在愛德華第六朝公開引入了一種授聖職的新儀式,便從基督所設立的授職真聖禮墜落了,因而也從教階統緒墜落了。然而,多年以來,尤其近數年來,對於愛德華的教職授任式所封立的職分是否有聖職的性質和效力一問題,竟激起了爭辯;那些贊成它絕對有效或有可疑的效力的,不僅有若干安立甘會的作家,也有少數的天主教徒,而後者大都不是英國人。安立甘會作家鑒於神甫職的優越性,所以願望他們自己的人也不缺少那對基督身體的雙重權柄。天主教的作者則熱烈要為安立甘會回到聖潔的合一修平道路……

    所以,我們樂意恩準重新考驗此一問題,為求因極其審慎重新的考驗,可以將一切疑惑,甚或疑惑的影子,永遠驅除……

    凡適當估量這些事的人,不難了解教皇猶流第三(Julius
)在一五五四年三月八日致其欽差的信中,為什麼首先指明凡“被正當合法擢升的”可以留職;又指明凡“未被擢升聖職的”,“若是配得的,便可以擢升”。因為他確實指明了有兩種人︰第一種乃是那些已經實在受了聖職的人,他們是或在亨利第八脫離羅馬之前,或在其後由沾染了錯謬和分裂精神的教士所按立的,但都還是照著公教的習常儀式受了聖職的;第二種乃是按照愛德華的教職授任禮受了職的人,因此能得“擢升”,因為他們曾經接受一種作了廢的按立……

    我們援引了猶流第三和保羅第四的權威,明示過去三世紀有餘一脈相傳的辦法,即是以愛德華的授職儀式為無效,是如何起始的。這種辦法從許多在羅馬照天主教儀式絕對重新授職的實例完全證明了。我們遵守這種辦法,是有一個直接影響著此事的證據。因為人若對教皇這些文件的真諦仍有疑問,那麼,“習俗便是法律的最好解釋者。”教會的慣例既以再次舉行授聖職禮為褻瀆,教皇便決不會默認並容忍這種習俗的。但是教皇不僅容忍了上述辦法,而且每當有個別事件發生,需他予以裁決時,他屢屢認可批準了這種辦法……

    我們在考驗任何施行聖禮並使之生效的儀式時,應將禮儀的部分,和根本的部分,即通常稱為“禮”和“質”分清楚。大家都知道,新律法的聖禮既是無形恩典的有形和有用的記號,就應當表明它們所產生的恩典,並且應當產生它們所表明的恩典。雖然這表明應在整個禮儀中——即在“禮”和“質”裡面——找著,但主要地還是在“質”中找著;因為“禮”是不為本身所決定,卻為“質”所決定。這在授職聖禮中表現得更為清楚,就目下此事而論,它的“禮”是按手,但按手本身並不確實表明什麼,並且同樣施用於各級聖職和堅振禮。但安立甘派直到晚近通常所認為有按立教士合法的“質”即“受聖靈”一語,其實是絲毫不確實表明教士的聖職,也不表明聖職的恩典和權柄——這種權柄主要地是在於在獻祭中“祝聖並獻上主的真體血”,而這種獻祭並不是“僅是對在十字架上所獻之祭的記念”。這種“質”以後固然加上了“去執行祭司的職分和工作”等語;——但這只足以表明安立甘派自己覺察原先的“質”缺乏不全。但是就令這一附加能以使“質”有其當有的表明,然而把它引入,為時也太晚了,因為該會自采用愛德華的聖職授任式以來,一個世紀業已過去了,神品階級既已斷絕,授聖職的權柄便不復存在了……

    論到主教的封立也是如此。因為在“受聖靈”一語之後所說“去執行主教的職分和工作”等語,不僅是以後加上的,而且,甚至這些話——我們不久便要提說——也與天主教儀式中所含的意義迥異。他們雖在祈禱開端引用“全能的天主”一語,也是無濟於事的,因為其中那原有指主教為大祭司被刪去了的話,這裡我們毋容查考主教職是否是為完成神甫職的,還是與神甫職不同的聖職。我們也毋容查考,若將主教職授予一個不是神甫的人,這是否是有效的。但那無疑地是為基督所設立的主教職,乃真是聖職聖禮,而且是最高級的祭司職,正如聖教父的教訓和我們的禮拜儀式所稱謂的。這樣一來,聖職聖禮和基督所賜的真祭司職既然從安立甘會的儀式完全刪除了,而因此這封立主教的儀式,並未實在地有效地賦予祭司職,所以基於同一理由,這儀式也不能實在地有效地賦予主教職,尤其是因為主教的一個要務便是按立教士,以獻聖餐的祭。

    除這種固有的“質的缺乏”以外又有“意向的缺乏”,而“意向”乃同樣是聖禮所必具的。教會對內在的意向不加判斷;但對表彰於外的意向,教會便有責任加以判斷。如有人正當地認真地遵行那使聖禮生效的“禮”和“質”,他便是行教會所行的。從這條原則便產生了一個教理,那就是,如果異端者或未受洗者,按照天主教義式施行聖禮,這所施行的,便是有效的。在另一方面,如果他們將儀式改變了,並顯然有意引進教會所未批準的一種儀式,而拒絕教會所行的,並拒絕那由基督設立而有聖禮性質的,那麼他們顯然不僅缺乏聖禮所必有的意向,而且他們的意向是違反破壞那聖禮的。

    是以,我們在此事上嚴格遵守先輩諸教皇的教令,最完全地堅立它們,且憑我們的權威宛如重訂它們,那便是說,我們根據確實的知識宣布︰凡照安立甘派儀式所授的職,過去現在都絕對作廢,完全無效。

    我們還要說,我既靠那大牧人的名和愛講解了這個嚴重問題,也要照樣向凡誠心願望並尋求得著神品階級和聖職的人發言。他們也許直到如今追求基督徒更完全的德行,更加虔誠地查考聖經,並加倍熱心祈禱,可是他們煩惑猶豫,不听從基督那久已在他們內心勸告的聲音。現在他們清楚看見在慈愛中召他們並要他們向何處走。只要他們歸回惟一的群中,他們就必得著所尋求的福分,以及接踵而來得救的幫助,因已使教會作救恩的分配者,在列國中對的救贖作經常的保守者和推進者……我們願意特別向各地教士表達我們的勸告和願望。從他們的職分看,他們在學問和權威上都居上乘,並且他們一心要榮耀天主,拯救人的靈魂。他們要居先表示樂意服從天主的呼召,以身作則。他們在諸般試探和艱苦中,若毅然決然回到那作他們母親的教會懷抱中來,那麼她必要極快樂地歡迎他們,用她全備的愛心和眷顧懷抱他們……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關於”榮耀上帝”之主題

 

  這個主題教導我們,我們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獲取大量房產,也不是在世上積攢財寶﹔貪愛物質是人墮落後的腐敗。有時他們畢生得不到資產,就像獵人終夜狩獵卻毫無收獲﹔即使有收獲,又怎麼樣呢?也不能滿足他們的心,就像水手口中吹的氣,不能吹動帆使船航行一樣。他們耗盡光陰,就像以色列人,只不過收集了草木禾,卻忘了他們人生最終的目的就是榮耀上帝。他為風勞碌有什麼益處呢(傳五16)?這些東西都很快就消失了。

 

  這個主題責備這樣的人:

 

1)根本不歸榮耀給上帝的人﹔也就是沒有達成他們被造的目的的人,他們不是利用時間,而是浪費時間﹔就像葡萄藤一樣(結十五2)﹔他們的生活就如聖伯納所說的:若非充滿罪惡,就是不結果子,無用而白占地土。有一天上帝會問這樣的問題,就像亞哈隨魯王所問的:末底改行了這事,賜他什麼尊榮爵位沒有(斯六3)?你榮耀了我什麼?你帶了什麼榮耀進我天上的財庫呢?上帝賜給每一個人榮耀祂的能力﹔祂賜你健康、才能、財富和令人奮興的恩典,這些都是上帝擺在你手裡的機會,使你能榮耀祂﹔所以,無庸置疑地,祂將和你算帳,要發現祂委託你祂已成就的一切恩慈,而你給了祂什麼樣的榮耀?在才幹的比喻中,上帝和領了五千和兩千銀子的人算帳,明顯上帝也將認真地和你算帳,要知道你怎麼運用祂所賜你的才幹,並給了祂什麼樣的榮耀。哎呀,這對那些埋藏自己恩賜的人是多麼悲慘的事,根本不歸榮耀給上帝!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裡(太廿五30)﹔即使你消極的說我沒有羞辱上帝,因為我沒有過罪大惡極的生活﹔但,這不足以為你自己辯護,在積極方面,你做了什麼善行呢?你歸過什麼樣的榮耀給上帝呢?這對一個在葡萄園工作的僕人來說是不夠的,光說他沒有砍樹或沒有破壞籬笆﹔如果他在園中沒有做該做的事,他就得不到工錢﹔照樣,如果你沒有好好的在你的崗位上工作,不榮耀上帝,你就得不到工錢,得不到救恩。哎呀,想想這點吧!你們這些在世上根本不事奉上帝的人。基督咒詛了那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

 

  (2)不僅是責備根本不榮耀上帝的人,也責備那奪取上帝榮耀的人。人豈可奪取上帝之物呢?你們竟奪取我的供物(瑪三8)。他們奪取了該歸給上帝的榮耀,而歸在自己身上。若他們獲得一份產業,就把一切的收獲歸功於自己的努力,在自己頭上戴上冠冕,一點也沒有考慮到申八18所說的: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上帝,因為得資財的力量是祂給你的。若他們在信仰上盡了任何的本分,也都是為了榮耀自己。故意叫人看見(太六1),他們搭起舞台供人景仰他們,並封他們為聖。虛浮榮耀之油點燃他們的油燈。有許多人已經被輿論的風吹到地獄裡去了!如果魔鬼藉著不節制無法勝過這些人,他就會利用虛浮的榮耀勝過他們。

 

  (3)他也責備那些攻擊上帝榮耀的人。恐怕你們倒是攻擊上帝了(徒五39)。這些攻擊推動上帝榮耀之事的人,就是在攻擊上帝的榮耀。講道就是推動上帝榮耀的事,是領人歸向上帝的工具。如此,這些阻撓講道的人,就是在攻擊上帝的榮耀。不許我們傳道給外邦人使外邦人得救,……(帖前二16)。戴克裡先(Diocletian)發起第十次對基督徒的迫害,禁止基督徒聚會,也命人拆除教堂。這些阻撓講道的人,就像那些塞住水井的非利士人,他們塞住的並非是水井,乃是塞住了生命之泉。他們趕走了醫治他們因犯罪而生病之靈魂的醫生。牧師是光(太五14),而除了賊有誰恨光呢?他們直接攻擊上帝的榮耀﹔當主定他們流人靈魂之血的罪時,他們要如何向上帝交帳!你們把知識的鑰匙奪了去,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阻擋他們(路十一52)。惟一能使他們脫罪的除非是:天堂沒有公義或地獄沒有烈火。

 

  讓我們每一位在我們的位份上,將榮耀上帝作為我們最主要的目的。

 

1)對在上執政掌權者:上帝已把他們擺在極尊榮的位子。我曾說:你們是神(詩八十二6),他們已享受了多大的尊榮,但卻不榮耀上帝?

 

2)牧師應學習如何推動上帝的榮耀。上帝已把兩件最重要的事情委託他們,祂的真理和祂百姓的靈魂。牧師們的職責是榮耀上帝。他們必須藉著在真道教義上努力,榮耀上帝。我在上帝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囑咐你: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提後四1-2)……等。奧古斯丁許願說:願基督再臨時,我正在禱告或講道。牧師們必須藉著過熱誠和聖潔的生活榮耀上帝。舊約中的大祭司,在聖坦前事奉以先,先在盆中清洗,照樣,在上帝的家中事奉,首先必須藉著悔改洗濯一切的罪惡。當我們想到有多少自稱為牧師的人,不僅不歸榮耀給上帝,反倒羞辱上帝(代下十一15),這真是令人悲傷痛心。他們的生活就如他們的教義一樣的不純正﹔他們指責別人犯的罪,自己也照樣犯。普塔契的僕人指責他說:他寫了一本如何避免發怒的書,但他卻向我發怒。照樣,身為牧師的傳講不要醉酒,而自己反倒醉酒﹔傳講不要口出穢言,而自己反倒口出穢言!

 

3)一家之主必須榮耀上帝,必須遵主的指示教導孩子和僕人。他們的房子理當是小教堂。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遵守我的道(創十八19)。你們這些家長,上帝把靈魂託付你們。因為,若無家庭紀律的繩,年輕人勢如脫韁野馬,無法控制。

 

  在即將離世時,想到我們已在我們的生活中榮耀上帝,這是極大的安慰。這是基督臨死前的安慰: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約十七4),在離世的那一刻,世上所有的慰藉都將消散:若你想到你在世時是多麼富有,多麼享樂﹔然而,這一切不僅不能使你得安慰,反而將更折磨你。將消散的財物對人有什麼益處呢?但,當你的良心告訴你,你在世已經榮耀上帝,這對你的靈魂是何等甘甜的慰藉和平安啊!這將使你何等地想離開這世界!在葡萄園終日勞碌的僕人,期盼夜間來臨,好領取工錢。那在世不歸榮耀給上帝的人,在離世時怎能想要得慰藉?他們不撒種,豈能期盼豐收。那不榮耀上帝的人,怎能期盼從上帝得榮耀呢?他們臨終時,將何等恐懼啊!在土裡的蟲吞吃他們的身體之前,良知的蟲將先啃蝕他們的靈魂。

 

如果我們榮耀上帝,上帝將使我們的靈魂永遠得尊榮。藉著高舉上帝的榮耀,我們亦增添了自己的榮耀:藉著榮耀上帝,我們終將從上帝得著喜樂。

 

 

在哪些方面我們可以榮耀上帝

 

  1、將榮耀上帝當作我們唯一的目標。

 

讓上帝得榮耀是一回事,將上帝的榮耀當作目標又是另一回事。我們一切行為的最終目的必須是榮耀上帝。因此,基督說:我不求自己的榮耀,乃是求那差我來者的榮耀"(約八50)。

 

假冒為善者是短視的,因為他看自己的榮耀過於上帝的榮耀。在太六2中,我們的救主分辨這些人,並加以警告:"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一位陌生者會這麼問:"喇叭的聲音代表什麼呢?"有人回答說:"他們要賙濟窮人。"所以,他們並非樂捐,乃是為了得尊榮與稱讚,得到從人來的榮耀﹔從人來的氣息是吹動他們慈善之帆的風﹔"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獎賞。"假冒為善者可以開收據給自己,寫道:"銀貨兩訖。”

 

屈梭多模(Chrysostom)稱虛浮的榮耀為魔鬼擄掠人最大的網羅之一。居普良說:"撒旦用不節制無法打敗的人,它會用驕傲和虛浮的榮耀勝過他們。"哎呀,我們要謹慎,免得落入自我崇拜中!我們要將榮耀上帝當作惟一的目標。

 

我們當如此行:

 

  (1)寧願榮耀上帝超過其他一切事情﹔超過我們的信譽、財產、親情﹔當上帝的榮耀與這些發生衝突時,我們選擇榮耀上帝。如果親情攔阻我們上天堂的路,我們必須跨過它們或踐踏它們。作兒女的必須斷絕與父母的關係,忘掉他屬於他父母﹔他必須為上帝的緣故不認父親或母親。"他論自己的父母說:我未曾看見﹔他也不承認弟兄"(申卅三9),這就是將榮耀上帝當作我們惟一的目標。

 

  (2)即使上帝的旨意與我們的意願衝突,我們仍滿足於上帝的旨意,如此,就是將榮耀上帝當作我們的目標。主啊,只要你成為得勝者,我滿意成為失敗者﹔只要我有更多恩典而你更得榮耀,我就滿意失去身體的健康。不管它是食物或是苦藥,只要是來自你,我都接受。主啊,我的渴望就是你得到最大的榮耀。我們的救主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廿六39)。如果上帝要藉著基督的受苦得更大的榮耀,祂就滿足於受苦。"父啊,願你榮耀你的名"(約十二28)。

 

  (3)我們滿足於別人比我們有更多的恩賜和尊榮,只要能增進上帝的榮耀,如此就是將榮耀上帝當作我們的目標。一個心裡有上帝、眼裡有上帝榮耀的人,渴望上帝被高舉﹔一旦上帝被高舉,不管是誰高舉的,他都歡喜。"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腓一15,18)﹔他們傳基督是出於嫉妒,嫉妒保羅有一大群聽眾,他們傳基督為願自己的恩賜高過保羅,奪取他的一些聽眾:無論怎樣,保羅說,基督究竟被傳開了,並且上帝得到榮耀,為此,我就歡喜﹔只要能讓公義的太陽照耀,我願挪去我的燭台。

 

2、藉著誠懇的認罪榮耀上帝。

 

在十字架上的強盜,終其一生過著不討上帝喜悅的生活,但在臨死前藉著認罪歸榮耀給上帝。我們是應該的"(路廿三41),他承認他不僅應受十字架的刑罰,更是該受滅亡。"我兒,我勸你將榮耀歸給上帝,在祂面前認罪"(書七19),謙卑的認罪,高舉上帝。

 

當上帝嘉勉那些原本該受咒詛的人時,祂白白的恩典的何等顯大!為罪找託辭和矯飾罪就是玷污上帝。亞當並沒有否認他吃了禁果,但他也沒有完全認罪,反倒指責上帝:你所賜給我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創三12)。如果你沒有把那女人賜給我成為一個引誘者,我就不會犯罪。認罪是榮耀上帝,因為它表明上帝是清白的﹔認罪是承認不管上帝做什麼,祂是聖潔和公義的。尼希米為上帝的公義辯護說:"在一切臨到我們的事上,你卻是公義的"(尼九33)。

 

在一種自由、不受任何外力脅迫下的認罪,才是真實的認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路十五18)﹔這位浪子,在他的父親尚未定他的罪之前,先承認他自己有罪。

 

3、藉著相信上帝榮耀祂。

 

"亞伯拉罕因信心裡的堅固,將榮耀歸給上帝(羅四20),不信冒犯上帝,因為將上帝當作說謊的﹔"不信上帝的,就是將上帝當作說謊的"(約壹五10),信心歸榮耀給上帝,因為它印上印,證明上帝是真的(約三33)。

 

信靠者奔向上帝的恩慈和真理,就像奔向避難的祭壇﹔他將自己委身在上帝的應許中,將他所有的交托給上帝。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詩卅一5)﹔這是一個歸榮耀給上帝非常好的方式,並且上帝尊榮信心,因為信心尊榮祂。當我們信任一個人,將我們一切所有的委託他,甚至連我們的生命和財產都交在他手裡時,對這人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尊榮﹔這表示我們對這人有很高的評價。但以理的三個朋友因信榮耀上帝:"我們所事奉的上帝,能救我們,也必救我們"(但三17)﹔信心知道在上帝沒有難成的事,且在看不見祂時,仍相信祂。

 

  4、藉著對上帝的榮耀敏銳而榮耀上帝。

 

上帝的榮耀親密如同祂的至寶。一個真實無偽的孩子,見到他的父親受羞辱會傷心。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詩六十九9)。聽到上帝受羞辱,就如我們受到羞辱。上帝的榮耀受損,就如我們受損。這就是對上帝的榮耀敏銳。

 

  5、藉著結果子榮耀上帝。

 

“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約十五8),正如不結果子羞辱上帝,照樣,結果子尊榮上帝。"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上帝"(腓一11)。我們斷不能像福音書中提到的那棵無花果樹,除了葉子,空無一物,但要像柑桔樹,愈來愈成熟並盛開,不斷的結果子。不是作信仰告白榮耀上帝,乃是結果子。上帝要求我們如此榮耀祂。"有誰栽葡萄園不吃園裡的果子呢"(林前九7)。

 

森林中的樹可能不結果子,但,花園中的樹必定結果子。我們必須結愛的果子和好行為的果子。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6)。

 

信心使我們的行為成聖,行為印證我們的信心﹔善待他人,看顧瞎眼、瘸腿的,都極其榮耀上帝。基督也是如此榮耀父﹔祂周流四方,行善事"(徒十38),藉著結果子,我們在上帝眼中看為華美。"耶和華給你起名叫青橄欖樹,又華美又結好果子"(耶十一16)。

 

我們必須多結果子﹔因為多結果子才榮耀上帝:如果你們多結果子",配偶的雙乳被比作成串的葡萄,表示她的多產(歌七7)。雖然,最低限度的恩典能帶給你救恩,但是卻不能帶給你上帝極其的榮耀。基督不是稱讚馬利亞有一絲愛,而是她的愛多﹔"她的愛多"(路七47)。

 

  6、藉著滿足於上帝把我們擺放的位置,而榮耀上帝。

 

當我們安於上帝量給我們的疆界,我們就因祂的智慧歸榮耀給祂。保羅亦如此榮耀上帝,主使他比他人遭遇更多不同的狀況:多下監牢,……冒死是屢次有的"(林後十一23)。但他卻學會了滿足。他能在暴風雨或平靜中航行﹔能安於上帝所擺的任何位置﹔能處貧窮或豐富(腓四12)。

 

好基督徒會如此爭辯:這是上帝把我擺置的光景﹔若祂喜悅,祂可以把我擺在更高的位置,但那可能會使我受引誘,他所作的都有智慧和愛﹔因此,我要坐下安享我的光景。這確實極榮耀上帝﹔藉著這種基督徒,上帝算自己極得尊榮。在此,上帝會說:這是合我心意的人﹔我可以任意放置他,並沒有聽到埋怨聲,他是滿足的。這顯示恩典的豐富。以恩典為冠冕時的滿足,不足為奇﹔但,當恩典與挫折相遇,那時的滿足就確實是一件榮耀的事。一個人置身於天堂時感到滿足,也不稀奇﹔但,當遭遇患難仍能滿足,就像是基督徒。這人必歸榮耀給上帝﹔因為他向世人展示,雖然他碗裡僅存一點食物,但在上帝裡面已足夠使他滿足:他會像大衛一樣說:耶和華是我的產業,……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詩十六5-6)。

 

  7、藉著作成得救的功夫榮耀上帝。

 

上帝已將祂的榮耀和我們的好處緊緊相連。我們藉著努力於我們的救恩而榮耀祂。許多人的歸主就是榮耀上帝﹔祂白白恩典的計劃得以成就,上帝也因祂的憐憫得榮耀﹔因此,當我們為我們的救恩努力時,就尊榮上帝。當我了解到:在我聽道、禱告的同時就是在榮耀上帝,這個事實就大大的激勵我事奉上帝﹔當我努力於我天上的榮耀時,我就更榮耀上帝。對一個臣屬來說,這是很令人振奮的事,君王對你說:你要到遙遠的金礦中,盡你所能的為自己挖你所能帶得走的黃金,如果你如此行,就是尊榮我,我會很高興。"所以,如上所述,上帝說:"你們去參加婚筵,盡你所能地支取恩典,為自己挖取救恩﹔你愈得快樂,就愈算我得榮耀。"

 

  8、藉著為上帝而活榮耀上帝。

 

“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五15)。"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羅十四8)﹔拜金主義者為他的錢而活,享樂主義者為他們的肚腹而活﹔罪人人生的計劃是滿足自己的私慾,但,當我們為上帝而活,我們就是在榮耀上帝。當我們為事奉上帝而活,且將自己全然獻給上帝,這就是為上帝而活。主已差遣我們進入這個世界,就像商人差他的雇員出國為他謀利。當我們為上帝謀利傳揚祂的福音,我們就是為上帝而活。上帝給每一個人恩賜﹔若不將恩賜隱藏,而為上帝運用,這就是為上帝而活。一家之主藉著輔導和好榜樣,努力想引領他的僕人歸主﹔一位牧師費財費力想領人歸主,讓基督的國度更擴張﹔一位在上執政掌權的官並非是空空的佩劍,而是努力地剷除罪惡、壓制邪惡﹔這就是為上帝而活,亦是榮耀上帝。"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顯大"(腓一20)。保羅有三個願望,都是與基督有關的﹔就是得與基督有份、與基督同在、彰顯基督。

 

  9、藉著喜樂的生活榮耀上帝。

 

當世人見基督徒在最危難的時期,仍有喜樂的心,這就歸榮耀給上帝﹔那在危難中能使他的心喜樂的,也能使他如夜鷹,雖然有刺梗喉,仍能歡唱。上帝的百姓有喜樂歡愉的根基。他們被稱義並有兒女的名分,這產生內在的平安﹔不管外在的狂風暴雨有多大,內心仍有歡樂的音樂(林後一4,帖前一6)。

 

當我們思想到基督藉著祂的寶血,透過祂的聖靈為我們成就了大事,這就是極大喜樂的根基,這樣的喜樂榮耀上帝。當一個僕人總是愁容滿面,這意味他的主人虧待他﹔照樣,當上帝的百姓垂頭喪氣,好像他並非服事一位好主人,或是後悔自己的選擇,如此的反應羞辱上帝。就像惡人公開地犯罪使福音蒙羞,照樣,敬虔的人過著不喜樂的生活也是如此。當樂意事奉耶和華"(詩一OO2)除非你帶著喜樂的心,不然你的事奉不能榮耀祂。基督徒歡樂的外表榮耀上帝﹔信仰不會奪去我們的喜樂,反倒更精煉它﹔我們的弦沒有斷,而是彈奏出和弦美妙的音樂。

 

  10、藉著為真理爭辯榮耀上帝。

 

上帝極多的榮耀是在祂的真理裡面。上帝已將祂的真理委託我們,就像主人將錢包委託僕人看管一樣。除了我們的靈魂,我們也沒有更有價值的東西委託上帝,照樣,除了上帝的真理,上帝也沒有更有價值的東西委託我們。真理是上帝所發出的光芒。上帝極多的榮耀在祂的真理裡面。我們擁護上帝的真理,這就是榮耀上帝。你們要為真道竭力的爭辯"(猶3)。

 

希臘文爭辯"意思是"竭力的爭辯",就像為自己的土地爭取,不讓屬己的權利受損﹔所以我們必須為上帝的真道爭辯。如果有更多上帝的百姓為上帝的真道爭辯,上帝將更得榮耀。有些人只是殷切的為一些儀文瑣事爭辯,而不是為真正的真理爭辯。你能想象嗎?當一個人不為他的遺產爭辯,而只是為了儀文瑣事,或是為了一盒偽造證件爭辯,而不是為產權爭辯,這樣的人,我們想他是毫無分辨能力的。

 

  11、藉著讚美榮耀上帝。

 

讚美是高舉上帝的行為。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詩五十23)﹔希伯來字Bara是創造,Barak是讚美,這兩個字有一點不同,因為創造的目的為了讚美上帝。大衛被譽為以色列美歌的作者,他對上帝的讚美被稱為榮耀上帝。"主–我的上帝啊,我要一心稱讚你﹔我要榮耀你的名"(詩八十六12)。雖然我們不能增添上帝本體的榮耀,但,讚美上帝就在別人眼中高舉上帝。當我們讚美上帝,我們就是在宣揚祂的美名,將祂完滿的戰利品陳列出來。眾天使如此榮耀上帝﹔他們是天堂的大詩班,吹號讚美上帝。讚美是信仰最高和最純淨的行為之一。

 

在禱告中,我們活出人的樣式﹔在讚美中,我們活出天使的樣式。信徒被稱為上帝的殿"(林前三16)。當我們的舌頭讚美上帝時,就像上帝屬靈聖殿中的樂器在演奏。遺憾的是,至今上帝從讚美所得的榮耀甚少!許多人終日埋怨毫不滿足,甚少人藉著上帝的名所該得的讚美歸榮耀給上帝。聖經告訴我們,聖徒手中握有豎琴,這是讚美的象徵。許多人眼中含淚、口中抱怨,卻僅有少數人手中握著豎琴讚美榮耀上帝。深盼我們藉著讚美尊榮上帝。讚美是我們該付給上帝的租金。當上帝繼續續約,我們就該繼續付我們的租金。

 

  12、藉著為上帝的名發熱心榮耀上帝。

 

"非尼哈使我向以色列人所發的怒消了﹔因……他以我的忌邪為心(民廿五11),熱心摻著情感,是愛和憤怒的集合﹔它帶出我們對上帝極大的愛,和對罪的憤怒。熱心不能忍受上帝的名受屈辱﹔基督徒的心充滿熱誠,見到上帝的名受辱,比自己受辱更不能忍受。"你不能容忍惡人"(啟二2)。我們的救主基督也是如此榮耀祂的父﹔祂充滿熱誠,將聖殿中兌換銀錢的人趕走(約二14-17)。"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

 

  13、在日常生活及社會中的行為仰望上帝,就是榮耀上帝。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吃喝上,你們或吃或喝,無論作什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林前十31)。屬靈的人握有節制的金韁繩﹔他以食物為醫療衰弱本性的良藥,使他更健康好事奉上帝﹔他不將食物當作放縱肉體私慾的燃料,而作為盡本分的幫助。在作買賣上,我們以榮耀上帝為中心。惡人靠所斂取的不義之財而活,藉著詭詐的天平,就像何十二7所說的:"手裡有詭詐的天平",如此,他們愈偷斤減兩,他們的罪就愈重,他們索取的錢超過貨品真實的價值,不是八十元的貨要賣五十元,而是五元的貨要賣八十元,甚至是雙倍的價錢。我們要遵行聖經的格言:"我們願意人怎樣待我們,我們也要怎樣待人",我們作買賣都要榮耀上帝,如此,在我們賣東西時,就不致把我們的良心也出賣了。"我因此自己勉勵,對上帝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徒廿四16)。我們在日常生活及社會中的行為仰望上帝,且不作任何傷害信仰的事,這就是榮耀上帝。

 

  14、藉著努力領人歸主,而榮耀上帝﹔也就是說,我們努力想要他人歸主,好使他們也成為榮耀上帝的器皿。

 

我們應同時是鑽石和磁石﹔鑽石顯現恩典的光輝,磁石為吸引人歸向基督的美德。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加四19)……等。斷開魔鬼的枷鎖,救人脫離黑暗的權勢歸向上帝,這是一個極大榮耀上帝的方法。

 

  15、當我們為上帝受苦,且為福音的緣故犧牲我們的生命,這就是榮耀上帝的頂點。

 

“但年老的時候,……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上帝。)(約廿一18-19)。上帝在殉道者身上顯出祂的榮耀。"因此,你們要在東方榮耀耶和華"(賽廿四15),米該亞的被囚,以賽亞被鋸死,保羅被斬首,路加被吊死在橄欖樹上﹔藉他們的死,上帝得著榮耀。早期聖徒的苦難的確榮耀上帝,並且使福音廣傳於世。當時的旁觀者會怎麼說呢?看他們所事奉的主人多好,他們何等愛祂,冒著犧牲一切的危險事奉祂。基督國度的榮耀並非根植於世俗的浮華和壯麗,如世上君王一般﹔而是從祂受苦的百姓所流露喜樂的心看出。古時的聖徒"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啟十二11)。

 

他們懷抱磨難就像許多人懷抱華冠一樣。若上帝呼召我們受難,求上帝賜恩使我們能如此榮耀祂。許多人禱告:叫這杯離開我",但很少人禱告:"願你的旨意成就。”

 

  16、當我們把一切所得的榮耀歸給上帝,就是榮耀上帝。

 

希律演講時,百姓喊著說:這是上帝的聲音,不是人的聲音。"希律歸榮耀給自己﹔聖經說:"希律不歸榮耀給上帝,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罰他,他被蟲所咬,氣就絕了"(徒十二23)。當我們把一切讚美和榮耀歸給上帝,就是榮耀上帝。"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林前十五10),有人認為這樣說很驕傲,但,使徒保羅乃是從自己頭上摘下這冠冕,加冕在白白恩典上:"這原不是我,乃是上帝的恩與我同在。"就像約押,在他攻取拉巴城時,他打發人找大衛王來,好讓大衛王可以得到勝利的冠冕(撒下十二28),照樣,一個基督徒,當他靠主勝過誘惑或任何腐敗時,也照樣找基督來,好讓祂可以得到勝利的冠冕。就像蠶吐絲編繭把自己藏住,不被看見一樣﹔照樣,當我們做了值得誇讚的事,我們必須把自己隱藏在謙卑的面紗裡,而將一切所得的榮耀歸給上帝。就像康士坦丁把基督的名字寫在他的門上,我們也要把基督的名字寫在我們所行的一切事上,讓基督戴著讚美的花圈。

 

  17、藉著過聖潔的生活榮耀上帝。

 

敗壞的生活羞辱上帝。你們是聖潔的國度,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者的美德"(彼前二9)。"上帝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們受了褻瀆"(羅二24),伊皮法紐(Epiphanius)說:"這世代放縱私慾的基督徒,連異教徒都摒棄他們,且掩耳不聽他們講道。"我們要藉著嚴謹屬上帝的生活榮耀上帝。雖然基督教主要的果子在人內心,但,我們的光也當照在人前,叫人可以看見。建築物的安全來自它的根基,但它的榮耀卻由於它的頭銜﹔照樣,信心之美在乎每日的生活。聖經稱聖徒為珠寶。當他在世人眼前散發出閃亮聖潔的光輝時,他們就是"照主所行的去行"(約壹二6)。當他們活得就像親眼看見主活在他們面前,也像在山上與面貌改變的主同在時,他們就活出信仰,把榮耀加冕於天上。

 

為什麼我們必須榮耀上帝

 

  1、因為祂賜給我們生命。

 

我們是祂造的(詩一OO3)。我們認為,存留我們生命的人是極仁慈的,但,上帝賜給我們生命,更是何等大的仁慈啊!祂給我們氣息﹔就是生命,和生命中所有的安慰。祂給我們健康,就是使生命甘甜的佐料﹔也給我們食物,就是滋潤生命之燈的油。既然我們的一切都來自祂的豐富,那我們榮耀祂豈不是理所當然的嗎?我們靠祂而活,豈不該為祂而活嗎?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羅十一36)。我們的一切皆源於祂的豐富,我們所擁有的都是出自祂白白的恩典﹔故此,一切都該歸給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上帝不僅是我們的賜予者,也是我們的創造主,就如出自大海的眾河流又匯集流入大海。

 

  2、因為上帝是為了祂自己的榮耀創造萬物。

 

耶和華所造的,都是為祂造的(箴十六4)。也就是為了祂的榮耀。就像君王從貨物中征稅,照樣,上帝從祂所造的萬有得榮耀,祂也從惡人得榮耀。即使他們不歸榮耀給祂,祂也能從他們得榮耀。我要在法老……得榮耀(出十四17)。但,祂也特別為了自己的榮耀創造敬虔的人﹔他們是讚美上帝的活潑器皿。這百姓是我為自己所造的,好述說我的美德(賽四十三21)。事實上,他們不能增加祂的榮耀,但他們能高舉祂的榮耀﹔他們不能在天上高舉祂,但他們能在別人的思想中高舉祂。上帝將聖徒領入祂的家庭給他們兒女的名分,使他們作君尊的祭司,要叫他們宣揚那召他們者的美德(彼前二9)。

 

  3、因為上帝的榮耀有本體的價值和完滿﹔參透人的思想並天使的話語。

 

祂的榮耀是祂的寶藏,蘊藏祂一切的豐盛﹔就如米迦(Micah)所說的:“……我還有所剩的嗎(士十八24)?因此,除了上帝的榮耀,上帝還有所剩的嗎?上帝的榮耀遠勝天堂,也遠超過人靈魂救恩的價值。世上的國度可能被推翻,世人和天使可能被毀滅,但,上帝冠冕上的一顆珍珠或祂榮耀的一束光芒卻絕不消逝。

 

  4、既然比我們低等或高等的受造物都榮耀上帝,難道我們能例外嗎?難道萬有都榮耀上帝,而人卻例外嗎?若是如此,那人的被造是何等遺憾!

 

1)比我們低等的受造物榮耀上帝,無生物及諸天都榮耀上帝。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詩十九1)﹔奇妙的天上作為,展露祂創造者的榮耀﹔諸天被蔚藍的色彩鏤畫出,呈現上帝的能力和智慧。諸天述說祂的榮耀:從太陽中可以看見上帝的榮光灼熱的閃耀,也在群星中閃耀。看天空的鳥兒,和著他們清脆的嗓子,唱詩讚美上帝。所有的獸類各從其類榮耀上帝。野地的走獸必尊重我(賽四十三20)﹔

 

2)比我們高等的受造物榮耀上帝:天使都是服役的靈(來一14)。他們仍然侍立在上帝的寶座前,將榮耀的盈餘納入天上的財庫。的確,人應該遠較天使更效力於上帝的榮耀﹔因為,上帝使人比天使更尊榮,基督是取了人樣而不是天使樣。雖然,就創造而言,上帝造人比天使微小一點(來二7),但,以救贖而言,上帝使人比天使高。祂與人類結婚﹔天使卻是基督的朋友而非配偶。祂給我們穿上紫色的義袍,就是比天使更高的義(林後五21)。既然天使歸榮耀給上帝,我們豈不更應該因我們比天使尊榮而更榮耀上帝嗎?

 

  5、我們必須歸榮耀給上帝,因為我們一切的盼望都在乎祂。

 

我的指望在乎你(詩卅九7)和我的盼望是從祂而來(詩六十二5)﹔我期盼祂給我一個國度。一個乖巧的小孩,因著要求父母供給他一切所需而尊榮他的父母:我的泉源都在你裡面(詩八十七7)。恩典的銀泉和榮耀的金泉都在祂裡面。

 

 

2020年11月5日 星期四

神學與宗教及哲學

    神學兼具哲學和宗教之特色,因為神學必須有熱情,它關乎人的信仰,與人一生追求至高的理想密不可分。神學也是思想,是研究上帝如何在有限的時空中向人彰顯祂自己。神學本身的思維過程是嚴謹而合乎理性。因此,神學是兼具信心與理性。

 

    神學有下列之特色:

 

一、神學不是玄思冥想,是一門科學

 

    神學的思維態度與宗教及哲學相若,但是神學以上帝的啟示為對象,不是由恐懼投射出來,也不是由人的思維經過推理創造出來。啟示的存在不是由人的心靈決定,它在時空出現,透過歷史讓人認識。

 

    神學之根據在於聖經,聖經的啟示在以色列人的歷史,救是舊約聖經所記載之事實。新約耶穌生平是聖經啟示不可或缺的部分,因為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啟示。上帝的道成了肉身,在時空中出現,成為人類歷史之一部分,是神學研究之重點。

 

    科學必須有研究對象,神學之所以是科學,是它有研究對象不是由人心構成,而是確定的事實。

 

    科學的研究有一定程序,合乎理性之要求。神學的研究也是有嚴格的理性要求。神學的理性思維包括歷史、考古學、語言分析、詮釋學及教義理論之建構。因此神學可以作為一個科學,有自己嚴格的研究方法。

 

二、神學是關於生命的學問

 

    宗教源於人的敬虔,表現在人追求真理的熱忱。神學雖然是一門科學,但是它絕對不是冷冰冰的。哲學家可以很冷靜地思考問題的根源,而且可以永遠作一個他者(otherness),凡事袖手旁觀,不沾染世俗。

 

    神學卻不是這樣,神學的對象是一個啟示,但是這個啟示不是冷冰冰的放在那裡。當人與這個啟示接觸,或要明白這個啟示,人立刻發現啟示是與人是互動的。

 

    神學的啟示需要人回應,更需要人委身,因為這個啟示與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上帝藉著以色列人的歷史向世人說話。在新約聖經,上帝藉耶穌表明祂的旨意。這個旨意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人必須回應的。

 

    希伯來書11-2節:『上帝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地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藉著他兒子曉諭我們;又早已立他為承受萬有的,也曾藉著他創造諸世界。』

 

    神學處理的是上帝向我們曉喻的話,這些不是空谷靈音,而是對我們說的,所以這些話是實存的,與我們今日的生命成長有密切關係。

 

    神學的基本命題是「創造與救贖」,創造解答宇宙和人類的來源,救贖解答人生現世的問題。神學不是自說自話的一大堆理論,他是人的生命被啟示觸動了,回應啟示的挑戰,在這互動中創造神學思維。

 

    神學是生命與啟示互動的結果,所以神學不是絕對,它有人的參與,在不同時間、不同地方,人對啟示有不同回應。神學僅管五花八門,但啟示卻是不變的,因為啟示是上帝把自己揭示出來,讓人透過啟示認識祂、經歷祂。所以我們說,神學是一門生命的學問。

 

三、神學是基督教會的財產

 

    神學是人與啟示的互動結果,神學就不能被人私有化。啟示向人揭示自己,在揭示過程中,有人的參與,也有上帝的意願。我們習慣說這是上帝的恩典,上帝的恩典不是人所能左右,是上帝按祂的自由向人彰顯。神學無分宗派,在歷史上啟示與人的互動激盪而來。

 

四、神學是教會的使命

 

    教會是信仰群體聚集之處,社會是信仰群體生活之處,所以信仰群體的使命應當是參與社會的公共生活,這是神學的實踐性。

 

2020年11月4日 星期三

什麼是上帝的榮耀

  上帝有雙重的榮耀:

 

  1、上帝本體的榮耀。

 

榮耀,是上帝不可或缺的本質,就像光對太陽一樣,祂被稱為榮耀的上帝(徒七2)。

 

榮耀是神性發出的光輝﹔有神性就有榮耀,否則上帝就不是上帝了。受造物可以缺乏尊榮而存在。一位君王若沒有王服、冠冕、權杖……等,代表君王的一切,那他就只是個普通人。然而,上帝的榮耀是祂本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否則祂就不是上帝了。上帝的本體就住在祂的榮耀裡。上帝的榮耀無可增添,因為祂的榮耀是無限的﹔也是上帝最在乎的,更是不會除掉的。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假神(賽四十八11)。

 

上帝會賞賜短暫的祝福給祂的兒女,就像智慧、財富、尊榮﹔祂也會賞賜他們屬靈的福分,賜他們恩典、祂的愛,甚至天堂﹔但,祂本體的榮耀是不分賜與人的。

 

法老王將自己手上的戒指和一條金鏈子給約瑟,但卻不會將自己的王位給他。“……惟獨在寶座上我比你大(創四十一40)。因此,上帝會豐富賞賜祂的子民﹔賜他們基業﹔賜他們基督為中保所擁有的一些榮耀﹔但,祂本體的榮耀卻是不分賜與人的﹔在寶座上祂最大

 

  2、歸給上帝的榮耀,或受造物極欲歸給上帝的榮耀。

 

要將耶和華的名所當得的榮耀歸給祂,……(代上十六29)和“……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上帝(林前六20)。

 

我們歸給上帝的榮耀,不過是在世上高舉祂的名,使祂在別人眼中顯為大。“……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一20)。

 

基督復活的歷史真實性

   雖然最近有一些學者開始對耶穌基督復活的歷史真實性開始提出懷疑,但是詳細考察他們的研究工作並不能使人接受他們的結論,因為在復活記載的絕大多數歷史證據被忽略掉,並加上主觀信仰前提的臆測以後,其結論的合理性就很低了。事實上,現在絕大多數新約學者還是接受耶穌基督復活證據的歷史真實性。總體來看,對耶穌復活歷史證據的懷疑只是一個插曲,譁眾取寵了一陣子,很快又消失了。

  與耶穌復活的相關歷史證據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空墳的歷史事實

  幾乎沒有人懷疑空墳的歷史事實,包括那些對其他復活證據進行懷疑的學者。因為首先,關於猶太公會成員亞利馬太的約瑟安葬耶穌屍體的記載是歷史真實的﹔其次,關於耶穌被賣,在彼拉多前受審、以及釘十字架的整個受難故事也是歷史真實的﹔第三,保羅對復活教義的闡述是以空墳為前提的。如果沒有空墳的話,保羅必須走另外的神學路線。這可能才與現在的「精神」復活而「身體」不復活的「開明」說法吻合吧。但保羅並沒有這麼做。第四,這種「精神」復活「身體」不復活的說法其實是現代的說法,在猶太思想中這是根本不能成立的。因此如果墳墓沒有空的話,耶穌的門徒後來不可能在耶路撒冷宣講基督的復活。最後,從耶穌的猶太反對者,以及後來許多反對基督教者的反應來看,他們也不是否認墳墓空了,而是給空墳墓除復活以外的別的解釋,比如門徒偷了,等等。再加上其他的一些細節理由,幾乎沒有一個認真的新約歷史研究者會認為空墳不是一件歷史事實。

  對空墳歷史事實的自然主義解釋大致有三種:耶穌沒有真死、門徒偷了、找錯了墳墓。但這三條顯然都沒有辦法合理地解釋整個事件的歷史記載。比如對沒有真死,很難相信一個極度虛弱--要知道基督在上十字架前,先還受了極重的酷刑,以至於沒有辦法自己背十字架--的人,在十字架上釘了好幾個鐘頭,並被長槍穿透胸腔以檢驗死透沒有,然後又被濃重的香料和細麻布纏裹嚴密,在冰冷的墳墓裡沒有任何食物補充地躺了若干小時,甦醒過來以後,還有能力推開墓 門的巨石,躲開嚴密看守的衛兵,然後步行幾英里到耶路撒冷門徒聚集的地方。對門徒偷了一說,除了要接受顯然與歷史記載不符的關於羅馬衛兵的嚴禁軍紀以外--這裡必須假定衛兵為了滿足現代反對者的願望而冒生命危險的玩忽職守。因為根據歷史記載,羅馬軍紀規定如果士兵玩忽職守是要被處死的--還等於是說門徒們是有意撒謊的。如果無意撒謊丟了性命還可以理解,而所有的門徒都因為這個有意的謊言--甚至在被釘十字架的時候還堅持這個謊言,而如果他們只要承認自己在撒謊就可以被釋放--而殉道,就難有什麼說服力了。這種理由實際上等於是說,我說你是壞人,你就是壞人。而找錯了墳墓一說更是沒有任何價值。因為如果真的是門徒們找錯了地方的話,那麼那些管理墓園的,反對基督的大祭司,羅馬的政府官員們會也找錯嗎?這簡直是在開國際大玩笑了。如果門徒是找錯了墳墓而宣講復活,那麼又有權又有勢的大祭司、巡撫們只要找到正確的墳墓,把耶穌的屍體擺出來,門徒們的謊言不就是不攻自破了嗎?

2、耶穌死後復活再現的歷史事實

  我覺得保羅自己的話其實是關於這條理由的最有力證據:保羅在林前15:6節說:「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但也有睡了的。」這就是說,保羅在傳講耶穌復活再現的時候,如果是謊言,人們立刻可以戳穿,因為大多數見證人還在。所以反對者們通常是從幻覺來解釋這些證據,而不是簡單地否認這些證據的。

    但幻覺的解釋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耶穌在各種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給許多不同的人--並不僅僅是單個人,而是一次可以多達五百人--顯現,這很難和幻覺聯繫起來。同時,幻覺解釋忽略的最大的事實就是空墳,因為這仍然沒有回答耶穌的屍體上哪裡去了的問題。另一方面,復活再現的記載無一不是關於耶穌的肉身再現的記載,比如具有可以觸摸的特徵等等。如前所述保羅關於復活的教導是身體也要復活的。這也很難用幻覺來解釋。

3、門徒對耶穌復活信念的改變

  在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候,門徒們是四散逃跑。而僅僅在四十天以後,同樣的這班人卻寧願冒著生命的危險,甚至不惜殉道--事實上每一個最後都殉道了--來傳講基督的復活。難以相信,這樣如此堅定,可以以生命為代價的信念是在四十天之內建立起來的。保羅自己的轉變也是有力的一個證明。除了使徒行傳的記載,他自己也在新約書信中說到他以前是如何的逼迫最早期的基督徒,然而在去大馬色的路上,一夜之間他就變成傳講福音的最熱心者。再考慮到猶太人原來對復活的觀念--復活是在末日審判以及復活是普世性的,門徒對復活信念的轉變就成為強有力的證據。

  最後要強調一點的是,從復活的歷史證據到相信復活的事實,仍需要一個信心的跳躍。因為證據除非加上解釋,就不能成為證據,甚至可以成為相反的證據。而如果固守在自然主義的信仰裡面,即使是證據在面前,仍然看不見證據所要表達的事實。但是我想至少對我來說,這些證據足以讓我相信耶穌基督的肉身復活是一件實實在在的歷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