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教父時期之教會論

繼承使徒餘緒的初期教父以及辯道學者,他們乃把教會視為至聖所,上帝的子民乃為上帝特選的產業。當初還沒有必要把聖徒特別標明出來。

到了第二世紀的下半期始有顯著的改變。那時異端猖獗,就不能不把真正聖而公的教會的特徵標明出來。這就要注意教會外在的表徵。教會就被認為是一種外在的制度,由主教管轄,好比是使徒直接的繼任者,持有其真正的神聖傳統。他們強烈的偏重教會的普遍性;地方教會被視為許多分開的單位,僅為一個普世教會的一部分。因此教會日趨俗化而敗壞。

其弊所及,就發生一種反動,各種的異端就乘時橫行︰其一為第二世紀中期的孟他努主義(Montanism);其二為第三世紀中期的諾窪天主義(Novatianism);其三為第四世紀初期的多納徒主義(Donatism),一味均以教會會友的聖潔作為真教會的標記。

初期教父為著與這些異端鬥爭抗辯,就日形加強教會的主教製度。居普良(Cyprian)乃被譽為最初發揚主教教會學說的人。他認為主教乃為使徒真正繼任者;因著他們捨身犧牲的工作,說他們有祭司的品德。他們組成一種社團,稱為主教團,這就造成教會的合一;而教會的合一,乃是根據主教的合一。如果有不順從主教的,那就要喪失他們與教會的團契;又因在教會以外沒有救恩,他們就因此也要失去他們的救恩﹗

奧古斯丁對於教會的觀念,並不完全一貫,由於他和多納徒主義鬥爭,使他對於教會的性質作更多的深思。一方面他表示他乃為預定論者(Predestinatian),他認為教會乃是被揀選者的集團(Communio  Sanctorum);誰有上帝的靈,因此真誠的愛心就在他身上表彰出來。

從眾教父的觀點,我們知道聖徒在教會並非虛有其表的會友,而乃是一個有生命的成員。真正的教會乃是聖而公之教會,藉著聖經繼承使徒的權威得以繼續,教會乃為上帝恩惠的寶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