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0日 星期二

教會與世界之禁止的分離

 

      新約希臘文「教會」一字的意思是被召出來。雖然這個字還有別的意思,但清楚可見,教會是從世界中被召出來,含有與世分離的意義。

      教會與世分離尚未完全,這在各方面可看得很清楚。教會是不屬世界的,但是上帝卻把教會放在世界裏,耶穌為他教會的肢體禱告說:「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約十七15)

      使徒保羅寫信給世俗化的城市哥林多的教會信徒說:「我先前寫信給你們說,不可與淫亂的人相交;此話不是指這世上一概行淫亂的、或貪婪的、勒索的、或拜偶像的,若是這樣,你們除非離開世界方可。」(林前五9~10)

      從教會歷史上可以看出,有些人逃避世界,但卻不是按聖經所教導的去行。他們常常想給世人製造一個特別敬虔的印象,但卻觸犯了不敬虔的罪。

      法利賽人拒絕與稅吏來往,但到市場時,不可避免地要與各種人接觸,所以他們回來時必定洗手,表明洗去世上一切的污穢(可七4)。修士與修女起誓,誓守獨身,過貧困的生活,在修道院中把自己孤立起來,他們大強調基督徒當與世隔離,而歷史卻告訴我們,這種想法會導致不可避免的大罪。

      總言之,主張教會與世界對立的人,認為這種分離是今世的,卻忽略了這分離在根本上是屬靈的;換言之,盡力逃避外在世界的人,沒有想到世界的思想充塞在他心中,結果逃避世界,卻往往陷入最強烈的世界化中。耶穌將當日的法利賽人比做粉飾的墳墓,是不足為奇的,主曾斥責他們:「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裏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太廿三25,27)

      那些在聖經明訓之外強調與世分離的人,是犯了屬靈驕傲的罪。在路加福音中有關法利賽人與稅吏的比喻中,法利賽人豈不是為自己比那勒索、不義、犯姦淫的稅吏更好而感謝上帝嗎?(路十八11)

      這是因為他自認為,他的敬虔已超過神聖潔律法的要求,所以就顯出極端的驕傲,他自誇說:「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路十八12)

      還有一項罪是由於外部強調與世分離,過一個消極而非積極的生活,而忽視了人對社會的責任。基督徒除了遠避邪惡外,還必須熱心為善(多二14)。基督教會的肢體是世上的鹽、世上的光,既是世界上的鹽,就當在世界中發生防腐、調和的作用,若想要達到上述兩項功用,就必須進入世界中,如果不進入世界中,怎能發生效用呢?如果基督徒將他們的光藏在鬥底下、床底下,那麼明顯可見,他們就不能發揮世界之光的作用了。教會的能力在於她與世界根本上的分離,世界是黑暗的,教會是光明的,但是為了驅散黑暗,教會的光必須在黑暗中照耀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