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迦克墩信經裡的基督論


按照迦克墩會議有關基督神人二性的聲明,我們可以約略把正統基督教的基督論作以下四點的歸納:

A
. 三位一體上帝的第二位藉著道成肉身成為一完全的上帝,也是一完全的人。(有關基督的神性可參考提前三:16,西二:9,一:19,約一:1﹔有關基督的人性可參考路一:34-35,二:4052,腓二:6-8,來二:14

B
. 而這道成肉身的結果乃是一位「神-人」(God-man)。基督耶穌並不含有兩個實質,不是一個混合物,更不是一個不神不人的中間物(middle being),而是一個位格(a person),即是主耶穌基督。

C
. 在道成肉身中,基督的神性與人性並不改變、受損或增加。兩者皆完全保留其完整性。

D
. 因此,基督一切事工是基督那「神-人」位格所完成,而不是這「神-人」中的神性或人性所單獨完成的工作。

 
這樣的「二性一位」的教義,正如「三位一體」的教義,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奧秘,不是世人的智慧所能了悟,我們只能憑信來接受。

迦克墩信經對基督位格和性格的聲明


A.
耶穌基督只有一個位格。

B
.耶穌基督有一個完全的神性,也有一個完全的人性,而這兩個性質是不相混亂(inconfusedly),不相交換(或不改變unchangeably),不能分開(indivisibly),不能離散(inseparably)。

1) 兩性不相混亂(inconfusedly- 好比心之與物,不能相混,變成一個非心非物的東西。同理,基督耶穌的神性和人性也是不相混亂,變成非人非神的怪物。當我們說基督耶穌是「神人」(God-man theanthropic Person)的時候,指的是他的「位格」,而不是「性質」。
2) 兩性不相交換(unchangeably- 基督耶穌的神人二性絕非如上述的猶堤乾(Eutyches 380-456)所說的,「人性已被神性蓋過,就如同一滴醋落入在大海裡而消逝一般」,或神性被人性加諸其上,以致神性有所虧損。按照聖經的道理,道成肉身以後,主耶穌的神性和人性,仍然各自保持其完整性,絕沒有發生轉換變化。
3) 兩性不能分開(indivisibly),不能離散(inseparably- 基督耶穌的神人二性的聯合在神學上被稱為 Hypostatic Union。這種聯合不是道德的或交感的聯合,也不是暫時的和不定的聯合。這種聯合發生在一個位格之內,好比身體和靈魂構成一個人一樣﹔神人二性也構成一位基督。

 
從人的情況而論,一個人的人格,乃在起靈魂,不在軀體﹔同理,主耶穌基督的位格乃在其神性,而不在人性。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約一:1)﹔聖子從太初便是三一真神之一位。
 
他是有位格的,他是一個「神人」,並非僅具一種「神性」,他乃是上帝取了人性,在肉身顯現,這便是「道成肉身」。
 
所以主耶穌的人性,乃是無位格的﹔他並未和一個「凡人」聯合,而乃是和「人性」聯合。
 
因此,主耶穌基督只有一個位格,並無兩個位格。神人二性,即聯在一個位格里面,所以乃是永遠相聯不可分離的。「道成肉身」乃是聖子永遠取得人性,他復活升天,乃帶著他榮耀的人性升到他的寶座上面﹔他還要有形有體的在榮耀裡帶著他的人性再臨。
 

迦克墩會議信條的形成(Chalcedon Creed, 451)

 

正如“三位一體”的教義,基督耶穌的一個位格和神人二性聯合的奧秘也一樣被許多人視為謬論。在早期教會中,持謬論者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A
.諾斯底主義(或神哲主義 Gnosticism):
 
此派發軔於一世紀,風行於二世紀。在他們的信仰裡有強烈的二元論,主張有一位至高純靈超越的上帝和一位並不認識這最高上帝但創造了物質世界的神,就是造物主(Demiurge 這位神是舊約中的耶和華的歪曲形象)。
 
物質的世界 是這一位低等的,很可能是惡神所造,因此,所有的物質都是邪惡的。然而在物質世界仍可以找到靈界的餘種,也就是人的靈魂,是高級的、純潔的世界所產生出來 的火花。這些靈魂只有靠著善神的救工才能得拯救,並脫出物體。這位善神的救法,就是從眾光的國度中差遣一位使者來到黑暗的世界。他們認為基督就是這位使 者。
 
對於基督,他們有許多看法:有時他被視為一位屬天的存有,在世出現時,只是看去像人,並沒有實質的形體(幻影派的說法)﹔有時又被視為一位屬世的人,卻暫時有更高的權柄或靈體在他裡面,如克林妥(Cerinthus)在小亞細亞所傳講:他說耶穌是個普通人,但“基督”像鴿子降臨在他身上。因基督是不能受人間痛苦的,他在被釘十字架前離開了耶穌。(愛任紐 Irenaeus 在《駁異端》講過一段軼事:使徒約翰某次在以弗所赴浴,一聽說克林妥也在那裡,未待洗澡就衝出來喊著說:我們快逃吧,免得澡堂倒塌,因為真理的敵人克林妥在裡面!)主後三、四世紀,亞歷山大之長老亞流(Arius 256-336)成為這派之首。他否認耶穌是上帝,聲稱上帝只有一位,耶穌就不可能是具有神性的聖子,而只是為上帝所造的一位次等的神。他的本性,與上帝的本性相仿,但並不相同﹔他的地位雖較一般凡人為高,但仍是隸屬上帝之下(又稱隸屬論)。
 
主後325年,在亞他那修(Athanasius)的大力駁斥亞流派底下,尼西亞大公會議(Council of Nicea)把亞流派學說定為異端﹔後經381年的康士坦丁堡會議修正(駁斥老底嘉主教亞波裡拿流 Apollinaris 的異端。他認為上帝的靈取代耶穌的屬靈部分,耶穌的身體則屬於人性,因此耶穌不是一個完全的人),成為基督教會正式的信經。
 
此信經指出:“…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以前為父所生,出於上帝而為上帝,出於光而為光,出於真神而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與父一體,萬物都是借著他造的﹔他為要拯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因著聖靈,並從童女馬利亞成為肉身,而為人…”

B
.撒伯流主義(Sabellianism)或形態論(Modalism)
 
此派以撒伯流(Sabellius,約主後200年) 為首。他們相信上帝只有一位,但並不否認耶穌的神性。他們認為,這位獨一無二的上帝,在歷史的過程中,在三個不同的時期內,以父、子、聖靈三種不同的姿態 向人顯現。在人看來,上帝似乎是有三位,實際上卻只是上帝顯現的形態不同而已。他們聲稱,在舊約時代,上帝以聖父的形態向人顯示﹔當基督在世的期間,上帝 以聖子的形態顯現於世﹔最後,當基督升天之後,五旬節開始時起,上帝以聖靈的形態顯露於世。
這種學說受到亞他那修(Athanasius 296-373)和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 354-430)的駁斥。他們一方面反對亞流派的隸屬論,堅稱聖子和聖靈乃是與聖父在本性上完全同等﹔另一方面反對撒伯流派的形態論,堅稱三位有其同時並永遠的存在。亞他那修信經(Athanasian Creed) 清楚表明了他們三位一體上帝的信仰:“。。我等敬拜一體三位,而三位一體之上帝。其位不紊,其體不分。父一位,子一位,聖靈亦一位。然而父子聖靈同一神 性,同一榮耀,亦同一永恆之尊嚴。。如是,父是上帝,子是上帝,聖靈亦是上帝。然而,非三上帝,乃一上帝。。。父非由誰作成:既非受造,亦非受生。子獨由 於父:非作成,亦非受造﹔而為受生。聖靈由於父與子:既非作成,亦非受造,亦非受生﹔而為發出…且此三位無分先後,無別尊卑。三位乃均永恆,而同等…”

C
.雙重位格論:

 
這種論說起自康士坦丁堡的主教涅士多留(Nestorius 386-451)。 耶穌的真神性與真人性他都接受,只是他把兩性作為道義上的“連接”或意志上的合並,而不是一種基本上的“結合”。雖然他從來沒有把基督分為“兩個兒子”: 上帝之子與馬利亞之子,他拒絕把耶穌這個人的人的行為與所受苦難歸給基督的神性。他反對把馬利亞稱為“上帝之母”,因為那樣做等於宣稱神性可以由一個女人 產生,或者說上帝可以只是兩三個月大的嬰兒。
 
涅斯多留以令人敬佩的現實觀念將基督的神性與人性清楚區分,但他未能把二性約化為福音中顯然不能區分的獨一耶穌基督。對他來說,兩性也是兩個位格,基督這人並不是上帝,乃是神性的持有者(theophoros),而基督被崇拜,不是因為他是上帝,乃是因為上帝在他裡面。所以,耶穌具有兩重性格,他也必定具有兩重位格,在耶穌身上,兩種生命同時存在,並肩而行。
 
如果要作更嚴格的評估,他的重點其實是強調基督的人性,要高舉耶穌基督的人格、敬虔與道德,但卻將他為上帝又為人的救主,就是一切屬靈能力、恩典與救贖的根源,完全抹殺。「注:涅斯多留教派在五世紀受伊斯蘭教迫害,在唐朝(公元635)傳入中國,當時稱為彌尸訶教(彌賽亞音譯)1625年在今西安發現景教碑,記有其事。因此又稱“景教”。」

D
.單獨性格論:
 
此派以猶堤乾(Eutyches 或譯“歐迪奇” 380-456)為首,他是康士坦丁堡一個年老的修道院長。他攻擊“結合之後仍有二性”的說法。他幾乎使用“一性”(基督一性說)的說法,認為基督的人性完全為神性所吸收,就像一滴酒掉進大海一樣,或說溶成第三種非上帝非人,上帝與人聯合結晶而成為“神人性格”。

他的說法在主後448年的君士坦丁堡會議中被定為異端,但他不服,就上訴羅馬主教利奧(Leo the Great)。於是利奧主教發表了他對基督位格的聲明,又稱“大卷”(Tome)。此聲明成為後來召開的迦克墩會議(451年)上草擬基督位格的迦克墩釋義的一個主要文件,利奧依照主流信仰說明基督具有完整的人性,也具有完整的神性,但並非分裂的位格。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耶穌是完全無罪的

在基督人性的任何研究中,完全無罪是很重要的。使徒彼得曾有特殊的機會去認耶穌,承認祂為上帝的聖者。」(669)並且斷言「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彼前222)
使徒約翰說︰「在祂並沒有罪。」(約壹35)希伯來書的作者說︰祂是「像這樣聖潔、無邪惡、無玷污、遠離罪人,」(726)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415)並且祂「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上帝」(914)。保羅的見證是︰祂「不知罪」(林後521),天使迦百列對馬利亞回答說︰她要成為耶穌的母親,「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上帝的兒子。」(135)
許多其的資料也證明耶穌無罪,賣主的猶大後悔譴責的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274)彼拉多的妻子警告她的丈夫說︰「這義人的事,你一點不可管,」(2719)當彼拉多在眾人面前用水洗手時,軟弱地宣佈耶穌的無罪,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2724)與祂同釘十字架的兩個強盜中的一個說︰「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作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作過一件不好的事。」(2341)並且羅馬的百夫長為耶穌的死作見證說︰「這真是上帝的兒子了」(2754)
耶穌自己的見證,是在證實祂的無罪的見證中最重要的,「我常作祂所喜悅的事。」(829)「因為這世界的王將到,在我裡面是毫無所有。」(1430)面對祂的眾敵人,有一個真正渴望在祂的名譽中去指出一些污點的,祂否決了這挑戰,「你們中間誰能指證我有罪呢?(846)──而且這挑戰沒有反駁的。當祂站在十字架的陰影中,並且回顧祂的一生,祂能覺察祂的一生沒有忽略本分,沒有污點︰「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1510);又「我在地上已經榮耀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1749)。聖經任何地方都不曾顯示出耶穌有絲毫的罪惡感。祂常常禱告,但從未要求免罪。祂禱告過,「父啊,赦免他們」(2334),並且教導祂的門徒去禱告,「免我們的債」(612);但祂從未禱告說︰「父啊,赦免我」。祂常常去聖殿,但從來沒有獻過祭(正如在舊約中所教導的,獻祭的主要意義就是承認自己的罪,並且因得罪上帝而獻上挽回祭。)
死對祂不是罪的工價,乃是為別人的緣故的一個自願犧牲。祂 並沒有遺傳下來的墮落性和本罪,藉著祂的人性祂免除祖傳的罪污和實際的罪行,達到了最高尚的道德。耶穌的生活和祂的理想都是相合無間,所以祂的行為才成為 祂的門徒們追隨模仿的理想。沒有其他的教師可以作為耶穌的標準,連祂的朋友與祂的仇敵,差不多都異口同聲地承認祂的道德的偉大。祂既然要救贖世人,那麼祂 自己必須無罪乃是當然的事︰因為沒有一個罪人能夠舍掉自己的生命,去救別人的生命。
當我們追憶這些事的時候,耶穌的聲言無罪,以及祂的道德與靈性生活的沉靜,都是感人至深︰
(1)祂是一個在強烈的上帝的聖潔所有的人都有罪的舊約中受訓練猶太人──例如,比較︰當百夫長哥尼流打算拜彼得的時候,彼得表現虔誠的猶太人的話︰「你起來,我也是人。」(1026)或者保羅當路司得的眾人要向祂和巴拿巴獻祭的時候的話︰「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1415)
(2)祂敏捷地覺察到罪的普遍與能力,並迅速的在別人中發現。
(3)祂比任何別的教師更多指出律法屬靈的意義,與人的內在生活動機與性格有關。
(4)對祂來說,自以為義是最憎惡和最受責難的罪。
(5)在地上最聖潔的聖徒中,很多發覺他們的不配和很多感覺他們的罪。
無疑地由於祂的教訓,和祂的一般生活模範,包括許多奇的醫治和憐憫的工作,耶穌正確地作出了我們所期望道成肉身的上帝所要作的。
事實上,基督犯罪是不可能的。因為在祂的本性中祂是上帝,並且上帝不能犯罪。這並不意味著祂不能被試探,正如希伯來書的作者所說︰「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415)
為使我們知道如何基督曾受過試探,同時在受試探的時候,沒 有失敗的可能,那是要我們記住試探的真實性質,約瑟夫‧ 司達甫 博士──路德教派的上帝學家說得好︰「試探是一個嚴格的考驗,要看受考驗者是否願意尋求上帝的幫助。這個並不須要暗示一個失敗者去忍受考驗的可能性。金子 可以如同渣滓被試驗。金子經得起試驗而永不失敗。理論上說,那就是只要我們不知道所試驗的是金子,當拿去試驗的時候,或者有會失敗的可能性在我們的想像 中,但實際上沒有這樣的可能。金子,正因為這是金子,在試驗時能經得起試驗而不會失敗。假如我們對基督的位格的真實本質無知,我們會推測祂在遇試探的時候 可能已經失敗。但就我們所知,祂十足地是位上帝的兒子,我們知道祂不可能犯過罪。既然祂是純真的金子,祂一定經得住試驗,祂可能在各方面被撒但試探;但祂 不可能會失敗,因為祂是上帝的兒子。」
基督既然沒有受遺傳的罪或個人的罪干擾,所以在祂裡面沒有被罪吸引的可能性。「這世界的王將到,在我裡面是毫無所有」(1430)就是這個意思。魔鬼在耶穌裡面找不到一點點犯罪的傾向或望,值得魔鬼來試探的,它沒有任何根據可以勸誘耶穌,使耶穌用不合法的手段來完成的目的。既然耶穌的性是在祂的人格中的統治和管理原則,祂的人性意願常是在與上帝的旨意充分和諧中,保持堅定地傾向正義,結果,不拘形式出現的罪,常是為祂所排斥。罪常是似乎對我們吸引,並且我們成為它的受騙者,因為我們仍舊保有老罪性對我們的附, 雖然我們幸運地發覺一些在基督徒的道路中有長進的人,罪是實際常為他們所排斥的。如果在今世我們發覺那些已經得救的人達到了一個境地,就是能避免罪,那麼 有上帝聖性格的耶穌能夠完全避免,心理和道德越乎常規的並世襲和本身的罪,並且能夠拒絕一切的試探而不去作惡,這是不足為奇的。
基督的不能犯罪,嚴格地說,不是有限的,乃是完全的;而我們的不能犯罪是有限的,不是完全的,這就更確實地證明,當面對一個善與惡的選擇時,這人可能會選擇惡。所以在天堂中所盼望的賞賜之一就是在聖潔中的堅定,所以我們能夠不犯罪。

基督兩性的認識


. 道成肉身是上帝取了人性,並不是上帝放棄或是換取了神性。腓2:7並不可直接解釋認為是基督道成肉身,「倒空」了神性,取了人性,這使耶穌似乎少了某些神性。這段經文沒有指明基督倒空了某些神性,任何人都不可加入這觀念。反而應該引用西2:9指明上帝所有的豐盛都在耶穌裡了。

. 兩性聯合並不是說有時耶穌以人性行事,有時以神性行事,反而要說耶穌是以神-人這兩性一起行事。

. 神-人兩性並不像一般人那樣想是不可以成立的,反而是可成立的事情,就在耶穌基督身上實現了。這裡所指的人性並不是帶有罪性人類的人性,而是說那無原罪的人性與神性聯合起來一起行事。

. 道成肉身必須是從天上下來,並不可以從地上而來。人也不可以按地上的知識或是人的邏輯來明白它的意義。必須按聖經去瞭解這上帝的啟示。

基督之二性合一


[
二性合一的含義]

     
二性合一可以定義為︰「第二位格——成為肉身的基督——降臨取了人性,在同一的位格擁有不減損的神性,和真實的人性,直到永遠。」

基督是以一個位格降臨的,且單是以一種本性降臨。他降臨後,爭取了另一種本性——就是人性——他不單是住在一個人的位格里面。二性合一的結果,是神人一體。

[
二性合一的解釋]

     
基督是二性連合,不可分割的。二性並不混淆,也不失去單獨的特性。基督永遠是神人一體的,他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的人,兩種獨立本性,都在同一個位格里直到永遠。

「雖然有些時候,基督使用人性方面的作為,有些時候基督又使用神性方面的作為,但他所作的和所是的,都出於同一位格。雖然基督有明確的兩種本性,但基督不是相重人格的。」

總結二性合一的理論,可以分為二方面︰

)基督有兩種獨立本性︰人性和神性;

)兩性沒有混淆;

)基督雖然是兩性,但他只有一個位格。

[
二性合一的問題]

     
這教義的主要問題,關係到耶穌基督的兩種本性。以下是幾種發展出來的觀點。

  (1)
加爾文派︰

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說,兩種本性是合一的,但屬性不會交換。屬性不能抽離本性,也不會改變本性的本質。華富爾得(Walvoord)說︰「兩種本性合而為一後,任何一種重要的屬性都不會減損,而兩種本性仍保持為獨立的本性。」

兩 種本性之間沒有混淆;「無限不能和有限交換,心思不能和物質交換,上帝不能和人交換,反過來也是這樣。若去除神聖本性中的某種獨立屬性,就等於破壞他的神 性;而去除人的某種獨立屬性,也等於是破壞了他的真實的人性。因此基督的這兩種本性是不能減損的,二者之間也沒有可以互相更換的單獨屬性。」

  (2)
路德宗︰

路德宗認為,上帝性延伸到人性後,帶來一些重要的影響。

其中一個在教義上重要的影響是,基督的身體無處不在。那就是說,基督的神性是無處不在的,當轉移到基督的人性身體時,便形成基督升天后,他的人性身體也在一種無處不在的狀態,因此在聖餐中,基督也能以身體與我們同在。餅和酒的雖然沒有改變,但基督仍可存在其中。

[
二性合中的結果]

     
這兩種本性在救贖上都是必須的。作為人,基督可以救贖人,為人而死;作為上帝,基督的死有無限的價值,「足以為全世界人贖罪。」

     
基督永恆祭司的職分,是建立在二性合一的基礎上。

「基督道成肉身成為人,可以做人的祭司。但作為上帝,他祭司的職份是依麥基洗德的等次。持續到永遠的,他也因此能夠做上帝和人之間的中保。」

[
虛己與二性合一]

     
「虛己」一詞牽涉到腓立比書二章7節「反倒虛己」的解釋。

重要問題是︰什麼是基督的虛已?

自由派神學說,基督虛己,只是指他的神性。但從基督的生平和事奉看,並不是這樣,因為他的神性曾在不同的場合中彰顯。

以下兩點是值得注意的。

)「基督只是放棄不使用一些相對的或及物的屬性,他並沒有摒棄絕對的及內在的屬性;他永遠都是全聖潔、公平、慈愛、真實和信實的。」

這句話解釋了一些難解經文如馬太福音二十四章36節。耶穌在許多場合中都彰顯了他的相對屬性。

)基督另外得著了一種本性。腓立比書二章7節的上下文,已經解釋了虛己的問題。虛己不是一種「減損」,而是一種「增加」。

以下四句話(腓二78),正說明了虛己的意思︰

a)取了奴僕的形象,

b)成為人的樣式,

c)有了人的樣子,

d)自己卑微,存心信服,以至於死。

基督的「虛己」,會不斷增加一種本性,就是人性受限制。但他並沒有捨棄神性。
 

神人二性之必要


耶穌基督是、人二性合於一個位格裡嗎?

祂既然以此顯明了信徒的尊榮,因為他們與這最偉大的人成了近親,"上帝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西二9),照樣這成為他們說不出來的慰藉。

因為基督的性和人性結合在一起,所以基督在這兩性中,所能為信徒而行的祂必定會做。在祂的人性裡面,祂為他們禱告﹔在祂的性裡面,祂為他們成為功勞。

為何要討論“基督之神人二性合於一位格”

    許多人認為神學之討論對教會之增長無所助益,徒增無意義之辯論,所以許多基督徒認為好好讀聖經即可,聖靈會賜予恩膏,使我們明白救恩並接受救恩,這就夠了。

    事實上並非如此,許多的異端或極端也讀聖經,也很敬虔,為何被判入異端呢?主要是因為他們違反了教會所定訂之正統,這些正統之依據為何呢?聖經,再輔以三大信經︰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亞他拿修信經,來判定。因為這是基督信仰,用文字化之表達。

    許多異端之產生,常常是私意解經,斷章取義,以偏蓋全。所以,對於信仰上有任何意見與看見需要提出來討論,因為聖靈常常在眾聖徒之討論中,使真理顯明與啟發出來,正如上面所提的三大信經與歷代教會所存留下來之信條,皆是聖靈引導下之產物,保守教會在基督的真理中不偏離。

    今 日台灣之眾教會因為人數不多,大多以人數增長為努力目標,再加上靈恩運動之盛行,以及社會快速變化,以致教會對教義之研究缺乏,所以信仰跟基鬆動,教會雖 多數以“福音派”稱之,其實信徒對信仰僅止“信耶穌得永生”之確認,再深入之內容卻止於靈修讀經。所以很容易隨著社會潮流之影響,教會之世俗化很嚴重;不然就受“召會”或“聚會所”之信仰影響,因為他們常常到各教會販賣其書籍且自稱為基督徒和“台灣福音書房”,淺移默化下使各“宗派”瓦解,都變成“召會”。

    除 了“召會”之外,“守望台”和“摩門教”更是家家戶戶探訪,散佈其文件與信仰,也是打著耶穌基督之名號,許多弟兄姐妹亦受其牽引而離開了正統之信仰和教 會。在這末世,異端何其多,多少人未尋見真理。所以,號稱正統信仰之教會需要在這混亂之世代,高舉聖經為中心之信仰,以父、子、聖靈之名召喚迷失於異端或 極端中之群羊,不落入惡者之欺騙與轄制中,而與大牧人耶穌基督遠離。

    “基督之神人二性合於一位格”也是教會之眾聖徒在生命之體會中歸納出來之重要教義。底下就各信經之內容來討論此教義,讓我們認識我們之所以能得救贖事靠神人二性合於一位格之基督。

使徒信經對基督之描述如下︰『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們的主;祂由聖靈成孕,從童貞女馬利亞出生;在本丟彼拉多任內受難,釘於十字架,死了,埋葬,下到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祂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祂將要從那裏降臨,審判活人與死人。

雖然沒有明說耶穌基督之神性,但是字裡行間說明祂也是上帝,因為如同約翰福音所宣告:祂是上帝的獨生子;祂是主﹙對上帝之稱號﹚;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祂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祂將要從那裏降臨,審判活人與死人。

當然提到祂人性之部份是:出生﹙只是祂不同於人之方式出生“由聖靈成孕和從童貞女馬利亞出生”這是聖經中所描述的﹚、受難、釘於十字架死了埋葬下到陰間,但是祂遭遇這些事件時,神性未抽離,依然是上帝,正如聖經中的記載。所以,兩性不相混淆,也不可分開。

尼西亞信經對基督之描述如下︰『  我 們信一位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之先為父所生,光之光,真神之真神,被生而非受造,與父本體相同;萬物都藉祂而受造;祂為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 藉聖靈從童貞女馬利亞道成肉身而為人;祂在本丟彼拉多任內為我們釘在十字架上,受難,埋葬,照聖經所記載第三天復活,升天,坐在父的右邊;將來必威榮凜凜 的再臨,審判活人與死人;祂的國度將永無窮盡。

這裡強調“一位”、“在萬世之先為父所生,光之光,真神之真神,被生而非受造,與父本體相同”、“萬物都藉祂而受造 、“照聖經所記載”、“祂的國度將永無窮盡”。這都是使徒信經未提起,確是重要之信仰教義,更清楚宣告基督之神性是確實的,不容忽視。

亞他拿修信經對基督之描述如下︰

29.  再者,若要永遠得救,必須篤信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
30.  因真道是,我們既相信又承認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是神也是人。
31.  是神,乃因有父的本質,在創世之先由父而生;是人,因有母的本質,生於世界。
32.  完整的神,又是完整的人,具有理性的靈魂和血肉之體。
33.  就其神性而言,與父同等,就人性而言,次於父。
34.  祂雖既是神而又是人, 但非為二,卻為一基督。
35.  是一,非因神性變為肉體,乃因神取人性。
36.  合而為一,非因本質混合,卻因位格的統一。
37.  就如理性的靈與魂與肉體構成一人,神與人構成一基督。
38.  祂為拯救我們而受難,降到陰間,第三日從死人中復活。
39.  祂升天,坐在全能的父神右邊。
40.  祂必從那裏降臨,審判活人與死人。
41.  祂降臨時,萬人必以身體復活。
42.  為他們本身的作為作交代。
43.  行善的必進入永生,作惡的必進入永火。

 從此條列式之宣告清楚表達:兩性不相混淆,也不可分開。

這些信條皆符合聖經之敘述,其中都強調『道成肉 身』﹙不同意“恢復本聖經”翻成『道成肉體』,意義不同且會有名詞混亂之狀況﹚,這不是上帝的第二位格﹙道﹚變成人身,而是原有之神性取了人性,有形有體 之聯合,並且在復活之後仍然聯合,雖然復活之身體有所轉化(從朽壞的變不朽壞),祂仍然為中保在上帝的右邊為我們屬祂的人禱告代求。

而『道成肉身』更是勝過魔鬼之誘惑之利器,因為『道成肉身』,上帝透過耶穌基督成就之救恩才是實際的,聖靈將此救恩的實際運用在我們屬於主耶穌基督的人身上,讓我們經歷上帝一天新似一天之恩典,心中對永生與上帝國之實現充滿盼望,這就是福音,上帝之大能!

基督神人二性聯合的確據


    『神人二性一位格』的教義,是超越感覺之實際,也是不可思議之奧秘,不是我們的智慧所能明瞭。這樣之信仰之根據是來自上帝的聖言——聖經,而不是人可以創造出來的。所以,我們要以謙卑的心,從聖經之話語來研究這個主題,以獲得從上帝而來之確據。
 
[ 從單數之稱謂而言 ]
 
    在聖經中記載主耶穌從來沒有用複數的「我們」稱呼自己,所以耶穌基督是單一位格,雖然祂同時具有神性與人性。
 
[ 從基督之屬性而言 ]
 
無論是神性與人性兩方面之的屬性與權能,都歸於基督;因而凡是屬於基督的事工和尊榮,都可以歸於神性或人性。這是說明祂的神人二性是聯合在一個單一之位格中。所以聖經中不斷穿插神性和人性並列之敘述。
 
約翰福音8:58中題到『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表示耶穌基督之神性。
 
路加福音第2章述說耶穌基督如一般人是由母腹而出,有出生之日期,表示耶穌基督之人性。
 
聖經告訴我們:他會長大成人;又告訴我們︰昨日、今日,直到永遠,耶穌基督永不改變!
 
這些敘述要見證一個事實:耶穌基督是完全的人,也是完全之上帝!
 
[ 從救贖之果效而言 ]
 
    主耶穌基督之救贖之工作,有無限之果效與價值,人類藉由祂可以上帝相交通與合而為一。祂是上帝取人身與人同住,並且神性與人性聯合為一無法個別出來,所以祂釘於十字架是神人二性合一,祂的死與復活皆是神人二性合一,才能產生無限之果效與價值。
 
[ 從對主之尊號而言 ]
 
    聖經指稱主耶穌的時候,往往涉及祂兩方面之特性。例如:使徒行傳20章28節,哥林多前書2章8節,歌羅西書1章13-14節…等,是用屬上帝之尊號述說祂屬人的屬性與作為。
 
約翰福音3章13節,6章62節,羅馬書9章5節,用人的名號指稱祂屬神性的屬性與作為。這又是神人二性聯合為一位格的確據。
 
[ 從信徒之心理而言 ]
 
普世基督信徒之心裡,也一致承認並證明主耶穌基督僅有一個單一且不可分之位格,這可從他們崇拜時、歌頌與禱告時,具體表示出來。
 
從以上各點,我們可以清楚知道:主耶穌基督之神人二性聯合為一位格,不相混淆,也不可分開。
 

基督神人二性聯合之性質

    主耶穌基督是真為上帝又真為人;既然成為人,但仍然為上帝;神人二性聯合,成為一個位格;兩性不相混合,也不相合成(變成非神且非人,好像驢和馬交配生成騾)。其中之奧秘非人類有限的智慧,可以完全明瞭。

    韋斯敏斯德信條第八章論中保基督之第二 節︰『上帝的兒子,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既是惟一永遠的上帝,與父同質同等,及至日期滿足的時候,就取人性,連人性所具有的一切本質,和共有的軟弱於己 身,只是無罪;祂藉聖靈的大能,在童貞女馬利亞的胎中用她的本質成孕。所以完整無缺,而又是相異的二性,即神性與人性,毫無轉化,合成或混合,不可分地結 合於一位格之內。這位就是真神真人,卻是一位基督,上帝人間的惟一中保。』

    所以從這個信條中我們可以歸納出有關於基督二性聯合於一位格內有以下之特質︰

1.     神、人二性是不相同的

 
       一切聯合於基督位格里之元素,是兩種完全不同之實質。一是和我們相
   同之實質,也就是真正之人性。另一是和上帝相同之永恆、無限、不變與完
   全良善的實質,也就是真正之神性。兩者是完全不相同的!

2.     神、人二性是絕對不相混合和合成的

 
       神性與人性在基督裡是並行的,各保有其特質。所以神人二性成為一位
   格,並沒有把基督變成非神非人之第三性(像物質之化學變化,稱之為合成)。
       祂一方面是有「無限之智慧」,一方面卻又是有「有限之智慧」;祂有兩
   種意志,兩種作為。而這種兩性平行卻合一,好像很難瞭。但是上帝造人有
   身體和靈魂,性質不同卻平行構成一個人,不混合也不化合。基督二性也有
   如此類比之情形。

3.     神、人二性是毫無轉化

 
       神性和人性在基督之位格里聯合,神性還是保持神性,人性還是人性,
   並未發生人性變化或神性變化之狀況,都保持原有之完整性。

4.     神、人二性是不可分地結合於一位格之內

 
       神人二性聯合於一位格之內是永不分離的,這種聯合不是一種道德或交
   感的聯合,也就是說不是短暫和不穩定之聯繫。而基督之位格是在其神性,
   不在其人性。基督是一個「神人」,並非僅具神性,他是上帝取了人性,在肉
   身顯現,這就是『道成肉身』。所以耶穌之人性是無位格的,所以不屈服於罪。
   神人聯合於一位格,所以永遠相聯不可分離。『道成肉身』是聖子永遠取得人
   性,祂復活升天,是帶著祂榮耀之人性升到祂的寶座上面,祂還要有形有體
   的在榮耀裡帶著祂的人性再臨。

 

基督兩性之聖經的證據

    聖經極少有兩性合一的直接記錄。最好的記錄是在提前3:16:「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裡。」

    這經文同時指出耶穌的神性及人性。另外,保羅也直接提出耶穌的兩性:「按肉體說,是大衛後裔生的,按聖善的靈說...是上帝的兒子。」(1:3)

    有記錄耶穌受魔鬼試探的事,從這試探中讓我們看見魔鬼認識耶穌的人性而試探他,可是在試探中又稱耶穌是上帝的兒子(3:11;4:41)。當大祭司查問那地上的耶穌時,問他是否是上帝的兒子,耶穌也直接答說是(14:61)

    以上的只能作為些少的證據,但是,聖經中並沒有否認耶穌是上帝或是人的記錄。我們只好相信聖經的作者是清楚知道耶穌是上帝也是人的認識。這樣的認識在教會起初幾個世紀皆沒有出現問題。反而是在尼西亞會議(公元325)及康斯垣丁堡會議(公元381)解決了耶穌的神性課題以後才深一層去思考。在第五個世紀,耶穌的兩性合一觀才出現不同的爭論和異端思想。

基督神人二性的關係



在 韋斯敏德公認信條中,我們看到有關基督位格的清晰和完全的陳述︰「神的兒子,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既是唯一永遠的神,與父同質同等,及至日期滿足的時候, 就取人性,集人性所具有的一切本質,和共有的軟弱於己身,只是無罪︰他藉聖靈的大能,在童貞女馬利亞的胎中,以其本質成孕。所以完整無缺,而又是相異的二 性,即神性與人性,毫無轉化,合成或混合,不可分地結合於一位格之內,這位就是真神真人,卻是一位基督。神人間的唯一中保。」(第八章第二節)

許 多批評家在研究基督的位格上走入迷途,其原因乃是在於他們揣測他必定是一位神, 或一個人的結論。意即他是神,就不是人,是人,就不是神。他們似乎永遠沒有想到基督是具有神人二性的,因此,他們一開始就面臨了一個不可避免的難題,因為 整個歷史的傳統都見證了神而人的耶穌,耶穌是超自然的,而且他還有個一般人所具有的完全人性,這些批評家傾向於把福音中的自然與超自然的因素予以撕開,然 後他們就將屬於自然的一部分歸屬於「歷史的」陳述。而將超自然的部分貶低為「神話」。無論如何,這樣的批評是極不合理的。他們這種批評並非根據歷史的或聖 經原文的批判,也沒有提出任何證明說基督僅僅是個人的說法,只是先入為主的自圓其說。他們的批評僅是根據哲學上的假定,認為超自然是不可能的。

我 們現今所有的關於歷史的耶穌的證據,首要來自新約聖經,其次來自早期基督徒的信仰與生活,這個證據不可否認地闡明了一位神而人的耶穌。在不同的來源中,我 們找到許多前後一致的證據,它們都是切實可靠的。在耶穌的位格或世界中超自然是否可能,並不是歷史上的或經文評論的問題──這種批判應當公平地完全地與那 傳留下來已經賜給我們的新約經文有關,出乎意料之外,這些經文都完全支持對超自然的信仰。這是一個哲學世界觀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能僅憑武斷的拒絕福音書中 有不可證明的因素而來解決。在本章中,我們的目的就是表明相信福音書中所說的耶穌是神人二性乃完全合理的。而且這神人二性,在基督裡的功能是完全協合的, 只有如此,神人二性的位格才能為人類預備救恩。

在主的道成肉身中再加上他的神性,並非加上另外一個位格,(如果那樣的話,豈不是他就成了雙重的位格?), 乃是非位格的一般人性,所以他以前是並且繼續是神而人,兩性分清永為一位。的確,在這裡所有的奧秘是我們不能解釋的。或者我們可以在人的稟性中發現極類 似。人是由根本不同的兩個本質所構成──一個受心靈影響的非物質的靈魂,以及一個物質的身體,受物質與化學及電力等在世界中環繞我們之力量的限製。這兩性 並非融合或混合去產生一個與二者不同的第三性,乃是二者完全和諧並存,而又有其特殊的屬性。每一性都要順從其範圍內的規律,正如與另外一性分離一樣。比如 在人裡面的靈魂,是支配和管轄權的因素,在基督裡的神性,也是一樣,在人裡面靈體的屬性或特徵,就是那人的品性或特徵,由一個人的身體和靈性,我們就可以 斷定這人如何,假如他的人格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快樂的或憂傷的,聰明或愚蠢的,或者他的身體重一百磅或五十磅,是高是矮,有藍色眼睛,蒙受痛苦或病患, 我們不必去指出這些事情是應用在那個事上,我們應當知道,這些特徵或情況中的每一份,只能應用在一個屬性上,而不能應用在另一個屬性上。靈魂不能負傷或燒 毀,或成為跛子或聾子,身體也不能思想,或者快樂或憂傷,或者問心無愧或懊悔。人是什麼樣的人,或有什麼經驗,端視其心靈和肉體之經歷。

因 此由於基督有兩性的事實,並且看見我們心裡存著的是那一個性,就應當說他是無限或有限的,他是從亙古存在或是生於伯利恆,他是無所不知的或者他的知識有 限。在他湊集成的人格中,按肉體方面說,是從大衛的後裔生的,另一方面,他是「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複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134)。 所以聖經指出他為大衛的子孫,又是大衛的主。他生而為嬰孩,又是永恆之神,他是馬利亞的兒子,同時又是在萬有之上永遠可稱頌的神,他雖然旅途睏倦,仍藉著 全能的道支持萬有。他雖不能離開父做什麼,但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他雖是我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然而他卻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他雖取 了奴僕的形狀,但他特別的和天然的形狀是神的形象。他雖在身材方面漸漸增長,但他是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不改變的,他雖在智慧方面漸漸增長,但完全地認 識聖父。他雖是生在律法之下並守律法,但他奉自己的名,賜給了一個新的且更完全的律法,稱他自己是安息日的主,比聖殿更大。他的心雖然憂傷,但他是和平之 君,他雖在羅馬巡撫的命令下赴死受難,然而他卻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他雖被接升天,為他的門徒們所不能看見,但仍繼續與他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因 此,福音書的作者有時稱他為神,有時稱他為人──我們不能接納他為神而不接納他為人,乃是要接納他為神而人的一位道成肉身的神,他的整個屬世生活,也不過 是屬天的那一位在世存在的一段插曲。

我 們已經聲稱,在基督裡的兩性是如此的聯合,以致於這兩性的每一屬性,都能說明這位格。因此,我們正確地認定這同一的位格,無論我們稱他為耶穌或基督,神或 人,神子或人子我們所說的既然是同一個人,那麼說耶穌渴了或說神渴了,耶穌受痛苦或神受痛苦,耶穌在十字架上代替人而死,或神在十字架上代替人而死,如果 我們心裡知道,任何一個性所完成的行動,則說什麼都是完全正確的。在聖經中,神性與人性的屬性與能力都是屬於一位基督。反過來說,這位基督的工作與特性也 是屬於神人二性的,此二性在機體上聯合於單一的位格之中,只能基於這個原則,神人二性的工作與特性才能鮮明。例如︰聖經上告訴我們,有罪的人「把榮耀的主 釘在十字架上了」(林前28),保羅指出︰「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的血所買來的」(2028),並且宣稱︰「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提前25)。約翰寫著︰「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並曾親手摸過的」(約壹11),又在另外一處宣稱︰「他們要仰望自己所紮的人」(1937)。當耶穌問(他的門徒中好些人)說︰「倘或你們看見人子升到他原來所在之處,怎麼樣?(662)有一個名詞用以特別指著他人性的名詞,只有當論到他的神性是真實的時候才能運用。

「馬利亞、神的母親,」在羅馬天主教會反複的使用這辭句,對更正教通常是刺耳的,假如我們記住馬利亞作為母親不是屬於他的神性,只是屬於他的人性,尚有其真實的意義,這名詞對那些外面的人容易誤解,並有助於錯誤的傳播,最好是不要使用這名詞。

人 類的救贖主具有神人兩性是必需的,若是主真的採取了人的地位並且受苦與受死,那麼他必需成為人,因為如若僅是神性就不可能那樣去做了,假如他的受苦與受死 是有無限的價值,那麼他必定是神,簡而言之︰他的人性,就是叫他能受苦,而他的神性,使他的死才有無限的價值。假如他只是人,他就必需為他自己作成得救的 工夫,縱然他是無罪的,他也不能為救別人而付上充足的贖價,但是他既有神人二性而又完全和諧的聯合在一起,所以他是真神也是真人,他所完成的贖罪是具有無 限的功勞,因此,足能拯救那些,凡信他的墮落的人類。人類既因一個人的行動而墮落,那就是亞當正式代表全人類,那麼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為人類預備救恩。 加爾文說得好,為了使人與神複和,必需是「人既由於自己的背逆毀滅了自己,就應該藉著順服來挽救他的情況,滿足神的公義,並為他的罪受懲罰。我們的主終於 親自成為真實的人,他把亞當性格披在自己身上,採取了他的名字,在他的地位上,向父神表示順服,取了我們的肉身作為滿足神公義的代價;又蒙受我們所應得的 懲罰,在他的人性內受到所應受的攻擊。因此,要僅是神的去受死,或僅是人的去勝過死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將神性與人性的聯合,以致他將人性的軟弱交於死作 為贖罪;以神大能,他可以克服死亡,為我們的緣故而得到勝利。所以那些不分辨他的神性或人性,或減少他的最高權威與榮耀,或不清楚他的良善,就是輕侮基 督。」

我 們曾說過三位一體的第二位自己的聯合,不是與另外一個位格,乃是與非位格的一般人性聯合。這人性若離開了神性就沒有位格性,只能在與神有聯合時才有其個 性。照樣我們的肉體如果與我們的靈魂分開了,則我們的理性與知覺也就失去了,當人的身體與靈魂聯合時,我們才享有真正的個人生活,因為我們是人。在這聯合 中,神性是基本的和支配的,所以這不是一個人升高到神性,乃是神自願謙卑他自己降到人的地位,如此,耶穌與我們一般人有同樣的經驗。照樣,我們的靈魂超越 並控製我們的肉體,在基督裡的神性也超越並控製人性;然而每一性繼續有其本身特殊的屬性來完成它本身的功能。

不意地,基督以他自己與非位格的一般人性聯合的事實,使童貞女馬利亞因聖靈懷孕的重要問題被澄清。時常有人問說基督如何能生為人類一份子而無原罪?但 事情的真相是罪與罪孽並非歸屬於人性,乃是歸屬於各個人──特別是歸屬於凡由亞當而生的眾子孫。再進一步來說,如果耶穌不是由童女所生,乃是由一個人類的 父親和母親所生,那末有若干理由可信,那是一個完全人,他與他自己進入聯合。在人的領域,需要一個父親和一個母親去生產一個具有身體和靈魂的新人。耶穌既 然只有一個屬人的母親,所以他只需要與他的神性聯合,僅有一個非人格的人性,可是在這個人性中,他才可以去經歷一般常人所經歷的有限與痛苦,因此,加在人 類其他份子的原罪,是不能加諸於他。羅馬大公教(中譯天主教)以童貞女馬利亞聖靈懷孕的教義,來解說基督本性的無罪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謬的。

在 論述基督的兩性中,我們要永遠記住他的位格的統一性。雖然真神與父神是一樣,和真人與我們是一樣,在新約聖經中記載他一定地說到他自己時,只是好像一個單 數人稱,從未用「我」、「你」、或「他」等代名詞來區分神性與人性。正如在三位一體中來區分不同的位格,基督也從未用多數來指到他自己,這個區分似乎在於 神性中不同的位格。有清楚的(指單獨的)並 有覺知與意志的能力存在的事實,但基督的人性並非如此,所以沒有分開的人稱。在全部新約聖經中,都說耶穌是一位神,在肉身中生活與行動,新約所說的耶穌的 出生、長大、生活、死亡、永恆、全知、全能和一切其他的特徵,無論是人性或神性都是指著他一個人說的。原來任何人選擇某種傳統的陳述強調耶穌的人性,且以 此為基礎聲稱他僅是人,與選擇其他的陳述強調他的神性,再聲稱他純然是神,都同樣是錯誤的。如果有人將這兩性混淆,以致他們既非神又非人的第三性(正如優提缺斯的異端──在主後451年產生了被迦克墩會議所定罪。),或者將神人二性分開,以致於把基督變成兩性分裂的人(涅斯多流的異端──在主後431年被以弗所會議定罪),都是同樣錯誤的。這些各樣的錯誤,常是一再的發生,只有藉著對基督位格的正確瞭解才能消除它們。

這 兩性在一個位格聯合的教義,乃是開啟有關基督位格之聖經教訓寶藏的鑰匙,並且使讀者在念聖經時能得到一個完全理智的與一致的系統。正如瓦菲德博士關於這教 義曾經說過,「總之,神人二性的教義提供了歷史的耶穌生命彰顯的謎之唯一可能解答。這教義為我們提供它自己不是難題的創造者,乃是難題的減弱者。──這個 教義和其他別的教義一樣,幫助了我們。如果我們看它僅為一種假設,那就叫我們的注意力被繁多的現象減少其秩序和統一,我們的領受也在這貶抑的地位上。但它 不是來對我們僅作為一種假設。此教義是有關主耶穌所有基督教信仰的基要見證。其實,那是我們的主自己本身的見證,對我們揭露他的稟性的奧秘。總而言之,耶 穌事實的簡要說明,就是在他的完全顯示中對我們已啟示的事實。如果我們願意,我們可以拒絕它(神人二性的教義),但在我們拒絕中,我們拒絕了唯一真實的耶穌,而贊成了另外一位耶穌──不是另外一位,乃是純粹幻想的創造之物。我們實在面對兩擇其一︰或是歷史上兩性的基督,或一個強烈的幻想。」

同 一作者在另一相連的作品中關於新約聖經對耶穌的描寫說︰「這描寫並非一個僅是人的生活,雖然它包括一個完全的記述和完全的人性生活。那乃是在神性生活中一 個人生插曲的描寫,所以那不僅是與超自然事件相關聯,亦不僅藉超自然的外貌加以潤色,不僅是安置在一個超自然的環境中︰超自然是它的真正本質,將它排除, 將是全部的消散。無論如何,新約聖經中的耶穌並不根本上的是普通人,乃是神所賜的︰他是神短時的在人間暫居,關於他在天上的存在,不僅在他的幼年時期,乃 自始至終所有在他的肉身時期。

「當 然,這非常的超自然記述,對我們的反超自然時代是一個絆腳石。所以唯一可預料的,這最近一個半世紀以來,一連串的學者受反超自然直覺所影響,已經借取把超 自然排除的工作,無論如何歷經艱辛,在企圖作成一個歷史上的漏勺,想濾除一切奇蹟,但仍讓耶穌通過了;原來在耶穌自己就是所有奇蹟中最大的奇蹟。因此有一 種增長不已的傾向(似乎在絕望中完成此偉業)去 製造一個篩子也想把耶穌濾除,在絕望的議會中找尋避難所,那就是說從來無耶穌其人存在,基督教並無創立者,非僅有關耶穌的描述,就是耶穌本人乃是後來的理 想投射到過去的歷史中,可是,攻擊的主流非但指向耶穌自身,乃是福音書作者所說的耶穌,以自然的耶穌來代替超自然的耶穌。」

當 然存在兩性之間的關係徹頭徹尾地整個研究,我們還是面對難以探究的奧秘。那是聖經所啟示那些奧秘之一,乃他們未盡力去解釋的。基督是一位絕對的獨特的人; 雖然在每個世代中,在他的人性與事實上費了很多研究,他的位格仍然是一個極深的奧秘,像在一些關心三一真神本身者的困惑一樣,所有我們能知道的簡明事實, 在聖經中都已經啟示給我們,除這些以外是不必要的了。事實上我們不能明白在我們本性中屬靈的和屬肉體的聯合,我們亦不能明白神的屬性。但基本的事實是清楚 的,為一般基督徒所能瞭解。這些基要的事實就是,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在他的本性上又附加了一個完全正常的人性,他在地上所過的生活盡都適合這人性的限製 之內,他的生活始終在肉身中彰顯神的生命,他在肉身中的行動從未超越了適合於道成肉身的神性化身之外,這一切的成就為的是在人性上他可以做人的替身,他可 以在律法前承擔人的義務,受人因罪所應受的刑罰,並替人完成了救贖。



人子-人性與神性


人子這個詞,不管是基督徒或猶太人都絕對不會陌生,因為舊約數度提到人子,福音書中也記錄耶穌稱自己為人子。
但從舊約所提的人子,到耶穌稱呼自己人子,這人子二字,已表現出耶穌基督的矛盾:到底是列天而降審判世界的創造君王?還是生於馬槽被世界棄絕的卑微罪人?
這衝突,在古早的神學家奧古斯丁的信仰思考中,就已找到二線張力並平衡之的微型,而後世的神學家,針對人子的二線張力,繼續闡發之,直到如今。所以此書作者,便具體的把神學家的討論集中於奧古斯丁。

置身新柏拉圖主義中的基督教信仰

作者首先花一段篇幅,談到基督教信仰中,「對耶穌的理解」與「對人性的理解」之間的關係。按人類學或社會學對「人與宗教」的看法,會傾向「是人對自我的理解,影射出人對宗教的描述」。
但至少在奧古斯丁中,我們看到的是相反的狀況:人從對耶穌的理解中,理解了自我與人性。
作者為什麼要特別指出這個觀念呢?因為奧古斯丁所處的時代,新柏拉圖主義已經十分影響基督教信仰了。
新柏拉圖主義是對柏拉圖主義的強烈闡發。它有若干重要觀念:
1.表面可見的現象都是真實的影像而已。真實存諸先驗世界。
2.人這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去捕捉真實,超越一切經驗世界可感受到的事物。這過程稱之為理性。這觀念的最激烈化,就是理性(追求先驗的思維與方法)與經驗(感官世界的一切現象)的分裂,當基督教受此觀念影響後,就導致「聖 —俗」「靈—肉」的二元對立。
3.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哲學家。因為他天賦異秉,有能力去超越感官世界理解先驗世界。哲學是在追憶先驗的意識統一與理念,所謂的神,就是宇宙的理性智力,由其產生先驗的完善與秩序。
4.超越俗世感官、達致真正的認識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神人合一。

人性的「宏偉」觀

在這柏拉圖/新柏拉圖的影響下,基督教信仰結合 了「人是按上帝形象所造」的信仰理念,產生出對人性的「宏偉觀」。例如尼斯的格列高裡(Gregory of Nyssa)就說:「人類的偉大,在於他擁有造物主性格的形象。」耶穌來的意義,就是給予人「理想人類的原型」,他是一切完美的終結。當基督在我們心中, 祂就成為我們的導師。
因此奧古斯丁在他早期的論文中說:「我們不必去聽從任何人說的話...,我們要聽從在我們心智中站主導地位的真理,內在的導師就是基督。」從這段話明顯可見,基督成為人深藏於靈魂中的真理回憶而以某種柏拉圖式的方式在活動的。
就這樣,出現了人性的「宏偉觀」—人內在有logos,順從此logos,人可不斷超越自身,瞭解靈魂與上帝的奧秘。logos就是那不變的真理。

耶穌對logos與人性宏偉觀提出挑戰

假如奧古斯丁或基督教信仰對基督與人性的想法僅止於此,則如今的基督教會跟新時代信徒、或佛教有非常大部份的類似,甚至不容易區辨,而奧古斯丁也就不會寫出「奧古斯丁懺悔錄」這本曠世巨著了。
但是奧古斯丁隨即對上述觀點產生疑問:
1.如果『道─真理─logos'是不變的,何以有耶穌—上帝道成肉身這種逆 向轉變?
2.如果人按上帝宏偉形象所造,人要往此形象向上攀升,這就是一種「上升 」的流動,則我們就無法解釋上帝何以要道成肉身,並選擇以罪人的形象 死在十字架上?這分明是一種「下降」流動。

人性的「罪惡與苦難觀」

就這樣,奧古斯丁從「人按上帝形象所造」的人性宏偉觀點,移向對耶穌上十字架的思考,而開始同時著重人的苦難、與人性深處有罪惡的觀點。這正是他寫出「上帝之城」神學名著後,又寫下「奧古斯丁懺悔錄」這部名著的原因。
耶穌已經不再只是完美之人的原型,他也道成肉身走上十字架的上帝。如果第一個人類原型「亞當」因為不敵邪惡勢力,導致罪、苦難、與死亡進入世界,則第二個人類原型「耶穌」,透過十字架之路,要戰勝罪、苦難與死亡,好讓人類可以回到最初按上帝形象所造的形象裡
就這樣,基督教信仰透過對耶穌十字架的思索,也就是人子的思索,勢必與柏拉圖/新柏拉圖主義分道揚鑣,導致創造—救贖的二線張力平衡中。

十字架是認識上帝之路

對耶穌人子—永活的上帝具體成為人、且被世界拒絕遺棄、以罪犯之態、死在十字架上,又用其永活大能超越死與罪—的思考,其後一直在基督教信仰中不斷被神學家複述著。
B.Pascal(法國科學家與神學家)說:「不理解人的苦難(註:指的是因罪惡造成的苦難),則關於上帝的知識,只會造成人的驕傲;只瞭解人類的 苦難,而沒有上帝的知識,只會造成絕望。而從耶穌身上,我們找到平衡。我們在他身上看見屬上帝的宏偉,也看見屬人的苦難。」
而當今德國神哲學大師Jurgen Moltmann則說:「只想追求神性,最終導致我們『非人化』(註:因為無視於人性中的確真實存在的罪與苦弱),反而是不斷思想上帝道成肉身的十字架、思想上帝願意認同苦弱的人性,使我們真正成為人性的。」(註一)
「所以認識上帝之路,不是透過從塵世向上攀升致天國的類比上帝形象,反而是透過十字架的矛盾、悲哀與受難。」(註二)
而耶穌在世時就已明言:「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用當今話翻譯便是:「若沒有對耶穌基督成為人子的認識,便沒有可能認識上帝。」

註一、註二:皆出自莫特曼著「被釘十字架的上帝」

基督──神人合一


壹 道成肉身:道形化為人,而仍然在天
一 童女生子的真實性:
(一)馬太及路加的見證
(二)門徒不會編出這種叫馬利亞的貞潔受懷疑的說法。
(三)馬利亞是如何受孕的?
是聖靈使馬利亞的卵子受精?
或如複製人的作法用一個細胞核取代馬利亞的卵細胞核?
還是聖靈把一個胚胎細胞放在馬利亞的腹中,若是如此馬利亞可以說是第一位代理孕母。

二 童女生子的意義:
(一)道成肉身的生命是上帝開始的,是從聖靈生的,不是從人意生的。
(二)耶穌不是出於亞當,所以不再遺傳亞當的原罪。
(三)在道成肉身一事上,人的參與是女性這一方,代表人是被動的參與,而非主動的參與。

貳 道成肉身是指基督所經過的人從生至死的完整歷程,而不是單指耶穌在馬利亞腹中受孕那一刻。
參 看到了耶穌這個人就是看見了道,不用問那一部份是人,那一部份是上帝。
肆 耶穌全部是道,也全部是人。
伍 基督是道成了人;也是人成為道。

耶穌是基督


1)一般人的見證

    猶太人普遍地相信對於彌賽亞之許;他們切切等候彌賽亞的來臨(但九︰25~26;路二︰25~27;七︰18~20)。但彌賽亞何時會來呢?人怎能曉得他的來臨呢?人如何能認出他呢?

    福音書中記載許多人的見證。東方博士看到一顆特殊的星,根據他們星象學的研究和歷史的推論,解釋為一個新王出生的現象。他們來到耶路撒冷,探求這位猶太君王出生之事時,希律王召集之猶太祭司長和文士,都異口同聲說,這新王應當在伯利恆出生(太二︰1~25~6;引彌五︰2)。希律因恐怕這位新王奪取他的地位,就下令殘殺伯利恆一帶所有的男嬰,這就應驗了舊約的預言(太二︰18;引耶卅一︰15)。

    在野地裡牧羊的人,親耳聽見天使宣報的音訊說︰「今日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親眼看見躺臥在馬槽中的嬰孩耶穌,並且向人傳揚他們所見所聞之奇事(路二︰8~18)。

    當耶穌的父母帶他到聖殿獻祭時,西面受聖靈感動,稱認耶穌為所盼候的安慰者。女先知亞拿也同樣稱謝上帝,並向眾人預言耶穌將要成就之事(路二︰25~3236~38)。

    耶穌傳道時,許多人因聽見他講道所帶的能力,看見他所施行的神蹟奇事,承認他為一位不平凡的教師或先知,甚至認為基督(路四︰32;可五︰25~28;約四︰2939~42)。耶穌受難前一個星期,騎著驢駒進和耶路撒冷時,有許多人高聲呼喊,稱他為上帝差來的特使(可十一︰9~10)。甚至當耶穌被卦在十字架上,斷氣的時候,百夫長和一同看守耶穌的人,看見地震,並所經歷的事,也作見證說︰「這真是上帝的兒子」(太廿七︰54)。

2)門徒們的見證

    福音書的著者反覆引證舊約經文,因為他們確信,拿撒勒人耶穌,真是所應許的彌賽亞。

    從許多經文中,我們選擇一些比較顯著的。馬太在記載天使在夢中向約瑟解釋耶穌的由來後,註釋稱︰「這一切事的成就,是要應驗主藉著先知所說的話」(太一︰22~23引賽七)

    彼得和腓利都把以賽亞書53章關於神僕受苦的預言,應用在基督身上(彼前二︰23~25;徒八︰32~35。參約十九︰36引詩卅四︰20及出十二︰46;太二︰15引何十一︰1等)。

    不但如此,福音書著者在論到一些與耶穌有關的人物時,也引用舊約經文,或記載他人的引證,以資證明耶穌的身份和任務。如施洗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預言以色列的上帝在大衛家中興起拯救時,說︰「正如主藉著從創世以來,聖先知持口所說的話」(路一︰70;路一︰76;引瑪三︰1;參路三︰2~6)。猶大出賣耶穌後,因後悔而把銀錢還給祭司長和長老。他們用這筆錢買了一塊埋葬外鄉人的田。馬太注稱,這是應驗先知的話(太廿七︰3~10引亞十一︰12~13)。參徒一︰20引詩六十九︰25及一O九︰8

    此外,門徒們自己也直接承認耶穌為基督。最熟悉的一段經文是提到彼得的信認(太十六︰16)。但當彼得從未見主之前,他的兄弟安得烈已經告訴他,耶穌就是彌賽亞(約一︰40~41)。另一個門徒腓力也對他的朋友拿但業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已遇見了」(約一︰4549)。
施洗約翰看見耶穌前來,就對眾人宣告說︰「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又說︰「我看見〔聖靈降在他身上〕,就證明這是上帝的兒子」(約一︰2934~35;參約三︰26~30)。

    許多門徒因聽見耶穌關於「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之教訓,不願接受而離去,但彼得和其他核心門徒卻決定繼續跟隨,因他們知道耶穌是「上帝的聖者」(約六︰68~69。參約十一︰27馬太的見證)。約翰指出,他書寫約翰福音之目的,是要叫人相信,耶穌就是基督(約廿︰31)。

3)耶穌自己作證

    耶穌在開始傳道時,就一貫地自承是彌賽亞。例如他在拿撒勒會堂唸誦以賽亞書六十一︰1~2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並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製的得自由,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然後他對會眾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路四︰16~21)。

    約翰在監裡差了他的兩個門徒來問耶穌,他是否是所應許的彌賽亞。耶穌引證以賽亞的預言,暗示他就是那位受膏者(太十一︰2~5引賽廿九︰18;卅五︰5~6)。耶穌也對撒瑪利亞的婦人明說,他即是彌賽亞(約四︰25~26)。

    但因猶太人誤解了彌賽亞的真正任務,希望耶穌領導他們革命,建立獨立的王國,所以耶穌囑咐他的門徒及被他治癒的病人,不要宣揚他是基督。但對他的門徒,耶穌並不隱瞞此呈(約五︰39~46;太十六︰17~20;可九︰41)。

    事實上,許多猶太人仍舊知道耶穌自承的身份。當巡撫彼拉多的考慮如何對付耶穌時,他對眾人說︰「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麼辦他呢?」(太廿七︰22;參路廿三︰2;廿四︰26~27)。

    根據約翰福音的記載,耶穌多次在眾人面前承認,他是上帝的特使(約六︰38~40;七︰25~29;八︰28;十︰24~25等)。

基督的無罪性

  
  新約堅持耶穌是完全無罪的(約八46;林後五21;來四15,七26;彼前二22;約壹三5)。這不僅是說祂從來沒有違背過祂的父,而是說祂愛上帝的律法,專心樂意遵守。墮落的人類總是不馬上遵守上帝的律法,有時甚至憎嫌上帝律法,恨惡上帝在我們身上的要求(羅八7)。但耶穌的道德性是沒有墮落的,就像亞當沒有犯罪之前一樣,在耶穌裡沒有遠離上帝先在傾向,以致可以叫撒但來試探,正如在我們裡面的一樣。耶穌愛祂的父和祂父的旨意,並且盡心、盡意、盡力地去愛上帝。
  
  來四15 耶 穌「在凡事上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沒有犯罪。這意思是說,我們面臨的各種試探,包括放縱身心的情慾,逃避道德與屬靈的問題,走道德上的捷徑,逍遙 於道德約束之外,不真心愛並同情別人,自私與自憐等等。這些耶穌都經歷過,但祂並未向任何試探投降。重大的壓倒性的抗拒沒有壓倒祂,經由客西馬尼園的憂 傷與十字架的痛苦,祂抗拒試探並抵抗罪到流血的地步。基督徒也必須從主學習這樣做(來十二3-13;路十四25-33)。
 
  為了拯救我們,耶穌的無罪是必須的。如果祂不是「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祂的血就不是「寶貴的」(彼前一19)。那麼祂本身就需要一位救主了,祂的血也不能救我們。祂自動的順服,使祂有資格作我們的救主,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耶穌的順服使那些對祂有信心的人得到罪的赦免,蒙上帝悅納(羅五1819;林後五1821;腓二8;來十510)。祂自動的順服就是一生完全服從為人類所定的律法,並祂為彌賽亞的旨意。被動的順服,就是忍受破壞上帝律法的刑罰,成為我們無罪的替身。

基督的位格是上帝屬性的惟一代表


     
作為完全的上帝,完全的人,基督體現了上帝的本性,體現了父上帝位格的本性,是上帝差派給他的教會的惟一代表。

    「上帝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林後46

    藉著基督得見上帝,認識上帝,既是我們的本分,也是我們的福分。只有藉著基督,我們才能曉得上帝聖潔的屬性和預定的計劃。「基督本是上帝的像」(林後44),「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上帝的像」(西115)。「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118)。

     
基督教的根基就是:惟獨在基督的位格和職分中顯明了上帝的本性和旨意,基督是上帝差派給教會的獨一代表,惟一中保。除此之外,對基督的崇拜不過是 崇拜自己所杜撰的形像而已。歐文指出:「若是不曉得,對於人的靈魂而言,惟獨基督的位格代表上帝的榮耀,那就是一個不信者。」

    當初不信耶穌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就是如此。信心的精義就在把上帝當得的榮耀歸給祂(羅420)。假如我們不曉得上帝的榮耀到底是什麼,到底在什麼方面,我們就無法做到這樣。

    只有藉著基督,我們才能以上帝所悅納的方式榮耀上帝。原因很簡單: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完全地將上帝向我們表明出來。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耶穌基督是誰?


人們都一致承認有位名叫耶穌的人,曾經活在世上,並且我們都知道,基督徒的運動是從他發起和傳開的,事實上無可否認的,過去千多年他的影響力是最大的,以致影響了今天人類的整個生活形態。
耶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完人典範,他的教訓也是世人所領受最純正、最高尚的教 訓,他的行為在世人看來也是毫無瑕疵的,這些是每一個人都承認的。從他在世上的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關於他的位格和他在他所建立的信仰中的地位,一直被人 爭論不已。最顯著的爭論是耶穌是否就是聖經所指的那一位,是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是神道成肉身,是與父應受同等的敬拜與順從者,或者他僅僅是一個特別有屬 靈遠見的人,與別人只是在程度上不同,但他同樣是人,他在基督教中所佔的地位,與孔子在儒教中和穆罕默德在回教中所佔的地位,實質上沒有什麼分別。
從歷史方面來說,在早期教會中所發生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基督位格的問題,教 會本身曾經解決了這個問題,確定承認他是神的兒子,是道成肉身的神。這一個決定曾記載在教會有權威性的信條中,並且從那個時候起,福音派的教會就大膽地堅 稱「教會的唯一根基,就是主耶穌基督。」這個信仰不僅在信條中表明出來,同時也在詩歌中和著名的傳道人培靈的書籍中看得出來,基督教與天主教雖然在耶穌如 何拯救人的觀念上有所不同,但他們都承認耶穌施行拯救。
但是近來我們可以說就是在我們生活的世代中教會的信仰遭受到了嚴重的挑戰,這 種挑戰不僅是外來的,也是內在的。結果今天在那些自稱是基督徒的人當中,對基督是誰和他對我們的救恩有什麼作為,都是意見各殊,莫衷一是。因此就引起了無 限的混亂,不僅是在教派與教派之間,並且在各個教會之間也有不同的看法。於是,基督位格的教義,不僅和其他教義同等重要,而且是整個教義系統中最中心和最 基本的教義,就是聖經所提到的真理之殿的房角石。按照此一真理,我們可以給基督教下這樣的一個定義︰「基督教是救贖的宗教,藉著基督贖罪的死,對罪的孽與 罪的敗壞提供救恩。」
因此,我們堅持凡承認基督的神性,並信靠他得到救恩的,乃是基督徒的本質,而且拒絕他的神性的人,就表明他不是一個基督徒。我們所相信的基督,確實是道成肉身的神,是永生神的兒子,他降世的目的就是為罪人預備救法。

耶穌是誰?

「耶穌到了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
耶穌是誰?拿撒勒的耶穌是誰?他是道德家?革命家?宗教家?哲學家?自大狂?騙子?瘋子?


他是道德家嗎? 常言道:「宗教都是勸人為善。」許多所謂的宗教領袖也都被視為偉大的道德家。照這樣的標準來看,一般的世人也認定耶穌是眾道德領袖當中的一位。的確,耶穌 的教導蘊含了最高的道德標準﹔也是偉大的道德領袖。然而,當我們誠實面對他說過的話,並深入探索他真正的身份,必然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沒有人有資格把耶穌 與其他所謂的道德家等量齊觀,相提並論,因為他迥別於他們!不是嗎?有哪一位道德家敢像耶穌說:「你們中間誰能指證我有罪呢?」 (約八:46
他是宗教家嗎?許 多所謂宗教領袖都具有領導的魅力,帶領他的追隨者向崇高的理想前進。一般世人也以這種標準,認為耶穌只不過是眾宗教家當中的一位而已。其實不然,耶穌迥別 於所有其他所謂宗教家!在他一生中,他只選了十二個門徒(都不是有什麼學問的漁夫之輩,其中一個還出賣他),他們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後都躲起來,這班追 隨者有什麼能力「攪亂天下」呢?(徒十七:6
他是革命家嗎?按照許多標準來說,耶穌的言行是革命性的。他針對自己所說的許多話違反了常理,不論在當時或當今的時代都產生許多對他的輿論。耶穌當時的跟隨者期待他就是要讓以色列復國的領袖,而當時的政治與宗教領袖視他為帶來威脅的眼中釘。然而耶穌卻說他的國「不屬這世界」(約十八:36)。
他是瘋子嗎?耶穌多次論到自己的身份﹔這些言論往往有違人情之常,令人難以捉摸﹔以至於許多不認識他的人當他是瘋子﹔甚至連耶穌世上的兄弟都曾懷疑過他的心神有異。但這樣片面地審視他某一部分的言行就下定論,對他是很不公平的。瘋子的言行怎能激勵歷代千萬人付上一切代價跟隨他呢?
他是自大狂嗎?他 自稱能在三天內將聖殿重建﹔他自稱有權柄將人定罪或赦免﹔他又說上帝是他的父…耶穌的確是那麼一個常引起公憤的人。雖然他的許多道德教導叫人欽佩,卻有太 多人無法接受那些聽起來相當狂妄的言語,並把他唾棄為自大狂。但就如上文說的,我們不能這樣片面地審視他某一部分的言行,如果他言行一致,我們就要仔細地 探究,誠實地面對他。
他是騙子嗎?許多耶穌說過的話,咋聽之下,令人難以置信。譬如,他宣稱自己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就不是一句容易讓人接受的話。難怪許多人說他不過是口才高明,實際上卻是一個騙子。騙子能騙人一時,不能騙人永遠。如果耶穌是騙子,他的言行又怎能能影響整個人類的文明?


C.S.Lewis
(魯益士)在他著名的書《美哉基督信仰》(Mere Christianity) 中,作出這樣的聲明:「若耶穌只是一個人,而說了他所說的那些話,那麼他不但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偉大的道德教師。他若不是個瘋子,就是地獄的魔鬼。你一定 要作出決定。他要不是上帝的兒子,就是一個瘋子,或更邪惡的東西。你可當他是個傻子,鎖著他﹔不然你就是跪在他面前承認他是主和你的上帝。但讓我們不要對 他偉大教師身份,傲慢地作出任何無意義的評價。」
當耶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太十六:15-17

 
可見只有透過上帝的啟示,我們才能知道耶穌的真正身份。所以,現在我們就查考聖經,看聖經怎麼說。

耶穌基督——我的最愛


  我們要景仰基督,我們中保的愛﹔祂願意謙卑自己,取了我們的肉體,為的是要救贖我們。

信徒應該將基督擁入他們的懷中,好比新婦一樣。

"……常在我懷中"(歌一13)。

伊依格那修(Ignatius)曾經說過,耶穌的名字被刻在他的心版上,對每個信徒而言,都應該是如此﹔他應該將耶穌基督的名字,刻在他的心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