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第一位清楚表明此觀念的人是使徒行傳中的司提反。他說:「…你們又把那義者賣了、殺了」(徒七52)
這樣,司提反是把基督不當死之身份與基督之死放在一起作一強烈的對比,從這觀點來認識基督才是穩妥的。在使徒行傳裡,司提反把「義者」這個詞與基督的死連在一起,這是一個非常有創見的說法。而在此之前,彼得在使徒行傳第三章14-15節也說過差不多的話:「你們棄絕了那聖潔公義者…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上帝卻叫他從死裡復活了…」,這也是相當重要的話。
現在把這三個名詞 -- 義
者、聖者、生命的主,與基督之死連在一起,來看基督以怎樣的身份死在十字架上?基督以怎樣的身份來作救贖主?他是以義者的身份、以聖者的身份、以生命之主
的身份為我們死。這樣,義者的「義」、聖者的「聖」、生命之主的「生命」應該是與「死」沒有關係的,因為死是對不義者最後的裁判,死是對不聖潔者一個審 判的行動,死是與生命君王完全無關的另一個範疇﹔但基督竟與此一完全無關之範疇產生了反合性(paradoxical)的關聯,這就是救恩的奧秘!
他是聖者,就不應當接受罪的工價﹔他是義者,就不應當受不義的審判﹔他是生命的主,就不應當進到死的地步中。但是聖靈感動彼得、感動保羅、感動司提反,感動那些偉大的聖徒時,他們把基督的死、基督位格背後的要素提出來了。
基
督是義的本體、是聖的本體、是生命的本體,所以我們藉著信與主聯合,乃是歸回聖潔、歸回真理、歸回愛的源頭、歸回義的本體、歸回智慧的根源,這就是信仰的
價值。但是,當被稱為聖者的耶穌卻死了的時候,你要知道這是極具反合性、極不容易以理性明白的事。因為聖者是不能死的、是不能朽壞的,聖者根本沒有罪的沾
染,怎麼能朽壞呢?他是義的本體,義的本體又怎能受不義的裁判,以至於死臨到他身上?而最矛盾的是:他是生命之主竟無法保存其生命的自主權!
所以,彼得說:「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上帝卻叫他從死裡復活了。」
這
句話的意義實在太深奧了。義者是不能死的、聖者是不能死的、生命之主也是不能死的,但只有上帝知道這個反合性﹔這個不能死的卻真的死了!這才使基督救贖之
工可以臨到我們身上。所以,基督的死不是在現象上、感受上成為我們佩服他的榜樣,或學習他的犧牲精神,我們的救贖論並不是建立在這上面。基督之死乃是從他
的至高身份卻來到死的地位上,這種不調和的調和,這不應當死的竟然死了,這其中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應當是從這方面來瞭解救贖論。基督以聖者身份站在罪人的
地位上、以義者的身份站在不義者的地位上、以生命之主的身份站在必死之人的地位上,這是所有宗教所無法講解、想像得到的事,惟有在基督的福音中,我們看見
上帝這個反合性的奧秘就這樣顯明出來了。
因為基督是義者,所以聖經說義的代替不義的﹔因為基督是聖者,所以聖經說無罪的代替我們成為罪﹔因為基督是生命之主,所以聖經告訴我們,藉著死要彰顯出那永不朽壞的生命。這是其他所有宗教無法猜想到、無法產生出來的,只有上帝的道 -- 那永恆者在人間的顯現 -- 才能啟示出來的奧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