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希利尼人的哲學

   希利尼時代(約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後300),因為社會與政治的安定,地中海一帶的人思想也安定發展並走向專門化。有三個潮流思想:
 
一.斯多亞學派 - 禁慾主義者
 
    創辦人芝諾(Zeno 335-263 BC),他在斯多亞走廊(有許多顏色的走廊)處 傳講哲學,人稱這一學院的人為斯多亞學派。一般人稱這班人為「死枯枯的老人」,是因為他們呆板的死守許多嚴厲的規矩。他們認為宇宙有「理性」,理性的調和 要藉著λογοs。人的靈魂可以與理性調和,但是要控制自己的衝動、情慾、情緒等等。他們的倫理強調做人的目的就是沒有感覺,不同情等。中世紀時的修道院 主義也受這派人的影響。保羅在雅典曾經與這一學派的人辯論(1732)。可見當時它在知識分子中的流行程度。
 
二.以彼古羅學派 - 享樂主義者
 
    以彼古羅(c.314 BC)是德莫格拉斯(Democritus)的弟子。相信這世界是由移動不定的原子(Atoms)組合而成。他在雅典創辦了聞名的「空中花園」學院(Garden School)。他的學生說他死時說是因為身體內的原子組合引起混亂不調和,但精神(頭腦)卻是安靜的。因此認為「安靜心情」(serene detachment)是幸福的途徑。人死後,原子也分散了。極矛盾的,以彼古羅派也以縱慾出名,也因此被稱為「享樂主義」者。認為身體既然死後原子就分散了,就趁今世盡情享樂吧。靈魂才是不滅的。
 
    保羅在雅典曾經與這一學派的人辯論(1732)。記錄說:「眾人聽見從死裡復活的話,就有譏誚他的。」在知識分子當中,它與斯多亞學派分庭抗禮成為當時最普及的哲學思想。
 
    遲至今天,仍不難在一般知識分子當中發現這兩派的思想。
 
三.新柏拉圖主義
 
    柏拉圖死後,他的弟子繼續發展他的學說。按照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如果要繼續發展下去需要面對兩大問題:觀念界與感官界的關係到底是甚樣的?什麼才是人真正的幸福?
 
    公元前63年,羅馬統治了地中海一帶的國家。羅馬人比較物質化,追求現世的享受,羅馬王帝也繼續容許各樣的哲學與宗教在國內活動。
 
    新柏拉圖主義是這期間最流行的哲學思想。最著名的人物莫過於在亞歷山大城的猶太人哲學家斐羅(Philo 25 BC - 40 AD)。亞歷山大城是當時最希利尼化的城市。也有最好的哲學院及哲學的活動。新柏拉圖主義比較注重宗教哲學的討論,在倫理方面繼續的發展。簡列其哲學思想如下:
 
. 把柏拉圖所說的「善」(The Good)當著是“上帝”。後來藉靈意解經法(Allegorical interpretation)把許多柏拉圖的思想與聖經的教導結合在一起。靈意化讓這派的哲學家定出許多道德倫理條例。
 
. 神是超越的靈,超過所有的屬性(Attributes)和範疇(Catagories)。衪比「善」更好。衪是道德律的源頭,必須藉著「理性」(Logos)來認識衪。
 
. Logos是次等的神,是最高的天使,是創世的力量和管理。Logos是神的智慧,是神的概念(Ideas)。人可以藉Logos認識神。
 
. 把人分成   Spirit        soul      不腐敗的
       ————-    =    ————-     =  —————
        物質 Material    body      腐敗的
 
. 魂可以與神結合,但要經過Logos為中保。
 
    另外,羅馬人昌盛物質的追求和享受,當時畢達格拉斯學派力抗提出「修身」的教導。他們提倡一個極端的二元論:認為感官界(物質)是惡的,而只有觀念界的事是善的。為了使靈魂脫離這惡的肉體的捆綁,唯有靠齏戒、禁慾、清心修行等行為。
 
四.希臘民間宗教
 
    希臘民間崇拜多神,延續上古時期所流傳及崇拜許多神話故事中的神。多神崇拜是當時民間普羅大眾的流行宗教信仰。計有:
 
大米底神(Demeter) - 五穀豐收之神。為一般農民所敬拜。
 
米特拉神(Mithra)  - 生命氣息之神。一般民間家庭所拜,為求人口繁殖豐盛。
 
依斯神 (Isis)     - 陰間之神。(如中國民間的閻羅王)
 
多尼斯神(Dionysus)- 動物之神。為畜牧者所敬拜。
 
希比利神(Cybele)  - 大聖母神。淫蕩之神。
 
    當逢各神的生日時,民間皆有演酬神戲。另外,當時也有許多邪教不時出現;占星術,邪術等等可以從許多考古的物件上見到。
 
結論:雖然希臘知識分子已脫離古希臘的神話時期,但是民間老百姓還是停留在敬拜多神的階段。一些沒有系統或是流派的哲學思想如斯多亞及以彼古羅派,卻參雜著怪異理論和神話成份,讓一般知識分子崇拜。基督教就必須在這種環境中成長,面對許多異端邪說,脫殼而出。

沒有留言: